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考指南备考指南】本讲在复习时应注意:本讲在复习时应注意:掌握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要把握要把握“一个实质、二种原因、三种表现一个实质、二种原因、三种表现”。掌握掌握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循环经济的模式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循环经济的模式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理念。评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意义注意要从生态、评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意义注意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去分析。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去分析。第1页/共42页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
2、、风力偏小环境问题(2013大纲文综,79)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第2页/共42页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解析第1题,本题以赤潮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赤潮第3页/共
3、42页的暴发,C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赤潮多发的海域位置。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且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限,A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氮、磷污染物影响很小,不易发生赤潮,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既有温度条件,又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物,赤潮多发,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易发生赤潮,D项错误。答案答案1.B2.C3.C第4页/共42页4(2013海南地理海南地理,26)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第5页/共42页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解析解析本
4、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产生了环境问题。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往往产生生态破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往往产生环境污染。根据图示:该地区生产总值不断上升,而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在加大,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依赖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大量开发,导致地下水下降,引起生态环第6页/共42页境恶化。解决该问题可以从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开源:跨流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节流: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5、。答案答案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流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第7页/共42页(2013福建文综福建文综,12)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56题。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8页/共42页5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6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城镇发展提供清洁能源促进民居集中A B C D解析解析第5题,水稻和
6、甘蔗最适宜在南方地区种植,故选D。第6题,由图读出循环农业提供了沼气这种清洁能源,以及猪、水产品、甘蔗和稻米等众多的农产品;且各农业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循环利用,减少了能源、肥料等投入,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而民居集中和城镇发展在图中没有体现,故选B。答案答案5.D6.B第9页/共42页(2013江苏地理江苏地理,1920)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
7、回答78题。题。(双选双选)第10页/共42页7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8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第11页/共42页生存支持系统中资源与农业最明显。通过对比可发现19952010年经济快速发展,是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实现的,为实现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能力指数较低的产业和生态与环境建设。答案答案7.AB8.CD第12页/共42页(1)关注重大环境问题与环境事件,如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现象,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
8、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2)以中国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生态城市”“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为切入点,或结合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综合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和途径。(3)联系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第13页/共42页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掌握 核心知识第14页/共42页2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第15页/共42页3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1)主要表现形式: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地区差异: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
9、3)国家差异形式不同: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程度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有三点: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本身经济、技术条件有限,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差;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第16页/共42页 (1)区别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区别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从人地关系角度宏观分析;主要原因是从人因:根本原因是从人地关系角度宏观分析;主要原因是从人口、资源和经济的特点具体分析。口、资源和经济的特点具体分析。(2)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
10、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分析自然原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分析自然原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