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药理学特点系列知识分享.ppt
《特殊人群药理学特点系列知识分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人群药理学特点系列知识分享.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特殊人群药理学特点2010系列机体组成成份比例及解剖结构不同:机体组成成份比例及解剖结构不同:机体组成成份比例及解剖结构不同:机体组成成份比例及解剖结构不同:1.1.1.1.水份含量高(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水份含量高(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水份含量高(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水份含量高(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2.2.2.2.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蛋白含量低3.3.3.3.胃肠功能不足胃肠功能不足胃肠功能不足胃肠功能不足4.4.4.4.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肝肾功能发育不全5.5.5.5.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血脑屏障发育不全新
2、生儿及婴儿时期药代动力学特点新生儿及婴儿时期药代动力学特点新生儿及婴儿时期药代动力学特点新生儿及婴儿时期药代动力学特点(一)吸收(一)吸收(一)吸收(一)吸收1 1、经口给药、经口给药、经口给药、经口给药(1 1)胃酸过低或缺如)胃酸过低或缺如)胃酸过低或缺如)胃酸过低或缺如 新生儿由于胃中有碱性羊水,胃液呈中性,但出生几小时后胃液新生儿由于胃中有碱性羊水,胃液呈中性,但出生几小时后胃液新生儿由于胃中有碱性羊水,胃液呈中性,但出生几小时后胃液新生儿由于胃中有碱性羊水,胃液呈中性,但出生几小时后胃液pHpH由由由由6868迅速降至迅速降至迅速降至迅速降至1313,约,约,约,约1010天左右又逐
3、渐回升到中性,随后由于胃酸天左右又逐渐回升到中性,随后由于胃酸天左右又逐渐回升到中性,随后由于胃酸天左右又逐渐回升到中性,随后由于胃酸分泌渐增,胃液分泌渐增,胃液分泌渐增,胃液分泌渐增,胃液pHpH渐降,直至渐降,直至渐降,直至渐降,直至2323岁左右才稳定在成人水平。岁左右才稳定在成人水平。岁左右才稳定在成人水平。岁左右才稳定在成人水平。青霉素吸收青霉素吸收青霉素吸收青霉素吸收 弱酸性药物吸收弱酸性药物吸收弱酸性药物吸收弱酸性药物吸收(2 2)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排空时间延长 新生儿出生后胃蠕动无规律,胃排空时间延长至新生儿出生后胃蠕动无规律,胃排空时间延长至新
4、生儿出生后胃蠕动无规律,胃排空时间延长至新生儿出生后胃蠕动无规律,胃排空时间延长至6 68 8小时。小时。小时。小时。约经约经约经约经6 68 8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排空时间延长胃排空时间延长峰浓度峰浓度峰浓度峰浓度 (药物在肠道中吸收减少),药物在肠道中吸收减少),药物在肠道中吸收减少),药物在肠道中吸收减少),达峰时间达峰时间达峰时间达峰时间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 (肠蠕动较慢肠蠕动较慢肠蠕动较慢肠蠕动较慢)(3 3)胆汁合成速度较成人慢且含量少。)胆汁合成速度较成人慢且含量少。)
5、胆汁合成速度较成人慢且含量少。)胆汁合成速度较成人慢且含量少。对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对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对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对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 早产儿口服维生素早产儿口服维生素早产儿口服维生素早产儿口服维生素E E生物利用度减小,可能继发于胆汁酸和胰酶合生物利用度减小,可能继发于胆汁酸和胰酶合生物利用度减小,可能继发于胆汁酸和胰酶合生物利用度减小,可能继发于胆汁酸和胰酶合成功能不足,随年龄增大,维生素成功能不足,随年龄增大,维生素成功能不足,随年龄增大,维生素成功能不足,随年龄增大,维生素E E吸收增多。吸收增多。吸收增多。吸收增多。(4 4)肠粘膜主动转运机制尚未充分
6、发育)肠粘膜主动转运机制尚未充分发育)肠粘膜主动转运机制尚未充分发育)肠粘膜主动转运机制尚未充分发育 对主动吸收的药物如核黄素吸收受到限制。对主动吸收的药物如核黄素吸收受到限制。对主动吸收的药物如核黄素吸收受到限制。对主动吸收的药物如核黄素吸收受到限制。(5 5)胃肠疾病状态)胃肠疾病状态)胃肠疾病状态)胃肠疾病状态 可恶化肠内情况,进一步减少药物吸收,如可恶化肠内情况,进一步减少药物吸收,如可恶化肠内情况,进一步减少药物吸收,如可恶化肠内情况,进一步减少药物吸收,如 脂肪泻的婴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脂肪泻的婴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脂肪泻的婴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脂肪泻的婴儿脂溶性维生素
7、吸收减少;腹泻可减少某些药物吸收;腹泻可减少某些药物吸收;腹泻可减少某些药物吸收;腹泻可减少某些药物吸收;一些严重全身疾病可减少胃肠道血流量,进而减少药物吸收。一些严重全身疾病可减少胃肠道血流量,进而减少药物吸收。一些严重全身疾病可减少胃肠道血流量,进而减少药物吸收。一些严重全身疾病可减少胃肠道血流量,进而减少药物吸收。2 2、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注射给药(1 1)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 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过低时,常选用静脉给药。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过低时,常选用静脉给药。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过低时,常选用静脉给药。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过低时,常选用静脉给药。危重病人的可靠
