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制.pptx





《中国古代皇帝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皇帝制.ppt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演变二、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内容三、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四、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对中国的影响第1页/共77页一、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演一、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演变变“皇帝”这一称号渊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皇帝制度自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开始创立,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秦始皇秦始皇第2页/共77页1、创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王政最后灭齐,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集权的中央政府。秦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秦王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包五帝”,因此下令,去“泰”,著“皇”
2、,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汉代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解释更为人们所接受:“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前也,能行天道,事天审地,故称“皇帝”。总之皇帝两字含有至尊和神权的意思。皇帝还沿周代国君的称呼,谓“天子”。皇帝制度大致包括如下一些基本内容,皇权(包括名号、名位和权力)、皇位和皇族,后宫制度和内侍省制度,以及宫殿、宗庙、陵寝制度。(一)(一)创立和逐步完善创立和逐步完善 第3页/共77页 2、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皇帝制度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秦灭六国,始皇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
3、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自此,五行相克的学说便成为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理论依据。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圣而又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的结合,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原则 第4页/共77页 第二,为维护皇帝的尊严,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刘邦令著名儒生叔孙通率其诸弟子共定朝仪,“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公元前200年,值长乐宫新建成,诸侯群臣朝贺之际,开始实行朝贺大礼。统治者大力加强礼的建设,使礼成为维持社会和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以礼
4、入政、入法,提倡“礼本刑辅”,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他们还推行儒家礼治的理论,宣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卑上下等级关系,使之成为指导立法、司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刘邦第5页/共77页第三,皇权是在排除来自各方面的侵扰之后得以巩固的,它经历了与各方面政治势力的较量和斗争。3、隋唐时期是皇帝制度的完善并成熟时期。隋开创重新统一的局面,皇帝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隋以前的尊号只有“皇帝”二字,当时认为这已经充分表达出世俗最高贵尊宠的内容。到唐高宗李治时,群臣给他上号为“天皇”。意味着比一般皇帝的专门称谓更高一阶,是
5、为上尊号之始。自此以后,逐渐确立了在皇帝生前即上尊号的制度。唐高宗李治第6页/共77页在庙号和陵寝方面,唐代以前,帝王庙号是根据故去的皇帝在本朝代的治绩和地位来评定为“祖”或“宗”的,并不是每一个帝王都能享有这种“殊荣”。从唐代开始,确立了开国之主称“祖”,以后所有君主一律称“宗”的庙号制度。第7页/共77页在礼仪制度方面,隋文帝时由太常卿牛弘修定的五礼130 篇,唐太宗时制定的贞观礼138 篇。唐高宗时制定的显庆礼130 卷,唐玄宗时制定的大唐开元礼150 卷。篇目卷秩越来越多,礼规也越来越细密。诸礼的共同特点就是集中突出皇帝的威仪。第8页/共77页在符玺和诏敕方面,秦汉皇帝有六玺,隋以后确
6、立皇帝八玺制度。八玺名称不同,用处也不同。在皇位继承方面,这个时期的统治者不断加强和完善皇嗣的建置和管理。隋唐制定了隆重的册立太子的礼仪,设置了规模庞大的东宫官署机构。第9页/共77页后宫制度和外戚政治方面,隋唐时期的后宫嫡庶等级制度更加严格,后宫制度也臻于完备,尤其是皇后的地位在前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提高。从大唐开元礼看,五礼之中有关皇后、皇太后的礼节规定占整个篇幅的近六分之一,增加了前代所没有的“皇后受群臣贺”和“内外命妇入朝皇后”的朝仪。这个时期,在皇帝制度其他的各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完善。第10页/共77页(二)进一步发展(二)进一步发展宋元是皇帝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在礼仪方面,宋徽宗时
