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内容.ppt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内容.ppt(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方法和模式第1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案例教学法(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1.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4.提高教学效果。(二)案例教学的类型1.依据案例的情境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语言情境案例和实际情境案例。2.依据案例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3.依据案例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案例划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1.案例讲授法。2.案例讨论法。3.案例模拟法。4.案例练习法。(四)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1.精选案例2.呈现案例
2、3.据“案”析“理”4.点评总结二、活动教学法(一)活动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它的主要特征为:1.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和教学类型。它通过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情境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从而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2.活动教学法以活动为基础构筑了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不仅成为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共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民主氛围里,涵盖了课堂、课外的全方位、全时空的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现代教学过程。(二)活动教学的类型1.认知性活动。
3、2.体验性活动。3.制作性活动。4.探究性活动。(三)活动教学的策略1.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2.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3.以教学问题为载体4.以学生自主、开放和创造性的活动为主体5.以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为导向三、讨论教学法(一)课堂讨论的形式课堂讨论,按人数的多少,分为两种基本形式:1.小组讨论。2.全班讨论。课堂讨论,按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辩论式、演讲式、对话式、咨询式、设置情境式和调查研究式讨论。(二)运用讨论法的基本环节一是在讨论前,要有准备。二是在讨论中,要有引导。三是在讨论后,要有总结。(三)运用讨论法应遵循的原则第一,主体和主导的统一原则。第二,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原
4、则。第三,坚持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四、探究教学法(一)探究教学法的含义和特征1.探究式教学法重视过程和结果。2.探究教学法重视知识的运用。3.探究教学法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参与。(二)探究教学法的作用第一,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二,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第三,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三)探究性学习的类型1.在观察质疑中探究2.在角色体验中探究3.在社会实践中探究4.在网络交互中探究(四)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式学习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其次,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再次,反思探索,升华问题2.课外探究式学习(1)问题情境阶段
5、。(2)实践体验阶段。(3)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3.跨学科综合性探究式学习(1)开题。(2)实践体验。(3)结题与答辩。第2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有四个特点:(1)理论性。(2)可操作性。(3)稳定性。(4)适用性。教学模式的结构:特定的教学目的;特定的教学程序;特定的作用方式;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的种类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分,教学模式可分为三大类:(1)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有归纳思维模式、发现法、探究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2)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其中有角色扮演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和社会模拟模式。(3)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
6、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等。从认知领域目标角度来分,教学模式有:(1)以信息加工为主导策略的教学模式,属于这一类的有概念获得模式、先行组织者模式等。(2)以探究为主导策略的教学模式,属于这一类的有发现模式、探究模式等。(3)以及时反馈为主导策略的教学模式,属于这一类的有程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等。一、问题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一)设置情境第一,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注重其内在价值,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第二,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第三,问题情境的设置必须要有多种方式。(1)启疑性问题情境。(2)求异性问题情境。(3)争论性问题情境。(4)运用性问题情境(二)
7、提出问题1.把握问题的难度理论,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和梯度(难度H1-p/W,这里的P是通过人数,W表示课堂内学生的总数。)2.把握问题分类理论,增强提问的多样性和针对性(1)识记水平的提问。(2)理解水平的提问。(3)应用水平的提问。(4)综合水平的提问。(5)评价水平的提问。3.把握问题问域理论,增强提问的适度性和明确性4.把握问题的设问理论,增强提问的巧妙性和灵活性(1)抓住概念提问(2)抓住原理提问。(3)在知识联系处提问。(4)在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5)在矛盾之处提问。(6)在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提问。(三)准备孕育在“情境”和“问题”的刺激下,教师应为学生的回答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思想品德 新课程 教学方法 模式 教学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