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员基础知识.pptx
《材料员基础知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员基础知识.pptx(2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可分为承重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建筑材料第1页/共203页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饰面材料3.3.按材料的使用部位分为建筑材料第2页/共203页材料的基本性质第3页/共203页材料的体积 体积是材料占有的空间尺寸。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第4页/共203页 1.密度(干燥状态)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实际密度,g/cm3 或 kg/m3;m材料的质量,g 或 kg;V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 或 m3。每种材料的密度是固定不变的。第5页/共203页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
2、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0材料的表观密度,g/cm3 或 kg/m3;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V0材料的自然体积,cm3 或 m3。表观密度通常是指在气干状态下(长期在空气中存放的干燥状态)的表观密度,材料在烘干状态下测得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材料在潮湿状态下测得的表观密度,称为湿表观密度。第6页/共203页 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封闭孔隙在内的体积。其封闭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或体积。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工程中砂石材料,直接用排水法测定其表观体积第7页/共203页3.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
3、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0材料的堆积密度,g/cm3 或 kg/m3;m 材料的质量,g 或 kg;材料的堆积体积,cm3 或 m3。第8页/共203页 由于散粒材料堆放的紧密程度不同,堆积表观密度又可分为疏松堆积表观密度、紧密堆积表观密度二种。利用材料孔隙率可计算散粒材料的空隙率。其中材料的表观密度以堆积表观密度代入,密度以视密度(包括闭口孔隙体积)代入。所得结果是颗粒之间的空隙和开口孔隙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第9页/共203页孔隙率孔隙率 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百分比。材料的孔隙率可按下式计算:Vp V0 V 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
4、度。密实度 (压实度)D D P=1P=1第10页/共203页空隙率 散粒材料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称为空隙率。空隙率(P)可按下式计算:空隙率的大小反映散粒材料的颗粒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空隙率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级配与计算含砂率的依据。第11页/共203页孔隙率与空隙率的区别比较项目孔隙率空隙率适用场合个体材料内部堆积材料之间作 用可判断材料性质可进行材料用量计算计算公式第12页/共203页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与憎水性亲水性与憎水性 与水接触时,材料表面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表面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具有亲水性或憎水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材料的分子结构。亲
5、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大于水分子相互之间的内聚力;憎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小于水分子相互之间的内聚力。第13页/共203页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含水率 1.1.干燥状态:材料中所有的孔隙中无水;2.2.气干状态:材料中部分的孔隙中含水;(其含水量用平衡含水率来表示,其大小与环境有关)3.3.饱和面干状态:材料中所有的孔隙中充满水;(其含水量用吸水率来表示,其大小与孔隙率有关,吸水率的大小可以反映材料的致密程度。)第14页/共203页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材料的四种含水状态与含水率4.4.湿润状态:除材料中所有的孔隙中充满水之外,其表面还含有表面水;(其含水量
