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静力学基础.pptx





《第静力学基础.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静力学基础.ppt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篇主要研究三方面问题:本篇主要研究三方面问题:工程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工程构件静力设计的工程静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工程构件静力设计的基础,而且在解决许多工程技术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基础,而且在解决许多工程技术问题中有着广泛应用。1.1.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2.2.力系的等效简化;力系的等效简化;3.3.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第1页/共74页1-1 1-1 力和力矩力和力矩 1-2 1-2 力偶及其性质力偶及其性质 1-3 1-3 约束与约束力约束与约束力 1-4 1-4 平衡的概念平衡的概念 1-5 1-5 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受力分析方法与过程 第
2、第1 1章章 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方法1-6 1-6 结论与讨论结论与讨论第2页/共74页一、一、力的概念力的概念 1-1 1-1 力和力矩力和力矩 1.1.力的定义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效果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物体发生变形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物体发生变形力的单位,在采用国际单位为:力的单位,在采用国际单位为:牛顿牛顿(N)、)、或千牛顿或千牛顿 (KN)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 大小、方向大小、方向与作用点与作用点 2.2.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第3页/共74页 力的大小反映了物
3、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力的大小反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力的大小反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力的大小反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力的方向指的是静止质点在该力作用下开始运力的方向指的是静止质点在该力作用下开始运力的方向指的是静止质点在该力作用下开始运力的方向指的是静止质点在该力作用下开始运 动的方向。动的方向。动的方向。动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相互作用位置的抽象化。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相互作用位置的抽象化。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相互作用位置的抽象化。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相互作用位置的抽象化。FAB力是矢量:力是矢量:力是矢量:力是矢量:矢量的模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模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模表示
4、力的大小;矢量的模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作用线方位以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矢量的作用线方位以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矢量的作用线方位以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矢量的作用线方位以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矢量的始端(或未端)表示力的作用点。矢量的始端(或未端)表示力的作用点。矢量的始端(或未端)表示力的作用点。矢量的始端(或未端)表示力的作用点。第4页/共74页3.3.集中力和分布力集中力和分布力 集中力集中力F F1 1F F2 2 当力作用面积很小,当力作用面积很小,则则则则可将其抽象为一个点,这可将其抽象为一个点,这可将其抽象为一个点,这可将其抽象为一个点,这时作用力称为集中力。时作用力称为集中力。时作用力
5、称为集中力。时作用力称为集中力。第5页/共74页 分布力分布力 q 如果接触面积比较大,力在如果接触面积比较大,力在如果接触面积比较大,力在如果接触面积比较大,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这时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这时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这时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这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通常用单位长度的力表示沿长通常用单位长度的力表示沿长通常用单位长度的力表示沿长通常用单位长度的力表示沿长度方向上的分布力的强弱程度,称度方向上的分布力的强弱程度,称度方向上的分布力的强弱程度,称度方向上的分布力的强弱程度,称为载荷集度,用记号为载荷集度
6、,用记号为载荷集度,用记号为载荷集度,用记号 q q 表示表示表示表示,单位单位单位单位为为为为N Nmm。第6页/共74页1.1.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若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若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若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若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在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在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在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在力的方向平移。力的方向平移。力的方向平移。力的方向平移。若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物若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物若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物若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物体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既体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既体质心,则力将使
