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学习.pptx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学习.ppt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腹泻的原因细菌感染性腹泻?第1页/共74页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菌痢)的概念的概念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畏寒、发热为特征主要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炎症与溃疡,以乙状结肠、直肠病变最为显著。第2页/共74页第3页/共74页形态G-G-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杆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有菌毛,0.50.50.720.723m3m。病原学病原学第4页/共74页抵抗力蔬菜、瓜果及污染物 10-2010-20天 粪便数小时 冰块2626日 潮湿土壤343
2、4日日光照射3030、加热至60 60 1010或100 100 1 1分钟杀灭。对酸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病原学病原学第5页/共74页菌属分类:肠杆菌科 志贺菌属 根据抗原结构(菌体o o抗原和表面k k抗原)和生化反应的不同:菌名菌名群群血清型血清型症状症状 抵抗力抵抗力流行流行痢疾志贺痢疾志贺菌菌(S.dysenteriae)A1 15 重最弱局部流行福氏福氏(S.flexneri)B1 6 易转慢性较强最多见鲍氏鲍氏(S.boydii)C1 18较少见宋内宋内(S.sonnei)D1轻,呈不典型最强多见第6页/共74页李平等,284株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谱分析。山东医药,2008,48
3、(40)第7页/共74页内毒素(脂多糖)的作用:破坏肠粘膜上皮,造成粘膜炎症,并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破坏肠粘膜上皮,造成粘膜炎症,并有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出现粘液脓血便致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出现粘液脓血便 使肠壁通透性增高,促进毒素吸收,引起一系列毒血症的症状,使肠壁通透性增高,促进毒素吸收,引起一系列毒血症的症状,如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如发热、神志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使肠蠕动失调,引起肠痉挛,尤以直肠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使肠蠕动失调,引起肠痉挛,尤以直肠括约肌受累明显,因而发生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括约肌受累明显,因而发生腹痛、里急后
4、重等症状 毒素病原学病原学第8页/共74页毒素外毒素的作用:肠毒素性:肠毒素性:此毒素有类似此毒素有类似E.coliE.coli和霍乱肠毒素的作用能引起和霍乱肠毒素的作用能引起腹泻与呕吐腹泻与呕吐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 :它可以阻止小肠上皮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吸收它可以阻止小肠上皮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吸收 神经毒性神经毒性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昏迷或脑膜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昏迷或脑膜炎第9页/共74页10流行病学 第10页/共74页传染源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急性非典型菌痢与慢性隐匿型菌痢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儿童、青年 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是
5、多不持久流行特征:流行特征:全年散发,夏秋多见 气温高 苍蝇多 喜生冷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第11页/共74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第12页/共74页病名病名20102010年年20092009年年 20082008年年发病数发病数死亡数死亡数发病数发病数死亡数死亡数发病数发病数死亡数死亡数甲乙丙类总计甲乙丙类总计6409962640996215257152575923909592390915265152655262758526275812622 12622 甲乙类传染病合计甲乙类传染病合计3185932318593214289142893525076352507614849148493541163354
6、11631243312433 艾滋病艾滋病15982159827743774313281132816596659610059 10059 5389 5389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1317982131798288488414250201425020101810181407664 1407664 1049 1049 甲型肝炎35277352774 44384143841212156052 56052 10 10 乙型肝炎10605821060582689689117960711796077927921169569 1169569 831 831 丙型肝炎1530391530391281281318
7、49131849141141108446 108446 123 123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痢疾25224825224836362715512715513838312522312522 56 56 肺结核肺结核9913509913503000300010769381076938378337831169540 1169540 2802 2802 梅毒梅毒35853435853469693063813063816363257474257474606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第13页/共74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第14页/共74页15发病机制第15页/共7
8、4页 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量细菌进入肠道正常菌群的拮抗+肠黏膜分泌型IgA屏障细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黏膜炎症反应,小血管循环障碍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肠黏膜炎症、坏死和溃疡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细菌在人体内被吞噬,很少侵入黏膜下层,一般亦不侵入血流,故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营养状况极差,尤其老年人或儿童偶然发生败血症志贺菌释放外毒素病初的水样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急性典型菌痢的发病机制示意图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16页/共74页志贺菌释放内毒素 发热及毒血症症状特异体质者/儿童引起强烈过敏反应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急性微循环障碍内毒素损伤血管壁引起DIC及血
9、栓形成加重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起脑水肿甚至脑疝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中毒型中毒型菌痢菌痢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第17页/共74页18病理解剖第18页/共74页 病变部位:乙状结肠和直肠 基本病变: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急性菌痢:急性卡他性炎 假膜性炎 溃疡 愈合慢性菌痢:肠粘膜水肿 肠壁增厚中毒性菌痢:肠道病变轻微 粘膜充血水肿第19页/共74页 急性卡他性炎充血水肿 粘液增加 炎性渗出 点状出血 点状糜烂急性菌痢第20页/共74页病变进一步发展粘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后者与病变进一步发展粘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
10、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称为假膜假膜假膜性炎灰白灰白 暗红暗红 灰绿灰绿急性菌痢第21页/共74页急性细菌性痢疾(假膜性肠炎)第22页/共74页“地图状”溃疡急性菌痢第23页/共74页24临床表现第24页/共74页 普通型(典型)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轻型(非典型)重型重型混合型混合型脑型脑型休克型休克型慢性迁延型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慢性隐匿型急性菌痢急性菌痢慢性菌痢慢性菌痢潜伏期:潜伏期:1 14 4天(数小时至天(数小时至7 7天)天)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中毒性中毒性第25页/共74页
11、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便量少。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病程:1-2周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急性菌痢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普通型(典型)第26页/共74页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 45日。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轻型(非典型)轻型(非典型)第27页/共74页 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急起发热,腹泻每天3030次以上,为稀水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明显。严重者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等。重型重型第28页
12、/共74页 机体对大量病原菌毒素产生的异常强烈反应 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起病,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肠道症状不明显。依其临床表现分为三种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中毒型菌痢中毒型菌痢第29页/共74页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面色苍白,口唇或指甲紫绀;肢端湿冷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20mmHg脉搏细数,心率快、心音弱尿少或无尿出现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30页/共74页脑型(呼吸衰竭型):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典型呈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嗜睡、惊厥、昏迷;瞳孔不等大等圆,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31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性 痢疾 BacillaryDysentery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