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培训资料.ppt
《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培训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培训资料.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腹股沟斜疝-外一科(精品)腹内疝腹内疝腹内疝腹内疝 斜疝斜疝斜疝斜疝90%90%腹股沟疝腹股沟疝腹股沟疝腹股沟疝 男多于女男多于女男多于女男多于女 右多于左右多于左右多于左右多于左 疝疝 腹外疝腹外疝腹外疝腹外疝 股疝股疝股疝股疝3-5%3-5%直疝直疝直疝直疝5%5%其它腹外疝其它腹外疝其它腹外疝其它腹外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 其它疝其它疝其它疝其它疝膈疝、脑疝膈疝、脑疝膈疝、脑疝膈疝、脑疝 疝(hernia):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腹外疝:腹腔内的脏器或组
2、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而致。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一、定 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沟管内环(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浅环)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浅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是最多,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见的腹外疝。二、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腹股沟区: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腹股沟区解剖
3、层次(由浅而深)(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2)腹外斜肌(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4)腹横筋膜(5)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管韧带之间的空隙。成人管长4-5cm,由外向内、由上向下、由深向浅斜行。腹股沟管有内环口和外环口。女性腹股沟管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性有精索通过内口: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或腹环)。外口:外口: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的一个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外环或皮下环)。前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后壁:后壁:腹横筋膜。上壁上壁:腹内斜
4、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下壁: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内容物: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解剖 三、病理解剖 腹股沟斜疝组成:腹股沟斜疝组成:(1 1)疝环:疝突出体表的门户,疝环:疝突出体表的门户,疝环:疝突出体表的门户,疝环:疝突出体表的门户,(2 2)疝囊)疝囊=疝囊体疝囊体+疝囊颈疝囊颈 (3 3)疝内容物(小肠、大网膜等)疝内容物(小肠、大网膜等)(4 4)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四、发病机制 一、先天性解剖异常 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胚胎早期睾丸位胚胎早期睾丸位 于腹膜后于腹膜后L 2-3旁旁 睾丸下降睾丸下降 鞘突下
5、段成为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睾丸固有鞘膜鞘突未闭即成疝鞘突未闭即成疝男多于女,右多于左男多于女,右多于左男多于女,右多于左男多于女,右多于左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1、腹横筋膜和腹横肌的收、腹横筋膜和腹横肌的收缩可把凹间韧带(深环内缩可把凹间韧带(深环内侧的腹横筋膜组织增厚而侧的腹横筋膜组织增厚而成)牵向上外方,在腹内成)牵向上外方,在腹内斜肌深面关闭腹股沟管深斜肌深面关闭腹股沟管深环。环。2、腹内斜肌收缩时,弓状、腹内斜肌收缩时,弓状下缘被拉直而向腹股沟韧下缘被拉直而向腹股沟韧带靠拢,有利于覆盖精索带靠拢,有利于覆盖精索并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并加强腹股沟管前壁。腹横
6、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或缺损。五、五、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典型的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典型的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开始时肿块较小,仅仅通过深环刚进入腹股沟管,块,开始时肿块较小,仅仅通过深环刚进入腹股沟管,疝环处仅有坠涨感,肿块明显后,易穿过浅环甚或进入疝环处仅有坠涨感,肿块明显后,易穿过浅环甚或进入阴囊。站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消失。疝内容物回纳阴囊。站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消失。疝内容物回纳后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斜疝疝块并不出现。后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斜疝疝块并不出现。难复性斜疝的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难复性斜疝
7、的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临床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嵌顿性疝临床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并有明显触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并有明显触痛。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可发生疝外被盖组织的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可发生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及肠袢坏死穿孔,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急性炎症及肠袢坏死穿孔,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六、六、诊诊 断断 诊断要点:(1)腹股沟区肿块:初期在患者蛄立、劳动、行走、跑步或剧烈咳嗽时出现,平卧后突出的肿块可自行消失。随着病情发展,肿块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至阴囊内,形如带柄的梨子。(2)
8、腹部症状:因经常摩擦或轻度炎症,疝内容物与囊内壁发生粘连形成难复性疝。常有右下腹及腹股沟区不同程度的酸胀、下坠和疼痛感。有时也有消化不良 和便秘等症状(3)肠梗阻症状:若疝块不能回复,可形成嵌顿性疝,常出现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典型症状。所以凡腹痛或怀疑有肠梗阻的患者,应检查有无腹外疝。(4)腹部检查:患者仰卧,检查者用手轻按在肿块上,嘱其咳嗽,可查到冲击感。肿块回纳后,手指经腹股沟管触到扩大的内外环口,患者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若为嵌顿性疝可闻及气过水音或高调肠鸣音。分分 型:根据疝环缺损大小、疝型:根据疝环缺损大小、疝环周围横筋膜的坚实程度和腹股环周围横筋膜的坚
9、实程度和腹股沟后壁的完整性。沟后壁的完整性。I I 型:型:型:型:疝环缺损直径疝环缺损直径 1.5cm1.5cm(约一指尖),疝环(约一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II II 型:型:型:型:疝环缺损直径疝环缺损直径1.51.53.0cm3.0cm(约两指尖),(约两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股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股沟管后壁已不完整。沟管后壁已不完整。III III 型:型:型:型:疝环缺损直径疝环缺损直径 3.0cm3.0cm(大于两指),疝(大于两指),疝环周围腹横筋膜薄而无张力或已萎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腹股沟 外一科 精品 培训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