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解释1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资料解释1资料.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震资料解释1用地震资料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勘查地下矿产,主要有两类信息。一类是反射信息;另一类是折射信息。在油气田的地震勘探中,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处理后的各种反射地震剖面,结合地质、钻探、侧井及其它物探资料,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和地质规律,把地震剖面变为地质剖面,进一步研究区域的构造发展史、盆地的发育演化史、沉积史和油气运移聚集史,作出油气资源评价,在有利的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上提供钻探井位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出成果的阶段。(一)、资料准备(一)、资料准备解释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应做必要的准备工作。1.检查本区域的地震时间剖面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解释的要求。发现问题及
2、时解决。2.搜集前人在本区域做过的地质工作、地球物理工作的资料,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如区域的构造特征、构造发展史、地层分布规律、断层系统特点、钻井地质柱状图等。地球物理资料包括地震反射标准层或地震波组特征及其地质属性、地震速度资料、地震勘探成果报告、重力、磁法、电法勘探资料、测井资料等,另外还有测量资料。3.准备好本区域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工作班报、观测系统、地震勘探布署图、采集因素、处理流程及其参数。4.解释人员应明确本区域的地质任务、勘探的目的层、制作哪几层地震构造图、最终提交什么成果。(二)、剖面解释(二)、剖面解释二维地震勘资料解释中剖面解释是基础工作,是对区域内的每条地震时间剖面作解释
3、。根据对比原则识别并追踪对比主要反射波组,确定反射标准层的地质属性,剖面对比中重要的是对比解释断层,另外确定有意义的尖灭、背斜、古潜山、超复、角度不整合等地质现象。(三)、空间解释(三)、空间解释在剖面解释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平面分布规律,把剖面和平面统一起来进行解释,最终得到构造解释成果。这个阶段工作是把各种地质现象展布在测线平面图上,把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标准层的t0时间展布在测线平面图上,进行断点组合并划分构造、绘制等t0图、作空间校正(将等t0图转换为等深度图)、绘制构造图、作等厚图、划分断裂带和构造带。(四)、综合解释(四)、综合解释在空间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地质资料、钻井地质资料、测
4、井资料、及其它各种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本区域的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作进一步地质解释,对本区含油气远景进行评价,提出钻探井位。最后编写成果报告。二、如何认识地震时间剖面二、如何认识地震时间剖面(一)、地震时间剖面怎么形成的(一)、地震时间剖面怎么形成的地震野外数据采集采用水平多次覆盖方法,对所获的原始记录经计算机处理,将同一个共反射点的记录道抽取在一起组成共反射点道集记录,其同相轴为双曲线形状,经过动 静校正后把双曲线同相轴拉直变成共中心点处的t0时间,再进行叠加,经剖面显示仪显示输出就得到一张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时间剖面显示可有五种形式,即波形曲线、变面积、变密度、波形加变面积及波形加变
5、密度。变面积的形成变面积的形成 时间剖面的时间剖面的形成形成 a.六次复盖预测;b.共反射点时距曲线;c.动校正;d.水平叠加形成一个叠加道;e.由叠加道组合成水平叠加时间剖面;f.偏移剖面(二)、如何看时间剖面(二)、如何看时间剖面时间剖面上的横坐标代表共中心点叠加道的坐标位置(桩号),叠加道之间间距为野外排列上道间距之半;纵坐标垂直向下,代表反射波的自激自收时间,以秒为单位,每秒之间又用毫秒分割,纵坐标长度根据记录长度而定,可为2秒、4秒、5秒、6秒或8秒不等。纵坐标起始时间为零。沿横轴方向上均匀分布的每条小细线上的波形代表共中心点处叠加道记录,从浅到深有一系列的波组。剖面最左端的第1道代
6、表满叠加次数的第1个共中心点叠加道记录。最右端的道代表满叠加次数的最后一个共中心点叠加道记录。剖面上总共显示多少个叠加道记录就说明有多少个CDP点。所以在剖面时间线零线上边标有CDP序号,而且还标有桩号。时间剖面上的桩号约定:西小东大、南小北大,时间剖面与测网图上的测线号是一一对应的,根据测网图可知道对应的时间剖面是东西向的还是南北向的。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组特别黑的,表明反射波能量强。否则能量弱,没有反射波的部位发白,小梯形变面窄而陡,说明是高频强相位。否则为低频弱相位。三、时间剖面的对比三、时间剖面的对比 时间剖面对比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比工作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地质
