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教学文案.ppt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教学文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教学文案.ppt(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房颤动抗凝治疗(zhlio)中国专家共识第一页,共26页。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04 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 岁至85 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 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30%以上。血栓(xushun)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每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 7 倍。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得到抗凝治疗。进一步增
2、强对房颤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xushun)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预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进而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口服抗凝药物应用于临床,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为促进与规范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降低缺血性卒中等血栓(xushun)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与心律失常联盟(中国)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此专家共识。第二页,共26页。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cus
3、h),但与此同时亦将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确定患者是否适于进行抗凝治疗前应评估其获益风险比,只有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获益明显超过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时方可启动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水平与其基线特征密切相关,根据基线特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制定正确的抗凝治疗策略的基础。目前CHADS2 评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随着CHADS2 评分的增高,房颤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逐渐增高。若无禁忌证,所有CHADS2 评分 2 分的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若房颤患者CHADS2 评分为1 分,可应用阿司匹林(100mg 300mg,qd)治疗,部分患者也可
4、考虑应用口服抗凝药治疗。CHADS2 评分为0 分时一般无需抗凝治疗。1 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分层与抗凝治疗(zhlio)原则第三页,共26页。虽然已有确凿的研究证据表明,为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增高的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可以显著改善(gishn)患者的预后,但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应用抗凝药物。而在应用华法林的患者中,多数未系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或INR 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1.3 1.5)。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临床医生对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以及对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治疗所伴随的出血风险增加的过度担忧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实际上,只要遵照相关指南原则
5、正确掌握适应证并按要求监测凝血功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远超过其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第四页,共26页。2.1 华法林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60 余年以来,华法林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药通过减少凝血因子II、VII、IX 与X 的合成等环节发挥抗凝作用。只有所有依赖于维生素K 的凝血因子全部被抑制(yzh)后才能发挥充分的抗凝作用,因此华法林的最大疗效多于连续服药4 5 天后达到,停药5 7 天后其抗凝作用才完全消失。2 房颤患者(hunzh)的抗凝治疗第五页,共26页。2.1.1 研究证据:迄今已有多项随机化临床研究论证了华法林在房
6、颤患者卒中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密切监测INR 的情况下,为中、高危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其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阿司匹林、以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现有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表明,华法林治疗可使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相对(xingdu)危险度降低64%,每年发生卒中的绝对风险降低2.7%。若仅计算缺血性卒中,应用剂量调整的华法林治疗可使其相对(xingdu)风险降低67%,且在预防卒中初发与复发时获益幅度相同。华法林治疗可使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6%,而颅内出血发生率很低。这项荟萃分析同时发现,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中断用药或抗凝强度不足可
7、显著增高发生卒中的风险。第六页,共26页。2.1.2 用药方法:虽然美国等指南推荐华法林的起始(q sh)治疗剂量为5mg 10mg/d,但由于种族和体重差异,我国人群达到INR 目标值所需的华法林剂量可能低于欧美国家患者,因此在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应从较低剂量(如1.5mg 3.0mg/d)开始。初始剂量治疗INR 不达标时,可按照1.0mg 1.5 mg/d 的幅度逐渐递增并连续检测INR,直至其达到目标值。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体质虚弱、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肝脏疾病、近期曾进行手术治疗、或正在服用可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者)应从更低剂量(如 1.5mg/d)开始用药。在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应定
