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x
《2022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23 愚公移山1下列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苦于 家 用箕畚装土石 愁苦。这里指担心 被感动3下列句中多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5对下列句中通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B.甚矣,汝之不惠“惠”同“会”,领会,理解C.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D.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B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成语“愚公移山”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B.在当时生产
2、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C.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性质的故事。它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D.课文有意在人物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色彩,增强了讽刺效果。B7理解型默写。(用原文回答)(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移山的目标是:。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愚公移山的结果是:。(2)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多,其家人“”,邻
3、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反对者也有,智叟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杂然相许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
4、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9从文段中各找出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并解释其用法。(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2)面山而居。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之”,助词,的 笑而止之“而”,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23 愚公移山 习题 课件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