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pptx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ppt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药基本知识中医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药的功效取决于中药材的药性、药物的形质和入药部位等中药的功效取决于中药材的药性、药物的形质和入药部位等第1页/共38页中药的自然属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形质(形体部位、生长趋势、颜色、质地)第2页/共38页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平)疾病有寒证和热证之分:治疗热证的药物属于寒凉药;治疗寒证的药物属于温热药。寒凉药多具有清
2、热、泻火、解毒作用,常用于阳证、热证;温热药多具有回阳、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于阴证、寒症。第3页/共38页不同药性的药物寒凉药:黄连、黄芩、金银花、知母、西洋参、罗汉果、薏仁等温热药:红枣、桂圆、肉桂、附子、干姜等第4页/共38页五味:酸、苦、甘、辛、咸、(淡、涩)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苦能泄能燥,有降泄燥湿作用。甘能补能缓,有补益、缓急、和中作用。辛能行能散,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第5页/共38页五味代表药物酸:五味子、乌梅、金樱子等苦:大黄、杏仁、黄连、苍术、黄柏、知母等甘:人参、熟地黄、甘草等辛:干姜、香附、川
3、芎等咸:芒硝、昆布、牡蛎等淡:茯苓、赤小豆等,一般将淡附甘第6页/共38页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疾病由于病因不同,所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疾病由于病因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各有区别,有向上的,如呕吐、呃逆、喘表现的症状也各有区别,有向上的,如呕吐、呃逆、喘促;有向下的,如泻痢、脱肛、崩漏、带下;有向外的,促;有向下的,如泻痢、脱肛、崩漏、带下;有向外的,如阳气浮越;有向内的,如表邪不解、热入心包、疹毒如阳气浮越;有向内的,如表邪不解、热入心包、疹毒内攻等。与之相适应的药物,就有升、降、浮、沉的功内攻等。与之相适应的药物,就有升、降、浮、沉的功能。能。第7页/共38页升降浮沉
4、升浮药升浮药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寒等作用;发表、散寒等作用;沉降药沉降药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降逆、收敛、清热等作用。降逆、收敛、清热等作用。第8页/共38页升降浮沉 一般而言,凡具有升阳发表、驱散风邪、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药性大多是升浮的;而具有清热泻下、一般而言,凡具有升阳发表、驱散风邪、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药性大多是升浮的;而具有清热泻下、重镇安神、利尿渗湿、消食导滞、息风潜阳、止咳平喘及降逆收敛的药物,其药性大多是沉降的。重镇安神、利尿渗湿、消食导滞、息风潜阳、止咳平喘及降逆收敛的药物,其药性大多是沉降的。第9页/共38页中药的
5、毒性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雷公藤、巴豆等。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常山、洋金花、蜈蚣、白花蛇、雄黄、轻粉等。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细辛、猪牙皂、鸦胆子、苦杏仁、密陀僧、干漆等。第10页/共38页中药中毒原因剂量过大,如砒霜、胆矾、马钱子、附子、乌头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使用。炮制不当,如使用未经炮制
6、的生附子、生乌头制剂服法不当,如乌头、附子中毒,多因煎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配伍不当,如甘遂与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蒌同用而致中毒。此外,个体差异与自行服药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第11页/共38页预防中药中毒措施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要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做到早诊断、早停药、早处理。第12页/共38页毒性中药的给药凭处方供应调配凭处方供应调配 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药店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毒性药品,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药店供应和调配毒性
7、药品,凭盖有医生所在的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有毒和有小毒中药品种,其用法用量应当按照盖有医生所在的医疗单位公章的正式处方。有毒和有小毒中药品种,其用法用量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药典(20102010年版)的规定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医师应当再次签名。年版)的规定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第13页/共38页中药的分类按药物功能分类按药物功能分类按药用部分分类按药用部分分类按有效成分分类按有效成分分类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第14页/共38页中药材的特征性成分含鞣质及多元酚类含鞣质及多元酚类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类含
8、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类含有机酸类含有机酸类含糖类成分的药材含糖类成分的药材含挥发油类含挥发油类第15页/共38页中药煎煮方法煎药工具:以砂锅、砂罐为好,也可用搪瓷罐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16页/共38页中药煎煮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而矿物药、贝壳类及补益药等,一般宜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每剂药一般煎两次,滋补药可煎三次。同一处方中,
9、某些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而有特殊的煎服法。特殊的煎服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第17页/共38页中药处方中先煎品种生石决明、生石膏、生磁石、生紫石英生石决明、生石膏、生磁石、生紫石英制草乌、制川乌、珍珠母、龟甲、鳖甲制草乌、制川乌、珍珠母、龟甲、鳖甲鹿角霜、生牡蛎、生蛤壳、生瓦楞子、水牛角鹿角霜、生牡蛎、生蛤壳、生瓦楞子、水牛角紫贝齿、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紫贝齿、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附片附片 第18页/共38页中药处方中后下品种薄荷、广藿香、鲜藿香薄荷、广藿香、鲜藿香 佩兰、鲜佩兰、砂仁、豆蔻佩兰、鲜佩兰、砂仁、豆蔻苦杏仁、香薷、钩藤、鱼腥草苦杏仁、香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基本知识 用药 护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