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pptx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ppt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规律犯罪心理的形成规律一、犯罪心理形成的两种模式一、犯罪心理形成的两种模式 渐变模式渐变模式 突变模式突变模式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规律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规律 互动律互动律 心理选择律心理选择律 “量变量变-质变质变”转化律转化律 反馈强化律反馈强化律第1页/共31页一、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一、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 犯罪心理是个体在主观因素的基础上,接受了不良刺激的影响,并通过不良行为实践的尝试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不同形式,但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两种模式,即渐变模式和突变模式.第2页/共31页概念:犯罪心理形成的渐变模式是指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一个
2、渐进的、由好变坏的逐渐变化的过程。个体从少年时个体从少年时起就形成了不健起就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逐渐全的人格,逐渐演变以致发展成演变以致发展成为犯罪心理。为犯罪心理。(原发型)个体早年并无劣迹,已经能个体早年并无劣迹,已经能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有的甚至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有的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生活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生活的某个阶段开始,经不住不良刺激某个阶段开始,经不住不良刺激的诱惑,动摇了自己的心理防线,的诱惑,动摇了自己的心理防线,从思想观念、生活作风的蜕变开从思想观念、生活作风的蜕变开始,逐渐腐化堕落而走上犯罪道始,逐渐腐化堕落而走上犯罪道路。这种人初犯年龄一般较晚,路。这种
3、人初犯年龄一般较晚,但有较理智的思想基础。但有较理智的思想基础。(继发型)第3页/共31页 路路(化名),12岁,某工读学校小学班学生。8年的偷窃历史,偷窃近百次,盗得自行车40多辆、黄鱼车5辆、电瓶车一辆,以及手表、衣物等,总价值7000元。路路的父母原是云南插队的上海“知青”。在路路出世刚满两个月时,年轻的妈妈丢下孩子返回上海,路路吃着云南米汤长到两岁半随父回沪。父亲在亲友的帮助下,成了路边设摊的童装个体户,路路也成了招揽生意的活“模特儿”,整天穿着各种童装站在路边,为父亲招引顾客。4岁时,父亲就把零钱交给儿子去管,成了主宰金钱的“小主人”,逐渐养成了要吃便买、要玩便拿、花钱如流水的恶习。
4、路路的父亲本来就有偷窃前科,做了个体户,手头宽裕了,但旧习不改,并利用手头有钱,玩女人,搞流氓活动。这些不轨行为,必然对幼小的路路产生直接影响。路路刚满5岁,父亲因盗窃、流氓两罪并发被判劳动改造三年。从此,路路断绝了一切经济来源,回到了祖母身边,生活靠街道救济,维持最低水平,这对路路来讲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一时很难适应。一次路路在马路上游荡,看到水果摊成串的香蕉,他馋涎欲滴,萌发了偷香蕉动机。一个吃惯了零食的孩子,终于抵御不住物质的诱惑而偷了香蕉。首次成功,对一个孩子来讲好比注射了强心剂。从此,5岁的路路整天在马路上东游西逛,这里偷一只苹果,那里偷一只橘子,开始了偷窃生涯。路路六岁半进
5、小学,由于从小失去母爱,性格孤僻,对成年人不亲近,与同学不合群,独来独往没有任何朋友。入学的第一天他就没有按时到校,后来经常迟到、早退,老师多次教育无效。后来由厌学、逃学到干脆不去上学,成了“挂名”学生,整天闲逛,走到哪里,偷到哪里,并由偷吃的东西发展到偷钱、偷物、偷车等,而且越偷越精明,越偷胆子越大。由于年龄小,人们对路路的偷窃行为往往采取宽容和同情态度,甚至司法机关对他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没能给以必要的惩罚和阻止。一次次被抓获,而又轻易被放过,客观上助长了他的偷窃邪念,使他在偷窃的泥坑中越陷越深。从小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掉的。路路进工读学校受教育一年半,偷窃心理并未改变,偷窃行为还不断发生。进校
