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课件电子教案.ppt
《艾灸课件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课件电子教案.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艾灸艾灸课件件中医艾灸学习纲要中医艾灸学习纲要第一章 灸法简介第二章 灸法的发展简史第三章 施灸的材料第四章 灸法的类型第五章 灸法的补泻壮数第六章 灸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第七章 灸法可以预防哪些疾病第八章 灸法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第九章 常见病治疗的配穴法第十章 灸治要诀第一章第一章 艾灸疗法简介艾灸疗法简介1.1.概念概念:灸法:它是利用点燃的材料和某些药物,烧灼穴位,借凭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理机体的生理平衡,达到治疗和保健功效的一种外治疗法。灸法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它的特点正是在于“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对于针刺、药物等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症,采用灸法往往奏效,或获奇
2、效,真如医学入门所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故灸法已成为针灸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第二章第二章 灸法的发展简史灸法的发展简史 春秋战国时期,灸法已日趋完备。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三国时,曹操的儿子东平王曹翕(x)善研灸法,撰有曹氏灸经七卷,为最早的灸疗专著。唐代。宋代。近代,灸疗大家单桂敏老师又一新作 灸除百病家喻户晓第三章第三章 施灸的材料及顺序施灸的材料及顺序 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艾叶艾叶作用作用(1)性温和,温通经络,驱除寒湿(2)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毒(3)热度温和,渗透皮肤深层施灸的顺序施灸的顺序: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一般
3、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先灸阳经,后灸阴经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施灸壮数先少后多。这种按顺序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这种按顺序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之弊。如不按顺序,先灸下部,后灸头如不按顺序,先灸下部,后灸头面部,病人往往有面烘热、咽干口燥等面部,病人往往有面烘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不适之感。即便无此后遗症状、颠倒乱即便无此后遗症状、颠倒乱灸,可遭致病人反复改变姿势,拖长灸灸,可遭致病人反复改变姿势,拖长灸疗时间。疗时间。第四章第四章 艾灸的类型艾灸的类型艾炷灸 艾条灸 温针灸艾灸器灸法第一节第一节 艾柱
4、灸艾柱灸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 小柱(麦粒)、中柱(半截枣核)大柱(半截橄榄)第一节第一节 艾柱灸艾柱灸直接灸直接灸1.非化脓灸:介质介质:皮肤上涂凡士林火或石蜡油、甘油 艾柱:多选用中、小艾柱,以不烧伤皮肤为度。适用症:哮喘、眩晕、慢性泄泻等一般性的虚寒证轻症。注意事项:施灸至患者有灼烧感时,即将艾柱压灭或用钳子取下。反复施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无烧伤为度 第一节第一节 艾柱灸艾柱灸2.化脓灸(瘢痕灸)介质:皮肤上涂少许石蜡油或蒜汁等艾柱:小艾柱适用症:哮喘、慢性肠胃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体质虚弱等注意事项:燃
5、烧要均匀,燃至底部。每次换新艾柱时,需重新涂介质1次,一般7-9壮。当患者感到灼热痛时,术者可以轻轻拍打施灸部位四周以减轻痛感第一节第一节 艾柱灸艾柱灸3.发疱灸发疱灸介质:蒜汁艾柱:小艾柱适用症:哮喘、肺结核、瘰疬、肝硬化腹水及疖疮、白癜风等一般慢性虚寒疾病注意事项:均匀燃烧,待病人感到发烫后再继续3-5秒,此处皮肤可出现比艾柱略大的黄斑,隔1-2小时发袍,不需挑破3-4天自然吸收第一节第一节 艾柱灸艾柱灸间接灸间接灸1.1.隔姜灸隔姜灸(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功效):间隔物: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 适应症:常用于因寒而致
6、的呕吐、腹痛、泄泻、遗精、早泄、痛经以及风寒湿痹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注意事项:姜片中间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灸,一般连灸5-7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第一节第一节 艾柱灸艾柱灸2.2.隔蒜灸隔蒜灸:(散寒化湿、杀虫解毒、促进食欲等功效散寒化湿、杀虫解毒、促进食欲等功效)间隔物:新鲜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适应症:本法有发散拔毒,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皮肤红肿,瘙痒、蛇蝎毒虫所伤。注意事项: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
