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专题五诗词鉴赏.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专题五诗词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专题五诗词鉴赏.ppt(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课件新课标专题五诗词鉴赏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专题五 诗词鉴赏 专题五诗词鉴赏专题五诗词鉴赏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卷别 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朝代作者诗题新课标全国卷律诗唐代周朴春日秦国怀古1.鉴赏诗歌思想内容。2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山东卷律诗唐代储光羲咏山泉1.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2理解诗歌思想情感。广东卷词宋代苏轼减字木兰花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理解诗歌的思想感
2、情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专题五 考情分析卷别 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朝代作者诗题江苏卷律诗唐代杜甫春日忆李白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鉴赏诗歌的构思脉络北京卷诗北宋张耒示秬秸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情感。2.鉴赏诗歌语言。3.理解诗歌内容,结合个人感悟进行探究。天津卷律诗宋代华岳骤雨1.鉴赏诗歌语言(炼字)。2.鉴赏诗歌语言(炼句)。3.鉴赏诗歌构思、思路、语言和表达技巧。专题五 考情分析卷别 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朝代作者诗题安徽卷绝句北宋欧阳修琅琊溪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3、2.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福建卷五言古诗清代厉鹗晓至湖上1.分析和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2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浙江卷词清代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1.鉴赏诗歌特点、思想内容。2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辽宁卷绝句宋代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1.鉴赏诗歌形象(意象)和理解诗歌内容。2.鉴赏诗歌艺术特色和诗的趣味性。专题五 考情分析卷别 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朝代作者诗题湖南卷绝句明代高启春暮西园鉴赏诗歌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情感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湖北卷绝句宋代刘敞、苏轼登城、望海楼晚景1.鉴赏诗歌形象。2.把握诗歌的思路与结构。3.鉴赏诗歌艺术技巧。江西卷律诗宋代黄庭坚清明1.鉴赏诗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
4、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识记文学常识专题五 考情分析卷别 体裁考查内容考查角度朝代作者诗题上海卷古体诗汉代无名氏明月何皎皎1.理解体裁。2.鉴赏诗歌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技巧。3.赏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专题五 考情分析命题特点1.从时代看,以唐宋为主,兼及清代、汉朝。新课标区选汉代诗1首,唐诗3首,宋代诗7首、词1首,明代诗1首,清代诗、词各1首。2从作者看,除少量名家名作外,还重视名家非名作,更重视非名家非名作。试题涉及13位诗人,除杜甫、苏轼、黄庭坚、欧阳修外,还有周朴、储光羲、张耒、华岳、厉鹗、纳兰性德、高启、刘敞等非名家。这说明不避讳名家,但考的不是他们的名作。值
5、得注意的是黄庭坚,有两套卷分别选了他的诗。复习范围上应以诗为主,词、曲次之;内容上都积极向上、思想健康,或积极开朗、昂扬进取,或平和冲淡、闲适飘逸,或触目伤怀、慨时叹世的诗词,能从不同侧面表达诗人对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的积极感悟与思考,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颂扬。专题五 考情分析命题特点3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律诗绝句为首选,且律诗、绝句是考查的主体,也兼及词、古体诗。从题材看,写景、抒怀、羁旅、送别、慨世、咏物、哲理为选材重点。总体是首选那些蕴涵哲理、富有情趣的诗歌,主流是那些清丽淡雅、情景交融的诗歌,对象是那些短小精悍的抒情诗、景色优美的写景诗、充满理趣的山水田园诗和表露深情的送别诗
6、,以及表现强烈爱国情的诗词。4从题型看,以主观题的鉴赏、评价、分析为主,辅以少量的客观题,如北京、上海卷。考题形式更加灵活、开放。继续设置自主探究题,如天津卷、辽宁卷。5考点主要集中在画面(景象)、情感、内容、手法、形象五大方面,也涉及文学常识、炼字、风格和意境等。在表现手法上,又特地突出了修辞手法,或是答题中必须用到修辞手法,或是单独进行考查。切入的角度小而具体,或是直接从诗词局部入手、或借助评点设题、或是细节、或是炼字;或抓景与情、明与暗、虚与实的关系;或考查形象、意象、意境的把握等等。湖南卷独具特色,让考生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诗歌赏析。专题五 考情分析命题特点2011年的诗歌鉴赏考题,分析诗
7、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表达技巧是必考内容。6考查的重点仍将是分点设置,一首诗拟23个小题,而又以2道题居多,一个题侧重于考查局部(手法、关键词、情感等),也可以一个题着眼于几个方面的综合。7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也受到命题人的关注。据此,2012年的高考,必须注重诗歌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表达技巧的复习,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里,选择那些表现语言优美、意蕴丰富、爱国情怀、离别思念的诗篇来强化学生的应考能力。专题五 考情分析专题五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真题演练 1 2011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琅琊溪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
8、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答:_专题五 真题演练(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对于第一问,可以通过对四句诗的理解分析加以概括,难度不大。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该诗不同于一般的贬
9、谪诗,曾自号“醉翁”的欧阳修并没有耿耿于怀,怨天尤人,郁郁寡欢,而是寄情于山水,悠然自乐。专题五 真题演练具体答题时,考生不但要细读诗歌,慢慢咀嚼,抓住“蛛丝马迹”,设身处地,合理推断,留意注释中是否有时局背景的介绍,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还应根据平时积累,进行综合思考,大胆推断,谨慎求证。对于本题而言,一些考生一看到注释中说“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就简单地判断该诗表达的是郁闷伤感的情怀。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认真解读诗歌,二是没有利用初中教材中醉翁亭记所接触过的相关知识。专题五 真题演练(2)【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
10、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题干已经明示“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考生答题时,就要分别指出三、四句中的实写、虚写内容,并简要回答出虚实结合所起到的具体作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等,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专题五 真题演练 2 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晓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
11、,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专题五 真题演练(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答: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答:_(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答:_专题五 真题演练(1)【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知识。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优劣可辨。还要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时,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答案要
