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圈盐灸的临床应用幻灯教学教材.ppt
《竹圈盐灸的临床应用幻灯教学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圈盐灸的临床应用幻灯教学教材.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竹圈盐灸的临床应用幻灯项目背景和意义 竹圈盐灸法起源来自莆田民间的“炒盐米”和“砭盐术”,在莆田民间广泛流传着炒盐米治疗多种腹痛和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等作法,即用大约300500克等量大米和食盐(指粗盐)放进热锅内翻炒,待大米出现焦黑滚烫时取出,用干毛巾包裹,利用其产生的温热效应,熨灸脐周或腹部及其它关节疼痛之处,熨灸冷后盐米再放入热锅内翻炒,取出继续熨灸患部,来回几次可收到临床效果。食盐属矿物质,加热后也可产生热辐射,与中医的砭石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南方气候湿气偏重,用炒热的食盐和焦黑的大米温熨腹部及关节疼痛之处,确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祛湿活血之功效。此法在缺医少药的农村极为盛行,只是操作
2、繁琐,不适用于临床。项目背景和意义 应用竹圈盐灸取材于南方盛产的毛竹和艾草,将艾火控制在竹圈内直接加热食盐,形成类似于中医“砭盐术”的温灸器具,经我院针灸科长期临床实践,效果显著,可用于多种病症和痛症的治疗,有效率达95%以上。本法的研究和开发将极大地丰富中医针灸的科学内容,并将设立对照组来进一步证明临床的使用价值,让中医灸法更增添内容。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概况 根据文献查新资料分析,艾灸属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临床常用的间接灸法为温针灸和隔姜灸,各具特色。本法的应用基础为隔盐灸和灸神阙穴。但隔盐灸在现行教科书中只述及用于灸神阙穴,每次只限于一个穴位,治疗范围小,不能移动且适
3、用性小,在报道中用隔盐灸治疗腹痛的文章也鲜有报道,应用灸神阙穴治疗腹痛,均为临床病例观察,未见该法设立对照组加以证明,也未见应用隔盐灸治疗关节疼痛和跌打损伤的报道,以及治疗多种病痛的报道。国内外同类研究开发概况 所以本项研究为我科所独创,本研究内容为挖掘莆田传统民间灸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加以科学规范化,形成一种临床适用的治疗手段,可为针灸医学的发展和挖掘祖国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研究开发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本课题旨在挖掘莆田民间流传的针灸技法,发扬有特色的祖国医学针灸内容。本法取材于南方盛产的毛竹,直径为79cm,无开裂,随意锯成长约34cm的竹圈备用。需要时取一竹圈,用两层砂布封底,周边
4、用橡皮筋固定,绷紧,先放入食盐一汤匙(约20克),平铺底层,再放入艾绒一把(约15克)压实,顶部捏成锥状以利点燃,根据竹圈大小及治疗时间长短,可随意增减艾绒。点燃后约10分钟,透热至底层食盐,产生热效应,置于患处可用以熨灸治疗,局部皮肤热时可随时移动竹圈往返熨灸,不要悬起否则失去灸治意义。熨灸范围可大可小,竹圈内艾绒燃烧时间约3050分钟,艾绒燃尽至底层食盐可产生“噼啪”声响,此时说明治疗已结束,倒去灰渣,竹圈留待下次再用。研究开发内容及主要创新点根据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效应及隔盐灸的特殊作用,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分述如下。1消化系统:适用于治疗以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呃逆及脾胃虚寒证,
5、以及术后肠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等。治疗方法以神阙为中心至脐周的天枢、中脘、关元等穴,来回或顺时针移动竹圈,灸至腹部皮肤潮红,温热透至腹腔为佳,每日1次,37次为一疗程。2妇科疾病:常用治疗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及痛经等症,治法以关元穴为中心及下腹部诸穴位,来回灸治使之下腹部产生温热感。疗程如上。3运动系统:可用于治疗以疼痛为主的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痛、足跟痛、颈肩痛及慢性腰肌劳损等,将竹圈盐灸置于患处疼痛明显部位来回移动灸治,在关节处灸治再稍加按摩疗效更佳。研究开发内容及主要创新点4抗衰老及保健功能:根据中医理论取神阙穴及两侧足三里穴常灸治,可预防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因本法可作为自助式的艾灸疗法,
