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优秀课件.ppt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优秀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第1页,本讲稿共39页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 (1)定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个方面。(2)整体观念主要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a.人体结构的整体性 b.人体物质的整体性 c.人体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d.人体功能的整体性 第2页,本讲稿共39页 2)人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 a.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b.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1)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方面,是中医察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2、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病史)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辨识出疾病在这一特定时间范围的原因、病位、性质及邪正关系等病理本质内容。论治,则是在辩证基础上所确定的治疗法则。第3页,本讲稿共39页(2)“症”、“病”、“证”的区别联系:1)症: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2)病:是机体发生病变时,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概括。3)证:指证候,是对疾病过程中某一特定病理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邪正盛衰)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病变本质。“症”、“病”、“证”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症是证的依据,证的本质即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
3、状和体征反映出来的。证是病的某一特定阶段病理变化的实质,中医学尤注重对证的辨识。第4页,本讲稿共39页阴阳五行,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积淀,用传统而古朴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辩证法思想。(一)阴阳学说、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代表相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不局限某一特定事物。、阴阳的属性。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一般说来:凡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功能的-属阳。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衰减的、物质的-属阴。第5页,本讲稿共39页3、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
4、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4、在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第6页,本讲稿共39页 说明生理功能阴阳的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的消长平衡。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表现。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和能量贮存。这种阴阳彼此不断的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说明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的结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第7页,本讲稿共39页治疗上的应用)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阳胜则热清热,阴胜则寒祛寒阴虚则
5、热滋阴,阳虚则寒温阳)归纳药性四气:温热阳,寒凉阴五味:辛甘阳,酸苦咸阴特性:升浮阳,沉降阴(二)五行学说五行是指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它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自然的事物作广泛的联系,根据其不同性质、作用、形态,分别归属五行之中。借以说明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第8页,本讲稿共39页、五行的属性归类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正确运用五行学说的正确运用五行学说的“比类取象比类取象”,可以,可以帮助临床诊断、解释帮助临床诊断、解释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指导治疗,制订具体指导治疗,制订具体的治疗法则。的治疗法则。2 2、五行的相生相克五
6、行的相生相克相生:相生:依次依次依次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促进关系。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木相克:有序的相克:有序的间相间相间相间相克制,制约克制,制约关系。关系。木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木第9页,本讲稿共39页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通路。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这是主要部分,另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这是次要部分。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除此以外还有经外奇穴,阿是穴。这些穴位不在经穴之列。第10页,本讲稿共39页十二正经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
7、阴在后)上肢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下肢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第11页,本讲稿共39页脏腑学说脏腑学说大致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病理;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组织的关系,着重讨论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与腑构成表里关系,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脏属阴,腑属阳。第12页,本讲稿共39页(一)心与小肠心的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主血脉: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主神志:神志
8、指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第13页,本讲稿共39页、开窍于舌:舌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心的病变也可从舌上反映出来,“舌为心之苗”。、其华在面:心的功能及气血变化可以从面部色泽有所反映。小肠的功能是泌别清浊,主化物。就是对胃下传的饮食物消化吸收,分成清和浊两部分。第14页,本讲稿共39页(一)肝与胆肝的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消化,调理冲任等。、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以及防止出血的功能。根据人体不同生理状态改变血流量。第15页,本讲稿共39页、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筋膜和爪甲,
9、有赖肝血滋养,才能强健有力,运动自如、坚韧。“爪为筋之余”。、开窍于目。肝的病变易从目上反映出来;目能视物有赖肝气疏泄和肝血濡养。胆的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为中精之腑”。主决断。指控制自己意识和动作,判断准确。第16页,本讲稿共39页脾与胃脾的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运化:脾具有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的功能。、主统血:脾能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主肌肉四肢:肌肉四肢依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肌肉发达,四肢轻灵。、开窍于口: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口味香甜,食欲好。“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其华在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0、,口唇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全身气血的盈亏。第17页,本讲稿共39页胃的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接受饮食水谷,并进行消化后,下传小肠,故胃称为“水谷之海”。脾胃对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主降。胃气主降,保证饮食水谷不断下传和消化吸收。降指的是降浊。脾胃对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很重要,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降浊,脾升清,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第18页,本讲稿共39页肺与大肠肺在脏腑位置最高,称“华盖”。与大气相通,易受邪,毫毛必咳,又称“娇脏”。肺的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知识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