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课件2教案资料.ppt
《犯罪学课件2教案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课件2教案资料.ppt(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犯罪学课件2导言导言n n19世纪中叶,英国历史学家H.T.巴克尔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n n在19世纪末叶,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发表的著作人类地理学中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导言导言n n美国地理学家E.C.森普尔把拉采尔的观点介绍到美国,夸大和突出了环境的决定作用。其后美国地理学家E.亨廷顿在他的文明与气候一书中,特别强调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n n进入20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是环境变化的作用者。于是,陆续出现了各种不
2、同的人地关系论学说,对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异议或否定。导言导言n n澳大利亚地理学家G.泰勒批评老式的决定论,认为孟德斯鸠和巴克尔等人把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说得过分了,但他提出一种决定行止论(又称有限决定论),认为人类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但如果不顾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难。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一、概念一、概念n n 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犯罪人实施犯罪,作为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n n 比如:山川地貌、寒暑气候、昼夜时日、生物节律等。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1、原始自然n n(1)气候:2005年美国的卡特林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市,一霎那间的堕落美
3、国。n n思考:为什么美国人会抢劫抢夺强奸自己的同胞?为什么大量发生?为什么会与美国二百多年来所铸就与引以为傲的价值文明相悖?为什么人性一下子在灾难气候的自然环境下显现了动物与野兽的状态呢?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2)地理n n比如边境军火贸易,车臣地区、独联体的边界,海洋-索马里海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n n(3)时间n n夜深人静-走夜路男女都危险。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2、人工自然(电影“上帝之城”)n n(1)城市死角n n(2)村落结构n n(3)交通设施n n(4)亭台楼榭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二、犯罪自然原因的特性二、犯罪自然原因的特性n n1、原生性:个体
4、无法选择、无法抗拒n n2、间接性:环境因素(自然社会)与个体因素(心理生物)n n3、具象性:与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心理原因相比第二节第二节 时间与犯罪时间与犯罪n n一、昼夜周期与犯罪n n夜间发案率高于白天(强奸,晚上,高发),但是扒窃犯罪则白天高于黑夜n n犯罪时间相关数据:n n18:00-24:00时一般晚上抢劫、盗窃比较多n n20:0024:00更多。n n 20:002:00谋杀罪,伤害罪。占全天的百分之四十五。第二节第二节 时间与犯罪时间与犯罪n n二、社会周期与犯罪(瓮安事件)n n上下班n n周n n月n n节假日n n经济危机n n战争第二节第二节 时间与犯罪时间与犯
5、罪n n三、自然周期与犯罪 妇女月经、生物节律、月之圆缺n n四、季节周期与犯罪 春夏两季性犯罪、暴力犯罪发案高,盗窃、抢劫发生在冬季第三节第三节 地理与犯罪地理与犯罪n n一、城、乡与犯罪一、城、乡与犯罪n n城乡犯罪的规律:(1)城市犯罪率明显高于农村;(2)犯罪类型看,农村暴力犯罪率高,城市财产犯罪率高,城市的性犯罪率高;(3)白领犯罪和具备一定身份的越轨行为,为城市所独有。比如水门事件、伊朗门事件、洛克西德事件。第三节第三节 地理与犯罪地理与犯罪n n城乡犯罪差别的原因主要有:n n1、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的差别n n2、经济类型及其发展程度的差别n n3、民情风俗的差别。比如“远亲不如
6、近邻”、“爱打抱不平”民风。第三节第三节 地理与犯罪地理与犯罪n n二、特殊空间与犯罪二、特殊空间与犯罪n n1、城市死角n n2、城乡结合部(社会控制真空地带)n n3、独居住宅第三节第三节 地理与犯罪地理与犯罪n n4、偏远矿山、工厂区n n5、人员流动频繁地区:比如商店、车站、市场、旅馆、码头等n n6、国边境地区第七章第七章 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 n n第一节 概述n n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n n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n n第四节 社区因素与犯罪n n第五节 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一、概念一、概念 犯罪社会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
7、过程。1、宏观层面: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微观层面:社区、教育、家庭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二、犯罪社会原因的特性n n1、决定性n n(1)犯罪的定义n n(2)犯罪现象n n(3)个人与社会因素的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2、普遍性n n3、系统性n n(1)社会原因本身是一个系统n n(2)社会原因是一个动态系统n n4、间接性n n5、可控制性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经济因素与犯罪n n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n n1、生产要素的流动(劳动力市场为例)n n(1)流动人口导致管理失控n n(2)伴随的资金流动缺乏保护n n(3)人口流动有利于犯罪藏身n n2、资源
