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5篇.docx
《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5篇 离别,带着满满的感情踏上旅途,再回首,至少你和我有一个难忘的故事,细细咀嚼,你会发觉那酸甜苦辣咸,多么丰富的一道菜啊!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相识了当时闻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
2、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闻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挚友要告辞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定是在东面了,接着其次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季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原来就以风景漂亮而著称,特殊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明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艳羡之意。以上两句写送别状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
3、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由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最终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逝,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逝。他还伫立着凝视天涯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并不干脆抒写感情,却更加使人体会到真味情切。 着首诗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并且竭力赞扬他描
4、写入微。此后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现不同的写法,不过无论是何者,都不失为绝佳诗句。 孟浩然是李白特别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验。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调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
5、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 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憧憬。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逝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爱护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溢诗意的离别。
6、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开心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憧憬,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值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沉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开心,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旺盛,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
7、那样一个浪漫、爱好巡游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悲伤和不开心,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欢乐得很,他憧憬扬州,又憧憬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翱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常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闻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开心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开心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
8、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漫,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当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季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美丽,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好像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溢诗意的细微环节。李白始终把挚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始终看到帆影渐渐模糊,消逝在碧空的终点,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
9、视,这才留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挚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憧憬,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憧憬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敞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微环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2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品赏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恋恋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
10、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孤独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来却难肯定。惜别之情,自由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知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调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
11、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当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孤独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原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原来每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孤独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
12、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缘由。“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现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按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始终到日暮还为离思所覆盖,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离别 诗词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