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测试技术PPT教学内容.ppt





《电工测试技术PPT教学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测试技术PPT教学内容.ppt(1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工测试技术PPT目目 录录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及故障分析叠加原理及故障分析 线性有源一端口等效参数测定线性有源一端口等效参数测定 受控源的实验研究受控源的实验研究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三表法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三表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研究提高功率因数的研究(感性)、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测量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测量 一阶一阶RC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目目 录录 二阶电路研究二阶电路研究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定二端口网络参数的测定 多量程电压表、电流表的设计多量程电压表、电流表的设计 单相电度表的使用与校验单相电度表的使用与
2、校验 单相铁芯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单相铁芯变压器特性的测试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及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及Y-控制控制 EEL-型电工实验台型电工实验台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叠加原理及故障分析叠加原理及故障分析 l实验目的实验目的l实验原理实验原理l实验仪器实验仪器l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l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l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实验目的实验目的v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与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电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与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电路的电流、电压参考方面的理解。路的电流、电压参考方面的理解。v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学会用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
3、源、电流表、电压表,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v提高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的能力提高检查、分析电路简单故障的能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v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KVL方程(回路电压):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在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下,绕行一周,应有 KCL方程(节点电流):对电路中的任一结点而言,在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下,应有 v叠加原理叠加原理 在有几个电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原理反映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v电路简单故障的检查、分析电路
4、简单故障的检查、分析 1)通电检查法 2)断电检查法实验仪器实验仪器vEEL-/型实验台v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v恒压源(含6V,12V,030V可调)v恒流源v运算放大器、电阻、电位器等元件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vUS1、US2两电压取自恒压源6V、12V,选择开关选择正常位置。v将图中开关S3投向R3测,分别测量单独作用US1(将开关S1投向 外侧,开关S2投向 内侧)、US2单独作用(将开关S1投向 内侧,开关S2投向 外侧)、US1,US2共同作用(将开关S1投向 外侧,开关S2投向 外侧)时各支路电流与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1,验证叠加原理以及基尔霍夫电流
5、、电压定律的正确性。v在实验电路图中,用选择开关已设置了开路、短路、元件值、电源值错误等故障,按通电检查法检查、分析电路的简单故障:分别选择故障15,测量US1、US2共同作用时各段电压、电流,与正常时的电压、电流值比较,并将分析结果记入表中。实验记录表格实验记录表格1 数 据 状 态I1I2I3UABUBCUCDUDAUAFUFEUEDUS1单独作用US2单独作用 US1、US2共同作用US1和 US2共同作用故障1故障2故障3故障4故障5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v实验前,必须设定电路中所有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其中电阻上的电压方向应与电流方向一致。v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
6、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v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将电流插头的红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红(正)接线端,电流插头的黑接线端插入数字毫安表的黑(负)接线端。v注意仪表的正、负极性,同时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v注意选定电源大小,不要使电路中的电流值超过电流表的量程。v电源单独作用时,只能在实验板上用开关S1或S2操作,而不能直接将电源短路。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v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与叠加定理的正确性。v叠加原理中如何理解电源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v实验电路中,若将一电阻元件改为二极管,那么基尔霍夫定律、叠加性与齐次性还成
7、立吗?为什么?v根据实验数据与计算数据,分析误差产生原因。v各电阻元件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说明。v总结实验中检查、分析电路故障的方法和查找故障的体会。返 回线性有源一端口等效参数测定及最大线性有源一端口等效参数测定及最大功率传输功率传输 l实验目的实验目的l实验原理实验原理l实验仪器实验仪器l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l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l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实验目的实验目的v初步掌握实验电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能正确选择初步掌握实验电路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能正确选择实验设备。实验设备。v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电路以及实验结果验证戴维南利用自行
