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健康学PPT课件.ppt
《最新心理健康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理健康学PPT课件.ppt(1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健康学心理健康学1.培养和保持健康的心理行为状态,培养和保持健康的心理行为状态,是预防心理和躯体疾病的重要方是预防心理和躯体疾病的重要方面。面。2.人是毕生发展的,发展是多维的,人是毕生发展的,发展是多维的,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维度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维度三、心理健康水平三、心理健康水平1.判断心理健康的原则:判断心理健康的原则:l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l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l具有人格的稳定性。具有人格的稳定性。2.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l智力正常;智力正常;l适应环境;适应环境;l人际和谐;人际和谐;l人格完整;人格完整;l愉快胜于
2、痛苦的道德感,情绪良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情绪良好。好。儿童心理卫生儿童心理卫生一、优生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基础一、优生是儿童心理卫生的基础l恋爱与婚姻对子代心理健康的影恋爱与婚姻对子代心理健康的影响;响;l受孕年龄对子代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孕年龄对子代心理健康的影响;l胎教对子代心理健康地影响胎教对子代心理健康地影响二、适宜的信息刺激有益于儿童二、适宜的信息刺激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三、母爱是儿童的心理健康的重三、母爱是儿童的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要营养 三大营养:物质营养、信息三大营养:物质营养、信息刺激、母爱刺激、母爱四、家庭育儿方式与儿童心理卫四、家庭育儿方式与儿童心理卫生生不同年龄阶段
3、儿童的心理卫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一、乳儿期儿童的心理卫生一、乳儿期儿童的心理卫生l三大训练有益于心理卫生三大训练有益于心理卫生l让乳儿饱尝母爱让乳儿饱尝母爱二、幼儿期儿童心理卫生二、幼儿期儿童心理卫生l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导;l玩耍与游戏;玩耍与游戏;l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与过失;与过失;l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的表率作用。三、学龄期的心理卫生三、学龄期的心理卫生l做好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做好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衔接工作;衔接工作;l不要培养标准儿童;不要培养标准儿童;l不要给孩子加码;不要给孩子加码;l注意情商的培养。注意情商的培养。四、
4、青春期心理卫生四、青春期心理卫生l 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l引导性意识健康发展;引导性意识健康发展;l消除心理代沟。消除心理代沟。青年心理卫生青年心理卫生1.社会适应问题;社会适应问题;l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l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l良好的交往。良好的交往。2.情绪情感问题:情绪情感问题:l期望值适当期望值适当;l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增加愉快生活的体验;l适当的表现;适当的表现;l行动转移。行动转移。3.性困扰问题:性困扰问题:l 对性的好奇与敏感;对性的好奇与敏感;l性欲冲动与困扰;性欲冲动与困扰;l异性交往问题。异性交往问题。中年人的心理卫生中
5、年人的心理卫生一、身心特点一、身心特点l生理功能由盛到衰生理功能由盛到衰l心理能力继续发展心理能力继续发展二、心理健康问题二、心理健康问题1.心理压力超负荷心理压力超负荷l 量力而行量力而行l淡泊名利淡泊名利l学会放松学会放松2.人际关系复杂人际关系复杂l调整认知结构,以诚待人调整认知结构,以诚待人l改善个性品质改善个性品质l提高交往技能提高交往技能 3.家庭与婚姻矛盾家庭与婚姻矛盾l夫妻间的沟通交流夫妻间的沟通交流l良好的子女教育方式良好的子女教育方式 三、更年期心理健康三、更年期心理健康l正确认识更年期的心身反正确认识更年期的心身反应应l规律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l家庭与社会的关心家庭与
6、社会的关心 老年期心理卫生老年期心理卫生1.孤独心理孤独心理l认识孤独认识孤独l加强交际加强交际2.权威心理权威心理l急流勇退急流勇退l找回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找回自己的兴趣与爱好l坚持用脑坚持用脑3.恐惧心理恐惧心理l 正确对待死亡正确对待死亡l维持适当的性生活维持适当的性生活l家庭和婚姻的和睦家庭和婚姻的和睦医学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咨询一、概述一、概述1.咨询:是一种过程。咨询:是一种过程。2.心理咨询:对象是正常人心理咨询:对象是正常人3.医学心理咨询:对象是病人或寻医学心理咨询:对象是病人或寻求医学帮助的人。求医学帮助的人。二、咨询方式二、咨询方式1.门诊咨询门诊咨询2.院内咨询院内咨询3.信
7、件咨询信件咨询4.专栏咨询专栏咨询5.电话咨询电话咨询6.访问咨询以及王上咨询访问咨询以及王上咨询三、咨询范围三、咨询范围l 焦虑障碍焦虑障碍l抑郁障碍抑郁障碍l睡眠障碍睡眠障碍l慢性疼痛慢性疼痛l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l强迫症强迫症l神经性厌食与贪食神经性厌食与贪食l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l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四、原则四、原则1.耐心倾听,鼓励疏泄耐心倾听,鼓励疏泄2.积极支持,建立信心积极支持,建立信心3.解释得当解释得当4.尊重来访者,严守秘密尊重来访者,严守秘密5.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五、需要注意的问题五、需要注意的问题1.坚持生物坚持生物-心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2.防
8、止漏诊器质性疾病防止漏诊器质性疾病3.重视运用心理治疗重视运用心理治疗4.保守秘密保守秘密5.精神药物的应用精神药物的应用6.转诊问题转诊问题心心 理理 应应 激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马现仓马现仓 第一节第一节 总总 论论一、应激概念的演变一、应激概念的演变(一)早期应激的概念(一)早期应激的概念 加拿大学者加拿大学者(Selye H,1907-(Selye H,1907-1982)1982)提出了应激学说,应激是机体提出了应激学说,应激是机体对它提出的各种要求作出的非特异性对它提出的各种要求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他将这称作反应。他将这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合征(GA
9、SGAS)”,他将,他将GASGAS分为三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1 1、警戒期、警戒期2 2、阻抗期、阻抗期3 3、衰竭期、衰竭期(二)应激概念的发展(二)应激概念的发展1 1、应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应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刺激物。刺激物。2 2、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应。3 3、应激是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应激是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中间变量。(三)对心理应激概念的最新认识(三)对心理应激概念的最新认识应激源应激源 应激中间(介)变量应激中间(介)变量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 认知心理应激作用过程示意图认知心理应激作用过程示意图生生活活事事件件社会支持社会支
