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开发方法学》PPT课件.ppt
《《MIS开发方法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S开发方法学》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MIS开发方法学开发方法学 研究MIS的发展阶段、开发原则、开发方法、开发策略、开发过程及其项目管理。5.1 MIS5.1 MIS的开发原则的开发原则1、适应性原则MIS要满足用户需求,适应管理需要管理基础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要求,要努力采用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支持的现代管理原理方法再造业务流程。系统要结构清晰,容易理解,容易改正错误,容易改进性能,容易扩充功能。2、效益原则 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发挥人机结合优势,再造业务流程。采用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采用经济、简洁、宜人的人机接口。3、系统原则 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4、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
2、规范化,有示范作用,易移植推广。5、递进原则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递进发展。5.2 MIS5.2 MIS开发方法开发方法MIS的开发方法指其开发的思想方法及其所用的模型工具,至今形成了思想方法体系的主要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增长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5.2.1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基本思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策略,目标明确成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策略,目标明确成果规范的阶段,层次清楚体系严谨的结构,形象直果规范的阶段,层次清楚体系严谨的结构,形象直观清晰易懂的表达观清晰易懂的表达。在信息系统工程中,通常将MIS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运行等四个阶段。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又把每个阶
3、段分为若干个小阶段。各阶段首尾相连,形成了MIS的生命周期循环。其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以及预期要达到的阶段性成果,以便于计划和控制进度,有条不紊地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各阶段都要求写出完整而准确的文档资料,作为下一阶段开发工作的依据(如图)。用户需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运行图图5.1 MIS5.1 MIS生命周期及其阶段成果生命周期及其阶段成果如有需要与可能可跳过某些步骤或有 必要的反复,但不可打乱或颠倒之。系统分析规系统分析规格说明书格说明书(系统任务(系统任务书)书)系统设计规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格说明书(系统设计(系统设计书)书)运行日志运行日志维护记录维护记录评审报告评
4、审报告系统平台设备清单系统平台设备清单数据库结构图与源模式数据库结构图与源模式程序流程图与源程序程序流程图与源程序人工业务流程图人工业务流程图系统测试书系统测试书系统使用说明书系统使用说明书系统维护手册系统维护手册系统验收系统验收/鉴定书鉴定书1.结构化系统分析(结构化系统分析(SSA)结构化系统分析的目的是根据用户的系统需求,确结构化系统分析的目的是根据用户的系统需求,确定系统的任务,即系统到底要定系统的任务,即系统到底要“做些什么做些什么”。它又可分为可行性研究、现状调查与评价和目标分析新系统逻辑模型构思等三个小阶段。2.结构化系统设计(结构化系统设计(SSD)结构化系统设计(结构化系统设
5、计(SSD)要解决)要解决“如何做如何做”才能才能完成系统任务书所提出的要完成系统任务书所提出的要“做些什么做些什么”的系统任务的的系统任务的问题。问题。它运用一套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图表工具,自上而下地对系统进行分解,其基本目的是处理功能模块化,数据结构模型化,系统平台开放化,从而得到结构明晰,适应性强,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效率和效益都令人满意的系统实现方案(物理模型)。3.结构化系统实现结构化系统实现 MIS的系统实现是新系统开发工作的最后一个阶的系统实现是新系统开发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将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成果变成可实际运行的系段,是将结构化系统设计的成果变成可实际运行的系统的过程。统的过程。
6、系统实现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员培训,系统平台的建立,数据库的建立,应用程序设计与编码,程序测试与系统调试,试运行,现场布局调整与系统移入,组织机构调整,系统切换、文档整理与验收(鉴定)。实现阶段形成的文档主要有:系统平台及其设备的相关资料,数据库源模式清单,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系统调试书,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系统验收(鉴定、评审)书等。3.系统运行系统运行 系统运行阶段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系统运行的系统运行阶段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系统运行的日常管理与系统维护、系统管理和系统评价。日常管理与系统维护、系统管理和系统评价。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思想是目前普遍接受的一种传统的主流思想方法,主要优点有
7、如下两点:(1)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系统分析设计问题,即所谓的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观点。(2)强调开发过程各个阶段的完整性和顺序性,强调应严格地区分开发阶段,一步一步地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这样使每一步的工作都能及时地得到总结,发现问题可及时反馈和修正,从而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缺点:(1)它的起点太低,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工绘制各种各样的分析设计图表)落后,致使系统开发周期过长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2)务虚阶段太长,用户长期看不到实际运行的系统,无法确切表达其需求,也难真正参与。(3)要求系统开发者在早期调查中就要充分掌握用户需求、
