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藏象.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藏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藏象.pptx(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藏象学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v掌握脏腑概念、脏腑的功能特点v掌握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v熟悉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1页/共122页藏: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象:象:指可以从外部察知的现象、征象。指可以从外部察知的现象、征象。藏象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藏象学说 是研究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研究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现代医学研究人体,主要依据是人体内外的整体统一性,以现代医学研究人体,主要依据是人体内外的整体统一性,以“见外而知
2、内见外而知内”的方法,通的方法,通过观察人体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过观察人体外部象征来推测人体内部情况。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2页/共122页概念脏脏脏脏 腑腑腑腑脏脏:心、肝、:心、肝、脾、肺、肾脾、肺、肾腑腑:胆胆、胃、胃、小肠、大肠、小肠、大肠、三焦、膀胱三焦、膀胱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脑、髓、骨、脉、脉、胆胆、女、女子胞子胞脏腑包括脏腑包括第3页/共122页3.1.1 3.1.1 心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控血液在脉管中
3、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滋润作用。全身全身全身全身血脉血脉心气心气心居于胸腔之内,心居于胸腔之内,膈膈膜之上,两肺之中,外有心包护卫。膜之上,两肺之中,外有心包护卫。.五 脏第8页/共122页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脉管脉管通畅通畅心气心气充沛充沛血液血液充盈充盈A.B.C.血脉血脉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9页/共122页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面色面色舌色舌色脉
4、象脉象胸部的感觉胸部的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1.面色红润面色红润2.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3.3.脉象和缓而有力脉象和缓而有力4.4.胸部感觉舒畅胸部感觉舒畅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10页/共122页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功能异常心血亏虚心血亏虚面白无华、舌淡面白无华、舌淡 白、脉细无力等白、脉细无力等 心火偏旺心火偏旺面赤舌红,脉数等面赤舌红,脉数等心血瘀阻心血瘀阻面色晦暗,舌色青紫,胸前面色晦暗,舌色青紫,胸前 闷痛、闷痛、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11页/共122页舌有舌有舌有舌有瘀斑瘀斑瘀斑瘀斑舌尖深红舌尖深红舌尖
5、深红舌尖深红口舌生疮口舌生疮口舌生疮口舌生疮舌红舌红舌红舌红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12页/共122页2.2.2.2.主神志主神志主神志主神志神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如视觉、听觉、感觉、动作等)。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如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如精神活动,含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心藏神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
6、论精品课程第13页/共122页心藏神功心藏神功 能正常能正常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应灵敏处事迅速处事迅速心藏神功能失调心藏神功能失调失眠多梦、神志不灵失眠多梦、神志不灵精神萎靡、神志昏迷、精神萎靡、神志昏迷、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思维迟缓、反应迟钝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和主神志功能密切。第14页/共122页1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脉 -血脉,心主血脉血脉,心主血脉华华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7、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生理:生理: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面部红润而有光泽病理:病理:心的气血不足心的气血不足 面色淡白;面色淡白;心的血脉瘀阻心的血脉瘀阻 面色青紫或晦暗面色青紫或晦暗 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15页/共122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 2、开窍于舌舌舌-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生理生理:心气通于舌心气通于舌 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病理病理:心火上炎心火上炎 舌生疮糜烂舌生疮糜烂 “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苗”心神失
8、灵心神失灵 舌强语謇舌强语謇(jian(jian三)三)心血瘀阻心血瘀阻舌质紫暗舌质紫暗 心之气血不足心之气血不足舌质淡白舌质淡白第16页/共122页3 3、在志为喜、在志为喜生理:生理:心气血调和心气血调和 喜乐有度喜乐有度病理:病理:过喜过喜 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神志狂乱暴喜暴喜 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脉微欲绝。脉微欲绝。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17页/共122页附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心主”解剖:心脏外面的包膜功能:保护心脏、病变:外邪侵袭于心
9、时,代心受邪例: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狂痰浊蒙蔽心包神昏模糊、意识障碍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20页/共122页3.1.3.1.肺肺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肺居胸腔内,肺居胸腔内,居横膈之上,左右居横膈之上,左右3.1.2.1 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 呼吸之气呼吸之气气体交换气体交换肺主气肺主气 一身之气一身之气调节全身调节全身 之气之气 宗气生成宗气生成 第22页/共122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异常功能异常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气虚
10、、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告终。宗气的生成与肺有关宗气的生成与肺有关 肺吸入的清气肺吸入的清气 相互结合相互结合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宗气生成后,赖肺气宣发输布宗气生成后,赖肺气宣发输布,布散全身推动人体生命活动,布散全身推动人体生命活动 第23页/共122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2.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和肃降宣发:肺气向上向外的发散作用向上向输布水谷精微向上向输布水谷精微上肢于脑及皮毛上肢于脑及皮毛宣散卫气外达肌表宣散卫气外达肌表呼出体内浊气呼出体内浊气肃降:肺气向下向内的通降与清肃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
11、清气,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向下布散津液及精微于其他向下布散津液及精微于其他脏腑脏腑洁净呼吸道异物洁净呼吸道异物第24页/共122页.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水谷水谷津液津液脾胃脾胃肾(膀胱)肾(膀胱)外达皮毛,汗、呼气外达皮毛,汗、呼气肺肺尿尿脾脾宣发宣发肃降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25页/共122页.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肺气宣降水道通调,水液代谢正常进行。肺失宣降表现水道不调