7、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灸5-7壮。“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铺灸或长蛇灸(中柱)第一节第一节 艾柱灸艾柱灸3.3.隔盐灸(神阙灸):隔盐灸(神阙灸):(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阴、通便)间隔物:用干燥的精制食盐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适应症:本法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此法还有强壮保健,美容、抗衰老作用。回阳救逆固脱(连续灸)。注意事项:上置大艾炷施灸,一般施灸3-7壮。若对与大 汗亡阳肢冷脉伏可不计壮数,四肢回温为止第一节第一节 艾柱灸艾柱灸4.4.隔附子(附子饼):隔附子(附子饼):(
8、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间隔物:附子片或附子饼作为间隔物适应症:本法多用于阳痿、早泄、疮伤久溃不敛等注意事项: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用黄酒调和做饼,直径2CM厚0.5CM。中间穿数孔。第二节第二节 艾条灸艾条灸1.1.温和灸: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用拇、示、中指夹住,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35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或小儿等,医者可将 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 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 施灸时间
9、和距离,防止烫伤。(多用于慢性病症)第二节第二节 艾条灸艾条灸2.2.雀啄灸: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于施灸部位上对准穴位上下移动,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每次起落艾条与皮肤距离2-3cm,一般可灸5-20分钟左右,此法具有温阳起陷和兴奋作用,多用于灸治急性病、昏厥急救及儿童疾患。此法因热力较强,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艾条灸之泻法(急性病症)第二节第二节 艾条灸艾条灸3.3.回旋灸:回旋灸:又称熨烫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3厘米处,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适用于风湿痹证、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肤病等。(急性病症)第二节第二节 艾条灸
10、艾条灸4.4.实按灸:实按灸:实按灸实按灸 施灸时,先在施灸腧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在施术部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乘热按在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每穴再点再按。每穴57次。或以次。或以7层布包于层布包于点燃艾条实按。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点燃艾条实按。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和虚寒证 第三节第三节 温针灸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cm的艾条插
11、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燃尽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每穴每次可施灸35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针灸并用的方法,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从而发挥针和灸的作用。第四节 温灸器灸 温灸器又名灸疗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和温灸筒。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 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 惧灸治者最为适宜。第五章第五章 灸法的补泻壮数灸法的补泻壮数一一.艾炷灸的补泻艾炷灸的补泻
12、补法补法:将艾炷点燃,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这样火力微缓而温和,且时间较长,状数较多,灸毕用手按一会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泻法:泻法:将艾炷点燃,用口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病人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穴而邪气可散。第五章第五章 灸法的补泻壮数灸法的补泻壮数二、艾条灸补泻法:二、艾条灸补泻法:1.补法:补法:用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灸10分钟以上,特殊需要时可灸几十分钟。主要作用是镇静、缓解、制止,促进正常的抑制作用。2.2.泻法:泻法:主要用雀啄灸,每次每穴半分钟至两分钟,约3050下。或用温和灸、回旋灸
13、,时间35分钟。主要作用是促进生理机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作用。第六章第六章 灸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灸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灸法以治疗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适用于慢性久灸法以治疗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适用于慢性久病、阳气不足之症。如风寒湿痹、风寒感冒、呕吐、病、阳气不足之症。如风寒湿痹、风寒感冒、呕吐、腹泻、腹痛、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腹泻、腹痛、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痛经、内脏下垂、溃久不愈等。此外,灸法还泄、痛经、内脏下垂、溃久不愈等。此外,灸法还适用于防病保健。适用于防病保健。第一节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