10、持认识评价认识评价认识评价认识评价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心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生理反应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需求与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二、心理应激研究在临床医学中的二、心理应激研究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 生活事件生活事件一、生活事件概念与分类一、生活事件概念与分类生活事件:是生活中面临的生活事件: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进而
11、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应激源。(一)按事件的生物、心理、社会(一)按事件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类属性分类1 1、躯体性应激源、躯体性应激源2 2、心理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3 3、社会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4 4、文化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二)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二)按事件的现象学分类1 1、工作问题、工作问题2 2、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3 3、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4 4、经济问题、经济问题5 5、个人健康问题、个人健康问题6 6、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7 7、喜庆事件、喜庆事件(三)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三)按事件对个体的
12、影响分类1 1、正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2 2、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四)按事件的主客观属性分类(四)按事件的主客观属性分类1 1、客观事件、客观事件2 2、主观事件、主观事件二、生活事件研究二、生活事件研究(一)生活事件与健康的关系(一)生活事件与健康的关系生活事件是最早被注意到影响生活事件是最早被注意到影响健康的心理应激因素之一。生活事健康的心理应激因素之一。生活事件可以引起个体的应激反应,且可件可以引起个体的应激反应,且可诱发疾病甚至死亡。诱发疾病甚至死亡。国外早已证明那些伴有心理上国外早已证明那些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危害最丧失感的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危害最大。大。(二
13、)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二)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SRSSSRS)、生活变化单位()、生活变化单位(LCULCU)。)。第三节第三节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一、应激反应概念及若干问题一、应激反应概念及若干问题(一)应激反应与心身反应(一)应激反应与心身反应 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应激反应: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心身反应。(二)应激反应与健康(二)应激反应与健康1 1、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做出的一种适应,这种
14、内外环境所做出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适应是生物界赖以发展的原始动力。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一定的应激反应不但可以看成是及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时调整与环境的契合关系,而且这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种应激性锻炼有利于人格和体格的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健全,从而为将来适应环境提供条件。件。2 2、应急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应急反应涉及到个体的心身功能的整体平衡,应激反应与一身功能的整体平衡,应激反应与一些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即所谓的功些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即所谓的功能性症状或心身障碍心身疾病之间,能性症状或心身障碍心身疾病之间,常常有直接联系。常常
15、有直接联系。(三)应激反应的量化(三)应激反应的量化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二、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1 1、焦虑(、焦虑(anxietyanxiety)2 2、恐惧、恐惧 (fearfear)3 3、抑郁、抑郁(depression)(depression)4 4、愤怒、愤怒(anger)(anger)(二)应激的行为反应(二)应激的行为反应1 1、逃避与回避、逃避与回避2 2、退化与依赖、退化与依赖3 3、敌对与攻击、敌对与攻击4 4、无助与自怜、无助与自怜5 5、物质滥用、物质滥用三、应激的生理反应三、应激的生理反应(一)心理(一)心理神经中介机制神经中介机制(二)心理(二)心理神经神经内分泌
16、机制内分泌机制(三)心神(三)心神神经神经免疫机制免疫机制 第四节第四节 认知评价认知评价一、认知评价的概念一、认知评价的概念 认知评价:指个体从自己的角认知评价: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二、认知评价研究二、认知评价研究(一)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一)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 认知应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认知应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认知因素在应激作用过程的核心认知因素在应激作用过程的核心意义。意义。(二)认知因素的量化问题(二)认知因素的量化问题 第五节第五节 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一、应对概念和种类一、应对
17、概念和种类 应对: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应对: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二、应对方式研究二、应对方式研究(一)应对与心理应激因素的关系(一)应对与心理应激因素的关系(二)应对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二)应对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三)应对的量化研究(三)应对的量化研究(四)应对指导(四)应对指导 1 1、指导个体通过、指导个体通过“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应对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的应对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2 2、指导个体进行、指导个体进行“再评价再评价”应应对,使之改变认知评价。对,使之改变
