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其他抗生素.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其他抗生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其他抗生素.ppt(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3737章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及其他抗生素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Macrolides Antibiotics)三、多肽类抗生素三、多肽类抗生素 (Polypeptide Antibiotics)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Lincomycin Group Antibiotics)讲授内容讲授内容(16元环)元环)一、大一、大 环环 内内 酯酯 类类 抗抗 生生 素素是一类具有是一类具有14 1614 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乙酰螺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
2、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1414元环)元环)罗红霉罗红霉素素(1414元环)元环)阿奇霉素阿奇霉素(1515元环)元环)罗他霉素罗他霉素(1616元环)元环)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Erythromycin)(Erythromycin)(一)体内过程(一)体内过程1.1.吸收: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硬脂酸盐吸收: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硬脂酸盐,静脉滴注用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用乳糖酸红霉素;2.2.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
3、透过血脑屏障,胆汁中浓度最高障,胆汁中浓度最高3.3.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胆汁排泄 (二)抗菌作用(二)抗菌作用 1.1.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G+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 螺旋体螺旋体 放线菌放线菌 某些某些G-杆菌: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等杆菌: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等 军团菌首选军团菌首选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厌氧菌厌氧菌 相似:相似
4、:略广:略广:2.抗菌机理抗菌机理 与与50S亚基结合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抑制肽酰基转移酶(-)转肽作用转肽作用mRNA位移位移(-)蛋白合成蛋白合成(二)抗菌作用(二)抗菌作用(三)耐药性特点:(三)耐药性特点:(1)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2)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对第二代
5、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1.1.改变靶位结构改变靶位结构:23S rRNA:23S rRNA腺嘌呤甲基化腺嘌呤甲基化2.2.降低胞膜的通透性降低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3.3.主动流出增加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药物泵出菌体外 4.4.产生灭活酶产生灭活酶:如酯酶、磷酸化酶如酯酶、磷酸化酶.耐药机制:耐药机制:1.耐青霉素的轻、中度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敏的患者.2.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喉带菌者喉带菌
6、者首选首选.3.也可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以及放线菌也可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以及放线菌病、梅毒等的治疗病、梅毒等的治疗.(四)临床应用(四)临床应用 1.1.直接刺激反应:直接刺激反应:口服口服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 静滴静滴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2.2.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 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 处理: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处理: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 3.3.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伪膜性肠炎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伪膜性肠炎 (五)不良反应
7、(五)不良反应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乙酰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Acetylspiramycin)麦迪霉素(麦迪霉素(midecamycin midecamycin)吉他霉素(吉他霉素(kitasamycinkitasamycin)交沙霉素(交沙霉素(JosamycinJosamycin)1.1.体内过程与红霉素相似体内过程与红霉素相似.2.2.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3.3.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或略低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或略低.4.4.用于耐红霉素菌株和不能耐受红霉素的患者用于耐红霉素菌株和不能耐受红霉素的患者.5.5.不良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酯 林可霉素 与其 抗生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