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管理6.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资金管理6.ppt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现金管理现金管理交易性动机交易性动机 应付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支付投机性动机投机性动机 利用短期获利机会谨慎性动机谨慎性动机 为意外现金需求提供缓冲“安全垫”一、持有现金的动机和成本(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第1页/共71页现金管理系统收入支出有价证券投资通过信息报告的控制=现金流=信息流第2页/共71页(二)现金的成本 1机会成本:指不能用于有价证券投资所产生的再投资收益,数额上等同资金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关系 2管理成本: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与持有量关系不大,是决策无关成本 3转换成本: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交易费用 委托成本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固定性转
2、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关系 4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第3页/共71页二、现金管理的目的和内容二、现金管理的目的和内容(一)现金管理的目的(一)现金管理的目的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作出抉择,以获得最大的长期利润。(二)现金管理的内容现金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如图):n 编制现金预算或收支计划n 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n 用特定的方法确定最佳的现金余额第4页/共71页现金管理的内容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企业现金收支数量进行现金日常控制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当现金短缺时采用短期融资策略现金多余时采用还款或有价证券投资策略第5页/共71页(三)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三)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3、现行制度对企业使用现金有如下规定:u现金(指人民币现钞)的使用范围;u库存现金限额(一般以3-5天零星开支为限);u不得坐支现金u不得出租出借银行账户;u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u不得套用银行信用;u不得保存账外公款;u等等。第6页/共71页三、现金收支管理(日常控制)三、现金收支管理(日常控制)加速收款加速收款集中银行锁箱系统控制支出控制支出运用浮游量控制支出时间工资支出模式现金收支的综合控制现金收支的综合控制第7页/共71页收款浮账期间收账流程收账流程 :从客户邮寄支票到公司收妥现金的总时间.处理流程处理流程到账流程到账流程邮寄流程邮寄流程存款流程存款流程第8页/共71页邮寄浮账时间邮
4、寄浮账时间邮寄浮账时间 :即支票的邮寄时间.客户邮寄支票客户邮寄支票公司收到支票公司收到支票第9页/共71页加工浮账期间加工浮账期间加工浮账期间 :即在公司内部加工处理 支票的时间.公司存入支票公司存入支票 公司收到支票公司收到支票第10页/共71页变现浮账时间变现浮账时间变现浮账时间 :即在银行系统内部结算 支票所花费的时间.公司存入支票公司存入支票贷记公司的银行帐户贷记公司的银行帐户第11页/共71页存入浮账期间存入浮账期间存入浮账期间 :即公司收到支票到它变为 可用现金之间的时间.加工浮账期间加工浮账期间变现浮账期间变现浮账期间第12页/共71页现金收支的综合控制力争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实
5、行内部牵制制度及时进行现金的清理遵守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做好银行存款的管理适当进行证券投资第13页/共71页四、最佳现金持有量四、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最佳现金持有量:指使现金持有总成本最低的现金余额。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随机模式第14页/共71页 (一一)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寻找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该模式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产生的机会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考虑管理费用和转换成本。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报酬率)相关总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第15页/共71页相关总成本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短缺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总成本短缺成本
6、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由于各项成本同现金持有量的变动关系不同,使得总成本曲线呈抛物线型,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成本最低点,该点所对应的现金持有量便是最佳现金持有量,此时总成本最低。第16页/共71页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在测算表中找出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成本分析模式下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步骤第17页/共71页 (二)存货模式(二)存货模式 该模式认为公司现金持有量在许多方面与存货相似,存货经济定货批量模式可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其目的是要求总成本最小。第18页/共71页 存货模式假
