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辩证规律1-8教程文件.ppt





《脏腑辩证规律1-8教程文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脏腑辩证规律1-8教程文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脏腑辩证规律1-8二、研究金匮要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二、研究金匮要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的思想方法1)整体观的认识疾病方法及诊断疾病方法)整体观的认识疾病方法及诊断疾病方法(1)病因方面:张氏首创,千般灾难不越三条。)病因方面:张氏首创,千般灾难不越三条。(2)病机方面:张氏例示阴阳失调。)病机方面:张氏例示阴阳失调。(3)诊病理论:张氏例示四诊方法望闻问切)诊病理论:张氏例示四诊方法望闻问切(4)预防理论: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预防理论: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5)治则理论:)治则理论:治未病理论;治未病理论;先治卒病,后治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先治急后治缓;痼疾;先治急
2、后治缓;病在脏治法;脏有病攻病在脏治法;脏有病攻邪方法。邪方法。二、研究金匮要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二、研究金匮要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的思想方法2)辨病结合辨证的辨证论治思想:)辨病结合辨证的辨证论治思想:(1)在)在2000多年以前的仲景著作中的病与证概多年以前的仲景著作中的病与证概念念(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病论治的精髓。)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辨病论治的精髓。第一节第一节 疾病概念与证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疾病概念与证型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杂病、杂病概念:五脏六腑病,功能不同谓杂。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概念:诊断加治疗 3、疾病概念:因、机、证、症、变化、治。、疾病概念:因、机、证、症
3、、变化、治。4、“证型证型”概念:症候群概念:症候群5、疾病与、疾病与“证型证型”的关系:病是纲,证是目。的关系:病是纲,证是目。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与张仲景金匮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与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病证结合概念的比较要略的病证结合概念的比较1、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 1)有明确的病理基础)有明确的病理基础(病因、病理生理、症状)(病因、病理生理、症状)2)有明确的诊断依据:症状诊断、解剖结构诊断、)有明确的诊断依据:症状诊断、解剖结构诊断、体征诊断、实验室诊断、体征诊断、实验室诊断、X线诊断、心电图诊断、线诊断、心电图诊断、超声波诊断、放射性同位素诊断等超声波诊断、放
4、射性同位素诊断等 3)有明确的治疗目的:)有明确的治疗目的:4)有对疾病转归的明确认识:)有对疾病转归的明确认识:5)对不同系统疾病,其认识思维模式不同。)对不同系统疾病,其认识思维模式不同。2、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病证结合概念:、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病证结合概念:1)有明确的一元化的病理基础)有明确的一元化的病理基础(病因、病机、病位、(病因、病机、病位、病证、病症)病证、病症)2)有明确的治疗目的:(辩病结合辩证)有明确的治疗目的:(辩病结合辩证)3)有对疾病转归的明确认识:)有对疾病转归的明确认识:4)张仲景将疾病分为两大系统,外感病系统,与内)张仲景将疾病分为两大系统,外感病系统,与内伤杂病系
5、统。其认识思维模式不同。伤杂病系统。其认识思维模式不同。3、举例张仲景所论杂病与现代医学疾病认识、举例张仲景所论杂病与现代医学疾病认识比较。比较。金匮湿病与西医风湿关节炎;金匮中风病与西医中风病;金匮历节病与西医类风湿关节炎;金匮胸痹病与西医冠心病;金匮消渴病与西医糖尿病;金匮咳嗽上气病与西医哮喘病;金匮肺痈病与西医肺脓疡疾病;金匮百合病与西医更年期综合征等等。4、金匮要略对疾病预防的思想与现代、金匮要略对疾病预防的思想与现代医学相同医学相同 1)知常达变,防止邪气侵害,有病早治,治疗未病脏腑;保持健康。2)治未病:提出有病要及早治疗;要认识疾病的变化规律而截断疾病的发展。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治