8、给药途径,尤其是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在复苏过程中危重病人的可靠给药途径,尤其是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在复苏过程中危重病人的可靠给药途径,尤其是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在复苏过程中危重病人的可靠给药途径,尤其是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在复苏过程中短期内常有多种药物直接注入静脉。短期内常有多种药物直接注入静脉。短期内常有多种药物直接注入静脉。短期内常有多种药物直接注入静脉。静脉高渗药物(如静脉高渗药物(如静脉高渗药物(如静脉高渗药物(如10%10%葡萄糖液)有致高渗血症的危险。葡萄糖液)有致高渗血症的危险。葡萄糖液)有致高渗血症的危险。葡萄糖液)有致高渗血症的危险。高渗血症可引起致命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高渗血症
9、可引起致命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高渗血症可引起致命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高渗血症可引起致命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直接注入门静脉或脐静脉可致严重肝坏死;直接注入门静脉或脐静脉可致严重肝坏死;直接注入门静脉或脐静脉可致严重肝坏死;直接注入门静脉或脐静脉可致严重肝坏死;某些刺激性药物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某些刺激性药物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某些刺激性药物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某些刺激性药物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2 2)肌内注射)肌内注射)肌内注射)肌内注射 吸收量决定于肌肉收缩力、局部血流量和肌肉大小。新生儿及婴儿肌吸收量决定于肌肉收缩力、局部血流量和肌肉大小。新生儿及婴儿肌吸收量决定于肌肉收缩力、
10、局部血流量和肌肉大小。新生儿及婴儿肌吸收量决定于肌肉收缩力、局部血流量和肌肉大小。新生儿及婴儿肌肉尚未充分发育,血流少、活动弱肉尚未充分发育,血流少、活动弱肉尚未充分发育,血流少、活动弱肉尚未充分发育,血流少、活动弱吸收缓慢,不规则。吸收缓慢,不规则。吸收缓慢,不规则。吸收缓慢,不规则。应注意:应注意:应注意:应注意:脂溶性高的药物易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内,吸收较好;脂溶性高的药物易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内,吸收较好;脂溶性高的药物易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内,吸收较好;脂溶性高的药物易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内,吸收较好;水溶性药物要注意,药物水溶性药物要注意,药物水溶性药物要注意,药物水溶性药物要注意,药物pKap
11、Ka值应接近生理的值应接近生理的值应接近生理的值应接近生理的pHpH值,防止药物在注射值,防止药物在注射值,防止药物在注射值,防止药物在注射部位发生沉淀,形成硬结;部位发生沉淀,形成硬结;部位发生沉淀,形成硬结;部位发生沉淀,形成硬结;新生儿患外周血流灌注减少的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新生儿患外周血流灌注减少的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新生儿患外周血流灌注减少的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新生儿患外周血流灌注减少的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或活动较差的新生儿,均可减少肌注时药物的吸收。合征或活动较差的新生儿,均可减少肌注时药物的吸收。合征或活动较差的新生儿,
12、均可减少肌注时药物的吸收。合征或活动较差的新生儿,均可减少肌注时药物的吸收。(3 3)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皮下注射不适于新生儿不适于新生儿不适于新生儿不适于新生儿 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注射容量有限,药物容量过大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注射容量有限,药物容量过大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注射容量有限,药物容量过大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注射容量有限,药物容量过大时使流向皮肤的血流减少,药物的浓度或腐蚀性可能损时使流向皮肤的血流减少,药物的浓度或腐蚀性可能损时使流向皮肤的血流减少,药物的浓度或腐蚀性可能损时使流向皮肤的血流减少,药物的浓度或腐蚀性可能损害邻近组织,并且周围循环不良影响药物吸收。
13、害邻近组织,并且周围循环不良影响药物吸收。害邻近组织,并且周围循环不良影响药物吸收。害邻近组织,并且周围循环不良影响药物吸收。3 3 3 3、皮肤粘膜给药、皮肤粘膜给药、皮肤粘膜给药、皮肤粘膜给药 易因药物吸收过量产生不良反应乃致严重中毒,特别是用药面积大、易因药物吸收过量产生不良反应乃致严重中毒,特别是用药面积大、易因药物吸收过量产生不良反应乃致严重中毒,特别是用药面积大、易因药物吸收过量产生不良反应乃致严重中毒,特别是用药面积大、皮肤或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时。皮肤或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时。皮肤或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时。皮肤或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时。一般认为新生儿、婴幼儿经皮吸收药物较成人快而强。一般认为新
14、生儿、婴幼儿经皮吸收药物较成人快而强。一般认为新生儿、婴幼儿经皮吸收药物较成人快而强。一般认为新生儿、婴幼儿经皮吸收药物较成人快而强。皮肤嫩、角化层薄,药物易通过;皮肤嫩、角化层薄,药物易通过;皮肤嫩、角化层薄,药物易通过;皮肤嫩、角化层薄,药物易通过;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约为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约为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约为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约为2 2倍)。倍)。倍)。倍)。也应当注意皮肤粘膜接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应当注意皮肤粘膜接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应当注意皮肤粘膜接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应当注意皮肤粘膜接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皮肤涂红汞可引起汞中毒;皮
