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绪论.ppt
《城市道路与交通-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与交通-绪论.ppt(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道路与交通-绪论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一章 绪论 一、一、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 1 1、什么是交通什么是交通 2 2、什么是道路和城市道路、什么是道路和城市道路 3 3、城市交通的分类和特征、城市交通的分类和特征 4 4、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2第一章 绪论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状况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状况(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阶段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阶段1、20世纪五六
2、十年代,城市刚刚开始建设,城市是自行车的王世纪五六十年代,城市刚刚开始建设,城市是自行车的王国。国。2、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到年代末到80年代初,城市经济复苏,自行车迅速增年代初,城市经济复苏,自行车迅速增长,特大城市交通出现全面紧张的局面,同时也迎来了规划建长,特大城市交通出现全面紧张的局面,同时也迎来了规划建设的高潮。设的高潮。3 3、9090年代初到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年代初到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交通问题的复杂性和改善的难度加大,交通需速度加快,城市交通问题的复杂性和改善的难度加大,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对交通规划的认识加强
3、。求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对交通规划的认识加强。67第一章 绪论 (二)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二)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用地布局上的局限 2、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3、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 4、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5、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三)、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方向 (一)处理好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城市交通发展 (二)适应与引导新形式下城市交通的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 (四)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 (五)进一步加大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六)积极开展交通理论研究,研制新型交通工具8第一章 绪论三、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城市
4、交通与城市规划1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9土地利用改变居民出行的变化改善交通设施土地价格改变可达性的变化交通需求的变化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一章 绪论10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第一节 交通流基本概念交通流基本概念一、交通流定义一、交通流定义 1 1、交通体系、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的统称。2 2、交交通通流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和人流的统称。3 3、交交通通流流特特性性某一交通体系中,交通流的
5、定性或定量特征,以及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亦称为交通流特征或交通流特质。4 4、交通参数、交通参数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如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通行能力、行程时间、车头时距等,均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交通流的性质,交通流特性的变化均能从这些交通参数数值上的变化反映出来。11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二、交通量二、交通量 (一)交通量的定义与分类一)交通量的定义与分类 1、按交通组成分:1)机动车交通量 2)非机动车交通量 3)折算交通量 4)混合交通量 5)行人交通量 2、按单位时间分:最常用的是小时交通量、日交通量。还有秒交通量,5分钟、15分钟交通量,信号周期交
6、通量,白天12小时、16小时交通量,周、月、年交通量。3、按交通量变化分:平均交通量、最大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和第30位小时交通量 4、设计小时交通量 1)平均交通量 取某一时间间隔内交通量的平均值作为某一期间交通量的代表。a平均日交通量ADT)b周平均交通量(WADT)c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d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e年平均月交通量(AAMT)2)最高小时交通量这是在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观测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交通量,可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等的依据。a高峰小时交通量(PHT):b年最高小时交通量;c第30 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W):一般简称为第30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所有8760小时
7、的小时交通量按顺序从大到小排列时第30 位的小时交通量。国外研究表明,将一年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接从大到小顺序绘出变化曲线,可以发现在第30位附近曲线的切线斜率会发生很大变化。从最大值到第30位左右的各个小时交通量差别很大,减少的趋势十分明显;而从第30 位以下则差别较小。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值称为第3O 位小时系数,用K表示:K=30HVAADT 12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二)交通量的变化规律(二)交通量的变化规律交通量的分布特性交通量的分布特性: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的这种变化。1、交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一天内小时交通量的变化:又称时变,常用时变 图