12、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专题五 真题演练(2)【答案】“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的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句的知识。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骤晴”“绿”,深挖其内涵和效果。专题五 真题演练(3)【答案】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
13、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构思、思路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虽说这类习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主流的分析、专家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可弃之一边。分析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考虑。专题五 真题演练 3 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海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专题五 真题演练(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各异,登城写的是_,望海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
14、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答:_(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_专题五 真题演练【答案】(1)濛濛细雨(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
15、,更凸显其壮观。专题五 真题演练【解析】登城中“半有无”意思是“空中细雨丝丝,若有若无”,与“疾风骤雨”相对,自然是“濛濛细雨”。“浅深山色高低树”这句诗非常巧妙。住在江南,自然知道山色浅深是如何的浅深、树木高低是怎样的高低。这一句话,勾勒出作者所在的小城的景致:四周重重叠叠的小山,山上那高高低低的树构成的树丛,层层叠叠,都在微雨后尽显丰姿!望海楼晚景中的望海楼,在杭州凤凰山上。在开头,作者看到一阵横风吹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快,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理解时,要抓住“横风吹雨”“雨过潮平”“电光
16、时掣”等关键词句。专题五 真题演练 4 2011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专题五 真题演练(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_(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_专题五 真题演练(1)【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
17、,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追怀秦朝,诗人通过描写荒凉的景物来表达这种怀古伤今之情。首联直言“荒郊”“消魂”便透视出了这种情愫,颔联中“春草尽”、“古碑存”更触发了诗人对秦朝的怀念,颈联进一步的景物描写更是渲染了荒凉气氛,尾联表明强秦已不再,只有黄沙漫漫,不堪回首,使诗人想到了当今的唐王朝,国势衰微,那是一种怎样的伤感之情呢!专题五 真题演练(2)【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的
18、情景关系处理是很自然和清晰的:作者由眼前实景引发了怀古伤感之情;而且在充沛的景物描写之中又寄寓了作者无尽的伤感之情;并且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是一种哀景,而抒发的也是一种哀情,这显然是一种以哀景写哀情的手法。专题五 真题演练 5【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_(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_专题五 真题演练(1)【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解
19、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特点的把握与评析能力。“今古河山无定据”,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开篇境界宏大,贯通古今,胸怀天下,更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悲怆的感情基调;“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借景抒情,境界开阔,写战争的频繁和塞外的荒凉萧索。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词句本身的意思,关注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方能全方位地评价其特点。专题五 真题演练(2)【答案】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却是写景作答,化
20、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在写景句中,三个意象叠加,营造了凄凉忧伤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两句词,四个“深”字,加深了凄凉之感,读来颇有意蕴,而无重复多余之感。做赏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找准手法就找准了赏析点;另外,基本的鉴赏术语要掌握,结合诗歌分析是必须的。专题五 真题演练一、答题技巧(一)解读形象、情感。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
21、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专题五 技法点拨 技法点拨技法点拨(二)分析意境。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
22、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专题五 技法点拨(三)鉴赏语言。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是“语言风格”,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明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诗歌之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藏”等词语;描写性语言,确定语体之基调,分析所塑造的意境(其中注意衬托),体会流露
23、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专题五 技法点拨“生动”“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动作性语言,采用对照法,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简练”“形象”等词语。(四)掌握表达技巧。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准确地识别判定是关键,答题时,要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结合诗句具体的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分述)。明确此技巧(手法)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专题五 技法点拨(五)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
24、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思想感情(伤感、寂寞、闲适等),并点明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如漂泊天涯、思念家乡);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答题时可以:1.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专题五 技法点拨2.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是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理解文辞,揣摩情意。解读过程中,要“识字”,正确理解
25、字义、词义,关注古典诗词中常见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只有准确解读,才能窥见诗词的意旨、作者的情感。还可以通过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调动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去解读,从诗词中领会生活的情趣。如杜牧山行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妙句,一般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有着山行经验的人发现诗人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然看景,“停车”赏看枫林,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专题五 技法点拨(六)古诗词比较鉴赏。2011年湖北卷设置了两首古诗,让学生对读后比较鉴赏。比较鉴赏的通常答题格式是: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当然因比较的点不同,答题方法也会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精品 课件 新课 专题 诗词 鉴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