8、设计的实验电路以及实验结果验证戴维南定理与电源等效变换条件。定理与电源等效变换条件。v学习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习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v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加深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特性的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v戴维南定理戴维南定理 任何一个有源一端口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S和一个电阻RS,串联组成的实际电压源来代替,其中:电压源US等于这个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内阻RS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接电压源端口短接,接电流源端口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0。v诺顿定理诺顿定理 在任何一个有源一端口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IS和一个电
9、阻RS并联组成的实际电流源来代替,其中:电流源IS等于这个有源一端口网络的短路电流ISC,内阻RS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接电压源端口短接,接电流源端口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0。v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参数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参数RS的实验测定方法的实验测定方法:1)由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可知:2)将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用欧姆表从端口处可测得RS。v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电源的内阻抗(或内电阻)RS与负载阻抗(或负载电阻)RL相等时,负载可以得到最大功率,即阻抗匹配。实验仪器实验仪器vEEL-/型实验台v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v恒压源、恒流源
10、v电阻、二极管等元件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b)戴维宁等效电路(c)诺顿等效电路v设计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至少其中含有两个电 源),测定其外特性 。RL取不同的值,测量对应的URL和IRL记录于表格中。(当RL=0时,测得IRL=ISC,RL=时,URL=UOC,根据测量结果,求RS。)v用步骤1测得的等效参数构成戴维南等效电路,测量其外特性,RL取值与步骤1相同,并与步骤1所得结果进行比较。v根据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条件,将由测量参数电压源US与电阻RS串联构成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等效成电流源电路,即诺顿等效电路,并与戴维南等效电路外接一组同样大小负载,从而验证电源的等效变换。
11、v将负载电阻RL调整到与RS等值,由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值计算此时功率是否为最大传输功率。实验记录表格实验记录表格 RL 数 据0RSRL1RL2RL3RL4RL5原网络 URL IRL戴维宁等效电路 URL IRL诺顿等效电路 URL IRL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v设计实验时尽量选择标准阻值的电阻。v设计的一端口网络其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值注意不能超过恒压源与恒流源所能输出最大值。v设计实验时要注意选择电源的大小,不要使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直流数字毫安表的量程和电阻允许通过值,以免造成仪器和元件的损坏。vRL取七个以上不同值,其中包括RL=0,RL=时两个点。v测量时注意仪表极性与量程的更换。v改
12、接线路时,要关掉电源。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v在求有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中的RS时,如何理解“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实验中怎样将独立电源置零?v给一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在不测量ISC和UOC的情况下,如何用实验方法求得其等效参数?v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是什么?所谓“等效”是对谁而言?电压源与电流源能否等效变换?v什么是阻抗匹配?电路传输最大功率的条件是什么?返 回受控源的实验研究受控源的实验研究 l实验目的实验目的l实验原理实验原理l实验仪器实验仪器l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l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l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实验目的实验目的v加深
13、对受控源的理解;加深对受控源的理解;v熟悉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了熟悉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解运算放大器的应用;v掌握受控源特性的测量方法。掌握受控源特性的测量方法。实验原理实验原理v受控源分类受控源分类 受控源向外电路提供的电压或电流是受其它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因而受控源是双口元件:一个为控制端口,或称输入端口,输入控制量(电压或电流),另一个为受控端口或称输出端口,向外电路提供电压或电流。根据控制变量与受控变量的不同组合,受控源可分为四类:1)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如图1-(a)所示,其特性为:其中:称为转移
14、电压比 (即电压放大倍数)。2)电压控制电流源(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如图1-(b)所示,其特性为:其中:称为转移电导。3)3)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CCVS),),如图1-(c)1-(c)所示,其特性为:其中:称为转移电阻。4)4)电流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CCCS),),如图1-(1-(d d)所示,其特性为:其中:称为转移电流比 (即电流放大倍数)。v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受控源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受控源 1)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 的特点:的特点:其电路符号如图2所示,具有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u和反相输入端u,一个输出端uO,放大倍数为A,则 uO
15、=A(uu).特性1:uu;特性2:ii 2)应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应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VCVS原理原理 由运算放大器的特性1:(uu=u1):由运算放大器的特性2:得转移电压比:实验仪器实验仪器vEEL-/型实验台v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v恒压源(含6V,12V,030V可调)v恒流源v运算放大器、电阻、电位器等元件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v测试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特性:(1)测试VCVS的转移特性U2=f(U1)(2)测试VCVS的负载特性U2=f(RL)U1(V)0123456U2(V)U2(V)RL()50701002003005001000U2(V)v测试电压控制电
16、流源(VCCS)特性:(1)测试VCVS的转移特性I2=f(U1)(2)测试VCVS的负载特性I2=f(RL)U1(V)00.511.522.533.5I2(mA)RL(k)5020105310.50.2I2(mA)v测试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特性:(1)测试CCVS的转移特性U2=f(I1)(2)测试CCVS的负载特性U2=f(RL)I1(mA)00.050.10.150.20.250.3U2(V)RL()501001502005001K2K10KU2(V)v测试电流控制电流源(CCCS)特性:(1)测试CCCS的转移特性I2=f(I1)(2)测试CCCS的负载特性I2=f(RL)I1(
