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3、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ppt
《有机化学3、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化学3、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ppt(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三章第三章 不饱和烃不饱和烃广西民族大学化工学院刁开盛刁开盛主讲主讲1第三章不饱和烃要掌握内容烯烃、炔烃、烯炔烃的结构与命名加氢,特别炔烃在不同条件下的加氢亲电加成和机理亲核加成和机理自由基加成和机理氧化反应炔氢的反应2第三章不饱和烃单烯烃单烯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C=C)的不饱和开链烃。其通式为:CnH2n,碳碳双键叫做烯键,是烯烃的官能团。一、烯烃的结构乙烯C2H4CH2=CH21、分子构型:平面构型2、碳原子轨道杂化状态:sp2杂化3、乙烯分子的形成:3第三章不饱和烃3、乙烯分子的形成:乙烯的两个碳各以一个SP2轨道重叠形成一个CC键,其余两个sp2轨道与H的S
2、轨道重叠形成两CH键。分子中六个原子及所形成的五个键都处在同一个平面。键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电子云在原分子平面的上方,另一部分电子云在原分子平面的下方。构成键的电子云称为电子云。CCHHHH剩下的2P轨道垂直于sp2杂化轨道所在的平面,两个P轨道平行侧面重叠,形成一种新的称为键。4第三章不饱和烃4、键的特点及与键的比较键键必与必与键键共存共存可可单独存在单独存在“肩并肩”,重叠程度小“头碰头”,重叠程度大不能绕轴旋转不能绕轴旋转能绕轴旋转分成上下两部分呈圆柱形对称分布大小1、存在形式:2、重叠方式:3、旋转性能:4、电子云分布:5、键能大小:6、反应活性:大小7、分子异构:产生构型产生构型产生
3、构象产生构象5第三章不饱和烃3.2烯炔烃的同分异构1、烯烃同分异构现象丁烯C4H8C=CCCC=CCC1-丁烯2-甲基丙烯CC=CC位置异构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构造异构立体异构:顺反异构碳干异构C=CCH3CH3HHC=CCH3CH3HH反-2-丁烯顺-2-丁烯2-丁烯6第三章不饱和烃3.3几何异构现象一、含有双键化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CCHFHF键不能自由旋转,使在双键碳上的原子或基团出现不空间排布属于构型异构现象CCFHHFCCFHFF其中一个双其中一个双键键上有上有2个相同个相同基基团团,则则无此无此构型异构现象构型异构现象1、含有C=C双键化合物的几何异构7第三章不饱和烃C=CCH3CH
4、3HH顺-2-丁烯(Cis-2-butene)相同基团在键同侧顺式顺式(cis-)异构体异构体命名时,将顺、反标记放在名称前面,半字短线隔开。C=CCH3CH3HH反-2-丁烯(Trans-2-butene)反式反式(trans-)异构体异构体相同基团在键异侧顺反标记法(适用于有相同基团的取代烯烃,环烷烃适用于有相同基团的取代烯烃,环烷烃)8第三章不饱和烃C=CC2H5ClCH3H2-氯-2-戊烯顺反标记法要求两个双键碳上至少有一个基团相同,如果都不相同,则不能用该构型标记法Z-E标记法(适于相同或不同基团取代烯烃适于相同或不同基团取代烯烃)按“顺序规则顺序规则(P73)”分别比较同碳原子同碳
5、原子上连接的两个原子或基团,两个两个“较优较优”的原子或基团在的原子或基团在键键平面平面同侧同侧为为Z-异构体异构体;两个;两个“较优较优”的原子或基的原子或基团在团在键平面键平面异侧异侧,则为,则为E-异构体异构体9第三章不饱和烃两个“较优”的原子或基团在键平面异侧两个“较优”的原子或基团在键平面同侧Z-异构体E-异构体在命名时,将Z、E放到括弧中写在名称前面,半字短线隔开C=CC2H5ClCH3H(Z)-2-氯-2-戊烯C=CC2H5ClCH3H(E)-2-氯-2-戊烯10第三章不饱和烃【课堂练习】命名下列化合物(1)C=CCH3CH3HCHCH3CH3C=CCH3CHC2H5C2H5CH