7、成果的可靠程度。在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主要指波峰或波谷)的连线叫做同相轴,在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的追踪实际上为对同相轴的对比。根据反射波的一些特征来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就叫做波的对比。(一)、反射波识别标志(一)、反射波识别标志 反射波是出现在噪音背景上,为了识别它应抓住几个重要标志:1.同相性 来自地下同一物性的反射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共反射点上的t0时间是相同的,相位一致。对于同一个反射波,各延续相位的同相轴是平行的。2.振幅强 反射波能量一般都比干扰背景强,振幅突出。这在波的识别追踪中最易看到的。3.波形相似 同一层的反射波在相邻道上波形是相似的,波形包括频率、相位个数、振幅
8、比。(二二)实际对比的方法实际对比的方法1统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 主测线是指垂直构造走向,横穿主要构造,并且信噪比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的测线,它还应有一定的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3重点对比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具有较强振幅、同相轴连续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的反射层。4相位对比:强相位对比;多相位对比。5波组和波系对比 波组是指由三、四个数目不等的同相轴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或指比较靠近的若干界面所产生的反射波组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所组成的反射波系列,称为波系。6沿测线闭合圈对比(剖面的闭合)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沿测线闭合圈追踪对比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测线交点处回声
9、时间应相等。当闭合圈中有断层时,应把断距考虑在内。一般闭合差不能超过半个相位,超过允许精度时,应认真检查其原因。7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 剖面间的闭合不能用二维偏移剖面,只有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才能使其闭合。8剖面间的对比:有助于对剖面作地质解释和作构造图等工作。9.利用地质规律进行对比 在一个工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及地质结构都遵循一定的地质规律,它们必然反映在时间剖面上,抓住其规律对剖面的对比解释有好处。这需要解释人员有较强的地质理论基础和经验。四、如何解释时间剖面上的断层四、如何解释时间剖面上的断层断层在时间剖面上是普遍存在的,断层解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本区域构造图绘制的结果,能否反映真实的地
10、质构造形态,所以断层的解释是时间剖面解释的关键,时间剖面的解释工作主要是断层解释。(一)、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一)、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水平地层中的断层:图中上半部分为地质模型,下半部分水平地层中的断层:图中上半部分为地质模型,下半部分为时间剖面上理论模型。为时间剖面上理论模型。a.直立断层;直立断层;b.正断层;正断层;c.逆断层逆断层 2.倾斜地层中的断层倾斜地层中的断层:图中上半部分为地质模型,下半部分:图中上半部分为地质模型,下半部分为时间剖面上理论模型。为时间剖面上理论模型。a.正向断层;正向断层;b.反向断层;反向断层;c.屋脊屋脊断层;断层;d.反屋脊断层反屋脊断层A
11、1、A2、B1、B2断盘及其反射;断盘及其反射;c断面及其反射;断面及其反射;绕射波绕射波(二)、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识别(二)、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识别标志标志1.反射波同相轴对比中断 反射波同相轴对比中断,意味着反射层位发生了错断,这是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基本特点,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反射层位错断的程度也不一样。大断层使反射层位错断的多、小断层错断同相轴数目少。2.反射层位突然减少或突然增多,波组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缺失一些波组。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反射同相轴零乱,甚至出现三角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使断层面两侧地层产状发生变化,以及断层面对下盘屏
12、蔽作用所致。4.有绕射波、断面波或回转波出现。在断点处产生绕射波,一般上盘断点处产生的绕射波比较清楚。深大断裂的断层面上可能产生断面反射波。5.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或扭曲,这往往是小断层特点。(三)、如何确定断面及断距(三)、如何确定断面及断距 1.断面的确定 在二维地震时间剖面上,断层面的确定就是如何划断层线。对于比较平坦的地层,将浅、中、深层反射波同相轴间断点连起来,就是所确定的断层线(即断面)。对于倾角较大的地层,将同相轴间断点连起来的线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不代表断层面真实位置,向下倾方向有偏移。如果有断面波存在,可借助断面波确定断层线;如有绕射波存在时,可将绕射波极小点连起来,即
13、为断层线。2.在确定断层面时应注意的事项(1)划断层线不能穿过可靠的反射波同相轴;(2)由于断层面的屏蔽作用,断层下盘的断点位置往往不可靠,所以划断层线应以上盘断点连线为准。(3)对断层造成的牵引现象要与绕射“尾巴”的弯曲及没有断层的地层挠曲现象加以区别,为此应对照相应的偏移剖面来作判断。(4)断层线不一定是直线,可以是呈扭曲状的曲线。(5)相邻的平行剖面上,同一断层的性质、形态、倾角及错断的层位基本相似。在不同方向的剖面(如相互正交的)同一断层其倾角不同,如果在主测线上断层面陡,而在联络测线上可能较平缓。3.确定断距 在时间剖面确定断距就是确定上下盘断点的时间落差。当断层面一旦确定,则上、下
