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及工作方法备课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及工作方法备课讲稿.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及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及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序1/25万万玉玉门门镇镇幅幅区区调调工工作作流流程程图图剖面地质调查剖面地质调查分基站分基站野外调研野外调研路线地质调查路线地质调查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设计编写设计编写专项地质调查专项地质调查原始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整理室内综合整理室内综合整理成果验收成果验收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地质图作者地质图作者原图联绘原图联绘报告编写和地质报告编写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归档资料归档与汇交与汇交资料整理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与报告编写资料收集与野外踏勘资料收集与野外踏勘设计前应充分收集已有地质、矿产、科研
2、、物化探等地质资料,概略掌握工作区地质情况,了解地质研究程度,分析存在和未解决的地质问题,确定可能的主攻方向,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地形资料的收集可达到概略了解工作区自然地理、地形、交通等目的。遥感资料的收集、数据处理和初步解译有助于开展野外调查,使地质调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写设计书之前必须进行野外踏勘,踏勘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情况进行概略了解,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验证,进行试填图,了解测区自然地理、地形、道路交通、物资供应、营地、安全等情况,为野外工作的开展、编制设计和部署野外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踏勘要针对前人工作中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
3、研究,初步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以往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可有选择的进行概略性的路线踏勘。踏勘时应重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质体以穿越路线进行。在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踏勘和试填图的基础上,依据任务书要求和行业标准、国标、规范等制定的总体设计,是野外地质工作施测的依据。在设计中要充分阐述前人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和地质概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初步建立各类地质体的填图单位,制定技术路线,确定工作方法,进行工作部署,编制 经费预算。编制地质草图、工作部署图和遥感解译地质图等。要维护设计的严肃性,审定后应严格执行,执行中的修改要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计编写设计编写1:25万玉门镇幅设计附图1:25万玉门
4、镇幅设计附图1:25万玉门镇幅设计附图剖面地质调查剖面地质调查分基站分基站野外调研野外调研路线地质调查路线地质调查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设计编写设计编写专项地质调查专项地质调查原始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整理室内综合整理室内综合整理成果验收成果验收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地质图作者地质图作者原图联绘原图联绘报告编写和地质报告编写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归档资料归档与汇交与汇交资料整理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与报告编写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地质剖面按测制方法可以划分为实测地质剖面、修测地质剖面及路线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剖面是在踏勘的基础上、根据总体设计、选择符合剖面测制要求的地段、使用测绳及罗盘等、
5、采用半仪器法、逐尺逐层观测描述地质现象的地质调查方法;修测地质剖面是对前人原有的实测剖面在专门性复查和再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补测、修定和补充采样;路线地质剖面是在主干地质路线上、使用地质观测点控制、详细观察描述、系统采样而编制的地质剖面。地质剖面按对象可分为地层剖面、侵入岩剖面、变质岩剖面、构造变形剖面、蛇绿岩剖面等。其中地层剖面应在路线调查之前进行;侵入岩剖面可在填图过程中或填图结束后进行;变质岩剖面应在完成填图的基础上进行。剖面测制的目的: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等)的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
