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15 ACDAA 610CABDA 1115BABBD 16.(1)东汉末年,察举制度流弊丛生;战乱频繁,乡举里选在地方难以推行;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2)早期为曹魏政权选拨了大量的人才;后来以家世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成为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严重打击和摧残了下层人士学习的积极性;对魏晋南北朝时的家学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儒学思想传播。17. 示例一:论题: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论述: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之一,依托独特的经济地理优势,上海渐成中外贸易集散中心。材料显示,棉纱、棉布大量由上海中转流通运转至全国各大城市
2、。这表现了上海既是近代棉纺业中心城市,也是中外棉纱、棉布集散转运的重要枢纽。这反映了近代上海在中国经济地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示例二:论题:沿海沿江地区近代经济发展较早论述: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多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这些地区较早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较早。材料显示,上海、青岛、汉口等沿海沿江地区棉布、棉纱多向外输出,这反映了其近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优势。示例三:论题: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论述:鸦片战争后,外资入侵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其中沿海沿江地区解体时间较早,而内陆地区解体时间较晚。材料显示,沿海沿江城市较内陆城市而言,棉布、棉纱中转
3、流动频繁。这反映了传统自然经济解体程度的区域性差异。示例四:论题:近代经济发展的二元性。论述:鸦片战争后,外资入侵,棉布为代表的洋货横行,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然而,这一过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反复,例如许多地区的农民以机制棉纱纺织手工土布,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机制棉布的滞销。材料显示,棉布的原料棉纱,仍在中国多数城市存在广阔的市场,这反映了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复杂的二元性。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棉纱、棉布大量由上海中转流通运转至全国各大城市。这表现了上海既是近代棉纺业中心城市,也是中外棉纱、棉布集散转运重要枢纽,即可得出论题是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结合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后的经济
4、地位分析即可。根据材料可知,上海、青岛、汉口等沿海沿江地区棉布、棉纱多向外输出,这反映了其近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优势,即可得出论题是沿海沿江地区近代经济发展较早,结合鸦片战后近代西方文明对通商口岸的影响作答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沿海沿江城市较内陆城市而言,棉布、棉纱中转流动频繁。这反映了传统自然经济解体程度的区域性差异,即可得出论题是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存在区域差异,需要结合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棉布的原料棉纱,仍在中国多数城市存在广阔的市场,这反映了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复杂的二元性,即可得出论题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二元性,需要从鸦片战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角度进
5、行分析即可。18主题:法制建设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建国初,人民政府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保障,1954年宪法顺应了这一要求,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公有制逐渐发展为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表述由“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到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法制建设,法制建设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解析:根据材料可以提出主题:法制建设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根据建国后不同时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例,历次宪法对所有制的表
6、述,结合所学史实,可分别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对说明宪法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最后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相互推进。19.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
7、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21世纪初: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学者希望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多元史观的影响。解析第一小问的变化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即可通过材料“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等信息可以得出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通过材料“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信息可以得出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第二小问的原因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中期以前,年经济大危机对美国以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危机,罗斯福进行了新政,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21世纪初,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
限制150内