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管理技术(安培中心).ppt





《顶板管理技术(安培中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板管理技术(安培中心).ppt(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顶板管理技术与顶板管理技术与案例综合分析案例综合分析星沙星沙明城酒店明城酒店2009.11.5 提提纲纲 1、加强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顶板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3、顶板管理技术简介 4、我省煤矿顶板管理的实践 1、加强顶板管理的加强顶板管理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近年顶板事故情况一、近年顶板事故情况1、19952001年年(7年)全省煤矿死亡事故中,顶板顶板事故起数 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44和28。对比:瓦斯事故占30和51。2、20022005年年(4年)全省煤矿死亡事故中:顶板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故总量的55和 39.9。CK:瓦斯事故分别占20和 36
2、.2。3、20062008年年(3年)全省煤矿死亡事故中:顶板顶板事故起数 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量的56和43。CK:瓦斯事故分别占17.3和 36。4、2009年19月,全省煤矿死亡 事故 130起,死亡196人,顶板顶板事故分别 占58和48。44%55%56%58%28 40 43 48 5、20032008年,顶板较大事故 21起,死亡68人,平均每年3.5起死亡11.3人,几乎每季度发生1次顶板较大事故,死亡人数占全部较大事故死亡人数的10.7。09.3.18辰溪蒋家坪井坚硬顶板下采煤柱冒顶,死亡6人。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已稳操第一 (达到4348),占比呈连续上升态势,较大事故每年
3、均有发生。二、顶板事故案例综合分析二、顶板事故案例综合分析 1、支护技术和理念落后、支护技术和理念落后 支护落后支护落后,全省仍以木支护为主。支护材料、性能不同,支护效果不同。支护理念落后支护理念落后,多数煤矿不掌握顶板管理基本理论,以“不变(木支护、砌碹巷道)应万变”。支架与支护方式不同,控顶效果不同。现有煤矿数量 生 产 矿 井采用壁式采煤方法煤矿采面采用木支护煤矿2007年底2008年11月底2007年底2008年11月底全省合计全省合计 11091109126126173173103810081008 长沙市29242929株洲市11500114114湘潭市15111515衡阳市961
4、29694郴州市2701126259244永州市25232525娄底市2502952229222邵阳市1082628104104益阳市15001515常德市28662828怀化市62666262张家界3110103131自治州14221414湘煤集团51303317112、随心所欲,不按规程规范作业、随心所欲,不按规程规范作业 (1)技术素质低,作业不规范)技术素质低,作业不规范 采掘后不及时支护、空顶作业,超高、超前采掘,乱采乱挖放“浮煤”;0544长沙市澄潭江煤矿75生平452采区做回采面开切眼,作业人员放炮后空顶作业,黄某被突然掉下来的矸石打中头部死亡。05718涟源市龙塘乡新腾煤矿一上
5、山巷道式采煤,没有及时支护,当头来压发生冒顶,将2名作业人员掩埋致死。进入工作面作业前或放炮后不“敲帮问顶”;05710浏阳澄潭江镇桥头煤矿在小槽大巷南翼维修,进班时发现伪顶有点裂缝,认为裂缝不大,没有必要处理下来,于是开始砍树架棚。正在架棚时,一块1千多斤的矸石从顶板掉下,砸死1人。处在不安全地点冒险作业或休息;05421涟源安平镇新万三煤矿325工作面机巷吴某在处理顶板松石过程中,二块重约200公斤的岩石打中吴的头部,当场死亡。0572湘潭韶山亿德煤矿在南大巷砌拱装模。8点进班后拖出2个拱子,拆了模板准备装模,装好一边后,杨某出去挂钩,郭某便在拱下休息,此时顶部矸石垮落下来,将郭埋住致死。