6、地解决各项区域地质调查所需解决的基础地质问题,如沉积岩沉积层序,沉积盆地充填样式、沉积相、古地理、古生态和古气候等方面。剖面地质调查剖面地质调查 地质剖面的部署:比例尺的不同、联测图幅的不同则对剖面控制程度的要求亦有所区别(见规范);一般每一个填图单位至少部署1-2条实测剖面控制。部署剖面时要注意剖面线通过位置的露头的连续性,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实测剖面线方向基本垂直于地质体走向,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可小于60度。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需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所测制的地层剖面控制的填图单位要求顶、
7、底尽量齐全,构造简单,内部层序清楚;构造地层剖面要求各种重要界面和剖面的顶底无掩盖,接触关系清楚;侵入岩剖面要求内部接触关系清楚、内外接触带齐全。对前人测制的划分详细、样品较齐全、研究程度较高的剖面可部署修测,适度补做外业工作和采集必要样品,增加补充相关内容与描述,配合信手路线剖面、素描图、照像及摄像资料等,重做剖面图。地质剖面部署原则地质剖面部署原则 沉积岩剖面:测制沉积岩地层剖面的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的岩石组成和结构、划分地层、建立填图单位。要求在剖面上进行详细分层,逐层进行岩性描述,系统采取岩矿、岩相、岩石地球化学样品,逐层寻找和采集大化石和按要求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必要时采集粒度分析、
8、古地磁样等,用宏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层中的各种地质特征、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视具体情况进行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生态地层、事件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气候地层、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为路线地质调查和填图打下基础。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 侵入岩剖面:侵入岩剖面是在划分侵入体、各种岩石类型、内外接触类型已基本查明的基础上,也就是在路线调查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侵入岩剖面的测制目的是解剖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特征、确定侵入体之间相互接触关系、研究其演化、分异、混合、就位机制,建立侵入岩谱系单位系统。剖面上应详细研究侵入体的各种基本特征并系统采集岩矿、岩
9、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样品。选择代表性侵入体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火山岩剖面:测制火山岩剖面的目的是划分火山地层,在研究划分火山岩和沉积夹层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地层的结构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和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韵律,建立地层层序,确定火山喷发时代。查明火山岩岩石的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依据火山岩岩石矿物特征和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地质体的产出形态与分布,划分火山相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或大地构造背景。查明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构造特征。结合火山岩岩性、岩相资料,研究古火山机构。重点研究的火山机构必须测制“十”字型剖面
10、,填绘岩性岩相图,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在剖面上应系统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样品,在沉积夹层中要注意寻找大化石或采集有关微体化石样品,有选择地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 变质岩剖面:测制变质岩剖面的目的是确立变质岩构造地(岩)层或构造岩石填图单元,划分变质相系、变质带和区分不同的构造变形域。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原则上分别按沉积岩和火山岩要求进行,但应注意研究变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中深变质岩要查明变质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主要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特征,恢复原岩;研究变质岩的原岩建造类型;探讨其形成的
11、大地构造环境,以及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查明不同变质岩石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查明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类型、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研究其期次、时代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变质作用发生、发展的地质环境;根据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分别建立地(岩)层序列和变质岩层构造叠置序列,并研究其新老关系和岩石单位的热动力事件演化序列。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 混杂岩及非史密斯地层剖面:测制造山带区混杂岩及非史密斯地层剖面的目的是进行基质和外来岩片(块)的划分、对比研究,对基质的划分研究可据基质的变质程度
