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表面与界面.pptx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表面与界面.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表面与界面.pptx(1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固在固-固界面中的晶界与相界面:固界面中的晶界与相界面:晶界晶界: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的晶体相互接触时,其相互接触的界面称为晶界。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的晶体相互接触时,其相互接触的界面称为晶界。相界面相界面:如果相邻晶粒不仅取向不同,而且结构成份也不同(即代表不同的二如果相邻晶粒不仅取向不同,而且结构成份也不同(即代表不同的二个相),则其相互接触的界面称为相界面。个相),则其相互接触的界面称为相界面。1第1页/共114页固体表面的特征1、固相表面的不均一性、固相表面的不均一性(1)由于晶体是各向异性的,因而同一个晶体可以有许多性能不同的表现。(2)同一种固体物质由于制备和加工条件不同也会有不同的
2、表现性质。(3)实际晶体的表面由于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而造成表面的不均一性。(4)由于表面会吸附外来原子而引起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使固体表面的性质悬殊较大,从而增加了固体表面结构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使固体表面的性质悬殊较大,从而增加了固体表面结构和性质研究的难度。和性质研究的难度。2第2页/共114页由于固体表面质点排列的周期重复性中断,使处于表面边界上的质点力场对称性破坏,表现出剩余的键力,这就是固体表面力场。在晶体内部,质点处在一个对称力场中。但在晶体表面,质点排列的周期性重复中断,表面上的质点一方面受到内部质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受到性质不同的另一相中物质分子(原子)
3、的作用,使表面质点的力场对称性被破坏,表现出剩余的键力,这就是固体表面力的来源。表面力可分为:范德华力、长程力、静电力、毛细管表面力、接触力等。2、表面力场3第3页/共114页4(1)范德华力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原因,与液体内压、表面张力、蒸气压、蒸发热等性质密切相关。(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的力)a)定向作用力(静电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之间的相互静电作用;位能:作用力:f=dE/drr-7b)诱导力发生在永久偶极矩(极性分子)与诱导偶极矩(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位能:作用力:f=dE/drr-7u永久偶极矩;r分子间距;k波兹曼常数;T温度。u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非极性分
4、子的极化率。第4页/共114页5c)色散力(分散作用力)非极性分子的瞬变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位能:作用力:f=dE/drr-7范德华力的特点:普遍存在于分子间,对于不同物质,三者不均等;分子引力的大小与r7成反比,即随r增大,作用力f急 剧 减 小,说 明 分 子 间 引 力 范 围 很 小,约 0.3-0.5nm。h普朗克常数;非极性分子的极化率;0分子内的振动频率。第5页/共114页6(2)长程力按作用原理分为二类:靠离子间的电场传播而产生的力(如色散力);由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逐个传播而达到长距离的作用力。(长程力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力,由于固体表面存在断键,质点键力不饱和,处于高能介稳状
5、态,从而产生吸附、粘附等现象,而释放能量。长程力比范德华力强。)长程力是通过某种方式加和传播产生的,其本质仍属范氏力。第6页/共114页(3)静电力:在二相表面间产生的库仑作用力。一个不带电的颗粒,只要它的介电常数比周围的介质大,就会被另一个带电颗粒吸引。(4)毛细管表面力:在二个表面间存在液相时产生的一种引力。粉体表面吸水并产生毛细管力,会立即粘结成块。(5)接触力:短程表面力也称接触力,是表面间距离非常近时,表面上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或氢键。表面力对材料工程有重要影响:如,陶瓷烧结。7第7页/共114页 5-15-1晶体表面的形貌与结构晶体表面的形貌与结构5.1.1 晶体表面的形貌晶体的各
