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四讲-德育的对象1.ppt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四讲-德育的对象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四讲-德育的对象1.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前 言言 “传统型传统型”德育往往只重视约束性的教育,德育往往只重视约束性的教育,忽略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忽略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培养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性。要培养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必须必须从时代的高度,深入考察学生个性发展从时代的高度,深入考察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的主题。三、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三、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 一、一、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道德教育的可能性二、关于道德发展的几种理论二、关于道德发展的几种理论第四章(第四章(1 1)德育的对象德育的对象一、道德教育的可能性一、道德教育的可能性(一)品德的结构(一)品德的结构思考:思考:苏格拉
2、底认为,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有善的,有善的灵灵魂就不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你同意他的观魂就不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点吗?美德可教吗?美德可教吗?美德是可教的知识;美德是可教的知识;美德可教但无需专门教师;美德可教但无需专门教师;美德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和批判性指导下美德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和批判性指导下的训练来教;的训练来教;美德可学不可教;美德可学不可教;美德可间接教不可直接教。美德可间接教不可直接教。中华民族自古具有善良心性。生意人秤中华民族自古具有善良心性。生意人秤杆上的三颗尾星分别叫做杆上的三颗尾星分别叫做“福星福星”、“禄星禄星”、“寿星寿星”。它们是时刻提
3、醒生意人:如果缺。它们是时刻提醒生意人:如果缺斤斤少两,那是要遭报应的:少一两损福,少二少两,那是要遭报应的:少一两损福,少二两损禄,少三两折寿。两损禄,少三两折寿。品德的结构品德的结构 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说,即认为品德是以下成分构成:素说,即认为品德是以下成分构成:道德认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二)如何理解(二)如何理解“教教”?道德教育之道德教育之“教教”如果可以理解为:直如果可以理解为:直接接的道德教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的统一,教的道德教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的统一,教授、学习与实践的统一,道德之知、情、意
4、授、学习与实践的统一,道德之知、情、意学习的统一,则道德是可以学习的统一,则道德是可以“教教”的。的。如果道德如苏格拉底所言是一种知识或如果道德如苏格拉底所言是一种知识或知识体系,那就是可以传授的。但道德不仅知识体系,那就是可以传授的。但道德不仅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需要道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需要道德主体的践行和觉悟。所以,单靠讲授与听德主体的践行和觉悟。所以,单靠讲授与听讲是不能完成道德学习的全部任务的。讲是不能完成道德学习的全部任务的。(三)(三)“新性善论新性善论”的探讨的探讨 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的性善论。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的性善论。许多心理学理论的证实
5、:儿童具有先天许多心理学理论的证实:儿童具有先天的道德禀赋。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的道德禀赋。人类个体已经先天地拥有社会性心理文化结构的遗传,这种社会社会性心理文化结构的遗传,这种社会性遗传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道德性遗传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道德教育要发掘、发扬光大这一禀赋。教育要发掘、发扬光大这一禀赋。二、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一)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1 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2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3 3、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主要是情感方面。这精神分析理论
6、关注的主要是情感方面。这一理论的突出之处在于强调父母对儿童的感一理论的突出之处在于强调父母对儿童的感情影响,以父母为榜样意味着继承父母的道情影响,以父母为榜样意味着继承父母的道德情感。所以幼时父母的行为方式、赏罚方德情感。所以幼时父母的行为方式、赏罚方式会极大地制约儿童的人格和道德发展。式会极大地制约儿童的人格和道德发展。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o人格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o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本我是一切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快乐原则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
7、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o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我的机能机能是寻求是寻求“本我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为本我服务。o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
8、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道德原则原则”。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9、。它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它的主要观点是,儿童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主要观点是,儿童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去习得道德行为。环境、社会文化、成人化去习得道德行为。环境、社会文化、成人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以皮亚杰、科尔伯格为代表。这一理论以皮亚杰、科尔伯格为代表。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上有两大贡献,一是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上有两大贡献,一是智力发展阶段论,二是道德发展阶段论。皮智力发展阶段论,二是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
10、,儿童认知发展决定着儿童道德发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决定着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智慧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展的水平,智慧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o感知也能算阶段(0-2岁)o前运算阶段(2-7岁)o具体运算阶段(7-11岁)o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二)对道德发展理论的解释(二)对道德发展理论的解释1 1、道德发展应当视为整体发展,作综合理、道德发展应当视为整体发展,作综合理解;解;2 2、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对道德发展、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对道德发展“年龄年龄歧视论歧视论”的批判相结合;的批判相结合;3 3、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作更为、道德教育对象的
11、道德发展阶段可以作更为概括的说明。概括的说明。道德发展上的道德发展上的“年龄歧视论年龄歧视论”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假定:道德发展有一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假定:道德发展有一个逐步上升的等级性的顺序,从一个水平向个逐步上升的等级性的顺序,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不断进步,每一个高一级的阶段另一个水平不断进步,每一个高一级的阶段都代表一种较高的能力。这一假定实际上是都代表一种较高的能力。这一假定实际上是说,年长者可能高于或优越于年轻人,年长说,年长者可能高于或优越于年轻人,年长者比年轻人道德水平更高级。者比年轻人道德水平更高级。借鉴经典的解释,道德发展可以概括为借鉴经典的解释,道德发展可以概括为“无律无律他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原理 檀传宝 第四 对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