7、设:存货模式假设:(1 1)企业所需要的现金可通过证券变现取得,且证券变现的不确定性很小;(2 2)企业预算期内现金需要量可以预测;(3 3)现金支出过程比较稳定、波动较小,而且每当现金余额降至零时,均可通过部分证券变现得以补足;(4 4)证券的利率或报酬率以及每次固定性交易费用可以获悉。分析:分析:由以上假设可知,在用存货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由以上假设可知,在用存货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不不会会出出现现现现金金短短缺缺,没没有有短短缺缺成成本本。另另外外,现现金金管管理理成成本本和和变变动动性性证证券券转转换换费费用用与与现现金金转转换换次次数数无无关关,是是决决策策无无关关成成本
8、本,在在此此只只考虑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证券转换费用。考虑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证券转换费用。第19页/共71页 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 即:TC=(Q/2)K+(T/Q)F 式中:TC是总成本;T为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总需要量;Q为最高现金余额;K为现金投资机会成本;F为每次固定转换费用。机会成本固定性转换成本总成本Q*现 金持有量 总成本 第20页/共71页TC:总成本T: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总需要量Q:最高现金余额K:现金投资机会成本F:每次固定性证券转换费用 TC=(Q/2)K+(T/Q)F最佳现金持有量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第21页/共71页例:某企业现金收支比较稳定,预计全年需
9、要现金200000元,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400元,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10%,则:代入公式:Q*=40000,TC=4000其中:转换成本=(200000/40000)400=2000(元)持有机会成本=(40000/2)10%=2000(元)有价证券交易总次数=(200000/40000=5(次)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5=72(天)第22页/共71页(三)随 机 模 式 随机模式也称为统计模型,该模型是运用控制理论来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基本思想:企业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H)和下限(L),将现金量控制在上下限之内。同时确定最优现金返回线
10、(R),当现金持有量达到上限或下限时,通过与有价证券的转换使其回到此水平。(见图)第23页/共71页现金持有量时间上限H下限L最优现金返回线 RAB随 机 模 式 示 意 图虚线H-现金存量的上限;虚线L-现金存量的下限;实线R-最优现金返回线。从图中可以看到,企业的现金存量(表现为现金每日余额)是随机波动的,当现金余额达到该区域控制上限H时,用现金购人短期有价证券,使现金余额下降至现金返回线(最佳持有量R)的水平;当现金余额降至该区域控制下限L时,则售出短期有价证券,使现金回升至现金返回线的水平;当现金余额处于上下限之间时,则无须买卖证券。第24页/共71页制定该控制区域的关键在于确定R值:
11、式中:R为最佳现金余额;F为有价证券每次固定交易费用;为每日现金余额的标准差;i为有价证券日利率;L为控制下限。控制上限H的计算公式为:H=3R-2L 控制下限L主要取决于每日现金需要量、有价证券变现所需的时间和管理人员的风险倾向,可根据经验数据确定。第25页/共71页 第二节第二节 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一、应收账款概述1、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1)商业竞争主要原因(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不属于商业信用2、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取得利润 可以把应收账款看作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第26页/共71页二、应收账款的成本机会成本:因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管理成本:企业对
12、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收账费用等。坏账成本: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给持有企业带来的损失。其与应收账款数量同方向变动。问题:机会成本如何计算?第27页/共71页 例:例:假设某公司年度赊销额为3 000 000元,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为60天,变动成本率为60%,资金成本率为10%,则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为多少?第28页/共71页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平均每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 第29页/共71页 例:假设某公司年度赊销额为3 000 000元,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为60天,变动成本率为60%,资金成本率为10%
