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食源性疾病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源性疾病学习.pptx(1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概述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第1页/共135页概述基本要素:传播疾病的媒介 食物 致病因子 食物中的病原体 临床特征 急性发病表现第2页/共135页&1 食物中毒概述定义: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第3页/共135页1 食物中毒概述原因:病原菌污染食物,并繁殖产毒 有毒化学品达中毒剂量 外形与食品相似的有毒物质 有毒食品烹调加工中未能去除 储存不当致食品中产生或增加有毒物 质 第4页/共135页1 食物中毒概述特点:I.发病与食品有关 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
2、食品史 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一致 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止第5页/共135页1 食物中毒概述特点:I.发病潜伏期短,来势凶猛,呈爆发性 短时间内多数人同时或相继发病 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I.临床症状基本相似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I.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与传染病的重要区别)第6页/共135页1 食物中毒概述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第7页/共135页&2 细菌性食物中毒概念:指因摄入了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第8页/共135页 2 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I.明显季节性,
3、尤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II.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中毒食品。III.发病率高,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第9页/共135页 2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类型: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假单胞菌属食物中毒第10页/共135页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 沙门氏菌属 G菌,2300多种血清型,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其次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第11页/共135页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季节:全年,多见于夏秋季。污染源:患者及带菌者的排泄物。中毒食品:动物性食品,如肉、蛋类、家禽、水产类以及
4、乳类,尤 肉、蛋类。第12页/共135页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污染环节:细菌污染食品后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 食品加工中加热处理不彻底 熟食被再次污染,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 不彻底第13页/共135页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症状:腹泻一日十余次,黄绿色水样便,头痛、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无尿、呼吸困难、死亡第14页/共135页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防止污染 控制繁殖 彻底杀菌(关键步骤)第15页/共135页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致病性大肠杆菌 G杆菌,包括4型: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2)肠侵袭性大肠杆菌;3)肠致病性大肠杆菌;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凶险)第
5、16页/共135页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季节:全年,多见于夏秋季。污染源:患者及带菌者的排泄物。中毒食品:动物性食品,如肉、乳类,也可污染果汁、蔬菜、面包第17页/共135页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污染环节:细菌污染食品后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 食品加工中加热处理不彻底 熟食被再次污染,食用前未加热或加热 不彻底第18页/共135页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症状:急性肠炎型:水样腹泻、腹痛、恶心 发热 急性菌痢型: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发热 出血性肠炎:突发剧烈腹痛、腹泻、先水便后血便、病死率高第19页/共135页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防止污染 控制繁殖 彻底杀菌(关键步骤
6、)第20页/共135页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G+球菌,自然界广泛分布(皮肤、指甲、鼻咽腔等),对外界抵抗力强。分2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前者致病作用强,可引起化脓性病灶并产生肠毒素。第21页/共135页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季节:全年,多见于夏秋季 污染源:人和动物,尤有化脓性病灶者 中毒食品:剩饭、凉糕、奶油糕点、乳制品、鱼虾、熟肉制品。第22页/共135页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污染环节 带菌人群对食物的污染 脸、手化脓性感染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对乳类的污染 乳牛患化脓性乳腺炎 第23页/共135页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症状:恶心、呕吐、中上腹痛、腹泻
7、以呕吐最显著,呕吐物为胆汁、血、粘液,剧烈吐泻致虚脱。第24页/共135页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防止病原菌污染 避免带菌人群对食物的污染 避免病原菌对乳类的污染 防止肠毒素形成第25页/共135页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副溶血性弧菌 G弧菌,对热、盐敏感,广泛存在于温热带地区的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最常见食物中毒第26页/共135页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季节:季节性强,见于夏秋(79月)污染源:海水及沉积物对海产食品污染 中毒食品:海产食品和盐渍食品,以墨 鱼、带鱼、虾、蟹为多见第27页/共135页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污染环节