7、物体既体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既发生平移又发生转动。发生平移又发生转动。发生平移又发生转动。发生平移又发生转动。二、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与力的可传性二、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与力的可传性 平移平移FC平移平移CF转动转动第7页/共74页ABA作作用用于于刚刚体体上上的的力力可可沿沿其其作作用用线线滑滑移移至至刚刚体体内内任意点而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任意点而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推推论论表表明明,对对于于刚刚体体,力力的的三三要要素素变变为为:力力的的大大小小、方方向和作用线。向和作用线。可可沿沿方方位位线线滑滑动动的的矢矢量量称称为为滑滑动动矢矢量量。作作用用于于刚刚体体上上的力是滑动
8、矢量。的力是滑动矢量。FBF2.2.力的可传性力的可传性力的可传性力的可传性第8页/共74页力的可传性对于变形体并不适用力的可传性对于变形体并不适用力的可传性对于变形体并不适用力的可传性对于变形体并不适用F2F1F2F1注意注意第9页/共74页 称为矩心,称为矩心,到力的作用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线的垂直距离 称为力臂称为力臂 点与点与 力的作用线所确定的力的作用线所确定的平面称为力矩作用面。平面称为力矩作用面。大小:力大小:力 的大小与力臂的大小与力臂h 的乘积的乘积 方向:转动方向方向:转动方向三、三、力对点之矩力对点之矩1.1.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对点之矩 力矩力矩两个要素:两个要素:第
9、10页/共74页 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它的正负: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它的正负: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负。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负。常用单位常用单位 或或两个要素:两个要素:大小:力大小:力 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方向:转动方向方向:转动方向第11页/共74页 2.2.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 力矩矢力矩矢 作用面:力矩作用面作用面:力矩作用面 方向方向:转动方向转动方向三要素三要素:大小大小:力力 的大小与力臂的大小与力臂 d d 的乘积的乘积 空间力
10、对点之矩空间力对点之矩xyzOFMO(F)rAdB矢的长度矢的长度矢的长度矢的长度-力力F 的大小的大小与力臂与力臂d 的乘积的乘积;矢的指向矢的指向矢的指向矢的指向转动方向。转动方向。转动方向。转动方向。矢的方位矢的方位矢的方位矢的方位力矩作用面;力矩作用面;力矩作用面;力矩作用面;由右手螺旋规则确定。由右手螺旋规则确定。由右手螺旋规则确定。由右手螺旋规则确定。第12页/共74页 若作用于物体上所有的力都在同一平面内,则若作用于物体上所有的力都在同一平面内,则力系称为平面一般(任意)力系。力系称为平面一般(任意)力系。(1 1 1 1)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
11、一般力系一般力系yxM2M1汇交力系汇交力系yxA平行力系平行力系yx四、力系的概念四、力系的概念力系是有一定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所组成的力系是有一定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所组成的系统。系统。1.1.1.1.力系的分类力系的分类力系的分类力系的分类第13页/共74页(2)空间力系:力的作用线分布于三维空间)空间力系:力的作用线分布于三维空间空间任意力系空间任意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空间汇交力系空间汇交力系2.2.2.2.等等等等效效效效力力力力系系系系:使使使使同同同同一一一一刚刚刚刚体体体体产产产产生生生生相相相相同同同同作作作作用用用用效效效效应应应应的力系称为等效力系。的力系
12、称为等效力系。的力系称为等效力系。的力系称为等效力系。3.3.3.3.平平平平衡衡衡衡力力力力系系系系:作作作作用用用用于于于于刚刚刚刚体体体体、并并并并使使使使刚刚刚刚体体体体保保保保持持持持平衡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或称零力系。平衡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或称零力系。平衡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或称零力系。平衡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或称零力系。第14页/共74页dFROd d2 2F F2 2d1F1五、合力矩定理五、合力矩定理:平面力系的合力对点之矩等于其各分力对该点之矩的平面力系的合力对点之矩等于其各分力对该点之矩的平面力系的合力对点之矩等于其各分力对该点之矩的平面力系的合力对点之矩等于其各分力对
13、该点之矩的代数和。代数和。代数和。代数和。第15页/共74页MO(Fx)+MO(Fy)=Fy(L+a)+Fxb =F(Lsina+bcosa+asina)=MO(F)利用合力矩定理利用合力矩定理利用合力矩定理利用合力矩定理:直接求力矩直接求力矩直接求力矩直接求力矩:MO(F)=Fd =F(Lsina+bcosa+asina)OaF FF Fx xF Fy y已已已已 知知知知 :F,l,a,b,.求求求求:MO(F)例题例题1-1解:解:第16页/共74页1.1.力偶力偶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行力组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成的力系,称为
14、力偶,记作hFFDABC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1-21-2 力偶及其性质力偶及其性质第17页/共74页 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 方向:力偶在作用面内的转动方向方向:力偶在作用面内的转动方向2.2.力偶矩力偶矩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平面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d平平面面力力偶偶矩矩是是一一个个代代数数量量,其其绝绝对对值值等等于于力力的的大大小小与与力力偶偶臂臂的的乘乘积积,正正负负号号表表示示力力偶偶的的转转向向:一一般般以以逆逆