6、规律研究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治规律研究 第二章第二章 杂病辩证规律杂病辩证规律 辩病结合辩证论治方法研究讲解之二第一节第一节 张仲景辩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辨证张仲景辩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论治方法。1、张仲景诊病方法、张仲景诊病方法 1)通过问诊素日喜恶及症状久暂,结合脉诊,首先定夺病因内外;2)通过望诊气色及呼吸形态、闻诊、脉象强弱,定夺疾病久暂及虚实。3)通过四诊得出症候群,分析病机过程(邪气性质、正气强弱、病位在脏、在腑、在表、在里、阴阳虚实寒热,三焦部位;)4)通过分析证型及治法,得出疾病发展及转归1、张仲景诊病方法、张仲景诊病方法5)然后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禁忌。6)依据治疗原则
7、,根据不同的症状变化,拟订相应治法。然后用药配方。7)依据治疗结果,再印证病因、病机、病位,再分析其发展规律及预后。2、张仲景认识疾病的方法、张仲景认识疾病的方法1)外感伤寒病系统(六经病)2)内伤杂病系统(脏、腑、经络病)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经络病辨证论治方法及规律。脏腑经络病辨证论治方法及规律。1)脉证合参,明确明确病因:2)脉证合参,明确病机:明确病机:3)脉证合参,明确明确病位:4)脉证合参,明确疾病预后及转归5)脉证合参,明确治疗原则及禁忌6)脉证合参,明确病证及治法第二节第二节 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及规律。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方法及规律。内伤杂病的诊断与治疗1、病因明确二个方面:正气与邪
8、气正气虚而邪气盛实。2、病机包括病位与变化趋势3、病情过程中的各类证型的治疗方法4、病因根本的治疗目的。!寒饮类疾病治则治法比较总结:!寒饮类疾病治则治法比较总结:l四种疾病名称不同,但是邪气的性质相同,所导致的病机过程相同,阴湿邪气淤阻气机、经脉;都损伤人体阳气;最终发展结果都可能出现水肿。l因此治疗的原则,都是扶正祛邪。治疗的方法也可以相同,病位在表浅时都可以发汗。比如湿病麻黄加术汤;溢饮大青龙汤;风水越婢汤。病位在内,都可以利小便或理气方法。三、出血性疾病三、出血性疾病吐血、衄血、下血病吐血、衄血、下血病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比较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比较:1、吐血、吐血病因:热入血分,正气不足。病
9、机:邪正交争在血分,热迫血外溢。病位:上焦,中焦。症状:吐血。“烦咳者,必吐血”。2、衄血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比较、衄血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比较:病因:热入血分,正气不足。病机:邪正交争在血分,热迫血外溢。病位:中焦。症状:衄血。依据:“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脉沉弦者,衄”3、下血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比较、下血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比较:病因:热入血分,正气不足。病机:邪正交争在血分,热迫血外溢。病位:下焦,中焦。症状:下血。依据:“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
10、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依据原文:依据原文:l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5)l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8)l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3)l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
11、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了,知衄今止。(2)依据原文:依据原文:l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4)l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9)l提示出血一者伤阴;二者伤阳。!出血类疾病治则治法比较总结:!出血类疾病治则治法比较总结:l三种出血性疾病,名称不同,但是疾病变化的病因病机过程相同,都有热入血分,正气不足。邪正交争在血分,热迫血外溢。最终结果都必然出现出血。治疗的原则,都可以扶正祛邪。l三种疾病名称不同,疾病阶段性过程基本一致,急性期阶段,清泄热邪以止血;在慢性阶段,清热益气止血;在长期慢性出血过程中,辩证属虚寒者,治疗则益气为主,兼以清热止血。在相同阶段
12、治疗原则相同,治疗的方法也可以相同。!异病同治法则:!异病同治法则:l相同类型的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病机病位相同时,可以用相同治疗原则或方法虚实夹杂疾病扶正祛邪治法依据虚实夹杂疾病扶正祛邪治法依据辩病结合辩证论治方法讲解之七一、虚实治法依据一、虚实治法依据虚实夹杂疾病状态虚实夹杂疾病状态1、虚实夹杂疾病的根本:本虚标实。2、金匮要略著作中(内科范围)虚实夹杂疾病分两种状态:1)以邪实表现为主的疾病:湿病、胸痹、腹满、痰饮、水气、呕吐哕下利、肺痈、咳嗽上气、吐衄下血、黄疸。一、虚实治法依据一、虚实治法依据虚实夹杂状态治法虚实夹杂状态治法2)以正气不足表现为主的疾病:痉病、暍病、疟病、中风、历
