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导论听觉课件.pptx
《脑科学导论听觉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科学导论听觉课件.ppt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脑科学科学导论听听觉第1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目 录声音的传入声音的传入一一二二声音的感知声音的感知21.1.声音的传递声音的传递2.2.中耳的扩音作用中耳的扩音作用1.1.内耳对声音的感受内耳对声音的感受2.2.耳蜗对声音的分析耳蜗对声音的分析3.3.听神经对声波信息的编码听神经对声波信息的编码4.4.听觉信息的传递通路听觉信息的传递通路5.5.听觉中枢神经元的音频定位听觉中枢神经元的音频定位6.6.听皮层神经元对声音的分析功能听皮层神经元对声音的分析功能7.7.高级中枢对听觉传递的多级反馈调制高级中枢对听觉传递的多级反馈调制第2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耳对
2、声音的感受听神经的传递听觉中枢的整合声音的感受声音的分析声音的感受器官声源的震动经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引起毛细胞的兴奋,声能转换为神经电活动,声音信息经听神经及其传入系统传递到听觉中枢,听觉中枢最后完成对声音信息的识别、分析和感知。3听觉听觉耳耳听觉机制的中心问题听觉机制的中心问题人最适的声音刺激频率是1620 000 Hz。第3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4一 声音的传入耳对声音信息的传递和分析包括三个环节:外耳的集音集音、中耳的扩音扩音和内耳对声音的感受声音的感受。耳廓耳廓鼓膜鼓膜外耳道外耳道耳蜗耳蜗中耳腔中耳腔听管听管外耳外耳内耳内耳中耳中耳半规管半规管前庭前庭听神经听神经听
3、小骨听小骨锤锤骨骨砧砧骨骨镫镫骨骨(接卵圆窗)(接卵圆窗)第4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5一 声音的传入1.声音的传递声音的传递声音信息在耳内的传递途径声音信息在耳内的传递途径:外耳道 鼓膜 锤骨 砧骨 镫骨 卵圆窗纤毛 盖膜 基底膜 内淋巴 前庭膜 外淋巴(收集声波)(将振动放大)听小骨气体震动固体震动固体震动液体震动基底膜震动液体震动刺激 外耳道收集声波,声波从外耳的鼓膜到中耳的听小骨将气体震动转换为固体震动,再经内耳的卵圆窗将固体的震动转换为耳蜗内淋巴的液体震动,最后变为基底膜的震动,依次进行了气气固固液机械能的转液机械能的转换和放大换和放大。第5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
4、2/10/176一 声音的传入2.中耳的扩音作用中耳的扩音作用扩音作用的机理扩音作用的机理:这样在整个中耳传递过程中声波震动效应增加了22 倍(17 1.3)。第6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7二 声音的感知1.内耳对声音的感受内耳对声音的感受耳蜗耳蜗(cochlea):内耳由一系列复杂的管子构成,复杂的程度被称为“迷路”,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是骨性隧道。膜迷路包含在骨迷路中,是一套膜性的小管和囊。迷路系统耳蜗 听觉感受器前庭半规管平衡感受器第7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8二 声音的感知1.内耳对声音的感受内耳对声音的感受螺旋器螺旋器(Cortis organ)
5、:耳蜗好像是个蜗牛壳,骨性的蜗管绕轴2 个半至3 个半周,其横断面上可见有3 个腔,分别被称为前庭阶、鼓阶和蜗管(图 13.2)。前庭阶和鼓阶内充有外淋巴液,二阶在耳蜗顶部有小孔相通,在耳蜗的底部,二阶与卵圆窗相接,卵圆窗接受镫骨传递的声音震动。圆窗缓解淋巴液的波动。蜗管是一个盲管,内充有内淋巴液。蜗管与鼓阶相邻的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被称为 Corti 器官。Corti 器官是听觉感受器,其上有感受声波的毛细胞。耳蜗的横断面前庭阶鼓阶蜗管 内充有内淋巴液(与毛细胞的顶部相接)内充有外淋巴液(与毛细胞的底部相接)第8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9二 声音的感知1.内耳对声音的感受内耳
6、对声音的感受螺旋器螺旋器(Cortis organ)第9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10二 声音的感知1.内耳对声音的感受内耳对声音的感受毛细胞毛细胞(hair cell):内耳的毛细胞按其在基底膜上的分布,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两种。内、外毛细胞之间是一些支持细胞。每一个毛细胞的顶部都有整齐排列的听毛。悬浮在毛细胞顶部之上的是一个盖膜。盖膜内端起自蜗轴,外端游离在内淋巴液中,有的听毛埋在盖膜内,有的听毛与盖膜接触。声波借听小骨震动卵圆窗,后者把震动变成外淋巴液的波动,外淋巴液的波动使隔着前庭膜(Reissner氏膜)的内淋巴液也波动,后者导致基底膜和盖膜产生“剪切样”震动而刺激毛
7、细胞。毛细胞内毛细胞(约3000 个):靠近蜗轴外毛细胞(约12000 个):靠近蜗管第10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11二 声音的感知1.内耳对声音的感受内耳对声音的感受第11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听觉机制研究的核心问题听觉机制研究的核心问题耳蜗对声音信息(音调、响度、音色)的分析。12二 声音的感知2.耳蜗对声音的分析耳蜗对声音的分析H.ven Helmhotz局部共振理论早早 期期G.V.B k sy行波学说晚晚 期期毛细胞感受器电位毛细胞感受器电位毛细胞感受器电位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纤毛运动的方向决定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极性纤毛运动的方向决定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