6、3CH2CH2CH3(2)(Z)-3,4-二甲基-2-戊烯反-3,4-二甲基-2-戊烯(Z)-2-甲基-3,4-二乙基-3-庚烯顺-2-甲基-3,4-二乙基-3-庚烯(3)C=CCH2CH2CH3CH2CH3CH3CH3CH2(4)C=CClHClBr(E)-3-甲基-4-乙基-3-庚烯 顺-3-甲基-4-乙基-3-庚烯(E)-1,2-二氯-1-溴乙烯顺-1,2-二氯-1-溴乙烯注注Z/E,顺,顺/反是表示烯烃构型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是表示烯烃构型的两种不同方法,顺式不一定是顺式不一定是Z构型,反式也不一定是构型,反式也不一定是E构型。构型。只有只有1,2-二取代乙烯中二取代乙烯中Z-顺或顺或E-
7、反是一致的反是一致的11第三章不饱和烃分子中有一个以上双键时,分别判断每个双键是Z还是E,命名时低位号者写在前,高位号者写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放到括弧中,写在名称之前。例如:低位号者写在前,高位号者写在后(3Z,5Z)-3-(E)-1-氯-1-丙烯基-3,5-庚二烯酸3-(1-氯-1-丙烯基)-3,5-庚二烯酸C=CC=CCH2COOHCH3HHHHC=CCH3Cl12312第三章不饱和烃含C=N,N=N的化合物也有构型异构体,处理方法同烯烃.唯一不同是N上表面上只一个取代基团,另一个另一个SP2杂化轨道有一孤杂化轨道有一孤电子对电子对,看作比看作比H还小的基团还小的基团13第三章不饱和烃2
8、含C=N键化合物的几何异构有机化合物亚胺、肟、腙、羰基缩氨基脲等化合物分子中含C=N键,有Z、E-异构体。(Z)-苯甲醛肟苯甲醛肟(E)-苯甲醛肟苯甲醛肟:(Z)-丁酮肟丁酮肟(E)-丁酮肟丁酮肟:14第三章不饱和烃3含N=N键化合物的顺反异构偶氮化合物含有-N=N-键,N上两个基团在键同侧的为顺式,或Z式,在异侧的为反式,或E式;15第三章不饱和烃二、含有碳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相同基团在环平面同侧相同基团在环平面异侧把环状化合物的碳环近似看作一个平面,环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存在平面上、下之分,就会出现顺反异构现象。两个碳原子上两个取代基在平面同侧的为顺(cis-)式异构体,在异侧的为反(trans
9、-)式异构体。命名时,“顺”或“反”置于名称前:顺顺-1,3-二氯环戊烷二氯环戊烷反反-1,3-二氯环戊烷二氯环戊烷16第三章不饱和烃环上有两个以上位置各有一个取代基时,则选择其中位次最低选择其中位次最低者为者为“参照基团参照基团”,在位次前加“r”(reference)标记,其余取代基位次前用顺或反表示它们与“参照基团”的立体关系。例如:123412345取代基位次前用顺或反表示取代基位次前用顺或反表示1,2,4-三氯环戊烷三氯环戊烷5-氯氯-1,3-环己基二甲酸环己基二甲酸“参照基团参照基团”为母体官能团为母体官能团17第三章不饱和烃构型总结:连在双键(或环)碳上连在双键(或环)碳上的原子
10、或基团:相同基团处于同的原子或基团:相同基团处于同侧为顺,异侧为反;较优基团处侧为顺,异侧为反;较优基团处于同侧为于同侧为Z,异侧为,异侧为E。18第三章不饱和烃2、烯烃的命名烯烃的命名法基本上和烷烃相似烯基:当烯烃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CH3CH=CH1-丙烯基(丙烯基)CH2=CH乙烯基CH2=CHCH22-丙烯基(烯丙基)CH2=C1-甲基乙烯基(异丙烯基)CH319第三章不饱和烃3.5.1催化加氢反应RCH=CH2+H2RCH2CH3催化剂1、催化剂:Pt(铂)、Pd(钯)、Ni(镍)等异相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是降底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2、烯烃类型
11、与加氢反应活性R2C=CR2R2C=CHRR2C=CH2RCH=CHRRCH=CH2CH2=CH2(连烃基越多连烃基越多,活性越低活性越低)3.5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20第三章不饱和烃2、反应机理顺式加成反应(固体催化剂催化)CH3CH3H2、Pt1atm+CH3CH3HHCH3CH3HH顺式86%反式14%一般情况下,异相催化剂催化加氢,不管是一般情况下,异相催化剂催化加氢,不管是烯烃还是炔烃,都得到顺式加成的产物烯烃还是炔烃,都得到顺式加成的产物HHCC旧键断裂新键生成21第三章不饱和烃3、氢化热(焓)1mol不饱和化合物氢化时所放出的热量。C=C+HHCCHH断断形成H=氢化热H=EC=