6、维修巷道不按操作规程要求作业;054 6安化县清塘铺镇新胜开发煤矿在维修巷道时,高某想把旧支护敲掉再装新支护,在拆旧支护时发生冒顶,将高掩埋致死。05620冷水江市岩口镇新红煤矿三石门维修,大工阳某在没有加固维修地点的支架时,就拆换已变形的支架造成冒顶,将大工掩埋致死。支柱支在浮煤上,软底不“穿鞋”;回柱放顶锤打斧砍,不用回柱绞车。涟源七星街镇峡山煤矿05924回收四石门运输巷木支架,用斧头撤支架时顶板冒落死亡1人。(2)不按质量标准施工作业)不按质量标准施工作业 支柱规格小,棚距过大,支架之间 无稳定措施,支护质量差;辰溪县煤矿肖家溪井05414事故就存在支护材料直径过小、梁柱未亲口连接等原
7、因。加禾县萝卜安煤矿05911在225采区10沿煤回风上山修理,修好4架棚子后正准备抬栌,新架的棚子垮塌掩埋2人致死。破碎顶板背顶背帮不严实,顶帮内空,来压时突然垮塌;05713涟邵塘冲煤矿11237回采面补充风巷掘进,因当头空帮空顶,凌晨突然冒顶,将副队长吴某掩埋致死。缺柱、折柱、无效支柱、断梁等不及时补充更换;倾斜巷道支架无迎山角(“顺山棚”),压力大的巷道不抬栌,冒高巷道不接顶等;分层开采工作面不铺假顶、不洒水灌黄泥浆;不同类型支架混合使用。各种支架在顶板 下沉不同时期作用不相同,木柱一般允许最大下沉量为200毫米,若与单体液压支柱混合使用,起初共同支撑顶板,中期木支柱发挥主要作用,当顶
8、板下沉量大于200毫米时,木支柱大部分折损。3、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 忽视必须的设计和有针对性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布置不合理,过于集中导致应力集中,巷道上下重叠措施不当造成掉底;04630慈利县零阳胜利煤矿在三号下山往矿车里装煤的过程中突然底板垮落,致朱某死亡。地质、测量工作薄弱,巷道测量和填图不及时,构造变化和巷道位置不清;有关顶板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现场无章可循,工程质量差,三违现象严重;缺少顶板管理方面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轻视巷道维修,巷道失修严重。05426冷水江市涟溪矿业公司一工区270水平补二石门 5煤巷道失修严重,作业人员进入巷道,李某的矿灯带挂上断梁引
9、起冒顶,将李某掩埋致死。4、环境条件制约、环境条件制约 煤层赋存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造成围岩应力集中;急倾斜煤层开采、残采、复采,环境条件差;煤矿严重缺少采矿、地质工程技术人员;06年全省煤炭行业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共2267人,其中采矿1064人,地质241人;在煤矿企业的1622人,60分布在国有煤矿。攸县150个煤矿,年产420万吨煤,其中148个非国有煤矿仅有1名科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掘工人过度流动,缺少熟练技术工人。如:洪山殿公司05年末1890名工人,其中采掘778人,均无技术职称;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5;778名采掘工人中,从事采掘工作2年以下的占46;2004年招收476名
10、采掘工人,到年底仅剩50人;班组长中30只有2年以下工作经验。09.10.16浦溪煤矿发生突出死亡8人,除1人31岁,其余均在38岁以上;3名采掘工人和一名抽放管子工均为07.12以后入矿的。矿井生产规模与百万吨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与百万吨死亡率关系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与百万吨死亡率关系 三、顶板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三、顶板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针对煤层赋存条件各异、工作面不断推进、构造复杂多变的特点,进行顶板控制设计,实现科学管理。1、顶板控制设计基础:研究和掌握各类(个)具体煤层需要控制的上覆岩层范围及其运动规律(包括运动发生的时间和条件等)。(1)不同类型