8、表示13高峰小时交通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日交通量之比,是反映高峰小时交通量集中的程度。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系数:把连续5分钟或15分钟累计交通量最大的时段,称为高峰小时内的高峰时段,以该时段的交 通量扩大而算得小时交通量,称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即为高峰小时系数,它反映高峰小时内交通量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昼昼日流量比日流量比:昼间12小时(或16小时)交通量与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用此可推算日交通量。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42)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 一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日变。显示日变的曲一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日变。
9、显示日变的曲线图,称为交通量日变图。线图,称为交通量日变图。交通量日变系交通量日变系(或称周日不均匀系数或称周日不均匀系数):如缺乏全年交通观测资料时,如缺乏全年交通观测资料时,式式中中WADTWADT可可为为一一周周的的周周平平均均日日交交通通量量,亦亦可可为为任任意意几几周周的的平平均均日日交交通通量量;当当为为任任意意几几周周时时ADTADT为为某某周周日日平平均均值值,如如为为一一周周中中的某周日实测值,则无需平均。的某周日实测值,则无需平均。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5例21 某交通观测站测得各个周日的累计交通量如表21中第一行,试计算。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6 由全年总计交通量可算得A
10、ADT为2415(辆/日)。周一的周一的交通量日变系数 其它计算类推。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73)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 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可用月交通量变化系数(或称月不均匀系数)表示:4)逐年交通量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交通量一般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当取得连续多年的交通量观测统计资料后,则可据此推算未来年份的交通量以供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之用。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8例例2222某交通观测站测得全年各月份的累计交通量如22中第一行,试计算各月份的 值。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92 2交通量的空间变化规律交通量的空间变化规律 交通量的空间变化,是指同一时间交通量在不同路段、交通量的空间变化,是
11、指同一时间交通量在不同路段、不同车到、不同方向上的变化。不同车到、不同方向上的变化。路段分布路段分布 车道分布车道分布 方向分布方向分布l当同向车行道的车道数在两条以上时,由于受到纵向及横向交通的干扰,各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不同的,靠边车道比内侧车道的通行能力低。据统计其影响系数分别:为自路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为1.00,第二条车道为0.800.89,第三条车道为0.650.79,第四条车道为0.500.65。道路同一断面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某一时段内总是会有一定差异的。我们称交通量大的方向为主要方向,并定义交通量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在道路设计时必须考虑方向不均匀的影响,验算道路通行能力要以满足主
12、要方向交通量为标准。203、交通资料的应用、交通资料的应用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 道路设计道路设计 交通管理交通管理 交通事故评价交通事故评价 经济分析经济分析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21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三、车速(一)车速的分类与定义(一)车速的分类与定义1、地点车速 2、行驶车速 3、区间车速 4、临界车速 5、设计车速 也称瞬时车速及点车速。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横断面时的瞬间速度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与有效运行时间(不包括停车损失时间)之比所得的速度。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和通行能力或经济效益分析之用。又称行程车速,是车辆通过某路段的行程与所用总时间(包括有效行驶时间、停车时间、
13、延误时间,但不包括客、货车辆装卸货时间和在起点、终点的调头时间)之比。是评价道路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的依据。道路通过交通量最大时的车速,一般供交通流理论分析时用。作为道路几何线形设计所依据的车速。在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具有控制性的路段上,设计车速是具有平均驾驶水平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低交通密度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22(二)车速变化的影响因素(二)车速变化的影响因素l驾驶员条件2车辆条件 3道路条件 4环境条件(三)车速资料的应用(三)车速资料的应用1交通规划 2道路几何设计 3经济效益分析4交通管理 5道路现状评价与改善 第二章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23第二章 交通流
14、理论基础知识四、交通密度四、交通密度(一)交通密度定义(一)交通密度定义 交通密度是指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单位长度内一个交通密度是指一条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即在某一瞬时,单位长度内一个车道或一个方向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常用车道或一个方向或全部车道上的车辆数。常用K K或或D D表示,其单位是辆表示,其单位是辆/公里。公里。可用下式求得:可用下式求得:(21)(21)式中:式中:N N为为指定路段上的指定路段上的车辆车辆数;数;L L为为路段路段长长度。度。例如一段长例如一段长10001000米的双向四车道道路上,在某一时刻每一车道上有米的双向四车道道路上,在某一时刻每一
15、车道上有1010辆车,求辆车,求交通密度。交通密度。24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二)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二)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 1车头间距车头间距 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即为车头间距,记为hd,单位为米/辆。路段中所有车头间距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最短车头间距叫极限车头间距,是同向行驶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交通流理论和通行能力计算的重要依据。交通密度又可用车头间距表示:25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2车头时距车头时距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则为车头时距,记为ht,单位为秒/辆,是交通流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指标。车头时距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
