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计算机测试技术.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5章计算机测试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计算机测试技术.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第5章计算机测试技术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当今测试的特点当今测试的特点?面临的挑战面临的挑战?CATCAT: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辅助测试CATCAT组成组成:由微机加插卡式硬件和采集分析软件组成由微机加插卡式硬件和采集分析软件组成计算机化测试系统的优点:计算机化测试系统的优点:能够对信号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能够对信号进行复杂的分析处理;高精度、高分
2、辨率和高速实时分析处理;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速实时分析处理;性能可靠、稳定、维修方便;性能可靠、稳定、维修方便;能够以多种形式输出信息;能够以多种形式输出信息;多功能;多功能;自动测试和故障监控。自动测试和故障监控。5.1 5.1 引言引言11/16/20221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计算机化测试系统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化测试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第一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无专用接口无专用接口CATCAT系统。系统。特点:特点:1)1)无仪器专用总线无仪器专用总线;2)2)开发周期长开发周期长;3)3)无通用性无通用性第二代第二代:二十世纪七
3、十年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八十年代,通用接口通用接口CATCAT系统。系统。特点特点:1):1)程控仪器符合相应的总线标准程控仪器符合相应的总线标准;2)2)开发周期短开发周期短;3)3)具有通用性及互换性具有通用性及互换性;第三代第三代第三代第三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虚拟仪器虚拟仪器虚拟仪器虚拟仪器 特点特点特点特点:1):1):1):1)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了相关仪器功能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了相关仪器功能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了相关仪器功能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了相关仪器功能;2)2)2)2)符合相应的总线标准符合相应的总线
4、标准符合相应的总线标准符合相应的总线标准;3)3)3)3)系统组成时间短、功能易于扩展。系统组成时间短、功能易于扩展。系统组成时间短、功能易于扩展。系统组成时间短、功能易于扩展。11/16/20222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新的设计思路新的设计思路新的设计思路新的设计思路:开放式系统开放式系统开放式系统开放式系统.生产自动化要求组建开放式系统的生产自动化要求组建开放式系统的生产自动化要求组建开放式系统的生产自动化要求组建开放式系统的2 2 2 2要素要素要素要素?现场总线:现场总线: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应用在是应用在是应用在是应用在生产现场生产现场生产现场生产现场,在微
5、机化测量控制设,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备备备(现场智能设备及更高控制管理层网络之间现场智能设备及更高控制管理层网络之间现场智能设备及更高控制管理层网络之间现场智能设备及更高控制管理层网络之间)之间实之间实之间实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是开放式、数字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是开放式、数字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是开放式、数字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是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5.2 5.2 现场总线与智能传感器现场总线与智能
6、传感器11/16/20223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比较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比较连接方式连接方式/控制模式控制模式/信号类型信号类型/简化系统简化系统11/16/20224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现场总线的发展现场总线的发展19841984年:美国仪表协会(年:美国仪表协会(ISAISA)下属的标准与实施工作组中)下属的标准与实施工作组中的的ISA/SP50ISA/SP50开始制定现场总线标准;开始制定现场总线标准;1985198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决定由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决定由Proway Working G
7、roupProway Working Group负责负责现场总线体系结构与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现场总线体系结构与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19861986年:德国开始制定过程现场总线(年:德国开始制定过程现场总线(Process FieldbusProcess Fieldbus)标准,简称标准,简称PROFIBUS;PROFIBUS;19921992年:由年:由SiemensSiemens、RosemountRosemount、ABBABB、FoxboroFoxboro、YokogawaYokogawa等等8080家公司联合,成立了家公司联合,成立了ISPISP(Interoperable Syst
8、em Interoperable System ProtocolProtocol)组织,着手在)组织,着手在PROFIBUSPROFIBUS的基础上制定现场总线的基础上制定现场总线标准。标准。11/16/202265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现场总线的发展现场总线的发展19931993年:以年:以HoneywellHoneywell、BaileyBailey等公司为首,成立了等公司为首,成立了World World FIPFIP(Factory Instrumentation ProtocolFactory Instrumentation Protocol)组织,由)组织,