8、极性纤毛运动的方向决定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极性纤毛运动的方向决定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极性外毛细胞对能量传递有主动调节作用外毛细胞对能量传递有主动调节作用外毛细胞对能量传递有主动调节作用外毛细胞对能量传递有主动调节作用第12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13二 声音的感知2.耳蜗对声音的分析耳蜗对声音的分析v局部共振理论局部共振理论Helmhotz根据基底膜的物理特性推测,基底膜由从长到短按顺序排列的几万根纤维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所以,基底膜不同部位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固有频率,就像钢琴的弦一样,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振。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基底膜不同部位的共振,从而诱发不同局部毛细胞
9、的兴奋,并传入不同的中枢部位,产生不同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听觉。这一理论盛行几十年,直到“行波学说”出现才遭到异议。第13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14二 声音的感知2.耳蜗对声音的分析耳蜗对声音的分析v行波学说行波学说 (travelling wave theory)G.V.B k sy研究了基底膜的结构,发现基底膜的纤维有弹性,但不是如同 Helmhotz 所推测的像钢琴弦那样具有张力,所以基底膜在声音刺激下不可能发生局部共振现象。他发现,声音刺激基底膜始于卵圆窗,但并不局限于此,而是以行波的方式从蜗底向蜗顶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基底膜的振动幅度逐渐加大,再逐渐减小。不同的声音产
10、生不同的基底膜振动模式,包括其产生最大幅度的部位、波及范围和形式。这表明,固定的声音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方式都是固定的,都可以从其产生的行波模式上反映出来。第14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15二 声音的感知2.耳蜗对声音的分析耳蜗对声音的分析v行波学说行波学说 (travelling wave theory)人的基底膜长约 31 mm,近镫骨处约宽 0.04 mm,蜗顶处约宽 0.5 mm。宽度的不同也造成基底膜劲度(stiffness)的不同,这样基底膜不同部位的谐振频率也不同。声音频率越低,基底膜震动最大幅度的部位越近耳蜗顶部;声音频率越高,震动最大幅度的部位越近耳蜗底部。声音的
11、震动引起基底膜波动的行波,波动使不同部位毛细胞受盖膜不同样的剪切刺激,诱发相应听神经产生神经冲动。第15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16二 声音的感知2.耳蜗对声音的分析耳蜗对声音的分析v行波学说行波学说 (travelling wave theory)按“行波学说”解释:音调音调(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于基底膜上被激活毛细胞的部位(耳蜗底部对应着高频率,顶部对应着低频率);响度响度(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决定于基底膜震动的幅度,幅度越大引发听神经放电频率越高;音色音色决定于基底膜震动的波型,不同波型刺激不同的听神经放电模式。第16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17二
12、 声音的感知2.耳蜗对声音的分析耳蜗对声音的分析v毛细胞感受器电位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听毛受到这样“剪切”式的机械刺激,导致毛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基底膜和盖膜震动的部位、幅度和模式决定了相应部位毛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的幅度和模式,最终由毛细胞完成了由机械能到电能的换能过程,继而再引起听神经的动作电位。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毛细胞与听神经纤维间突触的神经递质,可能是谷氨酸。第17页,此课件共33页哦2022/10/1718二 声音的感知2.耳蜗对声音的分析耳蜗对声音的分析v毛细胞感受器电位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声波引起的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具有交流和直流两种电位变化。高频高频声波刺激下,毛细胞感受器持续去极化形成感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科学 导论 听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