12、不同分别采用上述几条进行;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可视规模大小分别进行构造微岩片(块)和岩片(块)划分,建立混杂岩区的非史密斯地层填图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岩片进行物态(物质组成)、时态(时代确定)、相态(沉积相)、位态(原生大地构造环境,如洋脊、弧前、弧后、岛弧、前陆等构造古地理部位恢复)、变形和变质历程调查。通过对构造岩片四维裂拼复原分析研究,探讨造山带形成、演化历程和现今三维物质组成与结构。要求在剖面上要按微岩片和岩片对内部物质组成逐层详细描述,采集岩矿、古生物、岩相、构造定向、岩石地球化学、粒度分析等样品,选择代表性岩片采集同位素年龄测试样。特别要注意岩片(块)与基质之间、岩片与岩片之间
13、(在混杂岩中,常常以断裂带接触)接触关系特征、性质的调查。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 第四纪堆积物剖面:测制第四纪堆积物剖面的目的是查明第四纪堆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物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填图单位,建立堆积层序;调查第四纪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和古文化层;研究各类第四纪堆积物形成时期及其与年代地层的对应关系;研究与工程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纪堆积物、地貌、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动力作用。调查第四纪堆积物中蕴藏的近代古气候、古环境变迁史;对第四纪和现代气候敏感带、不同气候生物组合交界带、地壳活动带、外动力高强
14、度作用带(江、河、湖、海岸带与边坡)、人为活动强烈频繁地带的第四纪堆积区都应进行重点综合调查。要求在剖面上详细分层,逐层描述并系统采集各类样品,如孢粉样、微古动物样、古地磁样、地球化学样、热释光、光释光、电子自旋共振、C14等同位素年龄测试样品。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地质剖面的测制内容 文字记录:野外要逐层详细记录岩性、岩相、构造、素描、照相、各类样品采集等内容,文字记录:野外要逐层详细记录岩性、岩相、构造、素描、照相、各类样品采集等内容,要注意接触关系的描述。注意露头尺度各类统计数据的记录。有条件时可考虑岩性记录与构造要注意接触关系的描述。注意露头尺度各类统计数据的记录。有条件时可考虑岩性记录与
15、构造记录分开进行记录。记录分开进行记录。文字记录室内整理:对素描图及各类数据校对后着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小结工作:文字记录室内整理:对素描图及各类数据校对后着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小结工作:地层剖面在剖面构造形态分析的基础建立文字柱状;侵入岩剖面明确内部接触关系、归纳侵入地层剖面在剖面构造形态分析的基础建立文字柱状;侵入岩剖面明确内部接触关系、归纳侵入体特征,建立谱系单位;构造变形剖面要对所观察到的构造形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体特征,建立谱系单位;构造变形剖面要对所观察到的构造形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丈量表:野外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分层斜距、各类丈量
16、表:野外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分层斜距、各类面理(岩层层理、交错层理、构造置换面理、褶皱轴面面理、流面、断层面等)和线理(各类面理(岩层层理、交错层理、构造置换面理、褶皱轴面面理、流面、断层面等)和线理(各类构造线理、流线等)产状,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置等。室内整理时先要对丈量数构造线理、流线等)产状,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置等。室内整理时先要对丈量数据进行剖面闭合校正,完成闭合后对数据誊抄、着墨。据进行剖面闭合校正,完成闭合后对数据誊抄、着墨。剖面厚度计算表室内在计算机上完成。前提是要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的归并和剖面厚度计算表室内在计算机上
17、完成。前提是要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的归并和舍弃。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使用量测的产状。舍弃。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正确使用量测的产状。对剖面图应现场制作草图,至少要勾绘褶皱位置、形态和地形变化等。为剖面整体构造对剖面图应现场制作草图,至少要勾绘褶皱位置、形态和地形变化等。为剖面整体构造形态的确定奠定基础。剖面闭合校正后逐尺绘制剖面图,结合样品结果填绘岩石花纹,结合剖形态的确定奠定基础。剖面闭合校正后逐尺绘制剖面图,结合样品结果填绘岩石花纹,结合剖面厚度计算和文字整理绘制剖面柱状图。面厚度计算和文字整理绘制剖面柱状图。剖面记录及整理要求剖面记录及整理要求时间:年月日、星期、天气剖面名称及编号:目的