9、由120120多个公司加盟该组织,并以法国标准多个公司加盟该组织,并以法国标准FIPFIP为基础制定现场总为基础制定现场总线标准。线标准。19941994年:年:ISPISP和和World FIPWorld FIP北美部分合并,成立了现场基金会北美部分合并,成立了现场基金会(Fieldbus Foundation,Fieldbus Foundation,简称简称FFFF)。)。19961996年:第一季度颁布了低速总线年:第一季度颁布了低速总线H1H1的标准,安装了示范系的标准,安装了示范系统,将不同厂商的符合统,将不同厂商的符合FFFF规范的仪表互联为控制系统和通规范的仪表互联为控制系统和通
10、信网络,使信网络,使H1H1低速总线开始步入了实用阶段。低速总线开始步入了实用阶段。德国德国Bosch CAN Bosch CAN 美国的美国的lonworklonwork11/16/20226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现场总线协议的参考模型现场总线协议的参考模型 为建立互联系统为建立互联系统,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于于19781978年建立了一个年建立了一个“开放系统互连开放系统互连”的技术委员会。起草了的技术委员会。起草了“开放系统互连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本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pen System
11、Interconnection)的建议草案。)的建议草案。19861986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OSI OSI参考模型分层的原则是将相似的功能集中在同一层内,参考模型分层的原则是将相似的功能集中在同一层内,功能差别较大时则分层处理,每层只对相邻的上、下层定义功能差别较大时则分层处理,每层只对相邻的上、下层定义接口。接口。OSI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产物,它的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产物,它的基本内容是开放系统通信功能的分层结构。基本内容是开放系统通信功能的分层结构。7 7层次层次,各层协议的研究独立进行各层协议的
12、研究独立进行,某层有变化时只需改变某层有变化时只需改变相应的层。相应的层。11/16/20227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提供用于建立、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保持和断开物理连接的机械理连接的机械的、电气的、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功能的和过程的条件。物理的条件。物理层提供有关同层提供有关同步和比特流在步和比特流在物理媒体上的物理媒体上的传输手段。传输手段。利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利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为上一层提供服务(通信功能和层之间的会话规通信功能和层之间的会话规定定)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协议协议11/16/20228第第
13、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用于建立、维持用于建立、维持和拆除链路连接,和拆除链路连接,实现实现无差错传输无差错传输的功能。在点到的功能。在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点或点到多点的链路上,保证信链路上,保证信息的可靠传递。息的可靠传递。该层对连接相邻该层对连接相邻的通路进行差错的通路进行差错控制、数据成帧、控制、数据成帧、同步等控制。同步等控制。检测差错检测差错:循环冗循环冗余校验余校验CRCCRC纠正纠正:计时器恢复计时器恢复/自动请求重发自动请求重发ARQARQ11/16/20229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规定了网络连接规定了网络连接的建立、维持和的建立、维持和
14、拆除的协议。它拆除的协议。它的主要功能是利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数据链路层所用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相邻节点提供的相邻节点间的无差错数据间的无差错数据传输功能,通过传输功能,通过路由选择和中继路由选择和中继功能,实现两个功能,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连接系统之间的连接。11/16/202210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完成开放系统之完成开放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控间的数据传送控制。主要功能是制。主要功能是开放系统之间数开放系统之间数据的据的收发确认收发确认。同时,还用于弥同时,还用于弥补各种通信网络补各种通信网络的质量差异,对的质量差异,对经过下三层之后经过下三层之后仍然存在的传输仍然存在的传
15、输差错进行恢复,差错进行恢复,进一步提高可靠进一步提高可靠性。性。11/16/202211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会话层依靠传会话层依靠传输层以下的通信输层以下的通信功能使数据传送功能使数据传送功能在开放系统功能在开放系统间有效地进行。间有效地进行。其主要功能是按其主要功能是按照在应用进程之照在应用进程之间的约定,间的约定,按照按照正确的顺序收、正确的顺序收、发数据发数据,进行各,进行各种形式的对话。种形式的对话。11/16/202212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表示层的主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把应用要功能是把应用层提供的层提供的信息变信息变换换为能够共同
16、理为能够共同理解的形式,提供解的形式,提供字符代码、数据字符代码、数据格式、控制信息格式、控制信息格式、加密等的格式、加密等的统一表示。统一表示。11/16/202213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应用层是应用层是OSI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其功能实现层。其功能实现应用进程(如用应用进程(如用户程序、终端操户程序、终端操作员等)之间的作员等)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交换。同时,。同时,还具有一系列业还具有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要的务处理所需要的服务功能服务功能。7层是否都必须层是否都必须?11/16/202214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智能传感器智