8、优化配置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经济因素与犯罪n n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犯罪n n1、大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n n2、不正当竞争引发的其他恶性犯罪n n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犯罪n n1、过分注重物质利益n n2、极端个人主义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经济因素与犯罪n n四、新旧经济体制变迁中的真空与漏洞n n1、经济管理中的漏洞n n2、治安管理中的漏洞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经济因素与犯罪n n五、贫困与犯罪n n1、失业、就业导致的绝对贫困n n2、贫富差距加剧导致的相对贫困n n(1)物价绝对上涨:群体对抗n n(2)社会攀比心理:心理失衡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政
9、治因素与犯罪n n一、政治冲突与犯罪n n 政治犯罪通常表现为犯罪人与现存国家政府有冲突而谋求另一个政府或国家取而代之。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政治因素与犯罪n n二、政治体制弊端与犯罪n n1、政治权力过于集中n n(1)就业的趋向:公务员n n(2)单位一把手现象n n2、政治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政治因素与犯罪n n3、权力行使缺乏监督n n(1)党内监督n n(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n n(3)舆论监督n n(4)群众个人监督n n4、控制职务犯罪机制尚待理顺第三节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政治因素与犯罪n n5、人事制度方面的缺陷n n(1)干部任命机制n n
10、(2)干部终身制度(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n n(3)干部任用考察n n(4)干部年龄界限第四节第四节 社区因素与犯罪社区因素与犯罪n n一、社区因素的意义一、社区因素的意义n n 社区,是指聚集在某一地域的社会成员或者群体所形成的相互交往与关联的社会共同体及其活动领域。n n 社区是人的个体、群体与社会之间发生联系的中介和桥梁,是宏观社会环境对个体和群体发生作用的重要媒体,是人们的基本生活环境之一。第四节第四节 社区因素与犯罪社区因素与犯罪n n二、城市社区(街道环境)与犯罪二、城市社区(街道环境)与犯罪二、城市社区(街道环境)与犯罪二、城市社区(街道环境)与犯罪 n n1 1、地域范围有
11、限,人口密集,活动集中,生活节、地域范围有限,人口密集,活动集中,生活节奏快,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奏快,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n n2 2、社会机构复杂,地位差异较大,人们个性突出,、社会机构复杂,地位差异较大,人们个性突出,竞争性强,容易导致攻击性心理。竞争性强,容易导致攻击性心理。n n3 3、社区的区位结构复杂,犯罪的目标和侵害对象、社区的区位结构复杂,犯罪的目标和侵害对象较多。较多。n n4 4、社会联系松散,防御犯罪能力降低,犯罪容易、社会联系松散,防御犯罪能力降低,犯罪容易被诱发。被诱发。第四节第四节 社区因素与犯罪社区因素与犯罪n n三、农村社区(村落环境)与犯罪三、农村社区(村落
12、环境)与犯罪n n1、地域比较开阔,人口相对分散,人际关系相对宽松,犯罪客观诱因相对较少。n n2、村落中的家庭关系比较密切,成员间的同质性较高,道德关系约束力较强。n n3、村落对犯罪的防御功能较强。n n4、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社会接触面较窄,应对和处理矛盾的能力缺乏,特别是干群矛盾突出,容易激化犯罪。第四节第四节 社区因素与犯罪社区因素与犯罪n n四、市镇环境与犯罪四、市镇环境与犯罪四、市镇环境与犯罪四、市镇环境与犯罪 n n1 1、市镇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点,在地域上处、市镇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点,在地域上处于城乡结合部,容易形成管理上的于城乡结合部,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死角死角”。n
13、 n2 2、市镇是城乡人口和物资的集结地、聚散地,诱、市镇是城乡人口和物资的集结地、聚散地,诱发犯罪的因素较多。发犯罪的因素较多。n n3 3、市镇是城乡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的交融、混、市镇是城乡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的交融、混合地带,各种文化、利益之间的矛盾与摩擦时常合地带,各种文化、利益之间的矛盾与摩擦时常发生,这种差异和摩擦为一些犯罪提供可以利用发生,这种差异和摩擦为一些犯罪提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的机会和条件。n n4 4、市镇人口复杂、流动性大,加之道德约束和管、市镇人口复杂、流动性大,加之道德约束和管理漏洞,犯罪发生率较高。理漏洞,犯罪发生率较高。第五节第五节 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
14、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n n一、教育因素与犯罪n n1、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n n2、基础教育存在弊端n n(1)择校n n(2)辍学n n3、教育方式陈旧第五节第五节 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n n二、家庭因素与犯罪n n1、家庭的意义n n(1)对个人的功能:人身的安全、心理的安全以及性的满足等。n n(2)对社会的功能:生育功能,子女的社会化,性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贡献,社会秩序的维护等等。第五节第五节 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n n2、家庭对个人的社会化作用n n(1)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n n(2)社会规范的接受;n n(3)
15、生活目标的确立;n n(4)社会角色的养成。第五节第五节 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n n3、家庭对个人犯罪的影响n n(1)不完整的家庭n n(2)不和睦的家庭n n(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溺爱型、虐待型、放任型n n(4)行为不良的家庭第八章第八章 犯罪的文化原因犯罪的文化原因n n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n n第三节 犯罪亚文化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一、文化原因的概念一、文化原因的概念n n 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的诸因素及其过程。n n 比如文化变迁、文化
