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治法与方剂一节治法概述.ppt





《二章治法与方剂一节治法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治法与方剂一节治法概述.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章治法与方剂一节治法概述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n n黄帝内经 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n n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n n治则: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n n治法:n n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n n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治法具有多体系的特点:n n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
2、。如: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三焦治法体系 脏腑治法体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方以以药药成成”与与“方方从从法法出出,法法随随证证立立”。方剂必须方剂必须“针对病机针对病机,体现治法体现治法”。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n总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第三节第三节 常用治法常用治法n n清代清代 程钟龄程钟龄 医学心悟医学心悟 医门八法医门八法:“论病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
3、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温、补八法尽之。”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寒寒 温温 热热 清清 虚虚 补补 单一治法单一治法(七法)(七法)汗汗 +实实 泻泻 吐吐 消消 和和(复合治法)(复合治法)(复合治法)(复合治法)下下八法八法n n八法学习要求:八法学习要求:1、定义(重点掌握)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汗汗 法法n n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n n2
4、、适应病证: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如感冒;麻疹初起,疹发不畅;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疟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n n3、常用分类:病邪之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分类依据 体质有强弱:扶正解表 n n4 4、使用注意:、使用注意:(1)辨清病邪的性质。(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3)兼顾兼挟病证。(4)不宜久煎。吐法吐法n n1、定义:通过宣壅开郁和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n n2、适应病证特点: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n n3、使用注意:(1)吐后调养脾胃。(2)止吐方法:A:冷稀饭、冷开水。B:姜
5、汁。C:麝香一二厘。下下 法法n n1、定义:通过泻下通便,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有形实邪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n n2、适应病证: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n n3、分类:依据:病邪之性质、种类、正气之强弱。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n n4、使用注意:(1)辨清病情之属性。(2)中病即止、顾护正气。和法和法n n1、定义: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n n和法包括“和解”、“调和”两类。n n“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治法即伤寒论之“和解少阳”之治法。n n
6、“调和”:“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戴天章广温疫论n n和法常用分类: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温温 法法n n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以消除脏腑经络的寒邪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n n2、适应病症:里寒证寒从中生外寒直中n n寒邪之来源及治法:寒邪之来源及治法: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n n3、分类:温中祛寒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n n4、使用注意:“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清法清法n n1、定义:通过清泄气分,透热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清虚热,清热祛暑等作用,以清除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一类治法。2 2、适应病
7、证:、适应病证:里热证 实热 热证 虚热经热:郁热:热毒:热结:散漫之热蓄聚之热搏结气血,腐败血肉-局部红肿热痛或见脓血热陷心包-心神病变,甚则神昏热实互结瘀热互结痰热互结 水热互结3 3、常用分类、常用分类n n清气分热n n清营凉血n n清热解毒n n清脏腑热n n清虚热n n4、使用注意:(1)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2)“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消消 法法n n1、定义:是通过理气、活血、祛湿、化痰、利水、消食、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n n2、适应病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n n消
8、法与下法在适应病证方面的区别。n n下法是对于病势急迫,形证俱实,必须急下,并且可以从下窍而出的情况下使用。n n消法则是对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病势较缓,而多虚实夹杂,必须渐消缓散而不能急于排除的病情而设。n n3、常用分类:n n4、使用注意:(1)治宜缓图,难以速效。(2)常与补法等结合运用。补补 法法n n1、定义: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阴、阳不足或脏腑虚弱所致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n n2、适应病证:(1)虚证。(2)正虚感邪。n n3、分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n n4、使用注意:(1)辨清虚损证型,不可滥用补法。(
9、2)应善用“通补”,不宜“呆补”。n n八法运用要求:“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医学心悟医门八法)第三章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分类n n一、七方说。一、七方说。“七方七方”:大、小、缓、急、奇、:大、小、缓、急、奇、偶、复。偶、复。n n二、病证分类法。二、病证分类法。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 n n三、祖方(主方)分类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祖剂祖剂 n n四、功用(治法)分类法。四、功用(治法)分类法。医方集解医方集解 n n“十剂十剂”:宣、通、补、泻、轻、重、涩、滑、: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燥、湿。n n“八阵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
10、因。: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第四章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组成与变化n n遣药组方阶段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环节: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第一节第一节 方剂的配伍目的方剂的配伍目的n n配:组织、搭配。n n伍:队伍、序列。n n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这种运用药物的整合过程,中医药学称之为“配伍”。方剂学运用配伍手段的最根本目的总体方剂学运用配伍手段的最根本目的总体上不外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章治法 方剂 一节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