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荀子哲学23ppt课件教案.ppt
《三章荀子哲学23ppt课件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章荀子哲学23ppt课件教案.ppt(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章荀子哲学23ppt课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 荀子博学善辩,前荀子博学善辩,前285285年(年(2929岁)游学于齐国岁)游学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自前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自前283-283-前前264264年,在年,在这里三为祭酒(尊长这里三为祭酒(尊长 )。)。荀子的政治、学术生涯主要包括两次入齐,一荀子的政治、学术生涯主要包括两次入齐,一次入秦,一次入赵,三次入楚。次入秦,一次入赵,三次入楚。两次入齐两次入齐:第一次前:第
2、一次前285285年(年(2929岁),劝说齐岁),劝说齐湣湣王实行王道。失败后王实行王道。失败后入楚入楚。因未被重用,又。因未被重用,又于前于前283283年(年(3131岁)岁)二度入齐二度入齐,直到前,直到前264264年年(5050岁)入秦。岁)入秦。一次入秦一次入秦:前:前264264年(年(5050岁),建议秦昭王重岁),建议秦昭王重用儒者,实行王道。用儒者,实行王道。失败后于前失败后于前255255年(年(5959岁)岁)二度入楚二度入楚,被委任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被委任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令。一次入赵一次入赵(时间不详):被拜为上卿。(时间不详):被拜为上卿。
3、不久不久三度入楚三度入楚,复任兰陵令。前,复任兰陵令。前238238年因年因楚相春申君被杀而受到牵连免官。约前楚相春申君被杀而受到牵连免官。约前235235年去世。年去世。荀子的著作十分宏富。现存有荀子的著作十分宏富。现存有3232篇,包篇,包括性恶天论礼论解蔽括性恶天论礼论解蔽正名等等。正名等等。荀子有两个著名的学生,即李斯和韩非。荀子有两个著名的学生,即李斯和韩非。v 荀子虽然同属于儒学大师,但其思想与孔孟荀子虽然同属于儒学大师,但其思想与孔孟有较大的区别:有较大的区别:v 第一,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第一,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v 孔孟重仁重义是从人的人格修养出发的,其孔
4、孟重仁重义是从人的人格修养出发的,其人生目标是由人生目标是由“内圣内圣”而而“外王外王”。荀子重礼。荀子重礼则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在荀子则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在荀子看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结成一定的群看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结成一定的群体(体(“能群能群”),为此则必须确定尊卑贵贱的),为此则必须确定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等级秩序(“能分能分”)。所以荀子罕言)。所以荀子罕言“仁仁”而多言而多言“礼礼”(“隆礼隆礼”)。由此可见,孔孟)。由此可见,孔孟的伦理学的伦理学v属于属于“宗教性伦理学宗教性伦理学”(以现实世界之(以现实世界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外的某种神秘力量
5、天命、天道、天天命、天道、天意、天理为依据的伦理学),它关注人意、天理为依据的伦理学),它关注人格修养,道德格修养,道德“自律自律”;荀子的伦理学;荀子的伦理学则属于社会性伦理学(以社会存在与发则属于社会性伦理学(以社会存在与发展需要为依据的伦理学),它关注社会展需要为依据的伦理学),它关注社会秩序,道德秩序,道德“他律他律”。因此可以说,荀。因此可以说,荀子既继承又偏离了孔子的思想。子既继承又偏离了孔子的思想。v 第二,孟子重人格追求,属理想主义者;第二,孟子重人格追求,属理想主义者;荀子重现实制度安排,属现实主义者;荀子重现实制度安排,属现实主义者;v 第三,孟子主张性善(人的社会性、道德
6、第三,孟子主张性善(人的社会性、道德性);荀子主张性恶(人的自然性、生物性;性);荀子主张性恶(人的自然性、生物性;v 第四,孟子强调第四,孟子强调“民本民本”;荀子强调尊王;荀子强调尊王;v 第五,孔孟主张第五,孔孟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荀子主张。荀子主张“天人相分天人相分”。但这种但这种“天人相分天人相分”通过通过“天人交相胜天人交相胜”的论证,最后又走向了的论证,最后又走向了“天人天人合一合一”。但不是孔孟以。但不是孔孟以“天道天道”为中心的天为中心的天人合一,而是以人合一,而是以“人道人道”为中心的天人合一。为中心的天人合一。v 第一节第一节 性恶论性恶论v 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
7、(人为教化)也一、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教化)也v (一)经验证明。(一)经验证明。荀子曰:荀子曰:“人之性恶,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w)焉,顺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
8、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v (二)逻辑上的反推证明。(二)逻辑上的反推证明。荀子曰:荀子曰:“故枸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
9、为之起礼义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制法度,以矫饰(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雎,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纵性情,安恣雎,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v (三)道德感产生的证明。(三)道德感产生的证明。荀子曰荀子曰“凡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
10、愿贵,苟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财,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势,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贵而不愿势,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用此观之,人之为善者,为性恶也。用此观之,人之为善者,为性恶也。”v (四)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四)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荀子曰:荀子曰:“孟子曰: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
11、能,所事而成者也。不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之分也。”v 二、人性在于其自然性、生物性二、人性在于其自然性、生物性v 其表现是人的各种自然生理欲望,如其表现是人的各种自然生理欲望,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肌理好愉佚骨体肌理好愉佚”等。对于这些自然生等。对于这些自然生理欲望,即生物性需要,如果不加以引理欲望,即生物性需要,如果不加以引导
12、或改造,任其发展或膨胀,必将对社导或改造,任其发展或膨胀,必将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v 三、人可以通过君师、法制对人性加三、人可以通过君师、法制对人性加以引导、改造,即以引导、改造,即“化性起伪化性起伪”,使人,使人性化恶为善性化恶为善 v v 荀子曰:荀子曰:“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于性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于性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而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以同于众而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而过众者,伪也。”v 荀子曰:荀子曰:“凡人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荀子 哲学 23 ppt 课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