6、向异性:不同晶面上原子的密度、配位数及键角不同,因而不同晶面的吸附性、生长、溶解度及反应活性各不相同。暴露在外的晶面一般是表面能较低的密排低指数晶面。暴露在外的晶面一般是表面能较低的密排低指数晶面。8第8页/共114页邻位面:表面略微偏离低指数面的晶面邻位面:表面略微偏离低指数面的晶面粗糙面:远离低指数面的晶面粗糙面:远离低指数面的晶面平台:平台:密排低指数晶面,其取向和完整的密排低指数面的密排低指数晶面,其取向和完整的密排低指数面的取向一致。晶体表面对密排低指数面的偏离通过平行于密取向一致。晶体表面对密排低指数面的偏离通过平行于密排方向的台阶以及沿台阶的扭折来实现。排方向的台阶以及沿台阶的扭
7、折来实现。9第9页/共114页5.1.2 晶体表面的结构微观(原子尺度的超细结构)和宏观(表面几何状态)微观(原子尺度的超细结构)和宏观(表面几何状态)(1 1)晶体表面的微细结构(离子晶体)晶体中质点的周期性排列在表面中断理想表面(实际上不存在)非理想表面(理想表面能量高,需释放过剩能量)。实际表面:实际表面:表面力。液体会通过形成球形来缩小表面积,降低表面能;晶体的质点不表面力。液体会通过形成球形来缩小表面积,降低表面能;晶体的质点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借助离子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晶格畸变来降低表面能。能自由移动,只能借助离子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晶格畸变来降低表面能。维尔威(维尔威(Ver
8、weyVerwey)晶体表面结构学说)晶体表面结构学说:新形成的理想表面由于周期性重复排列中断而新形成的理想表面由于周期性重复排列中断而具有很高的表面能,体系不稳定,通过自发地变化,来降低能量而趋于稳定。具有很高的表面能,体系不稳定,通过自发地变化,来降低能量而趋于稳定。10(2 2)变化过程驰豫驰豫(极化变形,降低表面能)和(极化变形,降低表面能)和重构重构(离子重排,进一步降低表面能)。离子重排,进一步降低表面能)。第10页/共114页驰豫表面示意图 表面驰豫:表面驰豫:晶体结构基本相同,但点晶体结构基本相同,但点阵参数略有差异,特别是反映在平行于表阵参数略有差异,特别是反映在平行于表面几
9、个原子层间距的变化,即所谓的法向面几个原子层间距的变化,即所谓的法向驰豫,引起晶面上原子在法线方向上发生驰豫,引起晶面上原子在法线方向上发生收缩或膨胀。收缩或膨胀。重构表面示意图 表面重构:表面重构:使得表面结构与内使得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发生差异,在平行基底的表部结构发生差异,在平行基底的表面上,原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面上,原子的平移对称性与体内显著不同。著不同。驰豫:表面质点通过电子云极化变形来降低表面能的过程。驰豫:表面质点通过电子云极化变形来降低表面能的过程。11第11页/共114页12(3)离子晶体的表面弛豫和重构 根据根据Verwey晶体表面结构学说:晶体表面结构学说:新形成的理想
10、表面,如图新形成的理想表面,如图5-6(A)。)。由于周期性重复排由于周期性重复排列中断而具有很大表面能,体系不稳定,自发地变化列中断而具有很大表面能,体系不稳定,自发地变化(离子极化、变形、重排、晶格畸变),降低表面能而(离子极化、变形、重排、晶格畸变),降低表面能而趋于稳定。趋于稳定。这种变化包括二个过程弛豫(松弛)和重构(重排)。图图5-6第12页/共114页13弛豫是一个极化变形过程,在瞬间完成,其结果是表面负离子的电子云被拉向内侧正离子一方而极化变形,改变了表面层的键性。图5-6(B)所示;重构重构极化变形的后续过程。极化变形的后续过程。从晶格点阵排列的稳定性考虑,从晶格点阵排列的稳
11、定性考虑,作用力大而变形小的正离子处于作用力大而变形小的正离子处于稳定的晶格位置,并且各离子周稳定的晶格位置,并且各离子周围作用能趋于对称,所以正离子围作用能趋于对称,所以正离子向内部靠拢。向内部靠拢。负离子受诱导极化偶极子排斥,被推向外侧,形成表面双电层,如图5-6(C)。第13页/共114页14以NaCl(100)面为例(维尔威Verwey的计算结果):Cl-离子被极化变形,结果使表面负电场减弱,为使质点稳定,要发生重排Na+离子向内侧移动,Cl-离子向外侧移动,使正负力场都相对减弱(表面能降低),表面被负离子所屏蔽,表面层上形成非化学计量,化学键由离子键过渡为共价键。由图5-6可见,表面
12、离子重排后:正离子的配位数下降,由65;表面形成厚度为0.02nm的双电层;晶体表面好象被一层负离子所屏蔽。在NaCl(100)面,这种极化变形范围约5层,越向内,作用越弱。第14页/共114页15一般地,由半径大的负离子和半径小的正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Al2O3、SiO2、ZrO2等)都有这种效应表面被一层负离子所屏蔽。但不同物质在不同方向上,这种松弛与重排的程度不同。如:表4-2所列某些晶体的表面能与硬度值。这是因为Pb+和I-都具有很大的极化性能,形成的双电层厚,使其表面能和硬度都降低;而Ca2+和F-极化性能都较小,所以其表面能和硬度都较大。PbI2PbF2宽度的微裂纹壁面,不封闭的
13、孔洞(不包括内部封闭气泡);外表面裂纹的深度 界面上原子的能量界面上原子的能量 晶体内部相同原子的能量晶体内部相同原子的能量相界能=弹性畸变能+化学交互作用能取决于适配度取决于化学键结合情况37第37页/共114页5.3.3 多晶体的晶界构型 陶瓷材料:多相的多晶材料,包括气相、玻璃相和晶相。晶界构形:多晶体中晶界的形状、构造和分布,也称为多晶体的织构。由晶界处界面张力的相互关系决定。(1)固固固界面38 1,1=1,2 1=1=120理想晶粒的排布方式第38页/共114页39(2)固-固-气系统:在高温下经过充分时间,使原子迁移或气相传质达到平衡,则形成固-固-气界面(图5-33A),由界面