8、:污染海域对海产食品直接污染 沿海人群带菌者对食品污染 被污染食品高温下存放后加热不彻底 熟制品受带菌者污染或生熟交叉污染第28页/共135页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症状:上腹痛及胃痉挛,继而脐部阵发性绞痛 恶心、呕吐、腹泻、高热、血水样便、粘液脓血便第29页/共135页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防止污染 控制繁殖 彻底杀菌(关键步骤)如:凉拌食品清洗干净后于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100水漂烫数分钟。第30页/共135页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肉毒杆菌 G+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江河湖海淤泥沉积物、尘土及动物粪便中。其产生的外毒素即肉毒毒素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第31页/共135页肉毒毒素食物
9、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季节: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最多 污染源:带菌的土壤、尘埃及动物粪便 中毒食品:家庭自制谷类或豆类发酵制 品如臭豆腐、豆酱、面酱、豆豉等第32页/共135页肉毒毒素食物中毒污染环节:带菌的土壤可污染各类食品的原料 加热的温度不能杀死肉毒梭菌的芽孢,并提供芽孢发育及产生毒素的条件。食品制成并久置后食用时不经加热第33页/共135页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症状:神经型食物中毒,死亡率较高 以运动神经麻痹的症状为主,如:头痛 头昏、乏力、走路不稳、视力模糊、眼睑 下垂、瞳孔散大,吞咽及呼吸困难,直至 呼吸衰竭而死亡。第34页/共135页肉毒毒素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防止污染:原料彻底清洗除去
10、泥土粪便 控制繁殖:迅速冷却,低温贮藏等 彻底杀菌:彻底加热第35页/共135页假单胞菌属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椰酵假单胞菌 G短杆菌,产生的毒素为米酵菌酸和毒黄素,第36页/共135页假单胞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季节:7、8月份最多 污染源:制作过程受到污染 中毒食品:家庭自制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变质淀粉类制 品,如糯米汤团、吊浆粑、小米或高梁米面制品、马 铃薯粉条等,尤其是酵米面 第37页/共135页假单胞菌属食物中毒症状:损害肝、脑、肾等器官 且发病率高 表现为:肝肿大、肝功异常、肝昏迷、蛋白尿、血尿乃至尿毒症,最 后肾功衰而死亡第38页/共135页假单胞菌属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改
11、变饮食习惯(根本措施)防止污染第39页/共135页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名称细菌名称中毒食品中毒食品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剩米饭、米粉、甜点剩米饭、米粉、甜点防止污染防止污染控制繁殖控制繁殖彻底杀菌彻底杀菌变形杆菌变形杆菌动物性食品、豆制品、动物性食品、豆制品、凉拌菜凉拌菜河弧菌河弧菌海产品海产品肠耶尔森氏菌肠耶尔森氏菌牛奶、肉类、豆腐牛奶、肉类、豆腐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奶及制品、肉类制品、奶及制品、肉类制品、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第40页/共135页 3 真菌性食物中毒概念:指由于食入含有产毒霉菌产生的大量霉菌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特点:中毒食品为适宜霉菌生长产毒的食品。一般烹
12、调方法无法破坏其毒素。第41页/共135页赤霉病麦食物中毒中毒物质赤霉病麦毒素 毒素对热稳定,一般烹调不能去毒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多见,东北 和华北地区也有发生。第42页/共135页赤霉病麦食物中毒症状:以呕吐为主要症状 个别病例四肢酸软、步态不稳、形似醉酒,称“醉谷病”第43页/共135页赤霉病麦食物中毒预防措施:关键:防止谷物受霉菌污染和产毒 主要:制定毒素卫生标准 减除粮食中病粒或毒素 加强田间和储存期的防霉措施第44页/共135页霉变甘蔗中毒中毒物质甘蔗节菱孢霉素 好甘蔗:肉质清白、味甘甜。霉甘蔗:外皮失去光泽,质地较软,瓤 部颜色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浅棕色,有酒糟味或酸霉味。多
13、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初春季节 第45页/共135页霉变甘蔗中毒症状不死即瘫 最初:呕吐、恶心、腹痛、腹泻 进而:头晕、头疼、视力障碍,眼球偏 侧凝视,复视、阵发性抽搐,四 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 状、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出现昏 迷、呼吸衰竭、死亡,或严重神 经系统后遗症致终生残废 第46页/共135页霉变甘蔗中毒预防措施 不吃霉变甘蔗 甘蔗成熟后收割 储存期不可过长,定期检查,防冻防霉第47页/共135页黄变米和黄粒米毒素中毒中毒物质黄变米和黄粒米毒素 稻谷收获后未及时干燥,水分含量过 高,贮存过程中霉菌大量繁殖使米粒变 黄,同时含大量黄变米毒素第48页/共135页黄变米和黄粒米毒素中毒症状
14、 黄绿霉素:神经毒,抑制脊髓运动神经 岛青霉毒和黄米毒素:肝硬化和肝癌 桔青霉毒:肾脏肥大及肾脏障碍。第49页/共135页黄变米和黄粒米毒素中毒预防措施 禁止食用变黄米粒 稻谷收割后及时干燥 储存期间定期检查第50页/共135页霉变甘薯中毒中毒物质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 甘薯局部变硬,表面塌陷呈黑褐色斑 块,变苦进而腐烂,由镰刀菌等污染引起第51页/共135页霉变甘薯中毒症状 病初: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严重:高热、神志不清、昏迷、肺水肿 至死亡。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治疗。第52页/共135页霉变甘薯中毒预防措施 禁止食用 注意储存方法,加强防霉第53页/共135页 4 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概念:指将天
15、然含有毒成分的动植物当作食物 某条件下产生有毒成分的动植物性食物 加工未能破坏有毒成分动植物当作食物第54页/共135页动物性食物中毒定义:指误食有毒动物及其组织或食用因加工、烹调不当未去除有毒成分的动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尤以鱼胆中毒、河豚鱼中毒的病死率较高(前者为20,后者为30)第55页/共135页河豚鱼中毒概述:世界上最严重的动物性食物中毒 “拼死吃河豚”江浙民俗 “河豚有大毒,味虽鲜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本草纲目 第56页/共135页河豚鱼中毒 河豚鱼:味道鲜美的剧毒鱼类,体形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皮肤光滑无鳞,背上为鲜艳的斑纹或一片黑色,口内明显两对门牙。第57页/共135页
16、河豚鱼中毒 毒性物质:河豚的肝、脾、肾、卵巢和卵、皮肤及 血液都含有河豚毒素,以卵巢最毒,肝脏 次之。鱼死后毒素渗入肌肉也使其含毒。每年25月由海逆游至入海口河中产卵。此时含毒素最多,易中毒。第58页/共135页河豚鱼中毒毒性特点:发病急剧:46h死亡,最快10分钟。病死率20%,甚至40-60%。毒性很强:作用于神经系统,阻断神经 肌肉传导,可引起呼吸中枢 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第59页/共135页河豚鱼中毒预防措施: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让居民认识到河豚鱼有毒勿食 辨别河豚鱼以防误食 加强对河豚鱼的监督管理 禁止河豚鱼流入市场 严格挑选,勿随便扔弃 第60页/共135页鱼类组胺中毒概述 由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性疾病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