6、所以可成为居家常用的保健灸法。艾灸是一种热辐射疗法,以温热刺激皮肤感受器,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由于艾火灼于食盐可产生部分钠离子渗透到病灶部位组织,再加上热辐射作用于机体,具有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所以具有消炎、镇痛和活血化瘀的作用。研究开发内容及主要创新点根据中医理论,神阙穴是任脉要穴。为中医丹田所在部位之一,艾灸神阙具有健脾和胃、行气理肠、散结通滞、调整阴阳等作用。近年来倡导的养生保健及抗衰老等方法的兴起,传统的中医常在每年季节交换时用灸法,即通常所谓的保健灸,在医说及资生经中均提出“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艾灸神阙又容易被广大中老年
7、人所选择,所以我科独创的竹圈盐灸正是他们的选择的最佳保健方法之一。主要技术指标 本课题为临床应用型研究,主要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的证候与疗效评价。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修订实施)结合本课题的病例观察,技术指标评价如下。1腹痛,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以疼痛为主的症状,该病症多见于内、外、妇、儿科等多种疾病中,以消化系统和妇科病为常见,治则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为主。疗效评价:显效:经3次以内,腹痛及其它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痛以在连续3个经期未见复发;好转:经37次治疗腹痛症状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它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疼痛症状未见好转
8、,或出现合并症或症状加重者。主要技术指标2关节疼痛及腰肌劳损疗效评定:显效:经3次以内治疗各疼痛症状消失,关节疼痛及腰背活动自如,无复发;好转:经37次治疗,疼痛减轻,活动时稍有不适,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合并症者。、3抗衰老及保健功能疗效评定:显效:每周接受3次以上灸疗,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血压平稳,无合并症发生。好转:身体恢复,症状改善,生理指标波动不明显,无其他合并症发生。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2 制作与操作制作与操作取直径7-9cm的毛竹,锯成长3-4cm的竹圈。取一竹圈用两层纱布封底,周边用橡皮筋固定,绷紧。放入食盐一汤匙(约20g),平铺底层,再放入艾绒一把(
9、约15g)压实,顶部捏成椎状以利点燃,点燃艾绒后约10分钟艾火烧灼至底层食盐产生热效应,置于患处熨灸可用以治疗,局部皮肤热时可随时移动竹圈来回熨灸,艾绒燃烧时间约3045分钟。此种做法也既将艾火控制在竹圈内直接砭灼食盐,形成一个可移动的艾灸器具。与中医的“砭盐”术相类似。3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消化系统为主的腹痛,用竹圈盐灸熨灸以神阙为中心至脐周范围的天枢、中脘、关元等穴,来回或顺时针移动竹圈,熨灸至腹部皮肤潮红,温热透至腹腔为佳,每日一次,37次为一疗程;治疗妇科疾病以关元穴为中心及下腹部诸穴位,来回熨灸使下腹部产生温热感为宜。126126例腹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如下:例腹痛患者临床治疗效
10、果统计如下:例腹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如下:例腹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如下:治疗项目 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 呃逆肠粘连及肠梗阻 痛经 盆腔炎及附件炎 38141511202825710416101274541610120297.210093.381.810092.8合计 1267248695.25讨论讨论 竹圈盐灸治疗范围广,可在整个腹部或背部以及整个关节处施灸,且灸治时间长,透热持续均匀,可自行移动竹圈作自助式治疗。本法的艾灸因周围有竹圈护着,底层隔着食盐,所以艾火不会烧穿纱布,熨灸过程中皮肤只有温热感及皮下有潮湿感,治疗过程中不会因艾火直接烧灼皮肤而起泡,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竹圈盐灸 临床 应用 幻灯 教学 教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