14、张力平衡关系:称为槽角第39页/共114页40(3)固-固-液系统(典型的有液相存在时的烧结)界面张力平衡时:可写成:固固液平衡的二面角固固液平衡的二面角二面角,其大小取决于 SS与 SL的相对大小。第40页/共114页41讨论(二面角与润湿关系,表5-3):1)当,120,液相不会扩展至晶界上,在三晶粒处形成孤岛状液滴(图5-34D);(不润湿)2)当,=60120,少量液相开始渗入晶界(图5-34C);(局部润湿)图5-34第41页/共114页423)当,SL,90润湿;SV=SL,=90;SV90不润湿。若 SV-SL LV,cos1,这是一种不平衡状态,液体在固体表面还要继续铺展。LV
15、 SL SV图5-39第51页/共114页52(3)浸渍润湿(图5-37C)浸渍润湿指固体浸入液体中的过程。其自由能变化可由下式表示:若 SV SL,则90,浸渍润湿自发进行;若 SV90,将固体浸入液体中必需做功。固固液体液体固固总结:总结:三种润湿的共同点是液体将气体三种润湿的共同点是液体将气体从固体表面排挤开,使原有的固从固体表面排挤开,使原有的固-气或气或 液液-气界面消失,而代之以气界面消失,而代之以固液界面固液界面。第52页/共114页53三影响润湿的因素(1)固、液的成分和结构对润湿的影响 改善润湿性,取决于界面能 LV、SV、SL三者的相对大小。一般 LV和 SV是固定的,生产
16、中常采用使固、液二相成分与结构接近,以降低 SL,有利于润湿。如金属陶瓷中,Cu与ZrC之间接触角=135(1100),若在Cu中加入少量Ni(0.25%),则角降为54,Ni的作用是降低 SL,使CuZrC结合性能得到改善。第53页/共114页54(2)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图5-40)对于平滑表面:原来液体铺展到A点,现在由AB点;固-液界面面积增加s,界面能增加 SLs;固-气界面面积减少s,界面能减少 Svs;液-气界面面积增加scos,界面能增加 LVscos。达到平衡时:SLs+LVscos-Svs=0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响 第54页/共114页55对于粗糙表面:
17、液体铺展由AB点;固-液界面表观表面积增加s,真实增加ns,界面能增加 SLns;固-气界面表观表面积减少s,真实减少ns,界面能减少 SVns;液-气界面表观表面积增加scos,真实增加scosn,界面能增加 LVscosn。达到平衡时:SLns+LVscosn-Svns=0第55页/共114页56讨论:(n1)在cos,n90不 能 润 湿 的 情 况 下,cosn,表面粗糙不利于润湿;图5-41第56页/共114页57(3)吸附膜的影响前面所提及的 Sv是指固体置于蒸气或真空中的表面张力,而真实固体表面都有吸附膜,使固体表面能 SV降低。由式:F=LVcos=SV SL可知,Sv降低,对
18、润湿不利。在生产中,如陶瓷生坯上釉,金属与陶瓷封接等,都要使坯体或工件保持清洁,即除去吸附膜,提高 SV,以改善润湿性。第57页/共114页58总结:改善润湿的方法:由可知(1)降低 SL;(2)去除固体表面吸附膜,提高 SV;(3)改变粗糙度。当真实接触角90o,粗造度愈大愈不利润湿。具体实例:混凝土与水泥接触,为了增加粗糙度,要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上凿坑。焊接时为增加表面粗糙度和去掉表面吸附层,要用锉刀挫旧表面。在陶瓷表面被银时,因为它们之间不润湿,所以要磨平、抛光。第58页/共114页595.3.5吸附与表面改性一、吸附1概念:一种物质(吸附质)的原子或分子附着在另一种物质(吸附剂)表面的现
19、象。由于吸附改变了表面原来的结构和性质表面改性。2吸附现象发生的本质表面力场问题表面具有表面能(过剩能),需释放与气体分子相互吸引吸附。材料表面除作特殊处理外,都要产生吸附,形成一层吸附膜。3吸附理论(复习)(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2)朗格谬等温吸附公式;(3)BET等温吸附理论公式。第59页/共114页604吸附对材料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吸附对材料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影响(1)硅酸盐材料的表面吸附膜硅酸盐材料的表面吸附膜表面存在断裂的表面存在断裂的Si-O-Si键:键:未断裂的未断裂的Si-O-Si键:键:第60页/共114页61(2)吸附膜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使表面能降低:改变表面的化学
20、特性(使润湿,粘附等难以进行)。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由Griffith公式c=,表面能降低,断裂强度c减小。例如:破碎物料,湿磨比干磨省力(湿石灰石只有干石灰石强度的2/3);钠-钙硅酸盐玻璃,在真空中断裂强度c=172.5Kg/cm2,在空气中断裂强度c=82.8Kg/cm2。第61页/共114页62改变金属材料的功函数(改变了金属发射电子的性能)金属材料的功函数电子从金属原子的最高能级发射到真空中所需的能量。值越大,金属越不易失去电子;值越小,金属越易失去电子。调节材料表面的摩擦力:形成吸附膜,表面能 降低,粘附作用减弱,摩擦力减小,从而起到润滑作用。第62页/共114页63二、表面改性利