11、顶板事故往往与不同类型的顶板结构对应,分析顶板结构特征,认识和分析在该结构下可能发生的顶板事故类型和特点,是有针对性防治顶板事故的前提。结构面(弱面)对结构的影响 (2)开采引起的上复岩层破断运动,对工作面直接顶的冒落活动有决定性影响。2、针对具体煤层条件选择和用好支护手段:掌握各类支架的特性及其在不同生产现场所能达到的有效支撑能力。了解支护,选好支护,发展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液压切顶支柱、十字顶梁、前探梁等),用好支护,监测支护(质量)。3、了解支架与顶板运动间的关系,确定支架对顶板的合理工作状态,设计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顶板控制方案。2.顶板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顶板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概
12、念(矿山压力控制,顶板管理)概念的本质特征描述 概念的适用条件 概念的特例 概念的例外 概念可能相互转换及其转化条件 如直接顶与老顶相互转化基于以下原因:1、地质条件变化。岩层厚度变小,原为老顶的岩层可能随回柱冒落;岩层变厚,原垮落的岩层可能向老顶转化;大的断层构造,可以切割传递岩梁,使很大范围的老顶向直接顶转化。2、采动条件变化。增加采高,允许岩梁弯曲沉降的实际空间增大,老顶中的岩梁可能转化为直接顶;降低采高,原直接顶可能转化为老顶。3、改变采空区顶板处理方法。采用充填,减少岩层弯曲沉降的运动空间,原直接顶转化为老顶。1、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 煤层以上的岩层叫做顶板,煤层下 面的岩层叫做底
13、板(直接在煤层下面的岩层叫直接底)。三种顶板:(1)伪顶:伪顶:在煤层和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一层厚度小于0.5米、随采随冒随采随冒的软弱软弱松散岩层。常见的伪顶有炭质页岩,泥质页岩等。(2)直接顶:直接顶:直接在煤层或伪顶上面,有一定强度,并会随回柱放顶而冒落随回柱放顶而冒落的岩层(在老塘已冒落、采场内支架暂时支撑的顶板)。常见的直接顶岩层有页岩、砂页岩等。采煤工作面的直接维护对象是直接顶采煤工作面的直接维护对象是直接顶,直接顶的稳定性对支架的选型、支护方式以 及对引起工作面冒顶常常起主导作用。直接顶的稳定程度取决于三个因素直接顶的稳定程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岩层本身的力学性质;直接顶岩层内由于各
14、种原因造成的层理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直接顶的稳定性(完整性)还受到上覆老顶来压的影响。综合考虑前两个因素,我国将直接顶 按稳定性分为三种三种类型:不稳定顶板不稳定顶板 多数为分层厚度较小(250mm)、强度低,原生裂隙发育,初次垮落步距小于8m,采空区内形不成悬顶。如页岩、炭质页岩、粉沙岩、再生顶板等。对这种顶板如不及时支护,很容易造成局部冒顶。中等稳定顶板中等稳定顶板 此类直接顶多为分层厚度在250600mm的砂质页岩、厚层页岩、粉砂岩、泥质石灰岩等,岩层力学强度较大,有些岩层虽受到一系列裂隙所切割,但局部较完整,仍属中等稳定型。初次垮落步距一般为915(18)m。这类顶板,采前勿需提前支
15、护,但采后必须及时支护;沿工作面分段放炮落煤。稳定稳定(完整)顶板顶板 分层厚度大(600mm),裂隙不发育,比较完整。这种顶板一般悬露面积大(初次垮落步距大于1518米),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局部冒顶,如砂岩、坚硬的砂页岩等。这类顶板采前勿需专门处理,采后也可不及时支护,可沿工作面全段放炮落煤。(3)老顶老顶(基本顶):直接在直接顶上面、强度比较大,厚度在1.5米以上,大面积暴大面积暴露后才断裂冒落露后才断裂冒落的岩层。老顶又指运动时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传递岩梁的总合。它由明显影响采场矿压显现的一组或几组“传递岩梁”组成(该岩梁在工作面推进中能始终保持向煤壁前方和老塘矸石上传递作用力)。常
16、见的老顶岩层有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老顶的失稳和来压不仅对直接顶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支护强度、支架具备的可缩量以及选择采空区处理方法等,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采用全部垮落法的工作面中,在相同采高时,一般情况下老顶对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老顶离煤层的距离、冒落的直接顶充填原来由直接顶和煤层所占空间的程度。老顶距煤层越远,采老顶距煤层越远,采高越小,则老顶来压越不明显高越小,则老顶来压越不明显。通常,把直接顶厚度M与采高h之比N(NM/h)作为衡量老顶对矿压显现影响程度的指标,也是老顶分级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级基本顶,N5,称无周期来压或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顶板,这时老顶的垮落与错动