18、与任务:剖面方向:比例尺:地理坐标:起点坐标x=;y=;Z=;终点坐标x=;y=;Z=;GPS定位:起点:N=;E=;终点:N=;E=;手图号:航片号:人员及分工:(空2行)逐层进行描述,层号写在行中间(不括起),另起一行开头空2格进行描述,描述时先写整个层的主岩性名称,后写夹层及相关岩脉或构造,另起一行开始写主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成分、蚀变)。再另起一行开始写夹层描述。产状定量描述完结之后,居行中间,要标明是S0或S1、S2等;要标明量测位置,能查明正常或倒转的要标明依据。两层之间必需空2行,两层之间的接触关系要在两层之间有交代。依据应诸条说明。记录本左右各有78MM空白,左边的用来
19、标岩性、岩组代号,右侧用以标明样品编号及位置,要注意与文字的对称性。剖面记录格式剖面记录格式剖面小结一、完成的工作量1、剖面长度:2、照相素描:3、完成各类样品:二、主要的地质收获1、地层:(用文字柱状的形式,上新下老交待上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相当剖面层号,厚度等)2、侵入岩:(按归并的岩石谱系顺序上新下老描述。不能建立单元时,按侵入体描述,代号按规定写于右侧)3、构造:(对各类构造形迹进行分析、归类,厘定相对序次)三、存在问题及讨论剖面记录小结格式剖面记录小结格式剖面控制程度按规范执行,单幅一般每个地层单位有12条剖面控制,联测图幅每个地层单位最少23条。精度要求:分层精度和比例尺相关,一般
20、只分到面图上宽2mm的厚度,但特殊层不在此列。地质剖面调查精度要求地质剖面调查精度要求剖面地质调查剖面地质调查分基站分基站野外调研野外调研路线地质调查路线地质调查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设计编写设计编写专项地质调查专项地质调查原始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整理室内综合整理室内综合整理成果验收成果验收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地质图作者地质图作者原图联绘原图联绘报告编写和地质报告编写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归档资料归档与汇交与汇交资料整理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与报告编写(1)路线布置一般应尽量考虑以垂直各类地质体界线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为主;(2)如果穿越路线难以满足全面系统掌握区域地质情况,可采用穿越
21、和追索路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凡穿越路线不能达到目的的,可布置专门的追索路线;(3)路线布置必须全面控制测区所有地质体和重要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其分布规律;(4)对路线线距和点距不作机械的规定,以达到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但要求点、线控制应形成一定的网络格架;(5)对地质繁简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地质路线的稀、密应有所不同。地质结构复杂地区,地质路线控制密度应较大,反之则可适当放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的基本原则野外地质观测路线布置的基本原则系统连续的地质路线观测,是区域地质调查最基本的方法 路线地质调查路线地质调查 沉积岩露头观察内容岩石学特征:颜色、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沉积层序和层
22、理特点:层理类型及韵律、基本层序、地层结构、层面特征,结核和包体、生物遗迹(标志层)、产状和厚度、岩相分析;接触关系、地层倒转的确定、含矿性。变质岩露头观察内容岩石学特征: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包括原先变余构造)及岩石类型(板岩、变粒岩、绿片岩等);不同类型变质岩(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等)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组合规律、地质产状及地质成因。变形样式特征、变质作用特征、接触关系和层序(包括表壳岩的和侵入体序次)等。同变质构造:褶皱构造的调查:分为露头尺度和区域性构造褶皱。褶皱的调查主要是鉴别褶皱是层褶还是片褶,褶皱叠加作用。系统收集各种构造要素(层、面、线理轴、枢纽产状)、构造指向要
23、素(劈理降向、褶皱倒向、构造面向等)、原生示顶标志等。韧性剪切主干带调查:规模大小构造和岩石方面的分带性、运动指向标志、构造层次特征多期活动特征等、测量各种构造要素。地质路线调查观测内容地质路线调查观测内容 侵入岩露头观察内容岩石学特征:岩石名称、颜色(包括风化颜色)、结构构造、组成矿物百分含量(目估)、斑晶和基质、蚀变及矿化情况等。内部接触关系:是突变的或是过渡的(脉动或涌动)。原生构造和叠加变形构造的观察及测量:流面、流线、包体及斑晶的定向、流动变形构造、叠加变形构造;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产状;接触变质和围岩蚀变的宽度和强度,有无分带现象和矿化;包体和捕虏体的大小、含量、形态、变形、分布
24、等情况;岩脉的类型、规模、产状、序次等。火山岩露头观察内容岩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厚度、接触关系、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地层层序和岩相学特征、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喷发韵律、火山机构。地质构造观察内容测量各种地质构造要素、产状要素,运动学特征和必要的数据,构造叠加、改造和交切关系,属性和期次关系,各类界面产状、性质、界面特征。凡属区域性的断裂和韧性剪切带必须有较系统的构造岩标本和有关样品控制(如定向标本,岩组分析等)。地质路线调查观测内容地质路线调查观测内容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时间:年 月 日、星期 、天气 填图单位代号路线编号:路线名称:(按路线起止点地名和重要地质现象命名)目