13、,则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计算如下: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000000/36060=500000(元)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50000060%=300000(元)应收账款机会成本=30000010%=30000(元)问题: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收账天数与一定数量资金所维持的赊销额有何关系?第30页/共71页三、信用政策(一)信用标准 所谓信用标准是指企业提供信用时要求客户达到的最低信用水平。它反映应收账款的质量水平。1信用的“5C”分析 2信用评分法 某客户信用分数(某项指标或情况分数权数)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条件(Con
14、dition)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利润率、负债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赊购支付历史及企业未来预计等情况。第31页/共71页某客户信用评分情况如表所示:某客户信用评分情况如表所示:项项 目目财务比率或财务比率或有关情况有关情况分数分数预计权数预计权数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流动比率流动比率1.81.885850.10.18.58.5速动比率速动比率0.90.990900.20.21818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202080800.10.18 8负债比率负债比率606070700.150.1510.510.5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1212次次85850.150.1512.7512.75赊购支付
15、历史赊购支付历史尚好尚好75750.250.2518.7518.75未来发展预计未来发展预计好好85850.050.054.254.25合合 计计l l80.7580.75第32页/共71页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二)信用条件 1信用期限 信用期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限。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基本步骤: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l计算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营运资金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金成本率 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第33页/共71页例:某公司现在采用3
16、0天按发票金额付款的信用策,拟将信用期放宽至60天,仍按发票金额付款即不给折扣,该公司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为15,其他有关的数据见下表:第34页/共71页信用期项目30天60天销售量(件)100000120000销售额(元)(单价5元500000600000销售成本(元)变动成本(每件4元)400000480 000固定成本5000050000毛利(元)5000070000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元30004000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元)50009000第35页/共71页(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120000-100 000)(5-4)20000(元)(2)应收账款机会成
17、本的增加30天信用期应收账款机会成本60天信用期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增加:1200050007000(元)第36页/共71页(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收账费用增加4000-3000=1000(元)坏账损失增加9000-5000=4000(元)(4)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000(7000+1000+4000)8000(元)由于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增加,故应采用60天的信用期。第37页/共71页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续上例(下页)第38页
18、/共71页 沿用上例,假定该公司在放宽信用期的同时,为了吸引顾客尽早付款,提出了0.830,N60的现金折扣条件,估计会有一半的顾客(按60天信用期所能实现的销售量计)将享受现金折扣优惠。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120000100000)(54)20000(元)2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增加30天信用期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第39页/共71页提供现金折扣时加权平均收账期限=6050%+3050%=45(天)提供现金折扣时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增加=9000-5000=4000(元)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收账费用增加400030001000(元)坏账损失增加9000500040
19、00(元)第40页/共71页4估计现金折扣成本的变化 平均现金折扣率=0.8%50%+050%=0.4%平均现金折扣=600 0000.4%=2400(元)5提供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损益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20000(4000+1000+4000+2400)8600(元)由于可获得税前收益,故应当放宽信用期,提供现金折扣。第41页/共71页(三)收账政策 一般说来,收账费用越大,收账措施越有力,坏账损失就越小。因此制定收账政策,要在收账费用和所减少坏账损失之间作出权衡。收账政策优劣的判断标准是:应收账款总成本最小。可以通过比较各收款成本的大小,进而加以选择。第42页/共71页四、应收账款的日常