17、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必须具备学习、推理、感知、通讯以智能传感器,必须具备学习、推理、感知、通讯以及管理功能。及管理功能。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年代末,L.FoulloyL.Foulloy提出了模提出了模糊传感器概念,认为糊传感器概念,认为“模糊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在线模糊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在线实现符号处理的智能传感器实现符号处理的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基于现场总线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基于现场总线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要求,带有总线接口,能自行管理自己,能将化的要求,带有总线接口,能自行管理自己,能将检测到的现场信号进行处理变换后,以数字量形式检测到的现场信号进行处理变换
18、后,以数字量形式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传递。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传递。11/16/202215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智能传感器的特点p具有非线性自动校正功能,可消除整个传感具有非线性自动校正功能,可消除整个传感器系统的非线性系统误差,提高了精度。器系统的非线性系统误差,提高了精度。p具有自校零与自校准功能。具有自校零与自校准功能。p抑制噪声的智能化功能。抑制噪声的智能化功能。p通过自补偿技术可改善传感器系统的动态特通过自补偿技术可改善传感器系统的动态特性,使其频率响应特性向更高或更低频段扩性,使其频率响应特性向更高或更低频段扩展。展。11/
19、16/202216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智能传感器实现的途径智能传感器实现的途径1)1)非集成化实现:将传统的经典传感器(采用非集成化工艺非集成化实现:将传统的经典传感器(采用非集成化工艺制作的传感器,仅具有获取信号的功能)、信号调理电路、制作的传感器,仅具有获取信号的功能)、信号调理电路、带数字总线接口的微处理器组合为一整体而构成的一个智带数字总线接口的微处理器组合为一整体而构成的一个智能传感器系统。能传感器系统。2)2)集成化实现:这种智能传感器系统是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集成化实现:这种智能传感器系统是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利用硅为基本材料来制作
20、敏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利用硅为基本材料来制作敏感元件、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单元,并把它们集成在感元件、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单元,并把它们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故又可称为集成智能传感器(一块芯片上。故又可称为集成智能传感器(Integrated Integrated Smart/Intelligent SensorSmart/Intelligent Sensor)。)。3)3)混合实现:根据需要与可能,将系统各个集成化环节,如:混合实现:根据需要与可能,将系统各个集成化环节,如:敏感元件、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单元、数字总线接口,敏感元件、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单元、数字总线接口,以不同的
21、组合方式集成在两块或三块芯片上,并装在一个以不同的组合方式集成在两块或三块芯片上,并装在一个外壳里。外壳里。11/16/202217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集成化智能传感器的几种形式集成化智能传感器的几种形式初级形式:初级形式:就是组成环节中没有微处理器单元,只有敏感就是组成环节中没有微处理器单元,只有敏感单元与(智能)信号调理电路,二者被封装在一个外壳里。单元与(智能)信号调理电路,二者被封装在一个外壳里。中级形式中级形式/自立形式:自立形式:在组成环节中除敏感单元与信号调理在组成环节中除敏感单元与信号调理电路外,必须含有微处理器单元,即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系统电路外,必须
22、含有微处理器单元,即一个完整的传感器系统全部封装在一个外壳里的形式。它具有完善的智能化功能,全部封装在一个外壳里的形式。它具有完善的智能化功能,这些智能化功能主要是由强大的软件来实现的。这些智能化功能主要是由强大的软件来实现的。高级形式:高级形式:高级形式是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敏感单元实现高级形式是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敏感单元实现多维阵列化时,同时配备了更强大的信息处理软件,从而具多维阵列化时,同时配备了更强大的信息处理软件,从而具有更高级的智能化功能的形式。这时的传感器系统不仅具有有更高级的智能化功能的形式。这时的传感器系统不仅具有完善的智能化功能,而且还具有更高级的传感器阵列信息融完善的智能化
23、功能,而且还具有更高级的传感器阵列信息融合功能,或具有成像与图像处理等功能。合功能,或具有成像与图像处理等功能。11/16/202218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由五部分组成:由五部分组成:控制器;控制器;程控仪器、设备;程控仪器、设备;总线与接口;连接控制器与各程控仪器总线与接口;连接控制器与各程控仪器测试软件;测试软件;被测对象被测对象5.3 5.3 自动测试系统自动测试系统11/16/202219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通用接口总线通用接口总线GPIBGPIB发展简介发展简介:国际公认并广泛使用的国际公认并广泛
24、使用的IEEE-488IEEE-488接口总线被称接口总线被称为为通用接口总线通用接口总线(GPIB(GPIB,general purpose 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interface bus)。它的作用是实现仪器仪表、计算。它的作用是实现仪器仪表、计算机、各种专用的仪器控制器和自动测控系统之间的机、各种专用的仪器控制器和自动测控系统之间的快速双向通信。快速双向通信。11/16/202220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计算机测试技术 IEEE-488.1IEEE-488.1IEEE-488.1IEEE-488.1是一种是一种数字式数字式8 8位并位并行通
25、信接口行通信接口,其数据传输速率,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可达1Mbps1Mbps。该总线支持一台系。该总线支持一台系统控制器(通常是统控制器(通常是PCPC)和多达)和多达1010台以上的附加仪器。各有关台以上的附加仪器。各有关器件之间是通过一根含器件之间是通过一根含2424(或(或2525)芯的集装通信缆来联系的。)芯的集装通信缆来联系的。通信缆通过专用标准连接器与通信缆通过专用标准连接器与设备连接设备连接(阳性与阴性阳性与阴性),连接,连接器及其引脚定义如图所示。器及其引脚定义如图所示。负逻辑负逻辑-零逻辑代表零逻辑代表“真真”抗干抗干扰扰11/16/202221第第5 5章章 计算机测试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测试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