25、的任务:手图编号;人员:记录:手图:(空2行,用以批注,下同)路线观察方向点前描述:自米;米点上:(空2行)235(点号)点位:地理位置,微地貌,地理坐标点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构造点等露头:露头出露情况描写描述:描述内容:岩性,沉积岩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的岩相特征,侵入岩的组构、内部接触关系、叠加变形、包体等特征,变质岩的组构特征以及变形构造,断裂及其它构造现象描述,矿化特征。接触关系: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或侵入等。依据描述:。产状要素及性质:地层层理、各类面理、线理、断层、韧性剪切带等。照相(记录本左面为素描):素描图要有图名、线比例尺、方位、图例等,照相要有编号、方位、现象
26、描述等。样品:要有系统编号、岩性、采样位置。(空2行)点间描述:描述从该点至下点间所见及到的重要地质现象。0米:米下点:每条路线应有路线小结和信手剖面。路线小结是地质路线的总结,要突出重点和成果。其内容包括:路线起止、路线长度、定点数量,岩石及岩石组合、构造、产状变化,样品采集等。路线小结记录格式与剖面小结基本相同。信手剖面图件要素要全,强调的是接触关系、示顶构造及构造形态的表示,重要内容可在地形上方用加注的形式表示。路线小结路线小结剖面地质调查剖面地质调查分基站分基站野外调研野外调研路线地质调查路线地质调查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设计编写设计编写专项地质调查专项地质调查原始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整理室内综
27、合整理室内综合整理成果验收成果验收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地质图作者地质图作者原图联绘原图联绘报告编写和地质报告编写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归档资料归档与汇交与汇交资料整理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与报告编写 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律,提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专题研究重在解决关键地质问题,以地学新理论、新方法为指导,运用多学科、多手段开展重大地质问题研究,以专题研究推动填图内容的深化与提高。专项地质调查专项地质调查剖面地质调查剖面地质调查分基站分基站野外调研野外调研路线地质调查路线地质调查
28、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设计编写设计编写专项地质调查专项地质调查原始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整理室内综合整理室内综合整理成果验收成果验收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地质图作者地质图作者原图联绘原图联绘报告编写和地质报告编写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归档资料归档与汇交与汇交资料整理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与报告编写野外工作阶段对调查资料要求作到边调查、边整理和边综合研究。文字资料整理:记录连续性和系统性检查;记录错漏和有无简单描述检查;构造要素产状及参数检查;照片、样品编号检查;地质路线小结编写和整理,素描、信手剖面图着墨。其中是路线小结的编写最为重要,要善于总结成果和发现,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图件资料整理:
29、手图上观测点位的校对,样品、产状标绘,地质内容着墨。实物资料整理:主要指各类实物标本和各类分析测试鉴定样品的分类包装,清点数量并与记录本上标号逐一进行核对,同时进行填表登记造册。每个基站的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对原始资料精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联图。对资料不够齐全,依据尚不充足的地方应立即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弥补。若发现有重大遗留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复查。原始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整理1进一步完善野外实际资料和实物资料核实吻合工作,野外记录、手图、实际材料图等各类野外实际资料应相互吻合,与此同时,还应及时做好记录本着墨和目录编制工作。2将各作业组在野外分片填制的野外地质图汇总到一
30、起进行系统连图和接图,以使区域地质图分阶段形成。同时各作业组对野外工作手图上的内容经核实无误后据实转绘到实际材料图上。实际材料图上表示的内容,应作到与野外工作手图内容吻合。实际材料图上还需及时转绘室内各类样品测试分析成果。3及时清理各类实物标本和样品,经核实无误和认真筛选后,分门别类填制送样单及时送样测试。已经收到的分析测试鉴定成果,加注到野外记录本相应位置处。4及时完成实测和修测剖面的整理和剖面图的编制工作。5及时编写阶段性和年度性工作总结,按期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掌握了解情况。总结的编写内容除包含阶段性完成的填图实物工作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外,尚需突出总结新发现、新进展和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31、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阶段性或年度性资料整理阶段性或年度性资料整理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对原始资料和综合资料的完备程度、基础地质调查和专项研究的初步成果质量、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等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和资料编目,编制各种图件、表格和图幅工作总结,报请有关方面进行野外验收。