16、为:式中:T为在观测端面通过N辆车所需要时间,以小时计26 车道占有率车道占有率 交通密度还可以用车道占有率来描述,车道占有率越高,交通密度越大。1.空间占有率即某一瞬时,单位长度路段上行驶的车辆总长占该路段长度的百分比,用 表示,即:式中:为空间占有率(%);为第i辆车的车身长(米);n为该路段内的车辆总数;L为观测路段长(米)。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72.时间占有率 即单位观测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所占单位观测时间的百分比,用 表示,即:式中:为第i辆车通过观测断面所占时间(秒);n为观测时间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车辆数(辆);T为单位观测时间(秒)。例如,60秒观测时间内,计10辆
17、车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依次为:0.3,0.8,1.0,0.9,1.1,1.2,0.7,0.5,0.8,0.9秒,则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8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交通密度资料的应用交通密度资料的应用 判定交通拥挤情况。划分某些道路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车辆间距道路通行能力计算的主要参数之一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29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五、交通量、车速和密度间的相互关系(一)基本关系式(一)基本关系式 如果车流中所有车辆均以相同的车速通过某一段路程,则有下式关系:K=Q/V 式中K为交通密度(辆公里);Q为交通量(辆小时);V为车速(公里小时)。公式也常写作:Q=KV30第二章
18、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二)车速与密度的关系(二)车速与密度的关系 车速与密度之间关系根据实测和分析之后认为是呈线性关系,可用式表示:Va-bK31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三)交通量与密度的关系(三)交通量与密度的关系QKv=Vf(KK2/Kj)32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四)交通量与车速的关系(四)交通量与车速的关系 33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综上所述,将Q-K、Q-V及V-K关系图作于同一平面上,如图2-7,全面分析可知:1、当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亦小,而车速很高(接近自由车速)。2、随着密度逐渐增加,交通量亦逐渐增加,而车速逐渐降低。当车速降至V。时,交通量达到最大,此时的车速V。
19、称为临界车速,密度K。为最佳密度。3、当密度继续增大(超过K。),交通开始拥挤,交通量和车速都降低。当密度达到最大(即阻塞密度Kj)时,交通量与车速都降至为零,此时的交通状况为车辆首尾相接,堵塞于道路上。4、最大流量Qmax、临界车速V。和最佳密度K。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特征值。当QQmax,KK。、VV。时,交通属于拥挤:当QQmax,KK。,VV。时,交通属于畅通。34 35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 第二节第二节 交通流统计分布一、概述 交交通通流流理理论论是一门用以解释交通现象和特性的理论,它用数学及物理的方法研究人和车辆在道路上的运动规律,从而使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有了理论
20、上的依据。交通流分析方法可分为三种理论:(1 1)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 (2 2)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 (3 3)动力学理论(跟车理论)动力学理论(跟车理论)这这是是假假定定自自路路上上行行驶驶的的车车辆辆是是各各自自独独立立的的,车车辆辆的的分分布布是是随随机机的的,并并假假定定各各个个车车辆辆的的行行驶驶是是一一种种概概率率过过程程,因因此此可可以以用用概概率率论论方方法法进进行行分分析析,并并用统计分布表示过程。用统计分布表示过程。将交通流假想为具有一定特性的流体,应用流体动力学原理,从宏观上研究交通流特性,因此又称宏观理论。假假定定在在交交通通流流中
21、中,跟跟随随前前车车的的后后车车向向前前移移动动有有某某种种规规率率,并并依依此此推推导导出出道道路路上上行行驶驶车车辆辆运运动动状状态态的的微微分分方方程程。由由于于这这个个理理论论研研究究的的是是前前后后两两辆辆紧随的车辆之间的运动状态,因而又称为微观理论。紧随的车辆之间的运动状态,因而又称为微观理论。36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二、概率分布模型 交通流在点(交叉口)、线(路段)和面(区域)范围内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随机过程。因此可以用概率论方法将观测到的大量随机现象予以归纳和分析,从中找出能够表示交通状态的分布规律。给未来交通以概率性的预示,这对于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是很有意
22、义的。(一)(一)离散型分布离散型分布 在离散型分布中,其随机变量为事件的数量。例如在一定周期内或一定长度路段内的车辆数,在一定周期内的事故数。1 泊松分布 2 二项式分布 根据统计分析,在交通量不大大的路段上,通过道路某一点的车辆数常服从于泊松分布,因此可以用泊松公式计算在给定时间内某一地点通过X辆车的概率:p(x)=mxe-m/x!式中:x为时间段t内通过的车辆数;m为时间段t内通过车辆数的平均值。即:m=Qt/3600式中:Q为交通量;t为计数时段的时间;e为自然对数的底。二项式过程就是在一组在n次独立试验中,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而所得特定结果的概率为常数。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投掷硬
23、币的试验,每投一次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硬币的正面或是反面),一次又一次试验所得硬币正面的概率终于成为常数,这就是一个二项式的过程。通常,用p表示试验中成功的概率,二项式分布给出在n次试验中成功x次的概率p(x),用下式表示:P(x)=C n xp xqn-x式中:n为实验次数,x为成功次数,p 任何给定的实验中成功的概率,q为失败的概率。在n次实验中期望的成功次数为:E(x)=np x的方差为:2=npq 二项式分布可用以预测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数,在交叉口可能的转弯车辆数以及在路段上行驶速度超限的车辆数。通常可用二项式分布来预测路段上行驶速度超过限制速度的车辆数。37第二章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
24、(二)连续型分布(二)连续型分布 连续型分布是用来描述观测数值的连续随机过程,可假定任何数值的变量。在交通流分析中较常用的连续型分布有:负负指指数数分分布布、移移位位的负指数分布以及厄朗分布。的负指数分布以及厄朗分布。(三)分布的假设检验(三)分布的假设检验 在一定条件下车流分布常服从泊松分布,而不是说“就是泊松分布”。这是因为实测频数或多或少与理论频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除了实质性差异外还由于随机抽取样本的波动性。样本与总体之间总不免有所差异,其差异程度就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要是差异大到实际情况已不服从我们所谈的分布,那么分布的假设自然失去了实用意义。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对分布假设进行检验的问题
25、。38三、交通流排队理论三、交通流排队理论 排排队队论论(queuing),queuing),也也称称随随机机服服务务系系统统理理论论,是是运运筹学的一个主要分支。筹学的一个主要分支。19091909年年,丹丹麦麦哥哥本本哈哈根根电电子子公公司司电电话话工工程程师师A.A.K.K.ErlangErlang的的开开创创性性论论文文“概概率率论论和和电电话话通通讯讯理理论论”标标志志此此理理论论的的诞诞生生。排排队队论论的的发发展展最最早早是是与与电电话话,通通信信中中的的问问题题相相联联系系的的,并并到到现现在在是是排排队队论论的的传传统统的的应应用用领领域域。近近年年来来在在计计算算机机通通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道路 交通 绪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