15、时时针转向为正,反之则为负。力偶矩的单位与力矩相同。针转向为正,反之则为负。力偶矩的单位与力矩相同。FFDABC第18页/共74页3.3.3.3.推论:推论:推论:推论:力偶对平面任一点之矩就等于该力偶矩。力偶对平面任一点之矩就等于该力偶矩。力偶对平面任一点之矩就等于该力偶矩。力偶对平面任一点之矩就等于该力偶矩。注意:注意:注意:注意: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为零。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为零。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为零。力偶在任一轴上的投影为零。MO(F)+MO(F)=FAO+FBO=FAB=M F F OAB力偶有力偶有:F=F ;F/F xF F 第19页/共74页二、力偶的性质二、力偶的性质性质
16、二:力偶本身不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相平衡。性质二:力偶本身不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相平衡。性质二:力偶本身不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相平衡。性质二:力偶本身不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相平衡。性质一:由于力偶只产生转动效应,而不产生移动效性质一:由于力偶只产生转动效应,而不产生移动效性质一:由于力偶只产生转动效应,而不产生移动效性质一:由于力偶只产生转动效应,而不产生移动效应,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应,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应,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应,因此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即力偶无合力),(即力偶无合力),(即力偶无合力),(即力偶无合力),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也不能与一个
17、力平衡。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性质三:只要保持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不变,性质三:只要保持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不变,性质三:只要保持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不变,性质三:只要保持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和力偶臂的大小,或在其作用面内任可以同时改变力和力偶臂的大小,或在其作用面内任可以同时改变力和力偶臂的大小,或在其作用面内任可以同时改变力和力偶臂的大小,或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动,而不会改变力偶对物体作用的效应。意转动,而不会改变力偶对物体作用的效应。意转动,而不会改变力偶对物体作用的效应。意转动,而不会改变力偶对物体作用的效应。60N0.4m0.4m60N0.6m40NM
18、=24Nm第20页/共74页2.2.力偶系力偶系及其及其合成合成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一一一个合力偶个合力偶个合力偶个合力偶,合力偶之合力偶之合力偶之合力偶之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之矩的代数和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之矩的代数和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之矩的代数和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之矩的代数和。M=MiF1h1F2h2h1F1+h1F2h2M=F1h1+F2h2第21页/共74页2.2.非非自自由由体体或或受受约约束束体体:物物体体的的运运动动,如如果果受受到到其其它它物体直接制约,这类物体称为非自由体或受约束体。物体直接制约,这类物体称为非
19、自由体或受约束体。3.3.3.3.约束:约束:约束: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周围物体,称为限制物体运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如绳索、铁轨、轴承约束。如绳索、铁轨、轴承。4.4.4.4.约束力约束力约束力约束力 约束施加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称约束施加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称约束施加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称约束施加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称为约束力为约束力为约束力为约束力 作用作用方向方向方向方向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与约束所能限制的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相反相反相反。是是被动力被动力被动力被动力,大小取决于作用于物体的主动力,大小取决于作用于物体的主动力。作用作用位置位置位置位置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面上。在约束
20、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面上。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1.自自由由体体:物物体体的的运运动动,如如果果没没有有受受到到其其它它物物体体的的直接制约,这类物体称为自由体。直接制约,这类物体称为自由体。PF FT T1-31-3 约束与约束力约束与约束力 第22页/共74页PF FT TP约束反力的特点:约束反力的特点:约束力沿着中心线离开物体约束力沿着中心线离开物体,用用 表示表示1.1.绳索约束与带约束绳索约束与带约束二、二、工程常见约束工程常见约束 第23页/共74页皮带约束与约束力皮带约束与约束力被动轮被动轮主动轮主动轮紧边紧边松边松边第24页/共74页F FN2N2OWWWW1 1W2F F
21、N1N1F FN1N1F FN2N2F FN3N3WW光滑面约束的约束力是通过接触点、沿该点公法线并光滑面约束的约束力是通过接触点、沿该点公法线并指向被约束物体,指向被约束物体,故称为法向约束力,用故称为法向约束力,用 表示。表示。F FN N公切线公切线公法线公法线2.2.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第25页/共74页第26页/共74页F FRR F FRR齿轮啮合力齿轮啮合力第27页/共74页FNFxFy结构简图结构简图力学简图力学简图FNFxFy(1 1 1 1)固定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铰支座:构件的端部与支座有相同直径构件的端部与支座有相同直径的圆孔,用一圆柱形销钉连接起来,支座固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力学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