21、用固体表面吸附特性,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改变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以适应各种要求。1固体表面活性机理晶格发生畸变,表面力场不均匀,表面缺陷增多,使活性提高。一般,固体表面活性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表面积增大,活性提高。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一般有两个基团(官能团),一端是亲水的极性基团-OH、-COOH、-SO3Na等,另一端是憎水(亲油)的非极性基团。憎水基:烃链、碳氢基团亲水基:羟基、羧基等第63页/共114页642表面官能团与表面改性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必须指明对象)。表面改性通过改变固体的表面结构和官能团来实现的。如:(1)Al2O3粉末表面是亲水的,
22、加入油酸使Al2O3粉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图示)。(2)CaTiO3是亲油的,加入烷基苯磺酸钠,使憎水基吸在CaTiO3表面,亲水基向着水溶液,则CaTiO3表面由憎水改为亲水(图示)。第64页/共114页65(3)为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新拌和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图5-42A,在絮凝结构中包裹着很多拌和水,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图5-42B、C,加入减水剂,憎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亲水基团指向水,在静电作用下,使系统处于悬浮状态。图5-42第65页/共114页胶体:一个相(分散相)以一定细度分散于另一个相(分散胶体:一个相(分散相)以一定细度分散于另一个相(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多相
23、体系。介质)中所形成的多相体系。分分散散程程度度不不同同分子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小于1nm粗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大于100nm悬浮液、乳状液、泡沫胶体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在1100nm之间665-4胶体分散体系与纳米材料中的界面第66页/共114页675.4.1粘土-水系统的胶体特性粘土(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等)矿物颗粒很细,一般0.1 10um,比 表 面 积 很 大,如 蒙 脱 石 比 表 面 积 可 达100m2/g,高岭石20m2/g。表现出一系列表面化学性质。粘土-水系统即粘土与水组成的系统,是介于溶胶-悬浮液-粗分散体系之间的一种状态。粘土分散相,水分散介质一黏土粒子的带电机理1
24、809年,发现在粘土和水的体系中,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粘土颗粒由负极向正极移动;1942年,发现在粘土和水的体系中,粘土颗粒边棱上可吸引带负电的金胶体粒子。说明粘土颗粒带电,并且所带电荷种类不同。第67页/共114页681同晶置换 由于同晶置换,配位八面体层中的Al3+可被Mg2+取代,四面体层中的Si4+可被Al3+取代(部分),产生过剩负电荷,负电荷的数量取决于晶格内同晶置换的多少。蒙脱石:产生上述离子取代后,除部分可由内部补偿外,单位晶胞中约有0.66个剩余负电子。蒙脱石颗粒易沿层间劈裂成小片状,使过剩负电荷显露出来,板面上带负电;伊利石:四面体层中的Si4+部分被Al3+取代(约1/6)
25、,单位晶胞中约有1.31.5个剩余负电荷,部分被层间正离子平衡,只有少部分负电荷对外表现出来。第68页/共114页69高岭石:一般认为,高岭石中不存在同晶置换,但近来综合分析的结果证明,高岭石中存在少量铝对硅的同晶置换。粘土的负电荷还可以由吸附在粘土表面的腐殖质离解而产生,负电荷的数量随介质的PH值改变。碱性介质中有利于H+的离解,产生的负电荷多。粘土的负电荷主要分布在板面上(垂直C轴的面上)。边面板面第69页/共114页702断键 高岭石碎片的边棱上吸引带负电的金胶体粒子,说明高岭石碎片带正电。图5-43分析了带电情况:高岭石在酸性介质中(图5-43a):由于破键,边棱上带负电,与铝相连的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机 材料科学 基础 表面 界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