20、管理 内容包括:(一)应收账款追踪分析(二)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三)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分析(四)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参见教材相关内容)第43页/共71页 应收账款账龄 账户数量金额(万元)百分率(%)信用期内 20012060 超过信用期1-20天 1002010 超过信用期21-40天 40126 超过信用期41-60天 2084 超过信用期61-80天 30147 超过信用期81-100天 24105 超过信用期101-120天1642超过信用期120天以上的32126 合 计 /200100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第44页/共71页第三节第三节 存货管理存货管理一、存货管理的原因(一)保
21、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二)出自价格的考虑(三)适应市场变化第45页/共71页 二、存货成本(一)取得成本(TCa)1、订货成本:TCaF1+(D/Q)K 式中:TCa是订货费用,F1是订货的固定成本,D为全年存货需要量,K为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Q是每次的进货量。2、购置成本(DU)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订货固定成本十订货变动成本十购货成本F1+DK/Q十DU式中:D表示年需要量;U表示单价。第46页/共71页(二)储存成本(TCc)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十储存变动成本TCcF2KcQ/2式中:TCc储存成本;F2储存固定成本;Kc单位存货年储存变动成本(三)缺货成本(TCS)综上:TCTC
22、aTCCTCS F1+DK/Q十DUF2KcQ/2TCS 企业存货的最优化,即是使上式TC值最小。第47页/共71页三、经济进货批量 存货的决策涉及四项内容:决定进货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进货时间和决定进货批量。(一)经济订货批量的含义 经济进货批量是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决定存货经济批量的成本因素包括变动性订货成本、变动性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第48页/共71页(二)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 1、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假设条件(1)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存货。(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3)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TCs
23、为零,这是因为良好的存货管理本来就不应该出现缺货成本。(4)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即D为已知常量。(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即U为已知常量。(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第49页/共71页2、经济进货批量的基本模型 由于企业不允许缺货,即当存货数量降至零时,下一批订货便会随即全部购入,故不存在缺货成本。存货数量时间QTTT第50页/共71页每年最佳订货次数:经济订货批量的相关总成本: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第51页/共71页 例:某企业每年需耗用A材料7200千克,该材料的单位采购成本为20元,单位储存成本为
24、4元,平均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则:第52页/共71页(三)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型 例:某零件年需用量(D)为3600件,每日送货量(P)为30件,每日耗用量(d)为10件,单价(U)为10元,一次订货成本(生产准备成本)(K)为25元,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c)为2元。送货期送货期时间/月存量EEE表示最高 库 存 量,E表示平均库存量 第53页/共71页 设每批订货数为Q。由于每日送货量为P,故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则为 QP,称之为送货期。因零件每日耗用量为d,故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由于零件边送边用,所以每批送完时,最高库存量为:Q-平均存量则为:第54页/共71页TC
25、(Q)=TC对Q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为零,然后求出令TC有极小值的Q。求解得:将这一公式代入(TC)上述公式,可得出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量总成本公式:第55页/共71页将数据代入,得:注:这种边补充边消耗的经济批量模型也适合于成批生产情况下产成品存货的规划,即用该模型确定最佳生产批量。第56页/共71页(四)数量折扣条件下的经济订货量 在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型其他各种假设条件均具备的前提下,存在数量折扣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可按下式计算:存货相关总成本购置成本十相关订货费用+相关存储成本第57页/共71页 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具体确定步骤如下: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具体确定步骤如下:
