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一)电子版本.ppt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一)电子版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一)电子版本.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页,共39页。幼儿园课程(kchng)与教学论o参考书:o幼儿园课程 朱家雄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9o幼儿园课程 冯晓霞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o课程理论 施良方著 教育(jioy)科学出版社1996.8o学前教育(jioy)课程论 石筠韬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o学前创造教育(jioy)课程论 袁爱铃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第二页,共39页。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kchng)概述o第一节 课程概述o一、课程的定义o宋 朱熹 朱子全书.论学多次运用课程一词,“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o英语(Curriculum)课程来源于拉
2、丁语currere,含义是跑道(race course)之意。指为儿童设计学习(xux)的轨道。第三页,共39页。具代表性的定义: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jioci)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课程即教学计划 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目标二、课程理论概述(一)、课程研究的历史 1918出版课程 博比特(F.Bobbitt),标志着课程作为(zuwi)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第四页,共39页。20年代(nindi)查特思(w.w.Charters)课程编制o(二)、课程的形态和结构:o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划分为德育
3、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劳动技术教育课程。o2、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划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数学、语言、自然、社会、健康等)、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o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zh xin)为标准划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课程。第五页,共39页。4、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实行课程和经验课程。5、以课程影响学生(xu sheng)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o 分科课程 学问中心 o 学科(xuk)课程 广域课程 课程o理 实际课程 显性课程 综合课程o想 活动课程 核心课程o课 隐性课程 各种实践活动
4、o程 悬缺课程 显性课程中的隐性影响 经验中o 学校环境因素的隐性影响 心课程第六页,共39页。(三)现代课程(kchng)理论的奠基石泰勒1949年出版 课程(kchng)与教学的基本原理o四个基本问题:o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o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o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zzh)这些教育经验?o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o这四个问题成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o(1)确定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zzh)经验;(四)评价结果。第七页,共39页。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一、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shxin)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
5、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o二、幼儿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o(一 )性质 基础性o 非义务性o 适宜发展性o(二)特点o 启蒙(qmng)性;生活化;游戏性;o 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o 潜在性第八页,共39页。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kchng)的基础o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o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o(一)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o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o(1)皮亚杰知识建构理论概述o 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平衡。皮亚杰将感受外部刺激的主体,通过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将它们纳入原有图式之内的过程称为同化;而将主体调节自
6、身(zshn)内部结构,建立新的图式,或者调节原有图式,以适应特定刺激环境的过程称为顺应。同化与顺应之间的不均衡状态会激活平衡化的过程,而平衡的连续发展,就是整个认知发展的过程。第九页,共39页。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论 任何(rnh)知识都发源于动作,动作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动作发展了,主客体各自的联系就得到了发展,它们分别演化成为关于客体的物理知识结构和关于主体的逻辑数理结构。新皮亚杰主义者凯斯(Case,R)将皮亚杰思想归纳为五个方面:A、对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往往在不同领域中获得形式上相似的理解,可解释为:因为这些理解都需要使用同样基本的逻辑结构(jigu);B、对智慧发展的确定顺序具有普
7、遍性,可解释为:较高层次的逻辑结构(jigu)是通过较低层次的结构(jigu)组合而成的,因此它遵循着某种逻辑顺序;C、对未成年的儿童尚未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可解释为:只有当一定的逻辑结构(jigu)水平建构第十页,共39页。完成后,儿童才能获得这些理解,而这种逻辑结构的建构需要花费较长时间;D、对婴儿最早的动作学习与以后出现的比较复杂的学习形式间存有平衡(pnghng)这一事实,可解释为:尽管作为学习基础的逻辑结构的形式有变化,但基本过程对认知不平衡(pnghng)作出反应的图式分化与协调在功能上依然保持不变;E 、对于儿童在能得益于某种经验之前必须获得一定的准备,可解释为:在儿童尚未获得适
8、当的逻辑结构之前,不可能得益于某种经验,因为他们尚无同化它的内部机制。(2)皮亚杰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第十一页,共39页。凯斯提出皮亚杰理论在教育中运用的要点:A、儿童接受的教学应同他们能够达到的智慧机能的类型相适应;B、教学采取的一般方法应当能够促进(cjn)自我调节或建构的过程。(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2、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kchng)(1)维果茨基理论概述(2)维果茨基的理论对幼儿园课程(kchng)的启示第十二页,共39页。(3)维果茨基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比较和整合逻辑思维的两个方面动手操作的经验外部规则与逻辑运算文化工具与物理(wl)知识(4)历史文化学派理论与社会
9、建构理论的异同3 认知心理学研究(ynji)的新进展与幼儿园课程第十三页,共39页。(二)成熟(chngsh)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霍尔 格塞尔 (三)精神分析理论(lln)与幼儿园课程弗罗伊德 艾里克森(四)行为主义理论(lln)与幼儿园课程 华生 斯金纳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一、哲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一)经验论与唯理论第十四页,共39页。洛克(lu k)笛卡儿 莱布尼茨 康德福禄贝尔 蒙台索利(二)实用主义哲学杜威 方案教学 瑞吉欧课程二、哲学(zhxu)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勃朗芬布伦纳 布鲁纳 托宾 1990年始,“重新思考(sk
10、o)早期儿童教育”:第十五页,共39页。(1)对发展适宜型课程(DAP)提出了批评,指出这种课程过多地依赖于皮亚杰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产物,对社会和文化缺乏敏感性;认为(rnwi)全美早期教育协会的“绿皮书”可能会鼓励人们去发展一种过度依赖于心理学的、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充斥着评价的教育实践;(2)对“准备状态”和“高危状态”提出了异议,认为(rnwi)在教育实践中这些出发点原本不错的概念经常成为贴在儿童身上的标签,而这种标签本身就存在社会不公平的因素;(3)提倡多元文化,主张(zhzhng)通过多种途径,碓文化的差异性给以更多的关注;第十六页,共39页。(4)主张从国际的视角重新审视早期儿童教
11、育的一些(yxi)概念;(5)其他: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对学业失败、单亲家庭、女童问题等问题的关注。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mbio)模式 泰勒 二、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mbio)的制定一、幼儿园课程目标(mbio)的来源与依据(一)对幼儿的研究(二)对社会的研究第十七页,共39页。(三)对人类知识的研究二、幼儿园课程目标(mbio)的层次与结构(一)幼儿园课程目标(mbio)的层次一级目标(mbio):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保育教育目标(mbio)语言领域二级目标(mbio):各领域目标(mbio)艺术领域 健康领域 科学领域
12、社会领域三级目标(mbio):各年龄阶段目标(mbio)四级目标(mbio):教育活动目标(mbio)第十八页,共39页。(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认知领域布鲁姆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建构(jin u)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学习主体(幼儿)的心理结构(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幼儿园课程目标(mbio)的取向和表述(一)幼儿园课程目标(mbio)的取向:行为目标(mbio)、生成性目标(mbio)、表现性目标(mbio)(二)幼儿园课程目标(mbio)的表述:表述的角度 表述的性质第十九页,共39页。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课程 教学 电子 版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