14、的各种病证,如风寒湿痹、痛经等。灸法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的作用。2、外感风寒表证与中焦虚寒所引起 的呕吐、腹痛、泄泻等证,用灸法 能疏风解表、温中散寒。3、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灸法具有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的功效。4、防病保健。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现代临床发现,常灸足三里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第二节第二节施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施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艾灸的禁忌症艾灸的禁忌症1.临时情况的禁忌:大体与针法相同,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妇女经期之际施灸。2
15、.病症方面的禁忌:如有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3.部位的禁忌:凡颜面部不用直接灸法,以防形成瘢痕,妨碍美观。关节活动处不宜用瘢痕灸。以防化脓、溃烂、不易愈合。此外,大动脉处、心脏部位、静脉血管、肌腱浅在部位,妊娠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以及乳头,阴部、睾丸等处均不宜施灸。第七章第七章 常见疾病艾灸常见疾病艾灸n一一.感冒感冒n二二.咳嗽咳嗽n三三.胃痛胃痛n四四.痛经痛经n五五.颈痛颈痛n六六.腰痛腰痛n七七.冻疮冻疮n八八.神阙灸神阙灸感冒感冒n风寒;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咽风寒;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
16、头痛,咽喉发痒,周身不短,咳嗽痰稀白,鼻塞或流清喉发痒,周身不短,咳嗽痰稀白,鼻塞或流清涕,无汗等涕,无汗等n风热风热;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微喝,少汗出,咳嗽吐黄痰等。微喝,少汗出,咳嗽吐黄痰等。感冒感冒n【治则治则】疏散风邪,解表宣肺疏散风邪,解表宣肺n【主穴主穴】风池、大椎、合谷风池、大椎、合谷n【配穴配穴】风寒加风门、外关;风热加曲池;夹湿加阴风寒加风门、外关;风热加曲池;夹湿加阴陵泉;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尺泽、列缺;咽痛加少商;陵泉;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尺泽、列缺;咽痛加少商;身痛加大杼;头痛加印堂、太阳;虚人感冒加膏肓俞、身痛加大杼;头
17、痛加印堂、太阳;虚人感冒加膏肓俞、肺俞。肺俞。n【灸法灸法】每次选每次选34穴,风寒用隔姜灸,每穴穴,风寒用隔姜灸,每穴4壮,每壮,每日日1次。风热者温和灸,每穴次。风热者温和灸,每穴10分钟。分钟。感冒防护感冒防护n多休息,注意保暖,散步,饮食清淡多吃鲜蔬多休息,注意保暖,散步,饮食清淡多吃鲜蔬果,多喝水。若发热果,多喝水。若发热38.3度以上,气喘或呼吸度以上,气喘或呼吸短时,或有任何剧痛(如:耳痛、扁桃体肿、短时,或有任何剧痛(如:耳痛、扁桃体肿、胸痛),应给予药物配合治疗。体虚易感冒者,胸痛),应给予药物配合治疗。体虚易感冒者,平时艾炷灸足三里或大椎,坚持室外活动和体平时艾炷灸足三里或
18、大椎,坚持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练。育锻练。咳嗽咳嗽n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其发病原因,有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其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患。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患。咳嗽咳嗽n急性支气急性支气管炎;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管炎;初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通常有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者通常有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
19、音嘶哑等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较为轻微,可出现低热、畏寒、周身乏力,全身症状较为轻微,可出现低热、畏寒、周身乏力,自觉咽喉部发痒,并有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后疼痛。早自觉咽喉部发痒,并有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后疼痛。早期痰量不多,但痰液不易咳出,期痰量不多,但痰液不易咳出,23日后痰液可由黏日后痰液可由黏液性转为黏液脓性。患者受凉、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液性转为黏液脓性。患者受凉、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可使咳嗽加剧或诱发咳嗽。患者晨起时或夜间咳气体可使咳嗽加剧或诱发咳嗽。患者晨起时或夜间咳嗽常较显著。咳嗽也可为阵发性,有时呈持久性咳嗽。嗽常较显著。咳嗽也可为阵发性,有时呈持久性咳嗽。咳嗽剧烈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艾灸 课件 电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