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pptx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ppt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的临床临床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与处方点评药械科药械科 孙玉梅孙玉梅主要内容1 抗菌药物的概念2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5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6案例1 抗菌药物的概念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
2、制剂的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2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表现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2004年
3、10月,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对指导我国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 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 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
4、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4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制定治疗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给药途径: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
5、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
6、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明确指征 1.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
7、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量。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938号)精神,要求医疗机构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
8、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药物(即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疗效好,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二)“限制使用”药物(即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疗效好但价格昂贵或毒副作用和细菌耐药性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药物,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三)“特殊使用药物”(即三线用药):疗效好,价格昂贵,针对特殊耐药菌或新上市抗菌药其疗效或安全性等临床资料尚少,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分级管理目录分类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临床 合理 用药 处方 点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