炔烃和二烯烃.pptx





《炔烃和二烯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炔烃和二烯烃.pptx(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炔 烃一、炔烃的结构二、炔烃的命名三、炔烃的物理性质四、炔烃的化学性质五、乙炔六、炔烃的制备第1页/共90页2 二烯烃一、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二、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反应 第2页/共90页3学习要求1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2掌握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3理解炔烃与烯烃加成反应的差异及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4掌握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5掌握炔烃的制备,了解一些重要的炔烃和二烯烃的用途;6理解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的概念.第3页/共90页4重点:是炔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共轭二烯的结构和重要反应。难点:是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
2、弱的认识和理解。重点与难点第4页/共90页5一、炔烃的结构 炔 烃空间结构是直线型:三个键在一条直线上。键能 837kJ/mol三键碳为SP杂化1.乙炔的结构第5页/共90页62.sp杂化轨道第6页/共90页73.乙炔三键的形成键:键:第7页/共90页8 叁键是一个键和两个互相垂直的组成的。两个键的电子云分布好象是围绕两个碳原子核心联系的圆柱状的电子云。其示意如下图:第8页/共90页94.分子模型乙炔的 键电子云乙炔的比例模型第9页/共90页10炔烃的命名 炔烃的系统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是将“烯”字改为“炔”字。一、基本原则与烯烃相同第10页/共90页11二、烯炔的命名1.选择含有三键和双键的
3、最长碳链为主链。2.主链的编号遵循链中双、三键位次最低系列原则。3.编号相同时,通常使双键具有最小的位次。6-丙基-8-癸烯-1-炔第11页/共90页124-乙烯基-1-庚烯-5-炔1-戊烯-4-炔第12页/共90页13第13页/共90页14炔烃的物理性质炔烃的物理性质与烯烃有相似的规律.炔烃的沸点比对应的烯烃高1020,相对密度比对应的烯烃稍大.在水里的溶解度也比烷烃和烯烃大些.第14页/共90页15炔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易于ROH、RCOOH、HCN等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亲电加成氧化还原氢的酸性炔化物的生成第15页/共90页16一、亲电加成 1.炔烃与卤素加成卤素的反应活性次序:
4、F2 Cl2 Br2 I2。鉴别炔烃: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的红棕色褪去第16页/共90页172.炔烃与卤化氢加成 产物遵循马氏规则(区位选择性)R-CC-H 与HX等加成时先得一卤代烯,而后得二卤代烷。与烯烃的加成一样活性:HI HBr HCl对HBr同样有过氧化物效应第17页/共90页18炔烃的亲电加成比烯烃困难炔烃的亲电加成比烯烃困难bca CH2=CH2+Br2/CCl4 溴褪色快 H-CC-H+Br2/CCl4 溴褪色慢第18页/共90页19 原因:1 炔碳原子是sp杂化的,杂化轨道中S的成分大,S的成分大,键长就越短,键的离解能就越大。2 两个轨道分布于键的四周,重叠程度比乙烯中的
5、要大,比双键难于极化。为什么亲电加成的活性:炔烃 H2C=CH-CH3CH2-第28页/共90页29例:从乙炔出发合成2-丁炔合成思路:1.分析目标分子和原料分子结构,切割目标分子;2.找出前体分子,考虑连接方式 3.写出合成反应式 第29页/共90页301.由乙炔为原料,合成 1-丁炔2.由乙炔为原料,合成 3-己炔思考第30页/共90页31四、还原(加氢)反应1.催化加氢 催化氢化常用的催化剂为 Pt,Pd,Ni,但一般难控制在烯烃阶段。(1)彻底还原第31页/共90页32 用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可使炔烃只加一分子氢而停留在烯烃阶段。且得顺式烯烃。Lindlar催化剂(P-2催
6、化剂)的几种表示方法:(2)控制还原第32页/共90页332.化学还原(活泼金属还原)使用不同催化剂可得顺反异构体。催化加氢活性:炔烃 烯烃在液氨中用钠或锂还原,主要得到反式烯烃。第33页/共90页34以乙炔为原料,分别合成 顺-3-己烯 和 反-3-己烯 思考第34页/共90页35五、亲核加成 炔烃易于ROH、RCOOH、HCN等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如:反应的净结果相当于在醇、羧酸等分子中引入一个乙烯基,故称乙烯基化反应。而乙炔则是重要的乙烯基化试剂。历程第35页/共90页36六、聚合反应 1.二聚2.三聚3.四聚 4.髙聚第36页/共90页37乙 炔 一、来源 石油二、制法1.
7、碳化钙(或电石法)缺点:(1)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钙,要妥善处理。(2)耗电量大,成本高。(生产1Kg乙炔的电力消耗量约10千瓦/小时)。优点:纯度较大,精制简单。第37页/共90页38优点:原料来源丰富,较经济。2.烃裂解 第38页/共90页39三、用途第39页/共90页40 炔烃的制备 一、二卤代烷脱卤化氢注意:1)乙烯式卤代烃很不活泼,条件剧烈或用更强的碱才可脱去卤化氢得到炔。2)制备末端炔烃使用强碱 NaNH2,避免重排。1.邻二卤代物:第40页/共90页412.偕二卤代物:第41页/共90页42二、由炔化物制备 RX=伯卤代烃仲、叔卤代烃反应,副产物多,乙烯式卤代烃活性太低第42页/共9
8、0页43二 烯 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一、分类(根据双键的相对位置)1.累积二烯烃 cumulative diene2.共轭二烯烃 conjugated diene 3.孤立二烯烃 isolated diene n1第43页/共90页44一、命名原则与烯烃一致 标明双键数目和位次 2-甲基-1,3-丁二烯 二、几何异构 顺,顺-2,4-己二烯 或(2Z,4Z)-2,4-己二烯 命 名第44页/共90页45(2Z,4E)-4,6-二甲基-2,4-庚二烯(4E)-2,6,6-三甲基-3-乙基-2,4-庚二烯第45页/共90页46 三、构象异构 S-顺-两个双键位于
9、单键同侧。S-反-两个双键位于单键异侧。第46页/共90页47二烯烃结构一、累积二烯的结构两个键互相垂直第47页/共90页48二.共轭二烯烃结构1.键长键长趋于平均化第48页/共90页492.氢化热 项目项目单烯烃单烯烃孤立二烯烃孤立二烯烃共轭二烯烃共轭二烯烃结构式结构式氢化热氢化热kJ/mol125.9预计预计2125.5=251实测实测254.4预计预计251实测实测238254-238=16(共轭能)(共轭能)结论结论稳定性与单烯稳定性与单烯烃相同烃相同比孤立二烯烃稳定比孤立二烯烃稳定第49页/共90页503.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键:所有碳原子sp2杂化 3个CC 键和6个CH 键共平面
10、键 四中心四电子大 键 4个p电子离域运动,形成共轭体系,共轭体系内能降低14.7kJ/mol(共轭能或离域能)第50页/共90页51碳原子均为 sp2 杂化,每个碳原子各剩一个 p 轨道,它们都垂直于键所在的平面,且轨道的对称轴相互平行,从侧面相互交盖,其结果是:不仅C1与C2之间、C3与C4之间形成键,而且C2与C3之间也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构成了一个离域的键。第51页/共90页524.分子轨道理论解释 键 所有键共平面 键 4个p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4个分子轨道MO第52页/共90页53 1 无节面,电子分布在4个碳上,所有键都有键性质2 1个节面,电子分布在C1C2、C3C4间3 2个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烯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