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学习资料.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学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学习资料.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见传染病诊治问题讲义近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情况近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情况v年代 发病数居前五位 死亡数居前五位v2003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狂犬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新生儿破伤风、艾滋病 淋病、麻疹、v2004 肺结核、乙型肝炎、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 痢疾、淋病、甲型肝炎,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v2005 肺结核、乙型肝炎、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痢疾、淋病、梅毒 乙型肝炎、新生儿破伤风,中国传染病的形势中国传染病的形势少数传染病将被消灭少数传染病将被消灭,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如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
2、,如如结核、梅毒、血吸虫病、霍乱等结核、梅毒、血吸虫病、霍乱等.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如阮毒体病、艾滋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如阮毒体病、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感等.我们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和传染病的较量非但没我们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和传染病的较量非但没有结束有结束,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反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生物学生物学因素因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人类乱人类乱捕捕乱乱杀杀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新开农田新开农田.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播
3、散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播散.世界的都市化世界的都市化 .气候的变暖气候的变暖 .再造森林再造森林.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环境环境因素因素 人类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居住环人类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居住环人类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居住环人类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居住环境、饮食、意识等境、饮食、意识等境、饮食、意识等境、饮食、意识等.vv 自然状况改变:环境、流动、密度增高、暴露机会增多等自然状况改变:环境、流动、密度增高、暴露机会增多等自然状况改变:环境、流动、密度增高、暴露机会增多等自然
4、状况改变:环境、流动、密度增高、暴露机会增多等.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社会因素因素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国际交流增多国际交流增多.公众居住地迁移、行为改变公众居住地迁移、行为改变.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微生物的可受性与选择性微生物的可受性与选择性.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没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年世界卫生报告(WHO总干事语总干事语)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年世界卫生
5、日的主题全球警惕全球警惕 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 的的 治疗治疗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一般及支持治疗一般及支持治疗病原或特效治疗病原或特效治疗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康复疗法康复疗法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传染病传染病 的的 预防预防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病毒性肝炎病毒
6、性肝炎(Viral hepatitis)一、一、概述概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常见症状与体征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腹胀厌油、腹胀 、腹泻、乏力、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腹泻、乏力、肝区疼痛、肝脾肿大、黄疸等。黄疸等。目前已确定有甲、乙、丙、丁、戊五型。各型之目前已确定有甲、乙、丙、丁、戊五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间无交叉免疫。目前流行状况目前流行状况v约约2020亿人曾感染过亿人曾感染过HBVHBVv其中其中3.53.5亿为慢性亿为慢性HBVHBV感染感染v每年
7、约有每年约有100100万人死于万人死于HBV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v约约57.6%57.6%曾感染过曾感染过HBV HBV vHBsAgHBsAg阳性率阳性率9.75%9.75%v其中其中2000300020003000万慢性乙肝万慢性乙肝v每年新发每年新发HBVHBV感染感染200300200300万人万人v每年约有每年约有3030万人死于万人死于HBV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全球全球中国中国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病史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病史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慢性携带者慢性携带者慢性携带者慢性携带
