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公开课复习过程.ppt





《为政以德公开课复习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政以德公开课复习过程.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为政以德公开课为政以德公开课思考一:思考一:孔子为什么主张孔子为什么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子曰:子曰:“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譬如北辰北辰,居其所居其所而众星而众星共共之。之。”(1)成语:众星拱北)成语: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到天下臣民的拥戴。(2)孔子用一个比喻)孔子用一个比喻(譬如北辰譬如北辰)来来说明什么?说明什么?说明为政以德可以实现天下归心。说明为政以德可以实现天下归心。(1)以)以“政政”、“刑刑”治国与以治国与以“德德”、“礼礼”治国,治国,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2、是什么?民民的表现有何不同?的表现有何不同?方法:法律惩罚方法:法律惩罚 精神鼓励精神鼓励 人民:免而无耻人民:免而无耻 有耻且格有耻且格(2)孔子用这个对比来说明什么?)孔子用这个对比来说明什么?说明德治比法治的效果更佳,可以使百姓有羞说明德治比法治的效果更佳,可以使百姓有羞耻心而归顺。耻心而归顺。子曰:子曰:“道道之以之以政政,齐齐之以之以刑刑,民免而,民免而无耻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礼,有耻且,有耻且格格。”思考二:思考二:孔子认为统治者怎样才能实孔子认为统治者怎样才能实现现“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提示:德政的具体手段有哪些?提示:德政的具体手段有哪些?子子适适卫,冉有卫
3、,冉有仆仆。子曰:。子曰:“庶庶矣哉!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既庶矣,又何加焉又何加焉?”曰:曰:“富富之。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链接:这是孔子和弟子离开鲁国初到卫国时的一链接:这是孔子和弟子离开鲁国初到卫国时的一次谈话。次谈话。“庶、富、教庶、富、教”是孔子的治国三部曲,是孔子的治国三部曲,反映了孔子的治国理念。反映了孔子的治国理念。孔子的这一论述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孔子的这一论述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即先富民后教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即先富民后教民民由此可见,德政的手段有由此可见,德政的手
4、段有 富民、教民富民、教民 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足食,足食,足兵兵,民信之矣。,民信之矣。”子贡曰:子贡曰:“必必不得已而去,不得已而去,于于斯斯三者何先三者何先?”曰:曰:“去兵。去兵。”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于斯二者何先先?”曰:曰:“去食。去食。自古皆有死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问题探讨问题探讨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富之”后后“教之教之”,一方面又,一方面又宁可去宁可去“食食”留留“信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这句话?两者没有
5、矛盾。两者没有矛盾。“先富后教先富后教”体现孔子的富民思想,体现孔子的富民思想,他认为足民是很重要的,即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他认为足民是很重要的,即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德政基础。质需求,这是德政基础。“去食留信去食留信”则是在的特定语则是在的特定语境中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境中对教民思想的强调。“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理解:的理解: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根本的条件。这 体现了孔子
6、的民本思想。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子曰:子曰:“道道千千乘乘之国,之国,敬敬事而事而信信,节节用用而而爱人爱人,使民以时使民以时。”问题探讨问题探讨(1)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如何取信于民?)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如何取信于民?守信;节用;爱民、养民。守信;节用;爱民、养民。(2)由此可见,德政的手段有)由此可见,德政的手段有 富民、正身富民、正身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而求也为之聚敛聚敛而附而附益之。子曰:益之。子曰:“非吾非吾徒徒也,也,小子小子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可也!之可也!”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年饥,饥,用用不足,不足,如之何如之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盍彻乎?
7、彻乎?”曰: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彻也?也?”对曰:对曰:“百姓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与足?”体现了孔子反对统治者搜刮百姓,轻体现了孔子反对统治者搜刮百姓,轻赋税的爱民思想,对统治者提出了赋税的爱民思想,对统治者提出了富民富民、正身正身的要求。的要求。子曰:子曰:“其身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虽令令不从不从。”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如杀无道无道,以,以就有道就有道,何如?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民
8、善矣。君子之德风风,小人之德,小人之德草草,草上之风,必,草上之风,必偃偃。”季康子问: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使民敬、忠以劝以劝,如之何?,如之何?”子曰:子曰:“临之以庄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则敬;孝慈,则忠;举善善而而教不能,则劝。教不能,则劝。”对统治者的具体要求:正身对统治者的具体要求:正身强调正身的效果,德政无所不能的效果强调正身的效果,德政无所不能的效果德政的手段:正身、教民、举贤德政的手段:正身、教民、举贤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羿善射,奡荡舟,俱不不得其死然得其死然。禹。禹,稷稷躬稼躬稼而有天下。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夫子不答。南宫适
9、出,子曰: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思考:思考:思考:思考:(1 1)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羿善射,奡荡舟羿善射,奡荡舟羿善射,奡荡舟羿善射,奡荡舟”,却,却,却,却“俱不得其俱不得其俱不得其俱不得其死然死然死然死然”?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禹,稷躬稼禹,稷躬稼禹,稷躬稼禹,稷躬稼”却有了天下?却有了天下?却有了天下?却有了天下?前者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后者用德政前者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后者用德政前者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后者用德政前者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后者用德政来治理国家。通过对比,强调用武力和权术来治来治理国家。通过
10、对比,强调用武力和权术来治来治理国家。通过对比,强调用武力和权术来治来治理国家。通过对比,强调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不能达到德治的效果。理国家不能达到德治的效果。理国家不能达到德治的效果。理国家不能达到德治的效果。(2 2)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孔子的政治主张:鄙视孔子的政治主张:鄙视孔子的政治主张:鄙视孔子的政治主张: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德治。武力和权术,崇尚德治。武力和权术,崇尚德治。武力和权术,崇尚德治。孔子认为统治者怎样才能实现孔子认为统治者怎样才能
11、实现“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手段:手段:富民富民 教民教民 正身正身 举贤举贤 孔子说孔子说“均无贫均无贫”,这个,这个“均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等贵贱,均贫富”的的“均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的论语集注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和和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均均”、“平平”的解释矛盾吗?的解释矛盾吗?“均无贫均无贫”是孔子站在是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
12、主张,盾的主张,“均贫富均贫富”则是站在则是站在穷人的立场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所以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所以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口号之意不相同。口号之意不相同。孔子之意就是朱熹理解之意,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孔子之意就是朱熹理解之意,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等级制”为核心的为核心的“礼礼”。和和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字是字面的基本意义,一个字还有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面的基本意义,一个字还有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征义等。“平平”、“均均”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公平公平”,它也有
13、,它也有“相对公平相对公平”与与“绝对公平绝对公平”,事实上只有,事实上只有“相对公平相对公平”,孔子所说的也类似,孔子所说的也类似“相对公平相对公平”,就,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证他们的基本物质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需求。v 你认为你认为“政政”和和“德德”、“刑刑”和和“礼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的主要区别在哪里?v“政政”,这里是指治理国家之事。,这里是指治理国家之事。v“德德”与与“刑刑”,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法、途径,即法、途径,即“德治德治”与与“法治法治”。v“礼礼”,是指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规范,它是,是指人与人相处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为政 公开 复习 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