13、节、奔豚、肺萎、五脏风寒积聚、消渴。二、虚实治则依据:举例说明二、虚实治则依据:举例说明1、湿病治则:健脾除湿2、胸痹治则:振奋胸阳,豁痰下气,温通经脉。3、痰饮病治则:温药和之。5、水气病治则:在上可发汗,在下可利小便,亦可用攻法。治则依据:疾病的根本原因,病机过程,发展趋势三、虚实治法依据:举例说明三、虚实治法依据:举例说明1、以相同部位,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比较;2、以相同疾病,不同过程的治疗方法比较;3、以相同疾病,相同部位的治疗方法比较;4、以不同疾病,相同部位的治疗方法比较;总结虚实治法依据。(一)、以表实证治疗方剂为例与麻黄汤(一)、以表实证治疗方剂为例与麻黄汤进行比较(麻黄进行比
14、较(麻黄 桂枝桂枝 杏仁杏仁 甘草甘草)1、湿病麻黄加术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白术2、痰饮病溢饮大青龙汤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石膏 生姜 大枣3、痰饮病溢饮小青龙汤麻黄 桂枝 芍药 半夏 五味子 生姜 细辛4、水气病风水越婢汤(加术汤)麻黄 甘草 石膏 生姜 大枣(白术)(二)、以湿病虚实治疗为例进行比较(二)、以湿病虚实治疗为例进行比较1、麻黄加术汤治疗一身尽疼痛: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白术2、防己黄芪汤治疗身体沉重,恶风汗出,防己 桂枝 黄芪 白术(生姜 大枣)3、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治疗桂枝附子汤桂枝 附子 生姜 大枣 甘草4、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 附子 白术
15、 桂枝汤(三)、以痰饮病相同病位治疗为例进行(三)、以痰饮病相同病位治疗为例进行比较比较1、支饮木防己汤证:喘满,心下痞坚防己 桂枝 石膏 人参 (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防己 桂枝 茯苓 芒硝 人参(实者三日复发)2、痰饮: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汤(41条)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半夏 生姜 茯苓(四)、以不同疾病相同部位治疗比较(四)、以不同疾病相同部位治疗比较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 桂枝 黄芪 白术(生姜 大枣)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总结虚实治法依据:!总结
16、虚实治法依据:1、在虚实夹杂疾病中,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方2、扶正祛邪的依据是人体正气的强弱:正气强则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反之:正气弱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四、人体正气虚实的症状判断:四、人体正气虚实的症状判断:l反映剧烈为正气盛l反映虚缓为正气弱1)以邪实表现为主的疾病:湿病、胸痹、腹满、痰饮、水气、呕吐哕下利、肺痈、咳嗽上气、吐衄下血、黄疸。2)以正气不足表现为主的疾病:痉病、暍病、疟病、中风、历节、奔豚、肺萎、五脏风寒积聚、消渴。(一)痉病虚实症状比较:(一)痉病虚实症状比较:1、瓜蒌桂枝汤: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2、葛根汤: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
17、刚痉。3、大承气汤: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龂齿,(二)湿病虚实症状比较:(偏实)(二)湿病虚实症状比较:(偏实)1、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2、湿家身烦疼。3、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二)湿病虚实症状比较:(偏虚)(二)湿病虚实症状比较:(偏虚)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2)2、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汤主之。(23)3、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
18、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24)(三)狭义痰饮病虚实症状比较:(三)狭义痰饮病虚实症状比较:1、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汤主之。(16)2、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四)支饮病虚实症状比较:(四)支饮病虚实症状比较:1、支饮不得息,亭苈大枣泻肺汤主之。(27)2、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35)(四)支饮病虚实症状比较:(四)支饮病虚实症状比较:l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24)l木防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脏腑 辩证 规律 教程 文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