野外资料验收前的室内整理野外资料验收前的室内整理 全面整理各类标本,陈列重要的有关代表性的标本,供编图和编写报告时参阅、对比。技术人员应对重要的实物标本和光、薄片、微体化石等进行镜下观察或检查鉴定,加深认识;整理分析各种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鉴定报告并编制成册,测试数据要按编写报告的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必要的数
32、据处理和计算,结合其它原始材料综合分析研究,绘制综合性图件和成果图,以及报告所需的插图、插表并录入计算机和矢量化;根据综合研究及分析鉴定结果,补充和批注(但不得涂改和删去)野外记录和其它原始资料,对相应的图件亦应予以订正或修改;根据古生物鉴定和各种测年鉴定结果,结合宏观地质资料,确定地层、岩浆岩等地质体的时代、序次,进行区域对比和详细划分研究,建立测区沉积事件表、岩浆事件表;分析研究各种构造现象,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测区构造序列分析,建立完整的区域构造格架和地质事件表;填制各类资料卡片或资料索引表;根据实际情况,拟定调查研究报告编写提纲,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同意后,着手编制图件、报告。最终
33、报告编写前的室内资料整理最终报告编写前的室内资料整理(1)野外工作手图常规内容包括观察点及编号,地质路线及前进方向;地质界线、地质体代号或岩性代号;各种构造要素及其产状(地层层理、各种面理和线理、褶皱转折端等),脆韧性断层和韧性剪切带及产状;侵入体及脉岩;矿点、矿化花纹,岩体接触变质及蚀变带花纹;薄片及其它各类样品采集点的位置、符号及编号等。手图的表示内容要尽可能的丰富,除常规内容外,还应对路线中的特殊的现象加以表示,如地貌、植被、自然景观、构造行迹线、侵入体中的包体、俘虏体等。(2)野外地质图野外应及时编制野外地质图,可在薄膜或地形图上联绘。各类地质体应在该图上全要素反映。各类产状可予以取舍
34、,以应能反映区域构造基本特征为标准。样品、路线等不在该图上表示。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1:25万玉门镇幅野外清绘地质图(3)实际材料图首先应表示地质点、地质路线、剖面线、各类样品;其次表示各填图单元界线及其它地质界线;第三,表示各种构造要素及其产状,各种符号及注记;第四,标注地质代号。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4)作者原图作者原图是在野外地质图、实际材料图的基础上制作的综合性图件,内容是根据野外验收意见,由作者补充、修改、完善,并对部分地质内容重新修正,地质要素进一步合理取舍后修编于1:25万薄膜图上,经再次扫描、计算机矢量化、数学方法校正、利用Mapgis编辑的彩色
35、地质图。作者原图图框外内容如图切剖面、综合柱状图、接图表、相关地理信息内容等可由作者根据图面结构编制。作者原图上的图层、设色、地理要素、地理精度等要求按地调局有关规定执行。(5)编稿原图由计算机操作人员利用Mapgis制图软件进行编绘,其图框内内容同作者原图图框内内容,其中地理部分采用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收集的国家测绘局最新出版的1:25万数字地理图数据。图框外内容按照出版有关规定要求编辑,其代号、线、区编辑与图框内有关地质内容属性要对应。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6)地质图地质图是根据最终验收成果,在原有编稿原图基础上,据评审意见补充、修改,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编绘、制版、印刷的最终
36、图件,其制图主要方法与过程是编稿原图的制做的延伸,主要流程基本一致。其图框内、外内容仅仅是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7)其它专项调查图件与区域地质调查同时进行的其它专项调查,应视需要和可能编制相应的专门图件(如第四纪地质图、矿产地质图等)。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图面表示方法及内容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1)在填图过程中,根据区内不同区域地质特点和以往研究程度,分别采用以填为主、填图修测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实现调查内容与表达形式的更新。实测区填图中以主干剖面和主干路线的详细研究为主,辅以重点区段和点上的精细解剖研究,以点带面,突出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并使难点问题得到深
37、入调查研究。修测区填图,可采用修测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辅以遥感地质填图法,修测和对前人区调资料合理利用,有针对性的布置一定量的地质路线和剖面,提高测区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水平。第四系分布区采用地貌-成因填图法进行填图,注重第四纪地质、生态环境、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的调研,以剖面调研和纵横向上的解剖为主,辅以遥感解译和路线调研。(2)采用地质填图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专题研究重在解决关键地质问题,以地学新理论、新方法为指导,运用多学科、多手段开展重大地质问题研究,以专题研究推动填图内容的深化与提高。(3)采用GPS、GIS和RS等高新技术,提高填图的准确性、预见性和数字化。