18、认知评价。3 3、提供或帮助寻求社会支持。、提供或帮助寻求社会支持。4 4、分散注意,即采用、分散注意,即采用“转移转移”的应对方式,消除焦虑抑郁情绪。的应对方式,消除焦虑抑郁情绪。5 5、指导个体进行一定的放松、指导个体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训练。6 6、其它:催眠、暗示、运动、其它:催眠、暗示、运动、抗焦虑药物等。抗焦虑药物等。三、心理防御机制三、心理防御机制(一)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一)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1 1、自恋型、自恋型2 2、神经症型、神经症型3 3、不成熟型、不成熟型4 4、成熟型、成熟型(二)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二)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1、否认、否认 2 2、退化、退
19、化3 3、幻想、幻想 4 4、转移、转移5 5、合理化、合理化 6 6、反向、反向7 7、升华、升华 8 8、幽默、幽默9 9、潜抑、潜抑 第六节第六节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一、社会支持的概念和分类一、社会支持的概念和分类 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系程度。二、社会支持研究二、社会支持研究第七节个性与应激一一 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1 个性可以影响个体对
20、生活事件的感个性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偶尔甚至可以决定生活事件的形知,偶尔甚至可以决定生活事件的形成。成。2 个性影响认知评价。个性影响认知评价。3 个性影响应对方式。个性影响应对方式。4 个性与社会支持有关系。个性与社会支持有关系。5 个性与应激反应的形成和程度也有关个性与应激反应的形成和程度也有关系。系。二二 个性在应激与疾病关系中的作用个性在应激与疾病关系中的作用临床心身相关问题临床心身相关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马现仓马现仓第一节第一节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一、概述一、概述(一)心身疾病定义(一)心身疾病定义 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是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是介于躯体
21、疾病与神经症之间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的一类疾病。狭义概念:心里社会因素在疾病狭义概念:心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溃疡病等。高血压病、溃疡病等。广义概念: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广义概念: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心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心身障碍)。身障碍)。(二)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二)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 心身问题一直是医学关注心身问题一直是医学关注的焦点,如中医强调形神合的焦点,如中医强调
22、形神合一论,形衰则神无主,神乱一论,形衰则神无主,神乱则形有所伤。则形有所伤。西方医学:哲学领域西方医学:哲学领域宗宗教神学教神学心身同一论心身同一论心身心身疾病。疾病。(三)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三)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 DSM: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心理生理性心理生理性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植物神经与内脏反应影响身体影响身体状况的心理因素状况的心理因素影响医学情况影响医学情况的心理因素。的心理因素。ICD: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引起生理功能引起生理功能纳入不同分类。纳入不同分类。CCMD:无无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与心理因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神经症及与素有关的生理障碍、神经症及
23、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二、心身疾病的范围二、心身疾病的范围神圣七病:溃疡病神圣七病:溃疡病、溃疡性结、溃疡性结肠炎、甲亢、局限性结肠炎、肠炎、甲亢、局限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血压、支气管哮喘。(一)心身疾病的流行情况(二)身心反应特殊医学障碍中的心理因素 1、躯体疾病对病人感知的影响 2、躯体疾病引起病人的心理反应。3、躯体疾病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4、不同的躯体疾病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直接、间接作用而影响心理活动。三、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一)心理动力理论心理动力理论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24、,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二)心理生理学派目前的研究表明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和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是心理社会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心理生理中介机制。心理社会因素通过免疫系统与躯体健康和疾病的联系,可涉及三条途径: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2、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3、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直接联系,免疫抑制可形成条件反射,改变免疫功能。(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明条件反射是一种独立的生理反应。行为学习理论认为某些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四)综合的心身疾病发病机制1、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2、大脑皮质联合的信息加工3、传
25、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4、心身疾病的发生四、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一)诊断原则1、心身疾病诊断要点(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3)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2、心身疾病诊断程序(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心理行为检查(4)综合分析(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心理干预目标(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2)消除心理学病因(3)消除生物学症状2、心、身同治原则(三)心身疾病的预防心身疾病的预防应同时兼顾心身两方面。第二节 内科心身相关问题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一)社会、文化和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心理健康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