6、用表面含水率来表示,其大小与湿润程度有关,表面含水率可为负值)第15页/共203页吸水性与吸湿性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材料中的含水量与其干燥质量的百分比称为含水率 材料中的水分与周围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时(材料 处于气干状态)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材料在饱和面干状态时的含水率称为吸水率。吸水率可用质量或体积吸水率两种方式表达。第16页/共203页 质量吸水率的计算式为:式中:mb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m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第17页/共203页体积吸水率的计算式为:式中:mb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m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
7、量。V0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w 水的密度,常温下取1.0 g/cm3。第18页/共203页Wv与Wm的关系为:式中 G1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G材料干燥状态下的质量;水水的密度;V 0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材料的干表观密度。第19页/共203页吸水率与含水率的区别比较项目吸水率含水率适用场合在水中吸收水分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示方法吸收水分的质量比或体积比吸收水分的质量比吸收水量达到饱和与空气中水分平衡通常小于吸水率第20页/共203页材料的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耐水性的指标用软化系数KR表示:式中:KR 材料的
8、软化系数;fb 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fg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经常位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其K软不宜小 于0.850.90;受潮较轻或次要结构,其K软也不宜小于0.70.85。第21页/共203页抗渗性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能称为抗渗性。材料的抗渗性与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有关。材料的抗渗性可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来表示。材料的抗渗性可用渗透系数或抗渗等级来表示。式中:K渗透系数,ml/(cm2s);Q透水量,ml;d试件厚度(cm);A透水面积,cm2;H水头差,;t透水时间,s。第22页/共203页材料的抗冻性1.1.材料的抗冻性,是指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
9、冻融而不产生宏观破坏,同时微观结构不明显劣化、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能。2.2.材料的抗冻性用抗冻等级来表示,如F F15153.3.抗冻等级,是指材料的标准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经受冻融循环作用后,其强度不严重降低、质量不显著损失、性能不明显下降时,所经受的冻融循环的次数。第23页/共203页影响抗冻性的因素影响抗冻性的因素材材料料的的密密实实度度(孔孔隙隙率率):密密实实度度越越高高则则其其抗抗冻性越好。冻性越好。材材料料的的孔孔隙隙特特征征:开开口口孔孔隙隙越越多多则则其其抗抗冻冻性性越越差。差。材料的强度:强度越高则其抗冻性越好。材料的强度:强度越高则其抗冻性越好。材料的耐水性:耐水性越
10、好则其抗冻性也越好。材料的耐水性:耐水性越好则其抗冻性也越好。材材料料的的吸吸水水量量大大小小:吸吸水水量量越越大大则则其其抗抗冻冻性性越越差。差。第24页/共203页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导热性:导热性: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导热性。材料导热性的大小用导热系数表示:式中 导热系数,W(mK);Q通过材料的热量,J;d材料厚度或传导的距离,m;A材料传热面积,m2;Z导热时间,s;t材料两侧的温度差,K。第25页/共203页 孔隙率孔隙率 材料的孔隙中含有空气材料的孔隙中含有空气,而空气的导热性而空气的导热性很小很小,所以材料的孔隙率愈大所以材
11、料的孔隙率愈大,导热性愈低。导热性愈低。孔隙特征孔隙特征 空气在粗大和连通的孔隙中较易对流空气在粗大和连通的孔隙中较易对流,使使导热性增大导热性增大,故具有细微或封闭孔隙的材料故具有细微或封闭孔隙的材料,比具有比具有粗大或连通孔隙的材料导热性低。粗大或连通孔隙的材料导热性低。含水率含水率 水的导热性大大超过空气,所以当材料水的导热性大大超过空气,所以当材料 的含水率增大时其导热性也相应提高。若水结冰,的含水率增大时其导热性也相应提高。若水结冰,其导热性进一步增大。其导热性进一步增大。对于纤维结构的材料,顺纤维方向的导热性比横对于纤维结构的材料,顺纤维方向的导热性比横纤维方向的大。纤维方向的大。
12、影响材料导热性的因素影响材料导热性的因素第26页/共203页 当材料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材料的热容量(JK)。l kg材料的热容量,称为该材料的比热J(K)。表示方法:式中 Q材料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 C材料的比热,J(kgK);G材料的质量,kg;t2-t1 材料受热(或冷却)前后的温度差,K。比热及热容量比热及热容量第27页/共203页材料材料导热系数导热系数w/(mk)比热比热102J/(K)材料材料导热系数导热系数w/(mk)比热比热102J/(K)钢钢584.6松松木木顺纹顺纹0.3525花岗岩花岗岩2.803.498.5横纹横纹0.17普通混凝土普