12、,水液代谢失常,引发痰饮、水肿等病。中医有“上窍不通,下窍不泄”之说。治疗水肿,可以“宣肺利水”。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26页/共122页3.1.2.2 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1.肺合皮毛肺合皮毛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皮毛皮毛 -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生理:生理:(1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2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病理:病理:肺气亏虚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第29页/共122页2.2.肺开窍于鼻肺开窍
13、于鼻 鼻鼻 -司嗅觉、通气。司嗅觉、通气。生理生理:肺之精气上通于鼻肺之精气上通于鼻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嗅觉灵敏,通气畅顺。病理病理:肺失宣肃肺失宣肃 鼻塞流涕,嗅觉失灵。鼻塞流涕,嗅觉失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30页/共122页生理:生理:肺气充足,宣降有度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悲忧适度悲忧适度 病理病理:肺气不足肺气不足 易悲善忧易悲善忧 悲忧过度悲忧过度 肺气消耗:呼吸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3.3.肺在志为悲肺在志为悲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31页/共122页脾主运化脾主运化(1)运化食物)运化食物(2)
14、运化水液)运化水液3.1.3.1 3.1.3.1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3.1.3 3.1.3 脾脾 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身的生理功能。1 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35页/共122页(1)运化食物食物食物胃胃精微精微全身全身脾主运化脾主运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36页/共122页运化食物运化食物功能失调功能失调腹胀、食欲不振(纳呆)、便溏腹胀、食欲不振(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或完谷
15、不化、倦怠、消瘦多余的水液多余的水液脾主运化脾主运化肺、肾肺、肾体外体外(2 2)运化水液)运化水液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37页/共122页运化水液运化水液功能失调功能失调湿、痰、饮、水肿湿、痰、饮、水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浮肿浮肿浮肿浮肿臌胀臌胀臌胀臌胀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38页/共122页 2 2、脾主升清、脾主升清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上输精微()上输精微: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
16、养全身。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气升举内脏()脾气升举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定,防止内脏下垂。定定,防止内脏下垂。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脾不升清第39页/共122页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外的功能。原理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脾不统血脾不统血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
17、、尿血、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血、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肌衄肌衄 2 2、脾主统血、脾主统血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40页/共122页1 1、主肢肉、主肢肉生理: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脾气健运肌肉丰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病理:脾气虚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3.1.3.2 3.1.3.2 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足痿软足痿软足痿软足痿软第41页/共122页2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之精气通于口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
18、品课程第42页/共122页3 3、在志为思、在志为思生理:脾气健旺思维敏捷病理: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43页/共122页1.1.1.1.主疏泄主疏泄主疏泄主疏泄1.1.调畅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运行输布 2.2.调畅情志调畅情志 3.3.促进消化、促进脾胃运促进消化、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化和胆汁分泌 4.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3.1.4.1 3.1.4.1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3.1.4 3.1.4 肝肝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
19、理论精品课程第46页/共122页(1 1).调畅气机、调畅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机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血、津液运行正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臌胀(水饮)臌胀(水饮)疏肝理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利水)(活血、化痰、利水)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47页/共122页(2 2)促进消化、促进消化、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脾胃运化脾胃运化(脾升胃降)(脾升胃降)前提前提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血血证证论论.脏脏腑腑病病机机论论:
20、“木木之之性性主主于于疏疏泄泄,食食气气入入胃胃,全全赖赖肝肝木木之之气气以以疏疏泄泄之之,而而水水谷谷乃乃化化”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48页/共122页肝失疏泄肝失疏泄胃胃脾脾A.头晕目眩头晕目眩B.飧泄飧泄(脾气不升)(脾气不升)A.嗳气,呃逆,嗳气,呃逆,恶心呕吐恶心呕吐B.脘腹胀痛脘腹胀痛C.便秘便秘(胃气不降)(胃气不降)木不疏土木不疏土疏肝健脾和胃疏肝健脾和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49页/共122页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失疏泄肝失疏泄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出现黄疸。目
21、黄目黄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50页/共122页(3 3)调畅情志)调畅情志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气血正常运行气血正常运行情志活动正常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肝失疏泄情志活动异常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疏泄不及疏泄太过疏泄太过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沉默寡言,喜太息。沉默寡言,喜太息。急躁易怒急躁易怒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51页/共122页2 2 2 2、主藏血、主藏血、主藏血、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有“血之府库”之称。【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中医基
22、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53页/共122页肝调节血量主要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机体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界气候温度的变化机体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界气候温度的变化需求增加需求增加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血液,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第54页/共122页防止出血肝不藏血肝不藏血出血: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等。崩漏等。血虚: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护理 基础理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