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色谱法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平面色谱法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色谱法学习.ppt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平面色谱法参数(一)定性参数1.比移值Rf(retardation factor;Rf)溶质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 图示 Rf范围:0 Rf 1Rf =0.20.8(常用)Rf =0.30.5(最佳)next第1页/共23页L0backL1L2图图181第2页/共23页2.相对比移值Rs 讨论参考物与被测组分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展开 可以消除系统误差,大大提高重现性和可靠性;参考物可以是后加入纯物质,也可是样品中已知组分相对比移值Rs与组分、参考物性质及色谱条件有关,范围可以大于或小于1第3页/共23页(二)相平衡参数相平衡参数:分配系数K和容量因子k前面推导出R表示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
2、在流动相中出现的几率,也可以表示组分分子在平面上移动的速度.RfL/L0=ut/u0t,定时展开时R Rf第4页/共23页讨论 Rf与K有关,即与组分性质(溶解度)以及薄层板 和展开剂的性质有关,K大,Rf小 薄层板一定,Rf只与组分性质有关,对于极性组分,展开剂极性大,Rf大(容易洗脱)展开剂极性小,Rf小(不容易洗脱)Rf1 K或k=0 组分在前沿 Rf0 K或k=组分在原点第5页/共23页(三)面效参数1、理论塔板数 n=16(L/W)2 L: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W:组分斑点的纵向宽度2、塔板高度 H=L0/n L0:原点到展开剂前沿的距离 n越大,H越小。第6页/共23页(四)分离参
3、数1、分离度(resolution;R)两相邻斑点中心的距离与两斑点平均宽度的比值 R=2(L2-L1)/(W1+W2)=2d/(W1+W2)L1、L2:分别为原点至两半斑点中心的距离,W1、W2斑点的宽度。第7页/共23页2.分离数(separation number;SN)定义:相邻斑点分离度为1.177时,在Rf=0(原点)到Rf=1(溶剂前沿)之间能容纳的色谱斑点数。SN=L0/(b0+b1)-1 一般薄层板的分离数为 710,高效薄层板可达1020。SN是衡量分离容量的重要参数第8页/共23页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一、主要类型二、吸附剂与展开剂三、操作方法 四、定性与定量分析 五、高效薄
4、层色谱法六、薄层扫描法七、应用实例第9页/共23页概述1定义: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上,形成薄层而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2操作过程:见图示铺板 活化 点样 展开 定位(定性)/洗脱(定量)3分离机制: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空间排阻4特点;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展开时间较短、显色 方便。5应用:药物杂质检查、纯度测定、定量 next第10页/共23页第11页/共23页一、主要类型(一)吸附薄层色谱 固定相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经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最后混合物得到分离.K大,Rf值小,移动慢;K小,Rf大,移动快。(二)分配薄层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面 色谱 法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