12、C+EH-H2EC-H从氢化热的大小可以判断烯烃的相对稳定性。氢化热越小,烯烃分子的稳定性越高。氢化热的大小与烯烃分子的构型有关氢化热的大小与烯烃分子的构型有关反式比顺式稳定反式比顺式稳定顺-2-丁烯119.7反-2-丁烯115.522第三章不饱和烃氢化热的大小与双键位置氢化热的大小与双键位置(取代烷基数目取代烷基数目)有关有关比较下面的两组五碳烯烃,它们的氢化热值分别为:第一组CH3CH2CH2CH=CH2CH3CH2CH=CHCH3125.9顺119.7反115.5第二组CH3CHCH=CH2CH3CH2C=CH2CH3C=CHCH3CH3CH3CH3126.8119.2112.5各组异构
13、体的氢化热与双键碳原子所连烷基数目首关。连接在双键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越多,烯烃越稳定。连接在双键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越多,烯烃越稳定。23第三章不饱和烃一般烯烃稳定性顺序如下:R2C=CR2R2C=CHRR2C=CH2RCH=CHRRCH=CH2CH2=CH2(与烯烃加氢反应活性相反与烯烃加氢反应活性相反?)C=C+X2CCXX邻二邻二卤化物卤化物6.3.2亲电加成反应及机理亲电加成反应及机理1.加卤素反应加卤素反应24第三章不饱和烃CH2=CH2+Cl2CH2CH2CH2=CHCl+HClClCl1,2-二氯乙烷氯乙烯加热裂解CH3CH=CH2+Br2CH3CHCH2BrBrCCl41,2-二
14、溴丙烷烯烃加卤素的活泼性次序:F2Cl2Br2I2鉴别烯烃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棕色褪色25第三章不饱和烃与卤素反应CH2=CH2+Br2CH2CH2BrBrCCl41,2-二溴丙烷1)实验现象:红棕色无色鉴别烯烃2)实验事实:(1)反式加成产物反式加成产物(2)反应需极性条件反应需极性条件(3)反应产物复杂反应产物复杂26第三章不饱和烃CH2=CH2+Br2CH2Br-CH2BrCH2Br-CH2ClCH2Br-CH2OH1,2-二溴乙烷1-氯-2-溴乙烷2-溴乙醇H2ONaCl为了解释这些实验事实,人们提出了三元环鎓离子中为了解释这些实验事实,人们提出了三元环鎓离子中间体的亲电加成机理间体的
15、亲电加成机理例如例如1:乙烯通入:乙烯通入NaCl的溴的水溶液中,不仅得到的溴的水溶液中,不仅得到1,2-二溴乙烷,还分得到了二溴乙烷,还分得到了1-氯氯-2-溴乙烷,和溴乙烷,和2-溴乙醇:溴乙醇:例如例如2:乙烯与溴反应分别在甲醇和水溶液中反应,还得了:乙烯与溴反应分别在甲醇和水溶液中反应,还得了1-甲氧基甲氧基-2-溴乙烷和溴乙烷和2-溴乙醇:溴乙醇:27第三章不饱和烃3)反应历程:分两步加成及反式加成产生鎓离子中间体:产生鎓离子中间体:CC+BrBrHHH H+CCBrBrHHH HCCHHH HBr+Br+溴鎓离子+正面进攻,正面进攻,位阻大位阻大Br背面进攻,背面进攻,位阻小位阻小
16、烯烃加成反应机理之一烯烃加成反应机理之一三元环鎓离子三元环鎓离子中间体中间体的亲电的亲电加成机理加成机理28第三章不饱和烃溴负离子从反面进攻溴鎓离子溴鎓离子与Cl、OH结合即可生成另二种化合物,所以溴化反应产物复杂。应用应用:三元环鎓离子三元环鎓离子中间体中间体的亲电加成机理的亲电加成机理只是用来解释烯烃只是用来解释烯烃与与Br2和和Cl2这两种卤素的亲电加成反应这两种卤素的亲电加成反应BrCCHHH HBr+溴鎓离子CH2CH2BrBr反式加成反式加成产物背面进攻,背面进攻,位阻小位阻小29第三章不饱和烃2.加质子酸反应加质子酸反应要点:要点:反应取向反应取向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性碳正离子中间