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38、1)对不同岩类分布区分别使用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区的填图方法。深变质岩地层区:构造地(岩)层事件法。浅变质岩及沉积岩地层区:岩石地层事件法,以岩石地层为基础,开展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调查。第四系覆盖区:第四纪地质与生态地质工作方法。火山岩地区:岩石地层火山岩双重填图法。侵入岩区:同源岩浆:单元超单元填图法;异源岩浆:浆混单元浆混组合填图法;变质片麻岩系及构造片麻岩系:构造岩石事件法。(2)专项研究采取野外精细剖面及重点地段解剖研究和室内定量分析测定的方法进行,注重岩相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同位素示踪、微古化石、地质温压等方面的精确分析测试方法的应用。(3)遥感图像地质
39、解译应与区调工作的步调相适应,始终贯穿各项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区域地质调查野外调查要点区域地质调查野外调查要点 以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为基础,开展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事件地层和磁性地层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地层多重划分对比。查明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基本层序构成(层厚、类型、数量等)、厚度、接触关系性质、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特点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广泛收集沉积相资料。正确建立工作区的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填图单位。进行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层序地层单位、事件地层单位、化学地层单
40、位和磁性地层单位等多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并结合接触界面性质进行综合对比研究,为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总结沉积岩性岩相变化和盆地充填序列及形成演化规律提供资料。对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除应初步查明有关矿种的产状规模外,还应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构造资料,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形成分布规律提供依据。对具特殊意义,或对地质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近代或现代沉积,应视需要重点开展以某专项内容为主的专项调查。沉积岩野外调查要点沉积岩野外调查要点根据沉积或喷发叠复或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岩浆演化特点,正确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注意采集沉积岩夹层中
41、化石和同位素年龄样品,为地层时代对比提供依据。查明火山岩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和次生构造)、矿化蚀变、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要注意观察火山岩中的各种接触关系和火山作用现象。调查火山通道、标志层、沉积夹层、岩流流动单元、冷却单元、流动方向标志、火山集块岩、角砾岩、火山断裂等火山地质作用现象,进行必要的素描和照相。依据岩石矿物结构构造特征及火山岩地质体产出分布状态,详细划分火山岩相,查明火山构造特征,查明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古火山机构特点。根据火山岩岩石特征及产出分布特点,划分火山岩相及其组合类型,研究各种火山岩相组合类型,研究各种火山岩相
42、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探讨火山作用的规律及历程。编制火山岩相构造图,应表示:岩性、岩相、岩层产状、流向、火山通道、火山断裂、潜火山岩、蚀变矿化、火山沉积夹层中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值等,为地质图编制打下基础。火山岩野外调查要点火山岩野外调查要点 从侵入体的圈定入手,查明其形态、规模、产状,标本及薄片尺度上研究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及组构特征,在侵入体内部研究内部接触关系、包体特征、岩脉、岩体原生构造、剥蚀情况、变质及蚀变等。在侵入体间研究相互复合、交切及接触关系,结合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侵入体的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及年龄、形成温压条件及流体等特征。花岗岩类侵入岩在造山带中是