13、通混凝土1.501.868.8泡沫塑料泡沫塑料0.030.041317普通粘土砖普通粘土砖0.420.638.4石膏板石膏板0.190.24911泡沫混凝土泡沫混凝土0.120.2011.0水水0.5542普通玻璃普通玻璃0.700.808.4密闭空气密闭空气0.2610几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及比热几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及比热第28页/共203页材料的温度变形性材料的温度变形性 材料的温度变形是指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材料的体积变化。用线膨胀系数表示。L=(t2 t1)L式中:L线膨胀或线收缩量,mm 或 cm;(t2t1)材料前后的温度差,K;材料在常温下的平均线膨胀系数,1/K;L材料原来的长度,mm或
14、m。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常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满足工程对温度变形的要求。第29页/共203页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有关变形性质和抵抗破坏的能力。一.材料的变形性质 二.材料的强度第30页/共203页一、材料的变形性质一、材料的变形性质 材料的变形性质,是指材料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形状及体积变化的有关性质。主要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徐变与应力松弛。(一)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卸荷后可以自行消失的变形。塑性变形是指在外力去除后,材料不能自行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保留的变形,也称残余变形。第31页/共203页 弹性与塑
15、性变形第32页/共203页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塑性材料:破坏前的塑性材料:破坏前的变形变形 明显明显脆性材料:破坏前的脆性材料:破坏前的变形变形 不明显不明显塑性材料的特点:抗压强度塑性材料的特点: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拉强度脆性材料的特点:抗压强度脆性材料的特点: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第33页/共203页(二)徐变与应力松弛(二)徐变与应力松弛 固体材料在固体材料在恒定恒定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的现象称为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徐变。材料在恒定荷载作用下,材料在恒定荷载作用下,若所产生的变形因受约束而不若所产生的变形因受约束而不能发展时,其应力
16、将随时间的能发展时,其应力将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这一现象称延长而逐渐减小,这一现象称为为应力松弛应力松弛。第34页/共203页二、材料的强度二、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荷载)作用引起的破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荷载)作用引起的破坏的能力。坏的能力。(一)材料的静力强度(一)材料的静力强度 在静荷载作用下,材料达到破坏前所承受的应力极限在静荷载作用下,材料达到破坏前所承受的应力极限值,称为材料的静力强度(简称材料强度)或极限强度。值,称为材料的静力强度(简称材料强度)或极限强度。根据作用荷载的不同,材料强度可分为抗压强度、抗根据作用荷载的不同,材料强度可分为抗压强度、抗拉
17、强度、抗弯强度(或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等。拉强度、抗弯强度(或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等。第35页/共203页材料强度的测定材料强度的测定 材材料料强强度度的的测测定定常常用用破破坏坏性性试试验验方方法法来来进进行行。即即将将材材料料制制成成试试件件,置置于于试试验验机机上上,按按规规定定的的速速度度均均匀匀地地加加荷荷,直直到到试试件件破破坏坏,由由试试件件破破坏坏时的荷载值,按相应计算公式,可求得材料强度。时的荷载值,按相应计算公式,可求得材料强度。第36页/共203页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的计算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的计算式中f 材料强度,MPa;F 破坏时荷载,N;A 试件受力断面面积,mm2
18、。第37页/共203页抗弯强度的计算抗弯强度的计算 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分别为:集中荷载 三分点加荷 式中 fm抗弯强度,MPa;F破坏荷载,N;L梁的跨度,mm;b、h梁断面的宽与高,mm。第38页/共203页(四)材料的持久强度及疲劳极限(四)材料的持久强度及疲劳极限 材料在承受持久荷载下的强度,称为持久强度。静力强度是材料在承受短期荷载条件下具有的强度,也称暂时强度。实际结构物中材料承受的荷载通常既有持久荷载(自重)和又有短期荷载(活荷载)。材料在持久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徐变,使塑性变形增加,故材料的持久强度一般低于暂时强度。第39页/共203页疲劳极限 材料承受的荷载随时间而交替变化时,其应