17、对工作面的支架无多大影响。级基本顶,2N5,为有周期来压顶板,老顶的失稳对工作面支架有较为严重的影响。级老顶,N2,甚至没有直接顶,为周期来压严重的顶板,这时老顶悬露与垮落都将对工作面支架有严重的影响。级老顶,即特别坚硬,又无直接顶,这时常出现采空区内顶板上万平方米不冒落,当其垮落时,常形成暴风,顶板沿工作面煤壁切落,造成重大事故。老顶无明显周期来压 三种情形:一是老顶岩梁强度低,初次来压步距25m,周期来压步距小于8m;其二是厚煤层下分层开采;三是冒高大,充填效果好,允许老顶运动空间小。(N35)老顶周期来压明显 (N 0.335)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一般为2545m,周期来压步距为815m,组
18、成老顶岩梁数目一般12个。坚硬岩梁位于上方时,须避免坚硬岩梁对对下位岩梁产生动压冲击。老顶周期来压强烈 组成这类老顶岩梁多为厚层砂岩、中粒石英砂岩等,强度高,初次来压步距45m,老顶为一个或多个岩梁组成。日常顶板管理中,必须进行来压及顶底板情况的预测预报。顶板管理主要是管好直接顶和老顶板管理主要是管好直接顶和老顶顶。当直接底过于软弱时,会给顶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上覆岩层运动形成的三种力、上覆岩层运动形成的三种力(1)矿山压力)矿山压力 煤(岩)体采出以后,形成采动空间,围岩就要向采动空间运动(变形和位移)。这种采动后存在于围岩之中(围岩内部 应力)又促使围岩运动(作用于围岩边界上的外力)
19、的力叫做矿山矿山压力压力。矿山压力的形成是由于采动引起的,采动引起矿山压力的存在是绝对的。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围岩发生运动(包括两帮、顶板和底板位移、变形和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支架受力或变形等明显的压力现象叫矿山矿山压力显现压力显现。例如:顶板下沉、垮落,底板隆起,片帮;支架变形和折损等。矿山压力显现是矿山压力作用的结果和外部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存在矿山压力不一定有明显显现。如围岩因承受压力大小、自身强度、受力状态不同而运动发展程度不同;支架受力与变形 程度也与支架的力学性质、支架对围岩运动的抵抗程度以及围岩来压时间和支架所处地点有关。衡量矿压显现程度的指标衡量矿压显现程度的指标:顶板下
20、沉量顶板下沉量: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实际测定是在回采工作面煤壁刚刚悬露的顶板处设置测杆。顶板下沉速度顶板下沉速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该指标反映顶板活动的剧烈 程度。支柱变形与折损。随着顶板的下沉,采煤工作面支柱受载也逐渐增加,柱帽变形和支柱折损多少。顶板破碎情况。常以单位面积中冒落顶板面积所占的百分数表示顶板破碎情况。局部冒顶:工作面出现的局部塌落。采煤工作面顶板沿煤壁切落(大面积冒顶)。此外,还有煤壁片帮、支柱插入底板、底鼓等一系列反映矿压显现的现象。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直接顶的垮落:常指冒高为11.5米、范围超过工作面