6、18个月就逃跑18次,每次逃出去都有作案行为。他自己说:“一个星期不偷东西,不撬坏几把锁,心里就烦躁,手就痒痒难受。有时星期天放假回家,没有找到下手机会,就不想返校,好像有什么任务未完成似的。”原发型渐变模式案例原发型渐变模式案例第4页/共31页 从少年期开始,通过不良交往和违法尝试,逐渐发展成为犯罪心理。这类人社会化不完全或经历了错误的社会化,形成了不良人格,始犯年龄早,犯罪恶习深,矫治难度大。原发型渐变模式总结原发型渐变模式总结第5页/共31页继发型渐变模式案例继发型渐变模式案例 犯罪人朱振江(化名),男,54岁,大学毕业后进某工厂工作。他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多项殊
7、荣。1994年,他坐上了河南省鹤壁市市政府的第一把交椅。随着职位的升迁,奉承他的人多了,送礼的人也多了。开始他拒收过礼品和钱物,并因此得罪过人,遇到过难堪。可后来一想与其被人说“傻冒”、“清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既可得利,又能“助人”,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默认了,下水了。到后来他又觉得,我替别人办事了,别人送些礼以示感谢,也属人之常情。况且,既然在领导这个位置上,就应该多帮别人办点事,这样还能落个“热心肠”、“乐于助人”的好名声,甚至把这种行为同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挂起钩来,这种歪曲的认知方式使他变得心安理得了。再到后来,他就发展到依“礼”办事了:你给我送礼,我帮你办事;我帮你办事,你
8、必须得给我报酬,否则他就张口索要,完全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为自己牟取私利的砝码。从1994年元月朱振江担任鹤壁市市长到1997年2月案发前,短短的三年时间,仅查证落实在案的,朱振江就先后41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金额达16万余元。经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朱振江已构成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朱振江由一个昔日的市长沦为阶下囚,其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就属于这种渐进模式。朱振江早期并没有劣迹行为,甚至被人们公认为优秀人物,但在功成名就之后,有权有势之时逐渐蜕化变质,萌生犯罪心理,最后落入犯罪深渊。第6页/共31页继发型渐变模式总结继发型渐变模式总结 这一类人早期并无劣迹,社会化过程无明显缺陷,
9、已经被视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甚至被信任重用而颇有成就。但在其人生经历的某一阶段,由于经不起诱惑,或受到错误思想的腐蚀,渐渐腐化堕落而形成犯罪心理,走上犯罪道路。在其犯罪心理形成过程中,虽然原有的隐而不现的心理品质缺陷往往成为渐变的突破口,但同时也暴露出其社会化过程的不完全,为日后堕落种下了祸根。这类犯罪者由于始犯年龄晚,恶习相对较浅,矫治的成功率可能要高一些。但其中一部分人已演变为惯犯、累犯或罪行十分严重,犯罪心理相当稳定,矫治就十分困难。第7页/共31页 概念:犯罪心理形成的突变模式是概念:犯罪心理形成的突变模式是指个体犯罪心理因一些特定的刺激、指个体犯罪心理因一些特定的刺激、环境而突发性地产
10、生、形成,缺乏环境而突发性地产生、形成,缺乏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特点:突发性;无预谋性;特点:突发性;无预谋性;情境性;情绪性。情境性;情绪性。突变模式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突变模式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人际关系冲突而引起一是由人际关系冲突而引起-例如,因恶语伤人而发生口角进而升级例如,因恶语伤人而发生口角进而升级为暴力行为,因婚恋挫折而产生报复犯罪,等等为暴力行为,因婚恋挫折而产生报复犯罪,等等 二是由特定环境的气氛而引起。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会使一些是非观二是由特定环境的气氛而引起。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会使一些是非观念和自制力差的当事人情绪失控,由此可引发犯罪行为。念和自制力
11、差的当事人情绪失控,由此可引发犯罪行为。三是由情境的诱惑而引起:一定的情境激发了行为人某种内在的不三是由情境的诱惑而引起:一定的情境激发了行为人某种内在的不良需要,潜在的不良心理品质使其为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犯罪动机。良需要,潜在的不良心理品质使其为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犯罪动机。四是由回避危险而引起。行为人在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因认知发四是由回避危险而引起。行为人在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因认知发生困难,出于自我保护需要而出现举止失措行为。生困难,出于自我保护需要而出现举止失措行为。第8页/共31页突变模式案例突变模式案例-人际关系冲突人际关系冲突 犯罪人崔某,男,24岁,性情急躁、脾气暴烈,平时不注
