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内科学讲课稿.ppt
《脑血管病—内科学讲课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血管病—内科学讲课稿.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脑血管病内科学国内外脑血管疾病现状美国中国第三大死因第一、二大死因每年新发病者55万每年新发病者150万每年死亡者15万每年死亡者100万存活者382万存活者600万,5070%致残,其中40%重残每年经济损失180亿美元每年经济损失100亿人民币CVD分类(我国1986年分类)颅内出血 颅内血管畸形 脑梗死 脑动脉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脑供血不足 颅底异常血管网症 高血压脑病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颅内动脉瘤 脑动脉硬化症CVD分类(我国1986年分类)颅内出血 脑梗死 1.脑出血 1.脑血栓形成2.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栓塞3.硬膜外血肿 3.腔隙性脑梗死4.硬膜下
2、血肿 4.血管性痴呆脑的血管分布颈内动脉系统分支1.眼动脉2.脉络膜前动脉3.后交通动脉4.大脑前动脉5.大脑中动脉供应范围:眼部、大脑半球前3/5(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脑的血管分布椎基底动脉系统分支:1.脊髓前动脉2.小脑后下动脉3.小脑前下动脉4.脑桥支5.内听动脉6.小脑上动脉7大脑后动脉供应范围:大脑半球后2/5(枕叶、颞叶底部、丘脑、脑干、小脑)脑血液循环调节特点1.脑部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脑重量占体重的23%,每分钟血流量占每分心搏出量的20%,约为7501000ml/min;2.代谢极为旺盛:耗氧量占全身的2030%;3.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无储备;4.脑组织
3、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脑血流量减少50%以上,血管完全闭塞超过5分钟,可导致缺血性坏死。CVD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2.心脏病3.糖尿病4.高脂血症5.吸烟6.酗酒7.TIA和脑卒中病史8.其他:饮食不当、活动少、肥胖、年龄、性别、种族、气候、家族史脑 出 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概 念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患病率为112/10万;发病率为81/10万,(沈阳5600/700万人)。病 因1.高血压:占50%;8.脑动脉炎;2.脑动脉粥样硬化;9.静脉窦血栓形成;3.血液病;10.夹层动脉瘤;4.脑淀粉样
4、血管病;11.脑肿瘤;5.动脉瘤;12.出血性脑梗死;6动静脉畸形;13.抗凝、溶栓治疗后。7.Moyamoya 病;发 病 机 制1.脑动脉壁薄:中层肌细胞少,外膜不发达,无外弹力层;2.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3.高血压 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透明变性 微动脉瘤病 理出血部位:基底节区 70%;脑叶 10%;脑干 10%;小脑 10%;急性期:血肿与周围水肿带 颅内压增高 脑疝 继发脑干出血;恢复期:胶质瘢痕、中风囊;尸检:可见到多个脑深穿支动脉 粟粒状动脉瘤。临 床 表 现1.年龄:5070岁;2.男性略多;3.冬春季节多发;4.多有高血压病史;5.活动中,情绪激动时发病;6.数分钟到
5、数小时内症状达到高峰;不同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其临床表现各异。临 床 表 现(一)基底节区出血1.三偏症状:病灶对侧偏瘫、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对向视野同向性偏盲;2.失语:各种类型失语;3.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临 床 表 现(二)桥脑出血1.重症出血(大量出血,血肿5ml):昏迷、四肢瘫痪、双瞳孔针尖样缩小、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可有去脑强直发作、多在48小时内死亡;2.轻症出血(小量出血):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临 床 表 现(三)小脑出血眩晕、呕吐、枕部疼痛、走路不稳、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重者24小时内出现昏迷、脑干受压征象、死亡;爆发型