7、续修政和五礼新仪230 卷等。在符玺和诏敕方面,宋代更加严格用玺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内外相互牵制,防止其中生有弊端。第11页/共77页在宋代皇后地位更加突出,这实际上也是皇权提高的折射。宋代皇权膨胀,皇后的地位水涨船高。当时,还确立了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自宋太宗以后,新皇帝即位之初,皇太后垂帘听政成为固定的制度。第12页/共77页在外戚制度方面,宋代则采取了比较好的措施。史称“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其主要原因在于“内助之贤、母范之正”。在宗室制度方面,宋代对于宗室给以很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就是不给权力,几世以后宗室便与士庶之家基本相同了。第13页/共77页(三)加强与
8、巩固后的成熟(三)加强与巩固后的成熟 发展期过后紧接着就是强化期,清将皇帝制度强化到了颠峰。而这一时期也是皇帝制度的消亡时期。清朝极力提高君主大权,从制度上保证全国统治权力高度集中。在这方面,清王朝远远超过以前的各个王朝,然而同时,帝制社会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愈益尖锐。第14页/共77页在皇位继承方面,皇族争夺帝位的斗争非常剧烈。在雍正帝时期,除了采用非常残忍的屠戮迫害的办法以锄灭政敌外,还从根本上决定废除了以嫡长制为前提预立皇太子的办法,改行密建皇储的制度。第15页/共77页二、皇帝制度的内容二、皇帝制度的内容(一)名号(一)名号皇帝称号确立以后,有关皇帝的生活、政务活动等都有统一
9、的法定称号和规矩,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封建时代,皇帝的命曰“制”,令曰“诏”此外,“旨”、“谕”、“敕”等都代表了皇帝的命令。皇帝自称“朕”,谦称“寡人”、“孤”。臣下对皇帝称“陛下”、“万岁”、“明君”等。史官记事称皇帝为“上”。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后称省中。皇帝之印称玺。第16页/共77页 皇帝名号制度还扩大延伸到皇亲国戚,太上皇、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太子、皇子;公主、皇弟、皇孙等。第17页/共77页(二)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二)谥号,庙号、尊号和年号1、谥号皇帝死后加谥号。根据谥法,谥号大致可分为褒扬、批评与同情三类。如表扬其功劳的有:经纬天地曰文,布
10、义行刚曰景,柔质慈民曰惠;批评其怠政的有: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等;同情其政的有: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等。第18页/共77页西周时期,谥号便已在贵族之间普遍采用。“闻其谥,知其人”,盖棺定论。秦始皇下令废去对皇帝之谥,自称始皇,后世以二世、三世,乃至万世。西汉恢复,一直沿用到清末。第19页/共77页 一般一字、二字。汉例加孝字,如汉武帝,谥号孝武皇帝。唐朝一般6到8字,宋16字,清24字,逐渐形成形成固定格式。如宋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如清光绪帝被谥为“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宋徽宗宋徽宗第20页/共77页
11、2 2、庙号、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起的名号。汉代恢复古礼,以“祖”或“宗”作为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西汉12帝,有庙号5帝;东汉13帝,有庙号才7帝;两晋15帝,有庙号者6帝。唐以后,开国之主称“祖”,以后一律称“宗”。第21页/共77页 辽、宋以后,开国之主,都称太祖,第二为一般都称太宗。例外:明成祖朱棣;清三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以清朝为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清世宗、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清文宗、清穆宗、清德宗。明成祖明成祖第22页/共77页一般来说,唐以前对皇帝的简称用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等;唐以后用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明以后也用
12、年号代称皇帝,如万历、康熙、雍正等。我国皇帝正式有年号,自汉武帝即位第一年。即建元元年(前140)始。新君即位必须更改年号,称“改元”。大大庙庙第23页/共77页3 3、尊号、尊号隋以前只有皇帝为尊号。盛行于唐宋时期,往往在元旦或喜庆的时候上尊号。唐高宗“天皇大帝”武则天“则天大圣皇帝”。唐玄宗“开元神武皇帝”“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辽金趋简,朱元璋则废除上尊号制度。武则天武则天第24页/共77页 附:徽号,类似尊号。慈禧就是徽号简称“慈禧端佑康颐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第25页/共77页 第26页/共77页4 4、年号、年号反映在位皇帝的执政纪年。也是政权的标志和象征。西汉武帝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皇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