15、肤涂红汞可引起汞中毒;皮肤涂红汞可引起汞中毒;皮肤涂红汞可引起汞中毒;阿托品滴眼时如不充分冲洗,可因鼻咽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阿托品滴眼时如不充分冲洗,可因鼻咽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阿托品滴眼时如不充分冲洗,可因鼻咽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阿托品滴眼时如不充分冲洗,可因鼻咽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在部分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在部分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在部分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在部分6-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因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因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因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因萘经皮吸收,产生溶血性贫血和黄疸。萘经皮吸收,产生溶血性贫血和黄疸。萘经皮
16、吸收,产生溶血性贫血和黄疸。萘经皮吸收,产生溶血性贫血和黄疸。4 4、直肠给药、直肠给药、直肠给药、直肠给药常用的给药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 胃刺激性大,首过消除多的药物胃刺激性大,首过消除多的药物胃刺激性大,首过消除多的药物胃刺激性大,首过消除多的药物 昏迷,口服不配合昏迷,口服不配合昏迷,口服不配合昏迷,口服不配合(2 2 2 2)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低)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低)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低)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低 新生儿血浆中的胎儿白蛋白与药物新生儿血浆中的胎儿白蛋白与药物新生儿血浆中的胎儿白蛋白与药物新生儿血浆中的胎儿白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低,降低了药物结合量,
17、故用药时要注意药理效应。的亲和力低,降低了药物结合量,故用药时要注意药理效应。的亲和力低,降低了药物结合量,故用药时要注意药理效应。的亲和力低,降低了药物结合量,故用药时要注意药理效应。(3 3 3 3)存在竞争物)存在竞争物)存在竞争物)存在竞争物 新生儿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与血浆蛋白竞争新生儿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与血浆蛋白竞争新生儿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与血浆蛋白竞争新生儿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的代谢物,由母体经胎盘进入体内的大量游离脂肪酸、激素、结合的代谢物,由母体经胎盘进入体内的大量游离脂肪酸、激素、结合的代谢物,由母体经胎盘进入体内的大量游离脂肪酸、激素、结合的代谢物,
18、由母体经胎盘进入体内的大量游离脂肪酸、激素、胆红素及其它竞争性底物的存在,占据了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减胆红素及其它竞争性底物的存在,占据了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减胆红素及其它竞争性底物的存在,占据了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减胆红素及其它竞争性底物的存在,占据了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减少了结合容量,并可能诱导白蛋白构型变化。少了结合容量,并可能诱导白蛋白构型变化。少了结合容量,并可能诱导白蛋白构型变化。少了结合容量,并可能诱导白蛋白构型变化。(4 4 4 4)病理状态及其它因素)病理状态及其它因素)病理状态及其它因素)病理状态及其它因素 慢性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蛋白合成障碍;严重肝病合成蛋白不足;慢性严重营养不良导
19、致蛋白合成障碍;严重肝病合成蛋白不足;慢性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蛋白合成障碍;严重肝病合成蛋白不足;慢性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蛋白合成障碍;严重肝病合成蛋白不足;肾病综合征导致大量蛋白经尿流失,均能产生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导致大量蛋白经尿流失,均能产生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导致大量蛋白经尿流失,均能产生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导致大量蛋白经尿流失,均能产生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还可因弱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妨碍血浆蛋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还可因弱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妨碍血浆蛋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还可因弱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妨碍血浆蛋白与慢性肾功能不全还可因弱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妨碍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药物的