43、复杂多变的,可区分为同源花岗岩、异源(浆混)花岗岩、形变花岗岩等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花岗岩除常规调查项外,各类型花岗岩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分别厘定基本填图单位。同源花岗岩类侧重侵入体结构演化、成分演化特征及内部接触关系、同位素年代学、矿化特征等研究。异源(浆混)花岗岩类,要特别加强对包体的类型、大小、分布、数量及定向;斑晶的熔蚀、类型、环带等;矿物的不平衡现象;混杂及混染现象;地球化学、同位素示踪等的研究。酸性端元和基性端元的浆混特征、浆混模式、演化特征等变的尤为重要。形变花岗岩类,侵入体内部的流动变形、叠加变形、变质特征、原岩组构、构造混杂、侵入体间的叠置关系、侵入体产出状态、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44、区域动力学背景等研究占居了重要地位。在综合研究不同类型侵入岩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其就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探讨各类侵入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建立区域岩浆演化旋回或序列的认识,探讨岩浆活动的演化历史。侵入岩野外调查要点侵入岩野外调查要点查明变质岩岩石类型,各类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和世代关系以及变质岩石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点,恢复原岩建造,为基底性质的确定提供依据。查明变质地质体的空间分布范围,建立变质岩岩石的构造地(岩)层单元,研究单元间界面性质及叠置关系,收集各单元变质、变形事件特征的有关资料;查明主期变形的面理置换特点,收集先期变质变形和原生沉积构造形迹,确定变形与变质作用
45、关系,注意研究多期变质变形事件叠加改造的相互关系,在查明宏观特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采集各类分析测试样品,从不同规模尺度对变质地质体进行研究。在查明变质岩矿物共生组合和世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变形特征,建立变质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划分变质相带和相系,确定变质作用类型,结合进行地层对比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原岩时代与变质年代,合理划分变质作用期次,查明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变质作用过程及特征、P-T-t轨迹和变质作用动力学背景。在综合上述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有关变质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相或构造层次,拟定多期变质变形事件序列,结合相关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特点,探讨其大地构造环境,为建
46、立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依据。变质岩野外调查要点变质岩野外调查要点应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各种规模大小不等的构造变形形迹(包括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以及各种面理、线理等)的产状、性质、规模、位态及有关运动学特征等资料进行详细收集,查明其区域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研究其构造层次及构造变形相,建立区域构造变形序列,为探讨认识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奠定基础。应用现代造山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不同类型造山带的地质调查。着重查清造山带三维空间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研究造山带旁侧前陆、后陆/断陷盆地形成与发展演化的地层层序构筑特征和物源成分特点,为盆地、山脉转变演化的研究奠定基础。对造山带基底形成阶段、洋陆
47、转化阶段、陆内造山阶段和后造山隆升剥蚀阶段的物质建造、变形、变质特点进行研究,重塑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对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新构造运动的时期和类型。对活动性断裂应尽量查明其延伸、规模、性质、产状及运动学特征,为分析研究区域地质灾害规律和环境工程评价提供依据。地质构造野外调查要点地质构造野外调查要点查明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物质成分、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进而确定整个覆盖物的分布特征与厚度变化规律。开展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调查,如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环境标志等,并综合各类标志进行成因类型划分,根据物质成分、成因类型以及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第四纪沉积物的相对序列。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充分利用反映地质和环境事件的各种现象,如接触关系、古土壤层、风沙沉积层、冰川沉积层、盐类沉积层以及地震遗迹、文化层等作综合分析研究,总结测区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环境、分布规律。采集必要的分析测试样品(如14C、热释光、孢粉鉴定、磁性地层等)进行测试,建立第四纪地层地质年代序列、地层地质年龄序列,建立第四纪地层柱。调查反映第四纪古气候的标志,如岩石气候标志、地貌气候标志、生物气候标志、化学气候标志等,并进行阶段划分。注意对第四纪资源资料的收集和调查,注意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第四系野外调查要点第四系野外调查要点结束结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