17、体稳定性碳正离子中间体重排碳正离子中间体重排30第三章不饱和烃加质子酸反应加质子酸反应烯烃能与质子酸进行加成反应:烯烃能与质子酸进行加成反应:1)与HX的加成CH2=CH2+HXCH3CH2X卤化氢活性次序HIHBrHCl31第三章不饱和烃2)与H2SO4加成CH2=CH2+H2SO4CH3CH2OSO2-OHCH3CH2OH80H2O硫酸氢乙酯CH2=CH2(H-OSO2OH)(1)除去烷烃中的少量烯烃;(2)保护双键;(3)烯烃间接水合法制备醇类。应用:CH3CH2OSO2-OH硫酸氢乙酯硫酸氢乙酯CH2=CH2-H2OCH3CH2OH+H2SO4醇类脱水制备烯烃逆反应32第三章不饱和烃C
18、H3CH=CH2CH3CH2CH2OSO3HCH3CHCH3OSO3HH2SO4(次要)(主要)反应取向问题反应取向问题CH3CH=CH2CH3CH2CH2XCH3CHXCH3HX(次要)(主要)1-卤代物卤代物2-卤代物卤代物33第三章不饱和烃1)不对称烯烃的加成不对称烯烃的加成规律规律反应取向问题反应取向问题马氏马氏(Markovnikov)规则规则:不对称烯烃和质子酸加成时,酸的质子主要主要加到含氢多的双键碳上,而酸的负性基主要主要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而且,烯烃不对称性越大,不对称加成规律越明显。而且,烯烃不对称性越大,不对称加成规律越明显。34第三章不饱和烃2)烯烃的结构影响加
19、成反应烯烃的结构影响加成反应可以得到烯烃与质子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可以得到烯烃与质子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CH3)2C=CH2CH3CH=CH2CH2=CH2该顺该顺序与加序与加氢氢反反应应活性活性顺顺序正好相反序正好相反P155,L10?课课后后题题还有还有p156磷酸催化烯烃水合制醇的例子,磷酸催化烯烃水合制醇的例子,说明:烯烃不对称性越大,不对称加成反应越容易。说明:烯烃不对称性越大,不对称加成反应越容易。801035第三章不饱和烃3)质子酸酸性的影响质子酸酸性的影响酸性越强加成反应越快,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的活性:酸性越强加成反应越快,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的活性:HIHBrHCl如
20、在醋酸存在下加氢溴酸:如在醋酸存在下加氢溴酸:由于醋酸比氢溴酸弱得多,加成产物中很少有加醋酸的产由于醋酸比氢溴酸弱得多,加成产物中很少有加醋酸的产物出现。物出现。36第三章不饱和烃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生成(决速步骤决速步骤)CC+HXHHH H+CCHXHHH HCCHHH H+X+碳正离子+H第一步第一步6.3.3烯烃加成反应机理之二烯烃加成反应机理之二碳正离子中间体的亲电加成机理碳正离子中间体的亲电加成机理37第三章不饱和烃亲核性基团与碳正离子中间体结合亲核性基团与碳正离子中间体结合(快速快速)第二步第二步CCHHHH+X+碳正离子HCHHX亲核基团CHHH加成产物加成产物
21、不对称烯烃加成的马氏规则是由反应机理决定的.第一步,带正电的质子进攻带正电的质子进攻,必定与负电荷高的双键碳原子结合必定与负电荷高的双键碳原子结合.第一步,先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而越稳定的中间体越容易生成越稳定的中间体越容易生成.38第三章不饱和烃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取决于电荷分布取决于电荷分布带电体系(质点)的电荷愈分散,体系愈稳定。带电体系(质点)的电荷愈分散,体系愈稳定。i.给电子诱导效应分散碳给电子诱导效应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荷:正离子的正电荷:烷基为给电子基,能分散烷基为给电子基,能分散中心碳正离子的正电荷中心碳正离子的正电荷39第三章不饱和烃碳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为:
22、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为:CH3+1R+2R+3R+给电子给电子基团基团数目数目:0个个1个个2个个3个个碳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为:碳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为:CH31R2R3RHCHH+CH3CHH+CH3CHCH3+CH3CCH3CH3+甲基正离子甲基正离子乙基正离子乙基正离子异丙基正离子异丙基正离子叔丁基正离子叔丁基正离子(1伯)伯)(2仲)仲)(3叔)叔)CH3+给电子诱导效应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荷:烷基为给电子基给电子诱导效应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荷:烷基为给电子基40第三章不饱和烃碳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为: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为:CH3+1R+2R+3R+CH3给电子基团给电子基团:0个个1个个2个
23、个3个个碳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为:碳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为:CH31R2R3R给电子诱导效应:电负性给电子诱导效应:电负性sp2sp3HCHH+CH3CHH+CH3CHCH3+甲基正离子甲基正离子乙基正离子乙基正离子异丙基正离子异丙基正离子叔丁基正离子叔丁基正离子(1伯)伯)(2仲)仲)(3叔)叔)CH3+CH3C+CH3CH341第三章不饱和烃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取决于电荷分布取决于电荷分布带电体系(质点)的电荷愈分散,体系愈稳定。带电体系(质点)的电荷愈分散,体系愈稳定。-p+-p的给电子超共轭体系,有利于C+离子的正电荷分散,从而使相应C+离子趋于稳定.-p的给电子超共轭数越
24、多,则相应碳正离子越稳定ii.给电子共轭效应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荷:给电子共轭效应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荷:-p(略略)42第三章不饱和烃碳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为: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为:CH3+1R+2R+3R+ii.给电子共轭效应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荷:给电子共轭效应分散碳正离子的正电荷:-p超共轭的超共轭的-p数目数目:0个个3个个6个个9个个碳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为:碳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为:CH31R2R3RHCHH+CH3CHH+CH3CHCH3+CH3CCH3CH3+甲基正离子甲基正离子乙基正离子乙基正离子异丙基正离子异丙基正离子叔丁基正离子叔丁基正离子(1伯)伯)(2仲)仲)(3叔)叔)CH
25、3+43第三章不饱和烃形成碳正离子的难易(即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分析马氏规则。CH3CH=CH2CH3CHCH3XHX2-卤代烷CH3CHCH3+CH3CH2CH2+21(CH3)2C=CH2(CH3)2CCH3XHX3-卤代烷(CH3)2CCH3+(CH3)2CHCH2+31马尔科夫尼科夫加成规则的实质马尔科夫尼科夫加成规则的实质: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44第三章不饱和烃3C+稳定2不稳定(主)(主)(次)(次)带支链的环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底物的反应活性反应底物的反应活性(越活泼越易反应成相应中间体)(越活泼越易反应成相应中间体)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机化学 不饱和 烯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