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范文10篇.docx
《精选语文教案范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语文教案范文10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语文教案范文10篇精选语文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篇1 一、设计理念: 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
2、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或几幅
3、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等) 3、刚才,风娃娃悄
4、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
5、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 (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 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
6、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 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 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
7、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 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 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语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7个,理解新词8个。 2、继续训练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而成的段。 3、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4、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爱因斯坦从小认真作业,不怕失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
8、据“学习提示”指点的方法,读懂课文第段。 难点:体会爱因斯坦做事肯花力气、诚实、不怕失败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复习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按“学习提示”要求读懂第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爱因斯坦。 二、听课文录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 三、学习字词。自学后检查。 1、正确认读生字和课后第题的词语。 2、填空。 “凳”部首:(),除部首外有()画。 “糟”部首:(),除部首外有()画。 3、比一比,组词。 旦()太() 坦()态() 四、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有几段?哪一段里的句子是
9、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的? 五、学习课文第1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讨论:课文中有“因为”这个词,它一般跟哪个词连用?如果要加上“所以”,那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同学和老师做得对吗?为什么?) 六、学习课文第2段。 1、读这一段,思考这段话中的句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应该怎么读?(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3、先写了什么?这是这一段中的哪几句? 4、再写了什么?划出老师说的话,体会反问句的意思。 5、最后写了什么? (1)“强”什么意思? (2)从爱因斯坦不做不娃娃、蜡水果,而选做难度大的小板凳,而且一连做了次,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什
10、么精神? 6、读第2段,然后根据填空说一说。 第2段是按()写的。先写爱因斯坦(),再写(),最后写爱因斯坦向老师()。 七、连读课文第1、2段。 一、作业。 1、作业本1、3、6题。 2、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段,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肯花力气、诚实、不怕别人笑话的好品质。 2、训练动词和名次的搭配。 3、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段的写作顺序。 二、学习第段。 1、“从此”的“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时候? 2、从做小板凳这件事后,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会改变对爱因斯坦的态度的?你想老师和同学从这件事后会怎样对他? 三、读全文,思考讨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表
11、现跟他后来成为大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四、练习词语搭配。 1、独立做。交流。 2、说一说。“改变”“说明”“完成”还能跟什么词语搭配。 五、指导改写句子。 1、体会反问句的意思。 2、照样子改写。 3、交流、订正。 六、把因果句补充完整。 见作业本第6题。 一、再读全文,思考讨论: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让我们学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二、作业。 1、听写词语。2、选做作业本弹性题。3、读课文。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大人做家务活。 2、初步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学会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板书
12、课题:21小燕在家里出示四幅放大的课文插图。 这节说话课,我们要看图说说小燕在家里干那些事。 说的时候要用上这样的句式:(出示卡片)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看图说话。 1、安图的顺序,练习分别用一句话说出每幅图的图意。 (1)指名按照以上的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放学后,小燕在家里扫地。) (2)集体评议。(平要求中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四要素是否说全、顺序有否点到。)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第二幅图意:吃过饭,小燕在家里擦桌子。第三幅图意:扫完地,小燕在家旁边倒垃圾。第四幅图意:奶奶做针线活时,小燕帮奶奶穿针。) 2、变换词序,练习说说每一幅的图意。 移
13、动卡片成: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1)指名按照以上句式,用一句话说出每一幅图的图意。 (2)集体评议。 (3)各自准备,然后逐幅练说。 3、练习用一句话说说小燕在家里会干那些事。 移动卡片成:谁在什么地方会干什么 (1)各自准备,同桌互说。 (2)集体交流,共同评议。 4、过渡:钢材,我们按照一定的句式,看图说话,小朋友发言很积极,说的也很好。小燕在家里,很勤劳,有许多劳动的本领,是个好孩子。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听吗? 三、听录音练说。 录音内容: 最宝贵的东西 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四个人去找仙人,清仙人给他们最宝贵的东西。 仙人问他们要什么,老大说:“我要高楼大厦。”老
14、二说:“我要绫罗绸缎”老三说:“我要山珍海味”老四说:“我要劳动的本领。”仙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到了最后,老大的高楼倒了,老二的零落绸缎破了,老三的山珍海味吃光了,只有老四学会的劳动的本领,能创造出各种财富,永远也永不完。 1、第一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果实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里有哪些人?(听后讨论) 2、第二次放录音,要求边听边想: 1、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各向神仙提出了什么要求,后来怎么样? 2、故事告诉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听后讨论)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劳动本领是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劳动本领能创造出各种财富,永远也永不完。小朋友,那么,你有哪些劳动本领呢?你在家里会干什么呢?
15、四、按以上问题发言 五、。(略) 语文教案篇4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这只是一则寓言,在我们的传统教学实际中,虽没有这样愚笨的“渔夫”,可常有这样的认识与行为:上课就
16、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其实,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更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无的放矢”的现象,无论怎样的生成,教师都不能忘记自身的引导作用。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呢?这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
17、是我们每个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关键所在。 1、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从而作出适合自己
18、教学风格和学生水平的预设。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多教师特别是初为人师的教师在备课时都比较草率,尤在把握教材上。记得我在实习的时候,在备课上,对阅读教材上做的不精,读完一遍,也没有去思考这篇课文应该怎么教,而是马上拿起参考书,把别人设计的教案一味的在课堂上照抄照搬,结果肯定不理想,现在想想都觉得挺可笑的。现在的我,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不再像先前那样,我自认为成长了不少,就说在备课上吧,比以前细心多了。现在,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前,我都要把课文读好几遍,如默读,朗读等,通过多读,很多教材的资源就在朗读的过程中挖掘出来;还有课文后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往往也可以成为课堂生成的一大亮点;接着我就
19、去参考教参,在阅读教参上得花较多的功夫,之后借助课文,我脑中就大概有个教学的思路,于是我再去参考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最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教学风格来纂写教案,发现课堂师生的动态生成较精彩。 2、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这点我自身体会非常深刻。上个学期我从教四年级转到教二年级,前面几周上起课来,特别吃力,为什么呢?就是对学生缺乏了解,在备课上很难下手,整个教学活动也很难展开。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从
20、而达到全面了解他们。 3、有效开发资源。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表现得精彩纷呈,令教师耳目一新。 二、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是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
21、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课堂教学,卸下包袱,采取积极的态度,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不拘泥预设,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提高发展的有利资源,迎来未曾预约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敢于跳出预设的教学思路。 当然这并不忽视预设,教师一定要有预设,但在课堂上又要求教师不能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圈圈之中。我想调节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我们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并非是教案有没有“进行到底”。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语文教案 范文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