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习教程.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刑法学习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习教程.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刑法的概念1.概念: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对犯罪给予惩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第1页/共35页二、刑法的基本原则:1 1、罪刑法定:、罪刑法定: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是否需要刑罚处罚,给予什么样的刑罚处罚,均由刑法明文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2 2、罪刑相适应:、罪刑相适应: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行相当,罪当其行。3 3、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公民适用法律一律平等: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追究,任何人不得例外;具有同样情节的犯罪人在定罪量刑时应该平等对待;任何人不得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
2、,不因犯罪人的身份、地位或其他非法定原因加重或者减轻处罚。第2页/共35页三、刑法的效力范围1.空间效力 属地管辖: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本法。注意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2.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其外交人员不受所在国管辖。属人管辖:我国公民在外国犯罪的,适用本法,但按照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 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第3页/共35页保护管辖:外国人在我国境外对我国公民,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普遍管辖: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
3、于某些特定的国际罪行,由于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的利益,不论犯罪行为发生于何地和罪犯国籍如何,各国均有权对其实行管辖,此即为普遍管辖,如对战争犯罪、海盗、贩奴等的管辖。第4页/共35页下列几项中那些我国享有管辖权:1.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2.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假外出旅游,途中为了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绑架到c国。3.李某,男,26岁,北京某大学研究生。李某在外国学习期间,一心想做阔佬,一天黑夜,他尾随一个走出商场的外国人,在无人的情况下,手持尖刀,刺伤该外国某公民,并将其随身携带的2000多美元现金及刚买的大衣劫走。李某回国后,被我公
4、安机关抓获。4.甲国公民a在东方航空飞往美国的飞机上对来自乙国的b实施抢劫,此时飞机正处于公海之上。第5页/共35页.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即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生效之前的行为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生效的行为,应当适用原来的刑法,但是新刑法如果规定处罚更轻时,则适用新刑法。第6页/共35页犯罪 犯罪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后果。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5、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7页/共35页犯罪的特征1、严重危害性:犯罪是一种行为、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这种社会危害性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严重。2、触犯刑法: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其社会危害性要重于一般违法行为触犯了刑法。3、应受刑法处罚:犯罪是适用刑法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犯罪应受刑罚处罚。反之,不应受刑罚处罚的,不是犯罪。第8页/共35页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责任年龄责任能力特殊主体一般主体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故意过失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不作为作为危害行为一般客体直接客体同类客体危害结果
6、因果关系疏忽自信直接间接第9页/共35页刑法第二编十章: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基本依据就是犯罪的同类客体。第10页/共35页2、犯罪的客观方面:其表现有:A、危害行为;(作为与不作为)参加恐怖组织罪B、危害结果: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损害。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犯的既遂,不仅要求有犯罪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这类常见的犯罪很多,如故意杀人罪
7、 第11页/共35页思想构成犯罪吗?犯罪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思想,因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要看这人是否实施了触犯刑法的行为,而不是是否有犯罪的思想。我国没有“思想犯罪”。第12页/共35页思想不构成犯罪,言论能否构成犯罪呢?有人提出,我国宪法中规定有言论自由,刑法中仅规定了行为犯罪,而没有规定思想犯罪,因此,言论不能构成犯罪。这种说法正确吗?第13页/共35页参考答案单纯的思想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不能构成犯罪,但言论是思想的表现方式之一,是一种行为。如刑法第105条第二款:“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
8、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14页/共35页3、犯罪主体(1)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单位(法人):第15页/共35页刑事责任年龄示意图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适用死刑相对负刑事责任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完全负刑事责任出生14周岁18周岁16周岁死亡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第16页/共35页4、犯罪的主观方面(1)故意:A、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
9、生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B、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并且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2)过失:A、过于自信: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B、疏忽大意:行为人已经预见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而轻信能过避免。第17页/共35页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览表第18页/共35页课堂案例练习题:请指出下列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哪一种(讨论)。1、某甲开车途中发现有个熟人某乙在前面行走,就想开车紧贴而过,吓唬某乙,但车紧贴而过时将某乙拖倒轧死。2、某段公路上有农民白天堆晒的麦秸,某甲在深夜开车驶过该路段时将一名藏在麦秸下睡觉的儿童压死。3、某甲是某仓库管理员,一天朋友来
10、仓库看望他,拿出香烟请某甲抽烟,抽烟后某甲将烟头随手一扔,结果引起火灾。4、某甲想开枪杀死某乙,虽然距离很远,但某甲不愿放过这个机会,向某乙开了一枪,结果没有击中某乙。第19页/共35页参考答案:1、属过于自信的过失;2、不是故意或者过失,属意外事件;3、属疏忽大意的过失;4、属直接故意;第20页/共35页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进行反击,致使侵害人受到某种损害的行为,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第21页/共35页1.必须存在不法侵害的行为。2.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对于预备的或想象的侵害行为,不能借口正当防卫,先发制人,而只能采取预防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学习 教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