19、力也随时间而交替变化。这种交替变化的应力超过某一极限、且多次反复作用后,即会导致材料破坏,该应力极限值称为疲劳极限。疲劳极限与静力破坏不同,它常在没有显著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疲劳极限远低于静力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第40页/共203页三、材料的冲击韧性三、材料的冲击韧性 材料抵抗冲击或震动等荷载作用的性能,称为冲击韧性。冲击韧性以试件受冲击时,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内所能吸收的冲击功来表示。脆性材料受冲击后易碎裂;强度低的材料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荷载。故材料冲击韧性可反映材料既有一定强度,又有良好受力变形的综合性能。桥梁、路面、桩及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所用的材料需考虑冲击韧性。第41页/共203页
20、四、材料的硬度、磨损及磨耗四、材料的硬度、磨损及磨耗 材料抵抗其它较硬物体压入的能力称为材料抵抗其它较硬物体压入的能力称为硬硬度度。材料受外界物质的摩擦作用而造成质量和材料受外界物质的摩擦作用而造成质量和体积损失的现象称为体积损失的现象称为磨损磨损。用磨耗率表示。用磨耗率表示材料同时受到摩擦和冲击两种作用而造成材料同时受到摩擦和冲击两种作用而造成的质量和体积损耗现象称为的质量和体积损耗现象称为磨耗磨耗。第42页/共203页石灰与水泥第43页/共203页概述胶凝材料的定义 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能够产生凝结硬化,将块状或粉状材料胶结起来,形成为一个整体的材料。胶凝材料的分类如沥青、聚合物等
21、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有机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通称为“水泥”第44页/共203页一、石灰的生产原材料 生产石灰的原材料包括天然石灰石和化工副产品。主要成分为CaCO3。生产工艺煅烧 石灰生产过程,是石灰石煅烧过程。根据煅烧程度可分为欠火石灰、正火石灰、过火石灰。CaCO3 =CaO +CO2MgCO3=MgO+CO2900700生石灰第45页/共203页欠火石灰的中心部分仍是碳酸钙硬块,不能熟化,形成渣子。过火石灰结构紧密,且表面有一层深褐色的玻璃状硬壳,故熟化很慢,当被用于建筑物后,能继续熟化产生体积膨胀,从而引起裂缝或局部脱落现象。为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22、,石灰浆应在消解坑中存放两星期以上(称为“陈伏”),使未熟化的颗粒充分熟化。“陈伏”期间,石灰浆表面应覆盖一层水膜,以免石灰浆碳化。第46页/共203页二、石灰的熟化硬化过程石灰的熟化:CaO+H2O=Ca(OH)2+64.9KJ石灰的硬化Ca(OH)2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互相交叉连生,从而提高强度结晶过程Ca(OH)2空气中的CO2发生化学反应,形成CaCO3使石灰的强度逐渐提高碳化过程第47页/共203页石灰的品种按石灰中的氧化镁含量的高低分按成品的加工方法分 块状生石灰、磨细生石灰粉、消石灰粉、石灰膏、石灰乳等。生石灰钙质石灰镁质石灰MgO5%MgO5%第48页/共203页三、石灰的技
23、术性质和技术标准石灰的质量等级 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建筑消石灰粉按有效CaOMgO的含量,可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石灰的特性 1.可塑性好;2.生石灰吸湿性强,保水性好;3.凝结硬化慢、强度低;4.硬化后体积收缩大,易开裂;5.耐水性差。第49页/共203页四、石灰的应用配制石灰砂浆和石灰乳;配制三合土和灰土;制作碳化石灰板;生产硅酸盐制品;生产无熟料水泥。第50页/共203页四、石灰的储存生石灰、消石灰用牛皮纸、复合纸、编制袋包装,袋上应标明厂名、产品名称、商标、净重、等级和批量编号。生石灰每袋净重分401kg和501kg;消石灰分200.5kg和401kg。堆放生石灰的
24、仓库应密闭,屋面不得漏水,灰堆离墙壁距离70mm第51页/共203页 石膏石膏 一、石膏的生产二、建筑石膏的水化与硬化三、建筑石膏的技术特性、质量要求与应用四、高强石膏第52页/共203页一、石膏的生产&石膏胶凝材料是一种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胶凝材料&原材料: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与无水石膏(CaSO4),其中无水石膏只能生产无水石膏水泥。&生产:主要工序破碎、加热与磨细。第53页/共203页一、石膏的生产天 然二水石膏65657575 C C高强石膏-半水石膏建筑石膏-半水石膏107107170170 C C开 始 脱 水压蒸锅1.31.3大气压127 127 C C 型半
25、水石膏结晶细小、分散度高、其中杂质含量少,白度较高,常用于制作模型合花饰,称模型石膏,在陶瓷工业中用做成型的模型。型半水石膏结晶粗大,生成的半水石膏是粗大而密实的晶体,水化后具有较高强度,故称高强石膏。第54页/共203页 二、建筑石膏的水化与硬化1、水化反应方程式:CaSO4H2O+1H2O=CaSO42H2O2、浆体的凝结硬化过程:半水石膏溶解于水以后,很快成为饱和溶液。二水石膏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半水石膏,达到饱和后形成胶体微粒并不断转变为晶体析出,破坏溶液的平衡,使半水石膏不断溶解,同时水分不断减少,浆体逐渐变稠,晶体逐渐长大,共生和相互交错,这个过程使浆体逐渐产生强度,并不断增长,直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