16、传播及其造成的文化冲突、犯罪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移民、现代化等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1、犯罪的文化原因是一种人类精神或者知识形态的因素及其运动。n n2、犯罪的文化原因仅指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n n3、犯罪文化原因仅仅是主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文化背景。n n4、犯罪文化原因的作用机制包括触引与促发两种形式。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二、文化原因的特性二、文化原因的特性n n1、人文性(价值:精神文明的品格)n n2、民族性(结构:地域、种族、民族)n n3、悖逆性(功能:文化自身的异化)第二节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与犯罪n n一、文化变迁与犯罪一、文化变迁与犯罪n
17、 n 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的增量与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变化。n n 文化变迁往往是社会变迁的先导,伴随着文化的积累、融合与进化的总是急剧或者缓和的社会变迁,即社会结构及其成员规则的移易。第二节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与犯罪n n文化变迁与犯罪现象之间的关系:n n1、文化变迁导致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外化为社会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冲突,进而导致犯罪。n n2、由于文化社会变迁意味着文化与社会本身的价值、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与转换,调整与转换中出现的真空导致社会失控。第二节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与犯罪n n3、文化社会变迁与犯罪的对应关系,只是其功能层面的状态。从价值上来说,文化社会变迁虽然导
18、致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并促发犯罪率的高升,但并不因此否定它的进步性。n n4、当发生大规模的文化社会变迁时,必须有意识的减轻社会振荡,尽量缩小社会失控的时空,减少、遏制促发犯罪的因素,消除人为制造致罪情境的失误。第二节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与犯罪n n二、文化传播与犯罪文化传播与犯罪n n 文化传播,是指不同的文化模式间文化要素的传递与扩散及其过程。n n 美国最著名的犯罪学家索尔斯坦塞林认为,移民犯罪的外在原因是:一是新旧文化的行为规范的冲突;二是从乡村迁居到城市;三是从组织良好的同质社会迁移到无组织的异质社会。第二节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与犯罪n n三、国民性格与犯罪三、国
19、民性格与犯罪n n 国民性格,是指某一文化类型烙在其整个民族的性格外观,即某一文化类型时空中的全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倾向性人格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犯罪文化冲突与犯罪n n1、国民性格取向的偏斜是触引与促发犯罪的渊源n n2、国民性格的冲突是触引、促发越轨行为的渊源n n3、每一种文化类型的国民性格中的阴暗劣质,常常与反社会性直接契合,而形成推动主体实施反社会行为的合力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亚文化犯罪亚文化n n一、概念一、概念n n 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亚文化犯罪亚文化n n二
20、、犯罪亚文化的特性和功能二、犯罪亚文化的特性和功能n n1、叛逆性与反社会功能n n2、联结性与同化功能n n3、畸异性与自卫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亚文化犯罪亚文化n n三、犯罪亚文化诸现象三、犯罪亚文化诸现象n n1、反社会意识n n2、犯罪亚群体及其规则、禁忌和仪式n n3、犯罪的非语言符号(犯罪暗语)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亚文化犯罪亚文化n n4、犯罪技巧n n5、罪犯特征n n6、文身第九章第九章 犯罪的个体原因犯罪的个体原因n n第一节 概述n n第二节 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n n第三节 犯罪心理原因:非观念层面n n第四节 犯罪心理原因:观念层面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一、概念n
21、n 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心理特质与观念结构等主体的内在因素及其相互关系。n n1、个体原因的凝结性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2、个体原因研究源于人类认识自身的需要,特殊审视自己的身心,实现自我n n3、个体原因研究已涉及的领域:体格、人格、内分泌、基因、遗传、头盖骨、面相、年龄、性别、智力、精神状态、需要、激情、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道德观。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二、个体原因的特性n n(一)综合性n n1、个体因素与其他原因错综交织、不可分割n n2、个体因素是一个多层次的原因结构,在具体的犯罪中,难以分清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二)
22、个体性n n1、个体因素及变量的个体性、主观性n n2、个体原因研究素材、样本的可信度n n(三)终极原因性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 n三、犯罪个体原因的学术谱系n n1、龙勃罗梭:隔代遗传、返祖现象、退化n n2、菲利:犯罪人的六大分类n n3、谢尔登:身体结构类型划分n n4、20世纪六十年代:染色体、荷尔蒙n n5、现代的DNA 研究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n n一、概念n n 生物、生理因素,是指导致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生物、生理特质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n n二、性别与犯罪n n(一)男性:荷尔蒙n n
23、(二)女性:月经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n n三、年龄与犯罪n n(一)青少年犯罪(美国瓦腾堡对少年的分类)n n1、团伙儿童n n2、非社会化的男孩攻击n n3、与母亲不和的犯罪少女n n4、意外少年犯罪n n5、神经症犯罪少年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n n(二)老年犯罪n n1、孤独感n n2、心理变态(身体衰退与病痛折磨)n n3、失落感与绝望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n n四、智力与犯罪n n(一)智力低下与犯罪n n(二)智力障碍与犯罪(愚鲁、痴愚、白痴)n n(三)智力优异与犯罪第二节第二节 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犯罪 课件 教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