6、常突然昏迷,数小时内死亡。临 床 表 现(四)脑叶出血1.常见病因:AVM、Moyamoya病、血管淀粉样变性、肿瘤;2.部位:顶叶 颞叶 枕叶 额叶 多发性脑叶出血;3.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抽搐。各脑叶定位症状:额叶:偏瘫、Broca失语颞叶:精神症状、Wernicke失语枕叶:视野缺损顶叶:偏身感觉障碍。辅 助 检 查1.CT:首选检查,可清楚显示不同部位、大小、形态的高密度出血灶,周围存在低密度水肿带,可有占位效应;病灶密度变化:高密度等密度(10天后)低密度(20天后);2.MRI:对急性脑出血显示效果总体不如CT,但对延髓出血及部分脑桥出血显示效果优于CT;可显示亚急性期以后的出
7、血(CT已无特异性高密度病灶),因T1、T2不同时期信号不同,MRI所见结果复杂;3.DSA(适应症):怀疑动脉瘤、AVM、Moyamoya 病;4.CSF:压力增高,均匀一致血性,无条件行CT检查时进行;5.常规一般检查:诊 断1.50岁以上中老年人;2.有高血压病史;3.活动中激动时突然发病;4.偏瘫、失语5.头CT可确诊。鉴 别 诊 断脑梗死脑肿瘤颅内血肿各种昏迷治 疗(内科治疗)原则:抢救生命,减少病残,减少复发。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药物:甘露醇、甘油(甘油果糖)、激素、利尿剂、10%白蛋白2.控制血压:BP180/105mmHg适当降压;3.对症治疗:安静、休息;保持水、电解
8、质平衡,保证能量供应;预防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加强护理,保持肢体于功能位;4.康复治疗:病情平稳后尽早开始。治 疗(外科治疗)时机时机:病后624小时内进行;适应症:适应症:1.壳核出血4050ml,有脑疝倾向者;2.脑叶出血4050ml;3.小脑出血:半球15ml,蚓部6ml,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消失,有脑干受压或急性梗阻性脑积水;4.脑室出血造成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方法:手术方法:1.开颅血肿清除术;2.钻孔;3.脑室引流术。预 后病死率3552%,50%死于病后2天内;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病因、全身状态有关;脑干出血、丘脑出血、大量脑室出血预后差;30%可恢复生活自理。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
9、achoid Hemorrhage,SAH概 念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也称原发性SAH,占脑卒中的10%。此外有继发性SAH和外伤性SAH。患病率为31/10万,发病率为4/10万。病 因1.先天性动脉瘤,占50%;2.脑血管畸形(AVM);3.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4.Moyamoya病:占儿童SAH的20%;5.其他:肿瘤、脑血管炎、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应用抗凝剂等;6.原因不明,占10%;发 病 机 制以先天性动脉瘤为例:动脉壁中膜及内弹力层发育异常 动脉壁变薄 长期血流冲击后形成囊状扩张 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SAH病 理好发部位
10、:Willis环分叉处,多数为单发,多发占1020%;大小形态:黄豆或绿豆大小,囊状或不规则形状病 理 生 理1.颅内压增高;2.梗阻性脑积水;3.交通性脑积水;4.脑血管痉挛 脑梗死;5.化学性脑膜炎;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7.下丘脑功能紊乱。临 床 表 现1.年龄:好发于3060岁;2.性别:女性多于男性;3.典型表现突然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4.25%患者可有玻璃体膜下出血,有特异性诊断价值;5.定位体征:脑神经瘫痪、轻偏瘫、感觉障碍、眩晕、共济失调、痫性发作等;临 床 表 现6.可有精神症状:欣快、谵妄、幻觉等;7.临床表现轻重各异,轻者可只有轻微的头痛,重者可突然
11、出现昏迷、死亡。8.60岁以上老年SAH表现不典型,头痛、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意识障碍重,精神症状明显。9.诱因:剧烈运动、过劳、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常 见 并 发 症1.再出血:SAH病后一个月内最危险,再发风险高,半年后再发风险明显减少,再出血病死率更高;2.继发脑血管痉挛: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速发性脑血管痉挛:出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出血后415天内发生;3.脑积水:发生率约20%,表现为嗜睡、记忆力减退、昏睡、昏迷、脑疝死亡。辅 助 检 查1.头CT:确诊SAH的首选方法,绝大多数可以检出。脑室、脑池显示高密度影象,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增强扫描可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血管病 内科学 讲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