8、者缓解缓解缓解缓解30-50 30-50 30-50 30-50 年年年年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疾病进展疾病进展疾病进展疾病进展肝硬化肝硬化肝硬化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肝癌肝癌肝癌肝癌死亡死亡死亡死亡Adapted from Feitelson,Adapted from Feitelson,Adapted from Feitelson,Adapted from Feitelson,Lab InvestLab InvestLab InvestLab Invest 1994 1994 1994 1994非代偿性肝硬化非代偿性肝硬化非代偿性肝
9、硬化非代偿性肝硬化McMachon BJ,et al.I Infct Dis,1985,151:599-603;Edmunds WJ,et al.Proc Biol Sci,1993,253:197-201;Hyams KC,et al.Clin Infect Dis,1995,20:992-1000;Beasley RP,et al.Lancet,1983,2:1099-2102;MMWR,2005,54(RR-16)HBV感染时间与乙肝慢性化的关系感染时间与乙肝慢性化的关系新生儿新生儿5岁儿童岁儿童5岁人群岁人群 感染时间感染时间 慢性化发生率慢性化发生率(%)90 305影响肝癌发生的因
10、素影响肝癌发生的因素(I)男:女,男:女,男:女,男:女,3636倍倍倍倍年龄年龄年龄年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100100人年肝癌的发生,无症状携带,人年肝癌的发生,无症状携带,人年肝癌的发生,无症状携带,人年肝癌的发生,无症状携带,0.10.1 无肝硬化未治疗慢乙肝,无肝硬化未治疗慢乙肝,无肝硬化未治疗慢乙肝,无肝硬化未治疗慢乙肝,1.01.0 未治疗亚洲代偿肝硬化,未治疗亚洲代偿肝硬化,未治疗亚洲代偿肝硬化,未治疗亚洲代偿肝硬化,3 83 8HBeAgHBeAg阳性阳性阳性阳性HBVDNAHBVDNA持续阳性和负荷持续阳性和负荷持续阳性和负荷持
11、续阳性和负荷 HBV DNA HBV DNA 阳性:阳性:阳性:阳性:HBV DNAHBV DNA阴性,阴性,阴性,阴性,2.632.63倍倍倍倍持续的肝脏炎症,持续的肝脏炎症,持续的肝脏炎症,持续的肝脏炎症,ALTALT增高、波动增高、波动增高、波动增高、波动合并合并合并合并HDVHDV、HCVHCV、HIVHIV感染感染感染感染 合并合并合并合并HDVHDV感染,肝癌发生危险性增加感染,肝癌发生危险性增加感染,肝癌发生危险性增加感染,肝癌发生危险性增加3 3倍倍倍倍嗜酒嗜酒嗜酒嗜酒黄曲霉素黄曲霉素黄曲霉素黄曲霉素Ikeda K,et al.J Hepatol,1998,28:930-938
12、 Benvegnu L,et al.Cancer,1994,74:2442-2448 Fattovich G,et al.Gut,2000,46:420-426 Fattovich G,et al.Am J Gastroenterol,2002,97:2886-2895影响肝硬化发生的因素影响肝硬化发生的因素()人口特征人口特征人口特征人口特征 男:女,男:女,男:女,男:女,2.2182.218倍倍倍倍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5 5年后肝硬化的发生,年后肝硬化的发生,年后肝硬化的发生,年后肝硬化的发生,F1F1,0 0 F2 F2,6 6 F3F3,1717HBVDNAHBVDNA
13、负荷负荷负荷负荷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高HBeAgHBeAg持续阳性持续阳性持续阳性持续阳性ALTALT水平高或反复波动水平高或反复波动水平高或反复波动水平高或反复波动嗜酒使肝硬化危险性增加嗜酒使肝硬化危险性增加嗜酒使肝硬化危险性增加嗜酒使肝硬化危险性增加6 6倍倍倍倍合并合并合并合并HDVHDV、HCVHCV、HIVHIV感染感染感染感染 合并合并合并合并HDVHDV感染,急性肝炎至肝硬化感染,急性肝炎至肝硬化感染,急性肝炎至肝硬化感染,急性肝炎至肝硬化9 9年年年年(中位数中位数中位数中位数)合并合并合并合并HIVHIV感染,肝硬化危险性增加感染,肝硬化危险性增加感染,肝硬
14、化危险性增加感染,肝硬化危险性增加4.24.2倍倍倍倍Ikeda K,et al.J Hepatol,1998,28:930-938 Rosina F,et al.Gastroenterology,1999,117:161-166Colin JF,et al.et al.Hepatology,1999,29:1306-1310 BrunettoMR,et al.J Hepatol,2002,36:263-270Mazzella G,et al.J Hepatol,1996,24:141-147 Fattovich G,et al.Gut,2000,46:420-426肝炎发病数居首位肝炎发病数
15、居首位狂犬病死亡数第一狂犬病死亡数第一200305200305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公布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公布Hepatitis A Virus HAV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C Virus HCV Hepatitis D Virus HDV Hepatitis E Virus HEV 二、二、病原学病原学 (Etiology)HBVHBV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分子生物学标记物HBsAgHBsAg抗抗-HBs-HBs有抗原性,无传染性有
16、抗原性,无传染性.核心抗原抗体系统核心抗原抗体系统核心抗原抗体系统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HBcAg抗抗-HBc-HBc抗抗-HBc IgM-HBc IgMHBeAgHBeAg抗抗-HBe-HBe保护性抗体保护性抗体,但低滴度时仍可受染但低滴度时仍可受染有抗原性及感染性有抗原性及感染性(血液中难测出)血液中难测出)非保护性抗体,为病毒复制的指标非保护性抗体,为病毒复制的指标新近感染或慢性急性活动新近感染或慢性急性活动.e e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病毒复制已减少,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已减少,传染性降低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指标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指标HBV-DNA
17、P HBV-DNAP 是是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指标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指标HBV-DNAHBV-DNA HBsAgHBsAg 抗抗HBsHBs HBeAg HBeAg 抗抗H HB Be e 抗抗HBc HBc 抗抗HBc HBVHBc HBV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传染性传染性 -IgM-IgM DNADNA +-+-+-+-+有病毒复制有病毒复制 强强 +-+-+-+-病毒复制不活跃病毒复制不活跃 弱弱 +-+-+-+-+前前C C区病毒变异区病毒变异 强强 -+-+-既往感染既往感染 无无 -+-+-接种乙肝疫苗后接种乙肝疫苗后 无无 HBV HBV 感染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感染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