8、期监测INR 并据此调整华法林剂量,将INR 控制在2.0 3.0 之间。虽然上述INR 的目标值主要来自于欧美国家的临床研究结果,但目前并无证据显示中国患者需要采用较低的INR 目标值。若INR 不达到上述范围,可能会因抗凝作用不足而不能有效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一些学者认为老年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宜采用较低的INR 目标值(1.8 2.5),但这一观点缺乏大型临床研究证据。队列研究提示,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INR 在1.5 2.0 范围时卒中风险增加2 倍。因此,本共识推荐老年患者应与一般成年人采取相同的INR 目标值(2.0 3.0)。第七页,共26页。INR 的监测频度应视患者具体
9、情况而定。应用华法林治疗初期,至少应每3 5 日检测一次INR。当INR 达到目标值、华法林剂量相对固定后,每4 周检测一次即可。如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用了可能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发生其他疾患,则应增加检测频度,并视情况对华法林剂量做出调整。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尼丁,水合氯醛,氯霉素,丙咪嗪,西咪替丁等。一些广谱抗生素可因减少维生素K 的合成而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常用药物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维生素K,雌激素,制酸剂,缓泻剂,利福平,氯噻酮,螺内酯等。一些中药(如丹参、人参、当归、银杏等)可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产
10、生明显影响,故同时接受中药治疗时亦应加强监测。一些食物(如葡萄柚、芒果、大蒜、生姜、洋葱、海带、花菜、甘蓝、胡萝卜等)也可增强或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在用药过程中也需予以(yy)注意。第八页,共26页。2.1.3 INR 增高或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处理: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若患者INR 高于目标值或出现(chxin)出血性并发症,应予以积极处理。2.1.4 禁忌证:下列情况下暂不宜应用华法林治疗:1)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2)明显肝肾功能损害;3)中重度高血压(血压 160/100mmHg);4)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5)活动性消化性溃疡;6)妊娠;7)其他出血性疾病。2.1
11、.5 局限性:虽然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肯定,但该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不同个体之间应用华法林后凝血机制受影响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且无法预测,因此其有效剂量变异幅度较大。其次,该药的抗凝作用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在用药过程中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由此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建立健全房颤门诊或抗凝治疗门诊,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局限性。第九页,共26页。2.1.6 应用口服抗凝药物时出血风险的评估:抗凝治疗可增加患者出血性并发症风险,因此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并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
12、方案。目前有多种评估方法应用于临床,其中HAS-BLED 评分系统被认为是最为简便可靠的方案。评分为0 2 分者属于出血低风险患者,评分3 分时提示患者出血风险增高。需要指出的是,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静获益可能更大。因此,只要患者具备抗凝治疗适应证(CHADS2 评分2 分)仍应进行抗凝药物治疗,而不应将HAS-BLED 评分增高视为抗凝治疗禁忌证。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筛查并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并需进一步加强(jiqing)监测。华法林治疗的初始剂量宜更低(1.0mg 1.5mg/d),对凝血指标的监测频度亦应增加。启动华法林治疗时或调
13、整剂量期间需要每1 2 日检测INR,INR 达标后每2 周检测1 次。第十页,共26页。2.2 INR 的即时检测与患者自我管理:按要求监测INR 是房颤患者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房颤患者的INR 检测主要在医院的中心实验室完成,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监测质量,但因流程较为复杂、等候时间较长、需使用静脉血标本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新近我国开始引进INR 即时检测技术(poin-t o-f care test,POCT),该技术易于操作,只需一滴指血,可即时报告检测结果,大大简化了抗凝治疗的检测流程,为INR的门诊、急诊快速检测以及患者家庭监测提供了便利。临床
14、研究显示,与每月进行一次高质量的临床检测相比,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POCT 技术进行家庭自我监测同样有效。规范化的POCT 技术操作时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此需对POCT 仪器使用者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确保其技术操作的标准化。若发现POCT 结果异常增高或降低,建议在医院中心实验室采集静脉血复核检测结果,并视情况对抗凝治疗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欧美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房颤专科门诊或抗凝治疗门诊是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覆盖率、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部分大型(dxng)医院已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在国内大中型医院继续推广。第十一页,共26页。2.3 阿
15、司匹林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作用:关于阿司匹林用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价值一直存在争议。虽然一些学者认为对于血栓风险较低(CHADS2 评分0 1 分)者可考虑选择阿司匹林治疗,但这一建议缺乏充分证据。新近一项纳入132,372 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提示,无论阿司匹林单独应用或与华法林联合应用,均不具有显著的抗栓疗效,却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关于阿司匹林在房颤患者血栓事件预防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讨。2.4 新型口服抗凝剂:新型抗凝药物可特异性阻断凝血瀑布中某一关键性的环节,在保证抗凝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出血风险。目前正在研发或已经上市的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房 颤动 抗凝 治疗 中国 专家 共识 教学 文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