26、u第一步:按照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确定经济进货批量;第一步:按照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确定经济进货批量;u第二步:计算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二步:计算按经济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u第三步: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三步:计算按给予数量折扣的进货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u第第四四步步:比比较较不不同同进进货货批批量量的的存存货货相相关关总总成成本本,最最低低存存货货相相关关总总成成本本对对应应的进货批量,就是实行数量折扣的最佳经济进货批量。的进货批量,就是实行数量折扣的最佳经济进货批量。第58页/共71页四、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在提前订货
27、的情况下,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存货的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影响订货点的主要因素有正常消耗量、提前期和安全储备量。(一)确定情况下的订货点 在正常消耗量和提前期确定的清况下,订货点(R)按下列公式确定:RdL 第59页/共71页 例:某企业全年需用材料43200千克,每次订货成本300元,单位储存成本2元,每日正常消耗量为100千克,提前期为9天。则:R1009=900(千克)N*=43200/3600=12(次)T*=360/12=30(天)即当该材料库存下降为900千克时,就应提出订货,等到下批订货到达时(再次发出订货单9天后),原有库存刚好用完。第60页/共71页 (二)提前期不完全
28、确定情况下的订货点 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有时订货提前期不能完全确定。此时须考虑安全储备量,即订货点由正常提前期的消耗量和超过正常提前期的安全储备量两部分构成。其中安全储备量(B)的计算公式如下:B=正常消耗量保险储备天数 则:RdL十B承上例,假设该材料保险储备天数为3天。则:R=1009十1003100(9十3)l200(千克)第61页/共71页 (三)提前期和正常消耗量均不完全确定情况下的订货点当提前期和正常消耗量均不完全确定情况下,确定安全储备量时除了要考虑提前期延长而增加的消耗量之外,还要考虑由于平均消耗量不确定而增加的消耗量。安全储备量的计算公式为:B正常消耗量保险储备天数+(
29、预计最大消耗量-正常消耗量)(提前期+保险储备天数)承上例,假定由于意外因素的干扰,该材料平均每日消耗量可能达到130千克,则:R=1009+1003+(130-100)(9+3)=900+300+360=1560(千克)第62页/共71页五、安全储备量 建立安全储备固然可以使企业避免由于供应中断而造成的缺货损失,但由此而引起的平均库存量的增高却会加大存货总成本。因此有必要确定一个最佳安全储备量,使缺货成本和保险储备成本之和最低。设与此有关的总成本为TC(S,B),缺货成本为Cs保险储备成本为CB,则:TC(S,B)CS+CB 第63页/共71页其中:CsKuSN 式中:Ku为单位缺货成本;S
30、为一次订货缺货量;N为一年订货次数。CBKcB 式中:Kc为单位存货储存成本;B为保险储备量。TC(S,B)KuSN+KcB 现实中,缺货量S具有概率性,其概率可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得出;保险储备量B可选择而定。第64页/共71页 例:假定某存货的年需要量D3600件,单位储存变动成本Kc2元,单位缺货成本Ku4元,交货时间L10天,每日正常需要量为10件;已经计算出经济订货量Q300件,每年订货次数N12次。交货期内的存货需要量及其概率分布见下表 需要量(10*d)708090100l10120130 概率(P1)001004020050020004001第65页/共71页 先计算不同保险储备的
31、总成本:(1)不设置保险储备量:即令B0,且以10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当需求量为100件或其以下时,不会发生缺货,其概率为0.75(0.01十0.04十0.20+0.50);当需求量为110件时,缺货10件(110-100),其概率为0.20;当需求量为120件时,缺货20件(120-100),其概率为0.04;当需求量为130件时,缺货30件(130-100),其概率为0.01。则:B0时缺货的期望值S0、总成本TC(S、B)可计算如下:S0(110-100)0.2十(120-100)0.04十(130-100)0.0131(件)TC(S、B)KuS。N十B0K c 43112十02
32、 1488(元)第66页/共71页 (2)保险储备量为10件 即B=10件,以11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当需求量为110件或其以 下时,不会发生缺货,其概率为095(001+004+020+O50+020);当需求量为120件时,缺货10件(120-110),其概率为004;当需求量为130件时,缺货20件(130-110),其概率为001。因此,B10件时缺货的期望值Sl0、总成本TC(S、B)可计算如下:Sl0(120110)004十(130-110)001 06(件)TC(S、B)K uSl0N十BK c 40612十102488(元)第67页/共71页 (3)保险储备量为20件
33、同样运用以上方法,可计算S20、TC(S、B)为:S20(130120)00101(件)TC(S、B)4 0112十202=448(元)(4)保险储备量为30件 即B30件,以130件为再订货点。此种情况下可满足最大需求,不会发生缺货,因此:S30=0 TC(S、B)4012+30 260(元)比较上述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以其低者为最佳。当B20件时,总成本为448元,是各总成本中最低的。故应确定保险储备量为20件,或者说应确定以120件为再订货点。第68页/共71页 以上举例解决了由于需求量变化引起的缺货问题。至于由于延迟交货引起的缺货,也可以通过建立保险储备量的方法来解决。确定其保险储备量时,可将延迟的天数折算为增加的需求量,其余计算过程与前述方法相同。第69页/共71页 六、存货日常管理方法 1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经济批量。2缩短订货提前期。采取最简捷的订货方式,实行就近采购,从而降低平均库存量、订货点和运输成本。3开辟多种供应渠道,以降低进货成本和缺货成本。4选择经济的运输方式。5改进产品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6加强库存监控,杜绝由于人为原因而造成的丢失、毁损及自然损耗。7及时处理不适用的存货。包括过时、劣质、滞销、多余或变质的存货。8实行ABC管理法。第70页/共7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1页/共71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