18、三、三、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Epidemiology)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source of infectio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route of transmission)易感人群易感人群(susceptible)流行特征流行特征(epidemic(epidemic character)character)与与HAVHAV感染相同感染相同 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情况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情况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甲甲肝肝戊戊肝肝病人病人亚临床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粪粪
19、口口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粪粪口口青壮年青壮年,孕妇易感孕妇易感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情况各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情况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急慢性病人急慢性病人 血及血制品血及血制品,注射注射 各年龄组均可各年龄组均可ASC ASC 体液体液 母婴母婴 均为散发均为散发急慢性病人急慢性病人 主要以血及血制品主要以血及血制品 受血者及静脉药受血者及静脉药 ASC ASC 为主为主,亦可见于非亦可见于非 瘾者瘾者 输血者输血者 与与HBVHBV感染者相同感染者相同乙乙肝肝丙丙肝肝丁丁肝肝经血和血制品传播:经血和血制品传播:经血和血制品传播:经血和血制品传播:对献血
20、员筛查对献血员筛查HBsAg后显著降低后显著降低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围生围生(产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分娩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分娩时接触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2)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2)静脉内滥用毒品静脉内滥用毒品()修足、纹身、扎耳环孔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
21、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者,多个性伴侣者,HBV感染危险性增高感染危险性增高()HBV传播方式传播方式Hepatitis B.World Health WHO Web site.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04/en/in html.EAS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Hepatitis B.J Hepatol,2003,39(Suppl):S3-S25.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不安全注射危害的实验证据不安全
22、注射危害的实验证据注射后留在针尖上的第一滴液体,在注射后留在针尖上的第一滴液体,在39次中有次中有17次发次发现红细胞,红细胞由针尖处转移到注射器内的液体中现红细胞,红细胞由针尖处转移到注射器内的液体中只要只要45秒。秒。注射注射10-7ml 1:10补体结合滴度的补体结合滴度的HBsAg血浆,可引血浆,可引起隐性感染,并可能成为携带者;注射起隐性感染,并可能成为携带者;注射10-4ml 可引起可引起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对静脉吸毒人群对静脉吸毒人群HBV感染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研究结果显示:HBV感染标感染标志阳性率为志阳性率为88.24%;HBsAg携带率为携带率为40.81%。不同体液中不同
23、体液中HBV浓度浓度高浓度高浓度 中等浓度中等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检测不到检测不到精液精液阴道分泌液阴道分泌液唾液唾液全血全血血清血清伤口分泌液伤口分泌液尿液尿液粪便粪便汗水汗水眼泪眼泪母乳母乳http:/www.cdc.gov/ncidod/diseases/hepatitis/slideset/index.htm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作(包括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包括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
24、BV。经吸血昆。经吸血昆虫虫(蚊、臭虫等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传播未被证实。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指南指南指出:指出:100806040200感染率(%)03691215年静脉吸毒者静脉吸毒者男同性恋男同性恋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异性恋者异性恋者高危行为持续时间与高危行为持续时间与HBV感染率的感染率的关系关系http:/www.cdc.gov/ncidod/diseases/hepatitis/slideset/index.htm五、五、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潜 伏伏 期期 甲:甲:2 26W 6W 乙:乙:6W 6W 6M6M丙:丙:15 15 150d 1
25、50d 戊:戊:15 15 75d75d临床分型临床分型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轻度、中度、重度)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淤胆型(急性、慢性)淤胆型(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静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静止性、活动性)1 1 1 1 1 12 2 2 2 2 23 3 3 3 3 34 4 4 4 4 45 5 5 5 5 5临床分期临床分期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体征消退,肝功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退,肝功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退,肝功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退,肝功恢复正常黄疸前期(持续黄疸前期(持续黄疸前期(持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传染病 诊治 问题 讲义 学习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