14、盘断点的时间差即可确定,也就知道了t0时间落差。五、几种地质现象在时间剖面上的五、几种地质现象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特征(一)、不整合(一)、不整合 不整合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沉积间断。它对油、气的聚集有密切关系,对地震地层学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两种。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老地层主要受上升运动影响,呈水平状态出露地表,遭受较长时期的外力作用破坏之后,又受下降运动影响而沉降,继续接受新的沉积,因而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其间存在侵蚀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在时间剖面上不容易识别,但不整合面受到剥蚀而凸凹不平,往往产生绕射波,并且由于波阻抗差变化大,使不整合面上
15、的反射波振幅和波形变化也较大,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去辨认平行不整合。2.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当老地层形成后,由于受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倾斜或褶皱,经过风化剥蚀后再下降,继续接受沉积,结果新地层便以一定角度与老地层接触,这种现象称为角度不整合。它比平行不整合容易识别,上下地层的反射波同相轴会出现一定交角,并沿水平方向逐渐靠拢、合并,不整合面以下的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上的反射波相位代替,最后尖灭。但不整合面以上的反射波较连续,可长距离追踪。不整合面上的反射能量强,但波形变化大,也会出现绕射波的干涉。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0.5s左右存在角度不整合(二)、超复和退复(二)
16、、超复和退复 超复和退复发育于盆地边缘的斜坡带,也是不整合的一种表现形式。1.超复 在海侵时,地层沉积范围不断扩大,盆地边缘地带的新地层会依次超越覆盖在下面较老地层之上。在时间剖面上表现为几组反射波互不平行,逐渐靠拢,在超复点处出现同相轴的分叉、合并现象。超复不整合面上的地层反射波相位,依次被下部地层反射波所代替。2.退复 当海退时,沉积物分布范围逐渐减小,上覆新地层沉积范围不断向盆地中心退缩。在时间剖面上,上覆新地层的反射波逐步被下面老地层的反射波所替代。(三)、尖灭(三)、尖灭岩层厚度逐渐变薄直到缺失,形成的楔形地质体称之为尖灭。尖灭可分为岩性尖灭、不整合尖灭、超复和退复尖灭及断层尖灭等。
17、尖灭可以形成地层圈闭油气藏。尖灭在时间剖面上表现为上下两组波的同相轴逐渐靠拢,两波之间的反射相位逐渐减少,直到消失,最后两波合拢,出现尖灭点。尖灭现象:尖灭现象:如图41-61点之间,在0.4-0.5s附近出现尖灭点(四)、古潜山(四)、古潜山1.古潜山的概念 古潜山是指不整合面以下被新沉积岩所覆盖的古陆地的地形高。古潜山与潜伏背斜有所区别,前者表面为不整合面,其上的地层有超复现象,而后者上下地层基本是平行的,如前图所示。由于古地形长期经受风化、剥蚀和地下水的溶滤作用,使下伏的岩层特别是碳酸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大增加,甚至形成大的裂隙或溶洞,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潜山表面的不整合面是油气运移
18、的通道,当其上存在泥质沉积物时,可形成良好盖层,因而可形成各种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油、气藏。2.古潜山的识别(1)古潜山表面波阻抗差大,反射波能量强,具有不整合面反射的特点、频率低、相位数目多。(2)古潜山两翼倾角较陡,反射波同相轴时差大,与两侧凹陷内的反射同相轴相交叉。(3)古潜山表面起伏大,凸凹不平,常常出现各种异常波,如:绕射波、回转波、侧面波和断面波等。(4)偏移处理能使绕射波收敛,断面波、反射波归位,有利于古潜山的识别和解释。(5)进行地质和物探的综合解释,当地质、重力、电法等资料与地震资料吻合时,可确定潜山存在。除此以外,还可利用速度资料确定潜山表面。当潜山为灰岩时,表现为明显的高速
19、度层;但潜山地形起伏大,组成的地层不同,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在我国已发现古潜山高产油田,已获得了潜山内幕反射,对其解释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五)、底辟构造(五)、底辟构造1.底辟构造的概念 地下可塑性物质在外力作用下上拱,可使上覆地层出现褶皱、断裂,甚至穿刺进入上覆地层中,所形成的地质现象称之为底辟构造(如下图所示)。可塑性物质有盐膏类、泥岩等,相应地形成盐丘和泥丘等。底辟构造与油气聚集有密切关系,它可使上覆地层出现隆起,也可以和围岩之间形成地层圈闭油气藏。底辟构造 2.底辟构造的地震特征和识别标志 (1)泥岩底辟体内几乎没有物性差异,不能形成波阻抗差,不能产生地震反射。对于盐丘,在盐岩层内可能会有一些其它岩层,如硬石膏、白云岩和黑色页岩等,它们与盐岩的接触面会产生反射,但表现比较杂乱,如图所示。盐丘盐丘 (2)地震波进入底辟体内,波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泥丘的波速一般低于围岩;而盐丘的波速比围岩要高得多。这样,会使底辟构造之下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发生畸变。(3)底辟构造使上覆地层拱起而成为背斜或穹窿。底辟体与上覆地层之间的反射,反映了底辟体上表面的形态。但底辟体顶部因受到风化或溶蚀作用,会使反射波不连续或很杂乱。(4)底辟体的侧翼往往很陡,围岩受牵引作用会形成挠曲,产生聚焦型和回转型反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