12、意自身修养,遇事易冲动,常有丧失理智的行为出现。有一天,崔某在家中要求父亲为他联系购买办婚书所需要的木材时,态度相当蛮横。看着他那蛮不讲理的霸道样,大姐实在忍不住,就说了几句同情父亲的话,却招来杀身之祸。崔某觉得姐姐冒犯他,这对一向暴躁、任性的他是不能“容忍”的。他冲过去抓住姐姐的头发,用拳头朝姐姐头部猛打,当场将她打瘫在床上。父亲见状奋力将崔某拉出房外,他又从父亲手中挣脱,再次冲入房内,抓住姐姐的腿脚,从床上拖到地上,边喊“打死你”,边用脚猛踩、猛踢姐姐的胸腹部。母亲见崔某将姐姐往死里打,就上前扑在女儿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女儿。他冲破母亲的阻拦,再次冲入房内,将已被打瘫在地惨叫救命的姐姐,
13、又一阵雨点般的拳打脚踢。姐姐被打得奄奄一息,脸色苍白,口吐血水,连声呼救叫痛不已。父亲见女儿生命垂危,便夺门而出,准备去喊救护车。两眼充满杀机的崔某又拦住父亲的去路,并威胁着不让喊叫。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姐姐才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因胸、腹部受到反复打击,肝脏、脾脏严重破裂,造成出血性休克,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死亡。第9页/共31页突变模式案例突变模式案例-机遇式机遇式 犯罪人周颖(化名),女,21岁,中学毕业后被照顾到某乡医院当收款员,工作很顺心,她也十分敬业。有一天下午,在下班前她已将当天收的现金全部入账,下班后又有一位患者交来500元药费,由于时间很紧,她没给患者开具收据。晚上将这500元钱
14、带回家,心里开始了复杂的矛盾斗争。这500元现金对于当时工资不到200元的周颖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加上这钱并没有开收据,若据为己有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但毕竟是第一次,周颖还是十分紧张。但原本具有的贪欲心理最终还是战胜了紧张心理,她将这500元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事后很长时间也没有任何人发现。第一次犯罪的成功,强化了周颖的犯罪动机,她后来又在同样情况下进行了几次贪污行为。再到后来,她开始主动制造这种有利于进行贪污活动的机会。工作3年后,她先后利用工作之便贪污现金近万元,最终以贪污罪走进了监狱。第10页/共31页模式渐变原生口角形成暴力回避危险继生情境诱惑挫折形成报复特定气质引起突变第11页/共
15、31页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规律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规律 (一)互动律-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内化-外化-强化)首先,犯罪心理的形成表现为不良客观因素转化为犯罪主首先,犯罪心理的形成表现为不良客观因素转化为犯罪主体不良意识的内化过程。体不良意识的内化过程。不良客观因素不良客观因素 犯罪主体不良意识犯罪主体不良意识 其次,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也是犯罪主体的主观意识不断其次,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也是犯罪主体的主观意识不断转化为不良行为的外化过程。转化为不良行为的外化过程。犯罪主体不良意识犯罪主体不良意识 不良行为不良行为第12页/共31页 (二)心理选择律-犯罪
16、心理的形成,体现了个体对外界因素的积极、能动的反映。1 1、主观能动性使得不同个体对刺激有不同的选择。、主观能动性使得不同个体对刺激有不同的选择。2 2、主观能动性还使得人们对同一刺激有不同的反映。、主观能动性还使得人们对同一刺激有不同的反映。3 3、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同一个体对同一刺激在不同时间、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同一个体对同一刺激在不同时间、场合有不同的反映。场合有不同的反映。第13页/共31页 (三)“量变-质变”转化律-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犯罪心理有别于一般性的过错心理或一般性犯罪心理有别于一般性的过错心理或一般性的越轨心理,它的形成标志着个体在个性品质的越轨心理,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犯罪 心理 形成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