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ppt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本章提要本章提要本章特点本章特点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有较多的基本概念有较多的基本规律l矿岩层运动和破坏形式的判断方法l岩层纵向组合运动的分析方法l岩层推进方向岩层运动各阶段的参数特点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 P P1 1 3.1 3.1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的基本形式3.1.1上覆岩层运动的两
2、种基本形式3.1.3上覆岩层破坏形式的判断3.1.2 岩层运动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 3.1.4岩层破坏形式的转化3.33.3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上覆岩层在推进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3.4 3.4 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上覆岩层运动参数的确定 3.23.2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上覆岩层纵向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P P2 23.1.1上覆岩层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上覆岩层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一 弯拉破坏的运动形式1 运动过程上覆岩层悬露如图3.1(a)在其重力作用下弯曲如图3.1(b)端部开裂如图3.1(c)形成“假塑性岩梁”如图3.1(d)自行跨落如图3.1(e)P P3 3(b)(a)(c
3、)(d)P P4 4(e)岩层运动由弯曲沉降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是岩层中的最大弯曲拉应力达到其抗拉强度。即:(3.1)2 力学条件力学条件图3.1弯拉破坏的运动形式P P5 5二 剪(切)断破坏的运动形式弯曲变形端部开裂(图3.3(a)整体切断跨落(图3.3(b)1 运动过程P P6 6(a)(b)图3.2 剪切运动的基本形式 P P7 72 剪断的充要条件剪断的充要条件当采场推进至岩梁端部开裂位置附近,剩余抗剪断面上的剪应力超过限度,虽其中部还未裂开,只要岩层下部有少量运动空间,岩层即被剪断。3 显现特点显现特点动压冲击支架阻力不够顶板沿煤壁切下如图3.3(a)台阶下沉如图3.3(b)P P
4、8 8(a)(b)图3.3 剪断运动形式对工作面的威胁P P9 93.1.2 岩层运动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岩层运动发展至破坏的力学条件 悬跨度达到极限跨度中部裂断弯拉破坏深入煤壁的两端部断裂力学过程弯坏的力学过程,就是其支承条件由双嵌固梁向简支梁发展的过程。如图3.4(a)(b)P P1010图3.5 岩梁的支承条件与弯距 a-嵌固状态;b-简支状态P P1111工作面推进至岩梁悬跨度达极限值L0时,梁端弯矩MA为:当梁端部的拉应力为:(3.12)F悬露岩层由弯曲发展至破坏的力学过程和条件为P P1212(3.13)当悬露岩层上部存在较为软弱的岩层时,则形成由不同岩性的岩层组成下硬上软的组合岩
5、梁,其端部裂断时的拉应力为:当悬露岩层上部无比其软弱岩层时,该岩层只受本身重力的作用,其端部裂断时的拉应力可按下式计算(3.14)P P1313式中 m 强度高的下部支托层厚度,m;随支托层同时运动上部较软弱的岩层的厚度,m。在梁端部开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端部弯矩减少,梁的中部弯矩将逐渐增加;随着支承条件向简支梁的转化,中部弯矩将向接近 的数值发展。P P1414在嵌固梁向简支梁转化的过程中,当岩梁中部拉应力达到 时,中部必然拉开,岩梁发展至跨落或保持“假塑性岩梁”状态。岩梁端部和中部开裂的力学条件应为=为了便于应用,其力学条件可用岩梁悬露的极限跨度L0表示。(3.15)P P1515当=0,
6、即单一岩层弯曲破坏时,(3.16)显然,L0值随岩梁厚度m、允许抗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的增加而减小。支托层上的软岩厚度 岩梁剪坏的力学过程 当岩梁悬跨度达到极限跨度时,梁端因拉应力超限而开裂;F岩层剪坏的力学过程和条件P P1616当工作面煤壁推至开裂位置或构造断裂面附近,在梁中部拉应力的大小仍未达到超限的情况下,由于悬露岩层端部残余抗剪断面不足,其剪应力超限,造成岩层沿工作面煤壁附近整体切断而跨落。如果工作面支护有较高的支护强度,岩层将沿放顶线切下。悬露岩层剪坏的力学条件是:梁端抗剪断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最大剪应力Qmax和抗剪端面面积S分别为:P P1717整理得以岩层悬露跨度表示的剪坏
7、力学条件为:F理论判断理论判断根据力学条件分析,理论上判断是很简单的。岩层的两种破坏形式是随地质和采动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的。3.1.3上覆岩层破坏形式的判断上覆岩层破坏形式的判断L0 E上m上2E下m下2 E上m上2 上下两岩层同时运动上下两岩层分开运动且下部岩层先运动P P3030H两岩层在自重作用下弯曲沉降分析L下=1.25L上由E下m下2=(1.25)4 E上m上2判断E相同相同m下m上E下1.254 m上2时才同时运动下部先运动P P3131只有当E下1.254 E上同时运动m,E都不相同都不相同E下m下21.254 E上m上2同时运动E下m下2 1.254 E上m上2分开运动m相同
8、相同E下=E上,m下=m上下部先运动P P3232v岩层纵向运动发展规律岩层纵向运动发展规律1 随采场推进,岩层悬露达一定跨度弯曲沉降到一定值后,强度低的软弱夹层或接触面在轴向剪应力作用下破坏,发生离层,并为下部岩层的自由沉降和运动向上部岩层发展创造了条件。4 岩层的厚度较之岩性对岩层的离层和运动组合的影响重要的多。2 岩层的纵向运动总趋势大体上是由下而上发展的。3 离层后上下岩层的运动组合情况由岩层的强度差别决定,上部岩层强度较下部岩层越高,下部岩层越先于上部岩层运动,上部岩层运动滞后的时间越长。相反,则同时运动。P P3333直接顶所谓直接顶是指在老塘(采空区)内已跨落,在采场内由支架暂时
9、支撑的悬臂梁,其结构特点是在采场推进方向上不能始终保持水平力的传递。如图3.11(a)所示。基本顶是指运动时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传递岩梁的总合,在初次来压后,是一组在推进方向上能始终传递水平力的不等高裂隙梁。如图3.11(b)所示。(a)直接顶(b)基本顶 3.2.2 直接顶和基本顶直接顶和基本顶P P3434 3.2.3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相互转化直接顶和基本顶的相互转化 实践证明,可能造成直接顶和基本顶两部分岩梁转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岩层厚度和断层等构造的影响。(2)采动条件的变化,主要是采高和推进速度的变化。(3)改变采空区顶板处理方法。(4)改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压力 岩层 控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