17、mA)00.050.10.150.20.250.3I2(mA)RL()501001502005001K2K10KI2(mA)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v用恒流源供电的实验中,不允许恒流源开路;v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不能与地短路,输入端电压不宜过高(小于5V)。v运算放大器工作时,注意接通偏置电源。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v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出四种受控源的转移特性和负载特性曲线,求出相应的转移参量、g、r和;v参考测量数据,说明转移参量、g、r和受电路中哪些参数的影响?如何改变它们的大小?v若受控源控制量的极性反向,试问其输出极性是否发生变化?v如何由两个基本的CCVC和VCCS获得其它两个
18、CCCS和VCVS,它们的输入输出如何连接?返 回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三表法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三表法 l实验目的实验目的l实验原理实验原理l实验仪器实验仪器l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l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l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实验目的实验目的v学习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元件学习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交流等效参数;v学习使用功率表;学习使用功率表;实验原理实验原理v理论依据理论依据 交流电路元件的阻抗值或无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阻抗值可以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测量计算得到,此方法为间接测量方法。实验原理图 v判断阻抗性质,测量
19、阻抗性质的方法判断阻抗性质,测量阻抗性质的方法 1)在被测元件两端并联一合适电容,观察回路电流:若电流表减小,则阻抗为感性,X取正值。若电流表增大,则阻抗为容性,X取负值。2)利用示波器测量阻抗元件的电流及端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电流超前电压为容性,电流滞后电压为感性。3)电路中接入功率因数表,从表上直接读出被测阻抗的值,读数超前为容性,读数滞后为感性。4)本实验采用数字式功率因数表第一位性质显示位来判别被测元件的性质。显示“L”为感性,显示“C”为容性。v功率表、功率因素表的原理和接线方式功率表、功率因素表的原理和接线方式(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图)功率表和功率因素表原理一样,一般都有四个接线端钮
20、,其中两个是电流线圈端钮,另外两个是电压线圈端钮。通常在电流支路的一端(简称电流端)和电压支路的一端(简称电压端)标有*号(一般称它们为“发电机端”)。正确接线方法:一是功率表标有*号的电流端钮必须接至电源的一端,而另一电流端则接至负载端,电流线圈是串联接入电路的;二是功率表中标有*号的电压端钮,可以接至电流端钮的任一端,而另一个电压端则跨接到负载的另一端,电压线圈是并联接入电路的。分为电压线圈前接法(本实验使用)和电压线圈后接法。v调压器的使用调压器的使用 使用调压器时,每次都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直到所需的电压值。因此,接电源前,调压器的手柄位置应在零位;使用完毕后,也应随手将手柄调回到零
21、位,然后断开电源。实验内容与步骤返回1(返回2)v分别测量电感性元件A(镇流器)和电容性元件B(C=5f)的交流参数,按图接线,测量数据记录于表格。v分别测量A、B串联和并联时等效阻抗,并用实验方法判别阻抗的性质,测量数据记录于表格。实验记录表格实验记录表格被测元件U(V)I(A)P(W)电感性元件A0.2电容性元件B0.2 A、B串联0.2 A、B并联0.1实验仪器实验仪器vEEL-/型实验台v单相调压器 v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 v功率因数表 v被测电感性元件 v电容(或电容箱)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v单相调压器使用之前,先把电压调节手轮调在零位,接通电源后再从零位开始逐渐升压,做完每一
22、项实验之后,把调压器调回零位,然后断开电源。v在表格的计算值中,注意X和B的正负号。v本实验中电源电压较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身体不要触及带电部位,以保证安全。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v由实验参数作出元件A、B串联时的阻抗三角形和并联时的导纳三角形。(注意坐标的比例要选择适当)。v若用功率因数表替换三表法中使用的功率表,是否也能测出元件的等效阻抗?为什么?v用三表法测参数时,为什么在被测元件两端并接电容可以判断元件的性质?试用相量图加以说明。返 回提高功率因数的研究提高功率因数的研究(感性)l实验目的实验目的l实验原理实验原理l实验仪器实验仪器l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l实
23、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l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实验目的实验目的v研究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研究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意义;v进一步熟悉、掌握使用交流仪表和自耦调压器;进一步熟悉、掌握使用交流仪表和自耦调压器;v进一步加深对相位差等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相位差等概念的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v提高功率因素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功率因素的意义和方法 若电源向负载传送的功率 ,当功率P和供电电压U一定时:COSCOSI线路电压降 U=IR1线路功率损耗 P=I2 R1无功功率,经济效益和供电质量耗材实验仪器实验仪器vEEL-/型实验台v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v自耦调压器(输
24、出交流可调电压)v日光灯管一根,镇流器一只,起辉器一只,电容若干。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 v测量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测量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 在实验电路中,断开所有电容器,调整自耦调压器,使输出电压U U 等于220V,测量日光灯两端的电压U UR R 和镇流器两端的电压U UL L 以及电流I I 和功率P P,记入的数据表中,并计算出功率因数。v提高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提高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 保持负载电压U U 等于220V,改变电容的数值(0.47F到6F),测量电流I I、电容电流I IC C、负载电流I IRLRL 和功率P P(注意观察它们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出功率因数并记
25、入表中。实验数据表格实验数据表格:C(F)UL(V)UR(V)I(A)IC(A)IRL(A)P(W)00.4711.4722.4733.474.04.4756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v功率表要正确接入电路,通电时要经指导教师检查。v注意自耦调压器的准确操作。v本实验用电流插头和插座测量三个支路的电流。v在实验过程中,一直要保持输出电压U等于220V,以便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数据分析及思考题数据分析及思考题v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日光灯并联不同电容器时的功率因数,并说明并联电容器对功率因数的影响;感性负载上的电流和功率是否改变?v一般的负载为什么功率因数较低?负载较低的功率因数对供电系统有何影响?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 测试 技术 PPT 教学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