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入渗.pptx
《土壤水分入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水分入渗.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入渗(Infiltration)蒸发(Evaporation)蒸腾(transpiration)田间土壤水循环的两种形态第1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入渗是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水文学中研究地表产流问题农田水利学研究灌溉或降雨后土壤水分的分布水资源评价中研究降雨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问题农业及环境学研究化肥、农药及污染物等随水分 迁移的问题土壤水分的入渗第2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土壤水分在土壤中运动受到分子力分子力、毛管力毛管力和重力重力的控制,其运动过程也就是在各种力综合作用下寻求平衡的过程。当毛管孔隙充水达到饱和时,水分主要在重力作用下运动。1.
2、下渗过程中水分的作用力和运动特征,可分为下渗过程中水分的作用力和运动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渗润阶段(Wetting period):主要是在分子力作用下,被土壤颗粒吸附而成为薄膜水,当土壤干燥时,此阶段十分明显。第3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渗吸阶段(Infiltration period)(非饱和下渗)主要是在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在土壤孔隙中作不稳定运动,并逐渐填充土壤孔隙,甚至全部饱和。渗透(漏)阶段(Percolation period)(饱和下渗)当土壤孔隙水分充满而饱和时,水分在重力作用下作稳定运动。第4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
3、规律(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2.土壤入渗根据其地面是否积水又分为如下形式:土壤入渗根据其地面是否积水又分为如下形式:无积水入渗:当灌溉(或降雨)强度小于或等于土壤饱和导水率时,雨水和灌溉水能及时地全部为土壤所吸收,故不会产生地面积水。这种入渗主要是降雨或灌溉强度起决定作用。积水前入渗:当降雨强度大于土壤饱和导水率,而小于土壤最大入渗率时,开始阶段地表并不积水,实际渗透速率等于降雨强度,该强度愈大,则积水前阶段的时间愈短,表土含水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最后达到饱和时此阶段结束 第5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一)入渗的物理过程 2.土壤入渗根据其地面是否积水又分为如下形式:土壤入渗根
4、据其地面是否积水又分为如下形式:积水入渗 积水前入渗阶段结束后,便进入积水入渗阶段。它是以地表有积水存在为标志,积水后,地表的实际渗吸速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直至最后趋于某一稳定值。第6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二)土壤的入渗性能 1.入渗速率入渗速率i(Infiltration rate):在一个大气压下,土壤表面供水充足,这时水渗入土壤的通量(cm/s)。在某一时段内,通过单位土壤表面所渗入的总水量(cm3/cm2)或cm,mm)。又称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入渗到土壤中的水量(mm/min,cm/d)2.累积入渗量累积入渗量I(accumulative infilt
5、ration capacity):3.入渗能力入渗能力ip(Infiltration capacity):4.稳定入渗率稳定入渗率id(steady infiltration rate):不同质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id第7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二)土壤的入渗性能土壤入渗速率的变化过程 累积入渗量I和入渗速率i 的关系 第8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下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分布,最早考尔曼(Coleman)与包德曼(Bodman)(1944,1945)做了研究,把下渗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划分为四个具有明显分区的水分带,它们反映
6、了下渗水流垂向运动的特征。1.饱和带(区)当下渗水流到10cm土层厚度时,土壤表面1cm内的含水量接近于饱和含水量,形成一个饱和带,无论湿润深度怎样增大,这个饱和带的厚度都不超过1.5cm。第9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2.水分过渡带(区)在饱和带以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急剧减小,形成一个水分过渡带。3.传导区 土壤含水量基本上保持在饱和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沿垂线均匀分布,形成一个传导区,随着供水历时的增长湿润锋不断下移,水分传导区不断向下延伸,而土壤含水量则保持在上述数值范围内(60-80%s),并且这一带毛管势梯度极小,水分的传
7、输运动主要为重力作用。第10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4.湿润带(区)是连续湿润锋面与水分传导带的一个含水量随深度迅速减小的水分带,随着湿润锋的不断下移,使其下面的干土含水量增加,变为湿润带。5.湿润锋 在湿润带的末端,土壤含水量突变,与下层干土有明显界面,称为湿润锋。传导区和湿润带是存在的,饱和区和过渡区不明显,饱和区很难完全。新的认识新的认识 第11页/共67页00sZt100sZt3t200sZ00sZt400sZt500sZt0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三)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 第12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8、及规律(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入渗过程中,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和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和地表处的施加方式和状况有关,也就是说与入渗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有关。为了求出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分布,以及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的定量结果,可以在一定的初始含水率分布条件下,根据入渗边界条件,求解水分运动方程。初始条件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t=0)时,含水率或水势分布为深度z的函数,即:第13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边界条件边界条件 分为三种类型:Dirchlet(狄利克雷)条件:它是给定上下边界的土壤含水率或土壤水势,即,第14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四)影响
9、入渗过程的条件 边界条件边界条件 分为三种类型:Neumann(纽曼)条件:它是给定边界的水流通量,即,“混合边界”条件(mixed condition)或称劳平条件(Robin Condition)是Dirchlet条件和Neumann条件的混合。第15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在田间水分动态模拟中这种混合边界条件的应用具有在田间水分动态模拟中这种混合边界条件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以下优点:下边界的水势值可以用张力计在田间容易测的,相应的含水量也可由水分特征曲线求得。上边界的水流通量可以由入渗前的土壤含水量以及降雨强度或灌溉水深度(或喷灌强度)确定(蒸发条
10、件下由气象因素和土壤水分条件确定)。第16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在田间可能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的边界:在田间可能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的边界:半无限土壤剖面,需要在z=0确定边界条件,下边界给定稳定含水率,上边界给定通量。具有地下水埋深不变,即土壤水势为已知的有限土壤剖面,除初始条件如上所述而外,应将上下边界规定为Dirchlet条件。z=0,t 0第17页/共67页一、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规律(四)影响入渗过程的条件 在田间可能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的边界:在田间可能会遇到以下四种情况的边界:在下边界毫无水流通过的土壤剖面,水流只能进入上边界或通过上边界而流失(
11、如蒸渗仪的底部)(隔水层)。地下水埋深较浅,地下水位随时间波动的土壤剖面,这相当于一种具有排水沟及灌溉渠的地区。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得到一种混合型的边界条件,下边界是Dirchlet条件,上边界是Neumann 条件。第18页/共67页入渗速率(是时间的函数)Decreasing Infiltration在入渗开始时,由于受重力和毛管力的共同作用,所以入渗速率最大最终入渗容量Steady Gravity Induced Rate第19页/共67页入渗速率(土壤湿度)入渗速率随时间降低的原因:1)地表下表面条件改变2)基质势发生变化3)时间长时,基质势降低而重力势相对占优第20页/共67页入渗速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 水分 入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