企业重组与资产评估讲义-第一部分.pptx
《企业重组与资产评估讲义-第一部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重组与资产评估讲义-第一部分.ppt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重组与资产评估讲义-第一部分一、几个需要定义一、几个需要定义国有经济是指国家占有资源、建立组织、运用杠杆,借以调控国民经济的系统活动,发挥制导和基础作用。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拥有的财富。国有资本是具有保值增值要求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的资本化与国有资本的资产化的辨证关系关于企业的不同定义盈利组织论交易费用论契约组织论无形资产论风险组织论营利组织论营利组织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以营利为目标的,具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的法人组织。企业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生产经营组织。营利是企业存在的基本目的 企业是具有独立财产权利的法人组织 契约组
2、织论契约组织论 美国著名法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出版的企业的性质一书中,通过对市场和企业的比较研究,认为企业是节约交易费用的产物,是由契约所规定的组织。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手段。二者的差异在于对资源配置的范围不同。市场是对企业外部配置资源的手段;而企业则是企业内部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中存在的发现相关价格、谈判及契约执行等费用。企业的运行则必须依赖管理,在这里管理是指由生产经营活动所决定的权威与服从的对立和统一。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替代取决于市场与企业在配置资源时增加的边际成本孰高孰低。企业制度的创新旨在寻求降低配置资源边际成本的路径。无形资
3、产论无形资产论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演进,现代企业因技术进步和市场深化,已成为消耗有形资产,形成无形资产的经济组织。这一解释关心的不是企业赖以产生的动因,而是企业赖以存续的能力。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其具有延展性、用户价值和独特性等三大特征。企业能否获得和保持竞争优 势,取决于企业在有缺陷的和不完全的要素市场中获取并开发战略资产的能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取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性:一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二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边际报酬递增性;三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自我认识性。二、发达国家国有企业重组实践的启示二、发达国家国有企业重组实践的启示 (一)(一)改制
4、的直接动因是减轻政府负担,提高企业效率改制的直接动因是减轻政府负担,提高企业效率 曾经作为国家调控经济重要手段的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已历史地成为削弱国家调控经济能力的因素,成为国家的负担,所以改制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日本国有铁路自1964年出现亏损后,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70年代平均每年亏损8000亿日元。到了80年代,亏损更是急剧上升,仅在1983年和1984年,国铁亏损数额就分别达到199,833亿日元和255,900亿日元。国有企业亏损的日益增加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经国会批准,政府对国铁进行根本改革,其目的是新设有竞争力的铁道会社,以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并处理巨
5、额长期债务。在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国铁事业面貌大为改观,一方面,由于改革后国有铁道会社项目不再列入政府预算,从而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有利于实现政府“重建财政”的目标;另一方面改革促进了竞争,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和增强活力。(二)改制的基本原则是引入市场机制,实施政企分离(二)改制的基本原则是引入市场机制,实施政企分离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各国国企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各有侧重,但共同奉行的基本原则都是引入市场机制,实施政企分离。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过多是造成企业管理机制僵化,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主要原因。既然企业是由诸多生产要素构成的以盈利为目标的市场主体
6、,那么国有企业就不能名不符实,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具体做法,一是国有企业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二是扩大作为特殊法人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是财务自主权。美国政府,特别是州与地方政府是通过转让政府公共事业机构和公共项目,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施政企分开的具体内容是国家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通过中介机构行使所有者职能,实现政资分离,让渡企业的管理经营权。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是一个典型的公有资产经营机构,政府通过向董事会委派董事方式行使决策权,而不再直接委任官员去管理下属企业,一切按市场规范模式运作。(三)改制
7、的基本内容是组织形式公司化和股权结构社会化(三)改制的基本内容是组织形式公司化和股权结构社会化公司制以其产权明晰、责任有限、约束有力、集资方便的特征适应了现代工业经济。以机器和机器体系为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有众多资本所有者参与投资,以满足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需要。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实现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制衡。而有限责任制度满足了市场经济分散风险的客观要求。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案例表明,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实现其财产组织制度的创新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在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组的同时,其股权结构也由过去单一的国家所有逐渐向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所有演进。让更多的公民和企业职
8、工成为改制后股份公司的股东,一则可以防止垄断;二则有利社会稳定,相关主体与参股企业利益挂钩,可以减少社会动荡;三则能够保障职工权利,职工作为企业的股东,也就具备了参与管理的投资者机理。德国最大的国有股份公司之一的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按照议会通过的有关法律由国家垄断改为公私合营性质的股份公司,联邦政府拥有20%股权,下萨克森州拥有20%股权,其余60%股份全部向私人出售,其单一的股权结构一次性得到改观。(四)改制的主流程序是以议会立法,梯次推进(四)改制的主流程序是以议会立法,梯次推进不论是英国模式,还是日本模式,都遵循了上述程序。日本政府为对国营铁路进行民营化改革,制定并经
9、国会通过了日本国有铁路改革法、关于旅客铁道株式会社及日本货物株式会社的法律以及日本国有铁道清算事业团法等法律法规。议会立法,梯次推进之所以成为各国国有企业改制的主流程序,除了依法改革是现代文明使然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序改革保证了改制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成功改革创造了条件。(五)改制的基本前提是资本市场发达,企业资产重组后(五)改制的基本前提是资本市场发达,企业资产重组后有获利潜力有获利潜力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就不能通过竞争形成资本有偿转让,无获利潜力就无法刺激人们的投资冲动。世界各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民营化进程中,大都通过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促进企业产权的流动重组。英国、日本等国由于私人资本雄厚
10、,资本市场发达,国有企业的改革就相对顺利。英国、日本、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私人资本雄厚,国有企业改制相对顺利。这可以反证,如果资本市场没有形成,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改制必然举步维艰。即使强令推行,其资本的转让也谈不上公平与效率。(六)改制的主要障碍是企业的债务和冗员负担。(六)改制的主要障碍是企业的债务和冗员负担。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得本无活力的企业更加艰难,由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冗员负担则涉及到敏感的失业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稳定。不同国家的改制实践证明,克服这两大障碍,一靠提高综合国力,二靠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三靠改革金融体制,四靠更新就业观念。首先,提高综合国力是解决上述负担的物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重组 资产评估 讲义 第一 部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