21、全长一半的冒落。自开切眼起,直接顶的第一次垮落叫直接顶初次垮落直接顶初次垮落。此时工作面煤壁至开切眼的距离称作直接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顶初次垮落步距。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一般为620米。直接顶初次垮落以后,随着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新暴露出的顶板要及时支护,工作面采空侧的支柱要不断回撤,直接顶将不断垮落,这一过程叫回柱放顶回柱放顶。老顶初次来压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第一次悬露达到极限跨距,发生失稳断裂失稳断裂而产生的工作面顶板大规模来压,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老顶的初次来压。老顶初次来压一般比较突然。老顶初次垮落时,工作面煤壁距开切眼的距离(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叫做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老
22、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一般为2035米,有的矿区可达到5070m,甚至更大。老顶初次来压实现之后的模型老顶初次来压实现之后的模型 老顶的周期来压老顶的周期来压:老顶初次来压后,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老顶岩梁周期性折断下沉,工作面周期性地出现顶板下沉加快,下沉量变大,支柱载荷普遍增加,煤壁可能严重片帮,支柱折断,以及顶板台阶下沉等来压现象,叫做老顶的周期来压老顶的周期来压。老顶岩梁周期折断的距离叫做老顶周老顶周期来压步距期来压步距,一般为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的1/4 1/2。(2)支承压力)支承压力 巷道开掘后在其周边会形成应力集中,集中系数介于23之间。作用于采场四周煤(岩)体上垂直方向上的压力称为支
23、承压力支承压力。即在煤层内开掘开切眼或进行回采而形成的垂直垂直方向上的集中应力方向上的集中应力(它是矿山压力的组成部分)。煤体边缘在支承压力作用下,按其变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四个区域:小于原岩应力的松弛区(减压区)。松弛区的宽度视煤层厚度、煤质软硬及围岩性质而不同,一般在5m以内。应力升高的塑性变形区(增压区)。塑性变形区的宽度取决于开采深度、回采引起的支承压力集中系数、煤层厚度和煤质软硬等因素,并随着工作面推进和采动影响时间的延续而发展,一般为512m。弹性变形区。弹性变形区是由最大压力逐渐过渡到压力稳定的区段,其范围可由2025m 变化至3540m。原岩应力区(稳压区)。再进一步深入煤体,支承
24、压力受采动影响极小,甚至可忽略不计,一般视为处于原岩应力状态。支承压力对开采煤层、顶底板、相邻 煤层及其应力范围内的岩层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通常,支承压力会引起底鼓、片帮、冒顶等(支承压力显现)。在开采煤层群时,支承压力的影响更大。在时间和空间上,支承压力的显现和变化非常复杂。如何根据工作面的围岩和开采条件,研究支承压力,研究支承压力,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选择合理的巷道布置(位置、时间)和支护方和支护方式,式,是顶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3)顶板压力)顶板压力顶板压力是指由顶板重量或下沉等原因,在支架上反映出来的力在支架上反映出来的力。工作面支架的工作阻力工作阻力是用来对付顶板压力的。如果支架不让
25、顶板下沉,则顶板压力有时会很大很大,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因此支架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支撑能支撑能力力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可缩性可缩性,以适应顶板的下沉。目前较普遍用经验法来确定顶板压力,即顶板压力P为4至8倍采高岩重:P(48)Mr吨/米 式中:M煤层采高,米 r 顶板平均容重,吨/米 应用此公式要考虑直接顶的厚度,直接顶 厚时取小的系数,直接顶薄时取大的系数。顶板压力的大小还与采用的采空区处理方法有关系,用充填法或缓慢下沉法时比用垮落法时小。(4)支柱的初撑力、有效支撑力)支柱的初撑力、有效支撑力 支柱的初撑力初撑力是指支柱对顶底板的主动主动支撑力。如人工打紧支柱(摩擦式)一般为200公斤,丝杆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顶板 管理 技术 安培 中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