8、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不大符合人们循序渐进地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4)动态的处理过程与静态的数据结构在生命周期中都分开对待,甚至先后分开,形成二者人为分离。(5)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没有严格对应关系的模型作为开发工具,形成阶段间的鸿沟。因此在实际开发中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催生出新的开发方法。5.2.2 5.2.2 增长原型法增长原型法 增长原型法,通常简称为原型法(Prototyping),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允许更改的)大部头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系统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具体的反馈意见。通过实践,用户了解了未来系统
9、的概貌,判断哪些功能符合他们的需要,哪些功能应该加强,哪些功能是多余的,哪些功能需要补充进来。根据这些意见,快速修改原型系统,然后用户再次试用修改后的原型系统,再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反复多次试用和改进,最终建立起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系统。增长原型法通常是先开发运行一个子系统或分子系统,再扩充其功能或者开发另一个相关的子系统或分子系统,并归并集成,这样自底向上地逐步得到一个较完整的MIS。面向对象(面向对象(OOOO)方法)方法 在信息系统工程中,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把软件工程中重在处理过程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与数据库设计中重在数据结构的实体联系方法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构的集成融合和开发阶段间的
10、圆滑过渡。正是这种努力孕育了面向对象基本思想。对象是现实世界事物的抽象,是组成世界的基本模块,对象内部有自己的静态结构(属性)和动态行为(操作);对象之间的静态联系(关联)是相对稳定的,而其动态连接(事件驱动)则不断地改变着对象的状态,使世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对有共性的对象的抽象概括与封装把对象划分为类,而通过派生继承又得到子类,构成类层次;在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保持这些概念与模型不变,从而真正实现了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构的完全集成融合和开发阶段间的无缝连接。面向对象方法是现实世界和人对现实世界认识的自然映射,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但它目前还不成熟,还在发展完善中,还要借鉴和使用结构化
11、方法的许多思路和具体技术方法。所以,至少目前还是在学了结构化开发方法后再有比较有借鉴地学习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为宜。1、结构化发方导致面向对象方法产生的不足之处 (1)动态行为(处理过程)与静态结构(数据结构)在开发过程中的人为分离;(2)生命周期各阶段间的鸿沟2、基本概念(1)对象对象:把现实的业务流程中参与活动的事物(包括主动的主体和被动的客体)抽象抽象为对象对象。1)对象的属性对象的属性:事物的静态特征,通常抽象为数据 结构(属性型)和具体的取值(属性值)。2)对象的服务对象的服务(操作、方法):事物的动态行为,通常抽象为(程序)代码。3)对象的封装对象的封装:把对象的属性与服务组成一个独立
12、的整体,对外屏蔽之,称为对象的封装封装。使用者只能看到对象标识、功能(一般表现为可提供的服务)、可接受的输入信息、可产生的输出信息等外部接口,不必也不能看到其属性与方法代码等内部结构。(2)(对象)类类:属性与服务有共同之处的对象归为一类,称为对象类,简称为类。对象类有共同的结构与程序代码,称为对象类的对象类的型型,描述的是这个对象类的整体;其每个具体的对象的属性有不同的具体取值,程序代码也可能有不同的具体含义,称为对象的值对象的值,描述的是对象个体,称为对象类的实例实例。对对象类的型具体取值,就得到一个对象实例,可见,类是“对象生成器”。(3)对象类之间的静态关系静态关系 1)派生与归纳(层
13、次关系)派生与归纳(层次关系):同类对象可以按其某些属性值或服务含义相同划分为子类,称为派派生生;也可以把具有共性的一些类归并称一个更大的父类,称为归纳归纳;子类自动继承继承父类的属性与服务,但还可以有其另外的属性与服务。注意就可以形成类层次。2)分解与聚合(整体与部分关系)分解与聚合(整体与部分关系):复杂的对象/类可以有多个简单的对象/类组成,把复杂对象/类分成多个简单的对象/类,称为分解;分解;把多个简单的对象/类组成一个复杂的对象/类,称为聚合聚合。这样就形成了整体与部分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3)关联关联:对象/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对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对象/类之间的关联。关联
14、。关联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类型。(4)对象类之间的动态关系动态关系:1)消息消息:向对象发出的要求对象通过服务的请求,称为消息消息;消息通常包括消息标识、被请求对象的标识、输入信息、请求的服务、回答途径等。2)状态状态:对象在某一时段的所有属性(通常不考虑不影响对象行为或不被对象行为所改变的那些属性)的当时段的值组成对象的一个状态状态;3)事件事件:在某一时刻上发生的引起对象状态转换的事情,称为事件事件;通常事件传送给对象类一个单单向消息向消息,使对象类采取某种行为,并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对象类的其他特征,请参考教材第对象类的其他特征,请参考教材第1212章章3、面向对象方法的、
15、面向对象方法的3种基本模型:种基本模型:(1)对象模型对象模型:通过描述对象类的属性与服务及其相互间的静态关系来表达系统的静态状态结构静态状态结构,这就是对象模型对象模型。这是系统的静态模型静态模型。(2)状态转换图状态转换图:将一个对象类从其初始状态开始而随事件转换的状态序列画出来,就形成该对象类对象类的状态转换图的状态转换图;将所有具有重要交互行为的对象类的状态转换图通过共享事件联系在一起,就构成系系统状态转换图统状态转换图。这是系统的动态模型动态模型。(3)(对象)数据流图:描述系统中数据流动、存储与变换的图式,称为数据流图。它描述了系统要做些什么,即系统的功能,所以,是系统的功能模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IS开发方法学 MIS 开发 方法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