20、结合。药物的结合。药物的结合。此外,新生儿动脉导管尚未完全关闭,动此外,新生儿动脉导管尚未完全关闭,动此外,新生儿动脉导管尚未完全关闭,动此外,新生儿动脉导管尚未完全关闭,动-静脉短路使其血静脉短路使其血静脉短路使其血静脉短路使其血pHpHpHpH较低,较低,较低,较低,从而影响药物与白蛋白结合。从而影响药物与白蛋白结合。从而影响药物与白蛋白结合。从而影响药物与白蛋白结合。4 4 4 4、脂肪含量低、脂肪含量低、脂肪含量低、脂肪含量低 早产儿体脂含量仅为早产儿体脂含量仅为早产儿体脂含量仅为早产儿体脂含量仅为3%3%3%3%,足月儿为,足月儿为,足月儿为,足月儿为12%12%12%12%,出生后
21、皮下组织相对量渐,出生后皮下组织相对量渐,出生后皮下组织相对量渐,出生后皮下组织相对量渐增,直至青春期。体脂含量的变化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与再分布。增,直至青春期。体脂含量的变化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与再分布。增,直至青春期。体脂含量的变化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与再分布。增,直至青春期。体脂含量的变化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与再分布。脂肪含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脂肪含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脂肪含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脂肪含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新新新新生儿易出现药物中毒生儿易出现药物中毒生儿
22、易出现药物中毒生儿易出现药物中毒 脑组织富含脂质,新生儿和幼婴脑与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很多,另外血脑组织富含脂质,新生儿和幼婴脑与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很多,另外血脑组织富含脂质,新生儿和幼婴脑与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很多,另外血脑组织富含脂质,新生儿和幼婴脑与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很多,另外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均使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均使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均使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均使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 新生儿与幼婴新生儿与幼婴新生儿与幼婴新生儿与幼婴易出现神经系统反应易出现神经系统反应易出现神经系统反应易出现神经系统反应(2 2 2 2)II II
23、 II II 相反应中葡萄糖醛酸结合减少相反应中葡萄糖醛酸结合减少相反应中葡萄糖醛酸结合减少相反应中葡萄糖醛酸结合减少 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仅为成人的性仅为成人的性仅为成人的性仅为成人的1%1%1%1%,至,至,至,至3 3 3 3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药物包括氯霉素、吲哚美辛和水杨酸盐。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药物包括氯霉素、吲哚美辛和水杨酸盐。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药物包括氯霉素、吲哚美辛和水杨酸盐。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药物包括氯霉素、吲哚美辛和水杨
24、酸盐。因为氯霉素主要经此途径消除,因此新生儿用一般剂量的氯霉素因为氯霉素主要经此途径消除,因此新生儿用一般剂量的氯霉素因为氯霉素主要经此途径消除,因此新生儿用一般剂量的氯霉素因为氯霉素主要经此途径消除,因此新生儿用一般剂量的氯霉素就能引起严重毒性反应:就能引起严重毒性反应:就能引起严重毒性反应:就能引起严重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氯霉素成人口服后,约有氯霉素成人口服后,约有氯霉素成人口服后,约有氯霉素成人口服后,约有9090在在在在2424小时内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小时内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小时内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小时内以葡萄糖醛酸结合型由尿排出,而新生儿由于肝脏型由尿
25、排出,而新生儿由于肝脏型由尿排出,而新生儿由于肝脏型由尿排出,而新生儿由于肝脏葡萄糖醛酰转移酶葡萄糖醛酰转移酶葡萄糖醛酰转移酶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生成不足,生成不足,生成不足,生成不足,活力较低,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不足活力较低,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不足活力较低,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不足活力较低,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不足5050,血中游离,血中游离,血中游离,血中游离氯霉素浓度增高,能导致氯霉素浓度增高,能导致氯霉素浓度增高,能导致氯霉素浓度增高,能导致循环呼吸衰竭循环呼吸衰竭循环呼吸衰竭循环呼吸衰竭(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灰婴综合征)。出生周以内的新生儿,口服或静脉注射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殊人群 药理学 特点 系列 知识 分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